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陆游的咏梅诗词数量之多,内容之丰是空前绝后的。这既表现了梅的外在美,也表现了梅的品性美,并借此象征其人格美。长期以来,以郭沫若为代表的专家学者认为毛泽东《卜算子·咏梅》在意境上与陆游完全“相反”,甚至于对陆游的其他咏梅诗词也给予否定。本文全面分析了陆游的咏梅诗词,兼对郭老的观点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2.
一 陆游的《卜算子·咏梅》词是世人皆知的名作。在《放翁词》中,陆游还有两首调寄《朝中措》的咏梅词。在《剑南诗稿》中,单是以咏梅、探梅、观梅、别梅等等为标题的诗作竟有一百五十首左右。当然,这还只是一个粗略的统计,在其他诗作中提及梅花的更是不  相似文献   

3.
文本不过是个例子。在学习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这首词时,我相机出示陆游的词作《卜算子咏梅》,引导学生对比阅读,深刻体味词的内涵。  相似文献   

4.
文本不过是个例子。在学习毛泽东的《卜算子 咏梅》这首词时,我相机出示陆游的词作《卜算子 咏梅》,引导学生对比阅读,深刻体味词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陆游的咏梅诗词数量之多,内容之丰是空前绝后的.这既表现了梅的外在美,也表现了梅的品性美,并借此象征其人格美.长期以来,以郭沫若为代表的专家学者认为毛泽东<卜算子·咏梅>在意境上与陆游完全"相反",甚至于对陆游的其他咏梅诗词也给予否定.本文全面分析了陆游的咏梅诗词,兼对郭老的观点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6.
壮美豪情——毛泽东时代伟人毛泽东留给后人的一卷雄伟诗词,流光溢彩,瑰丽壮美,发黄钟大吕之强音,吐山川日月之精华,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深处激起强烈的共鸣。其诗词“豪放”。这是用古典诗词写现代题材最难的一点。“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这是一种词人的抱负,即毛泽东欲刻意使古老的长短句老树发新枝,以承载起完全不同的精气神。他习惯以巍峨之词表精英之情,于个中微妙的转换,微言大义。其诗词言志。我们不妨把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同他的《卜算子·咏梅》作一对比。陆游的《咏梅》,托梅言志…  相似文献   

7.
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以下简称“原词”)是一首好词。自从毛主席“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作《咏梅》词后,人们便对原词持否定态度。这里,我提出不同意见,并求教于其他同志。陆游所处的时代是南宋和金国对峙时期,在南宋小朝廷内部的主战派和主和派的斗争中,陆游属于主战  相似文献   

8.
陆游《卜算子·咏梅》词的接受史程中,与其精神脉承之佳作,甚具代表、别有深意的当推瞿秋白与毛泽东同词牌、同题目之咏梅词。从陆游到瞿秋白,再到毛泽东,同题咏梅,异代心声,灵犀相通,各具神韵。在这三位诗人的咏梅词作中,瞿秋白的《卜算子·咏梅》在词心的抒发、精神的展示、境界的提升、艺术的创新诸方面,皆具承前启后的津梁作用。  相似文献   

9.
陆游《卜算子·咏梅》词的接受史程中,与其精神脉承之佳作,甚具代表、别有深意的当推瞿秋白与毛泽东同词牌、同题目之咏梅词。从陆游到瞿秋白,再到毛泽东,同题咏梅,异代心声,灵犀相通,各具神韵。在这三位诗人的咏梅词作中,瞿秋白的《卜算子·咏梅》在词心的抒发、精神的展示、境界的提升、艺术的创新诸方面,皆具承前启后的津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陆游《卜算子·咏梅》词的接受史程中,与其精神脉承之佳作,甚具代表、别有深意的当推瞿秋白与毛泽东同词牌、同题目之咏梅词。从陆游到瞿秋白,再到毛泽东,同题咏梅,异代心声,灵犀相通,各具神韵。在这三位诗人的咏梅词作中,瞿秋白的《卜算子·咏梅》在词心的抒发、精神的展示、境界的提升、艺术的创新诸方面,皆具承前启后的津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这是于永正执教人教版第十二册《卜算子·咏梅》的一个教学片断。师:在那个特定的情境,这几句诗最能表达我们的感情,这就是古诗词的魅力。今天,我们来学习两首《卜算子》,“卜算子”是词牌名。请你来读第一首《卜算子》前面的一句话。生(朗读):“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相似文献   

12.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写过一首《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是一位主张抗金收复失地的主战派,但却屡遭主和派的打击,因而在这首词里,通过梅花来咏赞诗人自己的坚贞品质和高尚情操。唐圭璋评曰:"此首咏梅,取神不取貌,梅之高格劲节,皆能显出。"起句写梅  相似文献   

13.
所谓逆向思维,就是让思维向逆向发散,即让思维向对立面的方向发展,从问题的相反方向深入地进行探索,然后在探索中树立新思想,创立新形象。 古往今来,逆向立意的佳作不胜枚举,如同是咏梅词,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流露出一种寂寞伤感、孤芳自赏的消极情绪;而伟大领袖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则“反其意而用之”,表现了马克思主义者那种无所畏  相似文献   

14.
教学课题:以《梅花》(开岁半月湖村梅开无余偶得五诗以烟湿落梅村)《卜算子·咏梅》进行古诗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师:在上课之前,先来猜个迷。"此去不作水上行,宋代的历史人物"。确切说是南宋有名的爱国诗人。他是谁?生:陆游。师:大家异口同声地说出了他的名字。不错,他家就是陆游。大家能背几句他的诗句么?  相似文献   

15.
针对某些学者认为陆游《卜算子·咏梅》是一首为小妾杨氏而作的"恋情"词的说法,借助于相关材料作进一步分析辩驳,认为此词应是一首表现陆游高尚情操和爱国思想的"言志"之作,而非为"恋情"而作。  相似文献   

16.
深入分析了陆游的《卜算子·咏梅》,认为词中的梅花并非孤芳自赏的典型,而是高洁的品格和不妥协不屈服意志的象征,是作者人格的写照。  相似文献   

17.
教师思考 :卜算子·咏梅》是六年制第十二册第一组里一篇课文。这是毛主席词中的精品。全词以昂扬饱满的情绪 ,乐观向上的精神 ,豪放粗犷的风格 ,描绘了“梅”独特的性格 ,超凡脱俗的气质。作品语言通俗 ,耐人寻味 ,画面感强。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和理解水平和文学积累 ,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特殊身份 ,对学生构成了一定的吸引力。本文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为同题作品。毛主席在创作本词时就曾提到“反其意而用之” ,所以两词在风格上对比鲜明。教材也在正文之下收录了陆游词的全文并加注了简要的说明 ,这为教学活动的设计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18.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一生酷爱梅花,创作咏梅诗词达一百多首,赞赏梅花是“花中气节最高坚”的。《卜算子·咏梅》这首词就是他的咏梅佳作。词分上下两片。  相似文献   

19.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183;咏梅》  相似文献   

20.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意和客观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简而言之,就是情与景的和谐统一。那么怎样领会诗歌的意境呢?首先,要领会诗歌的意象。一首诗的意境好比一座完整的建筑,意象便是构成这建筑的砖石。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例如,“梅”这个物象,本是一种客观事物,但由于诗人融入了自己的人格情趣和美学理想等,因此,它在不同的诗里,便有了不同的意趣,寄寓着诗人不同的情感。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其形象就明显不同,前者是傲霜挺立、笑看风物的形象,后者是寂寞孤独、无依无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