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石,丁建中等人在《新价值论与产权改革》一书中对马克思的“劳动创造价值”理论提出了挑战,不过通读该书不难发现,丁建中等人其实是在一知半解甚至曲进行细致的论证。《新价值论与产权改革》实际上是一部逻辑混乱、漏洞百出的低劣之作。  相似文献   

2.
劳动价值论是剩余价值论的理论基础,剩余价值论是马克思经济学说的基石。历来反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的人,都极力否定剩余价值理论,掩盖资本主义的实质。而为了否定剩余价值,首先就要否定劳动价值论。自《资本论》问世的一个多世纪以来,围绕着价值理论,进行了一系列的斗争。始而以“边际效用论”、“生产费用论”、“机器价值论”等等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恩格斯的价值论,并非“劳动价值论一元论”,而是“效用/劳动价值论”,或曰“生产力(率)价值论”,它体现并贯彻了生产力决定性。被长期误为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正宗”的“劳动价值论一元论”,其实源于考茨基在“批修”时对马克思的错解,应予否定。对西方经济学的宏观要素价值论及微观层面上开拓出的效用价值论,我们均应批判借鉴。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恩格斯的价值论,并非“劳动价值论一元论”,而是“效用/劳动价值论”,或日“生产力(率)价值论”,它体现并贯彻了生产力决定性。被长期误为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正宗”的“劳动价值论一元论”。其实源于考茨基在“批修”时对马克思的错解,应予否定。对西方经济学的宏观要素价值论及微观层面上开拓出的效用价值论,我们均应批判借鉴。  相似文献   

5.
徐国栋同志《公平与价格-价值理论》一文证明马克思主义主观价值论的四条“根据”皆因引用原著失误而不能成立,据此提出的“新价值概念”也不能成为人们接受。相反,经典作家的论述证实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论是客观的劳动价值论。  相似文献   

6.
知识价值论观点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费广英 《天中学刊》2000,15(4):26-30
“知识究竟能否创造价值”中外经济学界专家学者对此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和观点,主要有知识价值论,智能价值论、科学技术价值论,信息价值论等。这些理论从不同侧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究竟谁创造价值”的问题出了各自的答案。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认为,人的和谐、全面发展是社会革命和生存状态革命的根本目标,这一目标只有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共同体”中才能实现,而人的和谐、全面发展的具体现实的目标就是“和谐共同体人”。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价值向度,将体现时代精神的价值论内容融入其理论体系,会提升哲学的时代感和现实力量,有助于充分发挥哲学面向生活、指导实践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科书的价值概念依然立足于有用性、需要的满足来定义,这是效用价值观的核心。这种功利主义、主观主义价值概念之所以长期被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范畴,是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的误读基础上的,也忽视了马克思价值思想的核心和价值理想。在反思基础上建构一个真正体现马克思价值理想的价值理论,必须重返马克思的价值哲学,突出其总体的人是价值的根源、重视人的本质力量的全面性在价值理论中的基础地位、把劳动的自由和解放作为价值理论的终极目标等思想。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传统的多元价值论,由于它们对价值研究的主观片面性和客观局部性,造成了自身难解的内在矛盾和不可调和的外部对立.由此,也就导致了在价值实践中人口增长太快,资源消耗太多,环境破坏太大的人与自然的矛盾,以及财富与价值分配显失公平与正义的人与人的矛盾.对此,钟光荣经过长期的研究,不仅发现了自然本体价值这一事实,而且构建了自然本体价值论的理论体系.他的这一原创理论成果一旦被社会所应用,就会有效消除上述矛盾和对立,使人与自然的关系及人与人的关系走向科学与和谐.  相似文献   

10.
“价值”概念和价值理论,是经济学的一个基础性概念和理论。从古希腊思想家亚里斯多德探索价值形式问题算起,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从英国配第提出交换价值由劳动决定的思想,也有300多年的历史了。自亚当、斯密和李嘉图初步奠定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基础,马克思创立科学的劳动价值论以来,也有150年以上到200多年的历史了。但是,价值理论一直是人们所关心和不断探讨的一个问题。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尽管比起效用价值论、生产要素价值论、供求价值论来,具有科学性和真理性,但也不断受到一些人的质疑、否定和批评。劳动价值论需要发展,需要有更强的…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的价值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践性本质,集中表现在邓小平关于价值主体、价值主体性、价值客体及其属性的丰富论述中。在邓小平的价值论中,价值主体是以工人阶级为主力军,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群众;价值主体性突出表现在人民群众作为价值主体的“为我”与“自为”性;价值客体是当代中国的现实和条件。邓小平的价值论以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价值理论为理论基础,植根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12.
生产要素价值论正在替代效用价值论在我国与劳动价值论相衡。在国内一些重要的权威的报章,电视台,杂志和出版物上都可听到这种声音。要素价值论是百年前“三位一体的公式”的翻版。马克思对三位一体公式有深刻的科学的批判。重温这一批判对认识要价值论是有益的。我国今天的按要素分配,其理论依据与要素价值论理论完全不同,但也含有某些“异化”因素。解决异化问题,只有利用包含异化因素在内的一切力量,尽快提高生产力水平。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的新哲学以实践思维方式改变了以往哲学思考价值问题的根本路向,以一种实践思维方式系统地思考了有关价值问题并使之理论化、系统化。由于受到当时革命和理论需要的制约,马克思著作中也没有具体的价值论著作,但是,其崭新的价值论思想却贯穿于整个思想体系之中。用实践来理解价值的本性时,必然把价值理想确定为实践活动内在本性的必然结果,即人的全面解放、全面发展与共产主义的实现。这正是从实践思维出发,深刻揭示实践活动的内在矛盾及其运动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4.
人类正在进入一个以智力资源的占有和支配为最重要特征的经济时代,有人因此提出了"知识价值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面临新的挑战。在知识经济时代,劳动价值论仍有着鲜活的生命力。知识价值论不是对劳动价值论的否定,而是劳动价值论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 ,针对当前国内学界把“知识价值”理解为“经济知识”和“知识经济”所表露出的一些缺陷 ,从马克思哲学理论出发 ,阐述了它对知识与价值的本体论表述 :知识本质上是人的存在价值的反映 ,是人的实践活动 ,知识价值的实现是人的存在价值的实现。同时还考察了知识价值论与劳动价值论之间的内在联系 :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价值和知识创新等现象仍然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范围 ,以此说明马克思理论所具有的当代视域和当代性。  相似文献   

16.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与“己之所欲施于人”作为伦理规则,尽管其中存在着非常合理的因素和实践适用性,但是,从《庄子》相对价值论观点看,我们发现其基本立场仍然是以“己”为中心的“以己养养鸟”的态度。易于忽视他人的选择和意愿,从而有可能隐藏着某种危险。如果置换为“以鸟养养鸟”的立场,那么,就应坚持“己所不欲”与“己之所欲”都不武断“施于人”的原则。依据这样的原则,在现代全球交往中,则应该摒弃价值霸权,彼此要相互尊重对方的化和价值取向——尊重别人的选择、决不强加于人。  相似文献   

17.
引言:不得不坦率地展开争鸣了我在去年《高校理论战线》第三期上发表了《深化劳动价值理论研究要有科学的态度与思维方式》(以下简称《方式》)一文,其中兼对晏智杰教授否定和批判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主张“要素价值论”、供求价值论和效用价值论等观点,提出一些商榷意见。我在论文中是力求以摆事实讲道理的平和语言进行商讨的。全文中没有一处使用晏智杰教授的观点是“错误”的、他对马克思的理论有所“曲解”的词句。而且,我在商榷文章中表明,如果晏智杰教授只是正面主张“要素价值论”,不赞同劳动价值论,则没有必要与之商榷和争…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全球化及科技对人类社会影响力的愈发广泛和深入,人类在现实层面已经成为一个休戚相关的有机整体。一系列全球性问题的出现,更是让“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一种自在状态“到场”。近十年,国内学界对于与“共同体”密切相关的“共同价值”的研究,大体上可以分为互有交叉的两个语境。一个语境是,把“共同价值”直接等同于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前提的“人类共同价值”。另一个语境是,从哲学价值论出发,在价值论的视域内对“共同价值”进行阐述,把“人类共同价值”看作“共同价值”的最普遍范畴。近十年学界在哲学价值论视域内,主要从基本视阈、“共同价值”的概念界定、“共同价值”的合理性三个方面,对“共同价值”概念的内涵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西方经济学的效用价值论是价值理论中最有影响力的两种理论,但是,二者并不能完全取代对方,原因在于二者各有侧重、各有建树又各有缺陷。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科学的价值理论,但只有借鉴效用价值论的有益成果,才能对价值作出更科学、全面的解释。  相似文献   

20.
马恩价值理论并非劳动价值一元论,而是宏观的"效用/劳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只是其向"具体"上升中的抽象出发点。考茨基《卡尔·马克思的经济学说》一书是在《资本论》第三卷未公开发表的条件下撰成的,存在对《资本论》第三卷的悖离和对第一卷的形式主义或绝对化理解。伯恩斯坦依据《资本论》第二、三卷,畅言劳动价值论与当时已兴起的效用价值论的互补,是比较符合马恩价值理论本相的,而考茨基等人以"反修"为名,用"劳动价值论一元论"批判伯氏,虽在政治上有一定合理性,但在理论上却是僵守误解,曲解马恩。这种"一元论"后来因"反修"而"正宗"化于列宁,独尊于前苏联,至今残喘于中国,乃是"阶级斗争为纲"在价值理论中的遗存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