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一、“面积”与力矩大小的关系如图 1所示 ,一轻杆 B端受拉力 F作用 ,轻杆可绕 O点转动 ,设力 F的力臂为 l,所以力F的力矩 M=Fl.连接 OF,点 O、F、B组成一个△OFB,如图 2所示 .由图 2可知 :力 F的力臂 l是该△OFB以力 F为底的高 .设△OFB的面积为 S,所以力 F的力矩大小 Fl=2 S.由上述推导结果可知 :力 F的力矩大小是力 F的图示的箭头和箭尾与转动轴 O所组成的三角形“面积”的 2倍 .所以 ,比较力矩大小时 ,可通过比较该力 F的图示的箭头和箭尾与转动轴O所组成的三角形的“面积”.“面积”大 ,力矩就大 ;“面积”小 ,力矩就小 .…  相似文献   

2.
大家知道,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原理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写作:F1·l1=F2·l2或F2/F1=l1/l2.如果在平面图形中将某些线段当作杠杆,给某些点施加一些力,那么这三点也符合杠杆原理,线段的比就可以转化为线段两端点的受力的比,反之亦然.下面就举例说明利用这个原理来解决数学中某些线段的比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杠杆原理亦称“杠杆平衡条件”.要使杠杆平衡,应满足: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对应的代数式是F1L1=F2L2.这里,F1表示动力,L1表示动力臂,F2表示阻力,L2表示阻力臂.这一原理可以巧妙地解决几何线段比问题.  相似文献   

4.
15简单机械【知识要点】一、杠杆1郾一根硬棒,在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郾2郾杠杆绕着转动的点叫;使杠杆的力叫动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叫,从支点到的距离叫动力臂;从支点到的距离叫阻力臂郾3郾在做“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时,应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位置平衡郾4郾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阻力臂,写成公式是郾这个平衡条件就是发现的杠杆原理.二、杠杆的应用1郾动力臂l1阻力臂l2的杠杆叫省力杠杆郾杠杆平衡时,阻力F2>动力F1.2郾动力臂l1阻力臂l2的杠杆叫费力杠杆郾杠杆平衡时,阻力F2<动力F1.3郾动力臂l1阻力臂l…  相似文献   

5.
误区1: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例1 图1为一杠杆示意图,O为支点,请在图中画出作用在杠杆上A点的力F的力臂. 误解:力F的力臂即杠杆上的OA. 正解:画力F的反向延长线,再过支点O画力F的反向延长线的垂线,两线交于A’点,力F 的力臂就是OA’,如图2所示. 辨析:产生错误的原因是把“支点到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误区一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例1 图1为一杠杆示意图,O为支点,请在图中画出作用在杠杆上A点的F的力臂.误解:力F的力臂即杠杆上OA这段距离.正解:画力F的反向延长线,再从支点O画力F的反向延长线的垂线,两线交于A’点,力F 的力臂为OA'这一段距离,如图2所示.辨析:产生错误的原因是:把力臂为“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误认为“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在图2中,力F的力臂是 OA',而不是OA,更不是AA'.由于在实际应用中,有些杠杆的支点不明确或不明显,所以在画力臂时,一般要根据杠杆  相似文献   

7.
阿基米德有句名言:“只要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动地球.”左边的这枚邮票就是表彰数学公式F1l1=F2l2,即阿基米德杠杆原理.何为阿基米德杠杆原理?如右下图,其中F为作用力,l1=x1:五为力臂(即支点到动(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阿基米德发现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杠杆原理(杠杆平衡条件),从原则上来说,只要动力臂足够大而阻力臂足够小,就可以用足够小的力撬起足够重的物体,由此得出一个结论:利用杠杆可以产生改造自然的强大动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杠杆平衡问题是物理的重点内容之一,对于原来处于平衡状态的杠杆,当条件改变后,同学们能否立即判断出它还能不能继续保持平衡呢?掌握了下面的方法,那你的答案一定是肯定的.一、力、力臂中有一因素发生改变例1如图1所示,力F1、F2分别作用于杠杆两边(L1F2.①假想将两边力的作用点远离支点非常大的一段相同距离,这样两边力的力臂大小差距就很小,可看成近似相等.这时显然F1与其力臂乘积大于F2与其力臂乘积,杠杆不平衡…  相似文献   

9.
物体受恒力作用,力的冲量I=F&;#183;t,由F-t图象如图1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力,在时问t内冲量大小.如果力随时间作线性变化时,力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线在F—t坐标上如图2所示,力F在时间t1到t2内的冲量也可用图中的阴影线“面积”表示(这和在v-t图象中用“面积”表示位移是一个道理).  相似文献   

10.
误解1 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例1 图1为一杠杆示意图,O为支点,请在图中画出力F的力臂.错解力F的力臂即为线段OA.  相似文献   

11.
1.各分力功的代数和等于合力的功质点在恒力F作用下位移l,力和位移的夹角为θ,则力F对该质点做功W=Flcosθ。功的这一定义式也可用矢量表示为W=F·l。对于功的定义式的理解有两点需要特别注意:第一,如果有多个力同时作用在一质点上,则W=W1+W2+W3+…=F1·l+F2·l+F3·l+…=(∑iFi)·l即各个分力对质点做功的代数和等于这些力的合力所做的功;第二,如果作为力的作用对象的物体不能  相似文献   

12.
看过1994、3期《中学物理教学参考》后,觉得何承义同志在“谈谈之机械效率的归类复习”这篇文章中有点问题。该文章的第二大部分:“简单机械的有用功、总功及机械效率”。作者把L_1、L_2分别表示动力臂和阻力臂,殊不知力臂的概念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按照作者的观点,F_1·L_1表示的就是总功,  相似文献   

13.
阿基米德(约公元前287~前212)是古希腊物理学家和数学家。他发现了杠杆原理——即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F1)×动力臂(l1)=阻力(F2)×阻力臂(l2)运用这一原理,他曾经设计过杠杆滑轮系统,创造了用小力把大船拉到水里的奇迹。他为了说明杠杆的威力,曾经说过:“给我一根足够长的杠杆,我能用它撬起地球来。”  相似文献   

14.
杠杆处于静止不动或处于匀速转动都叫做杠杆平衡。杠杆平衡条件是动力乘以动力臂等于阻力乘以阻力臂,即F1l1=F2l2。如果其中一个因素发生变化,那么杠杆还平衡吗?杠杆在新的条件下是否还平衡,仍根据杠杆平衡条件来重新判断。  相似文献   

15.
杠杆的平衡条件是F1L1=F2L2,当条件改变后再判断杠杆是否平衡,一般的方法是分别找出变化后各自的力与力臂的积,比较其积的大小,再判断其平衡状态。现介绍用“极限法”分析杠杆的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16.
刘宏 《今日中学生》2005,(20):39-40
阿基米德(约公元前287~前212)是古希腊物理学家和数学家.他发现了杠杆原理--即杠杆的平衡条件: 动力(F1)×动力臂(l1)=阻力(F2)×阻力臂(l2) 运用这一原理,他曾经设计过杠杆滑轮系统,创造了用小力把大船拉到水里的奇迹.他为了说明杠杆的威力,曾经说过:"给我一根足够长的杠杆,我能用它撬起地球来."  相似文献   

17.
杠杆是指在力的作用下可绕固定点转动的机械.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和阻力臂被称为“杠杆五要素”,其中力臂是杠杆最关键的要素.同学们必须熟练掌握、正确判断、规范地画出力臂,才能解好题.一、力臂的概念力臂是指杠杆支点到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因此首先应该搞清楚两个概念:支点和力作用线的定义.支点的判断是画力臂的第一步.在日常生活中有些是依据经验来判断,从物理上讲就是杠杆绕其转动的那个固定点.如图1所示,是用羊角锤拔钉子的示意图,显然支点是锤头与木板接触的那个点,即图1中的O点(支点一般用字母O表示).如图2所示是用硬棒来撬…  相似文献   

18.
复习建议 1.关于杠杆,应掌握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的概念,会正确画出力臂图,重点理解杠杆平衡条件F1l2=F2l2,会进行计算和分析、判断有关平衡的变化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中考常涉及到判断杠杆是否平衡问题,有很多同学在遇到这类问题时,往往找不到问题的突破口而走进误区。因此,我借助几例典型例题,谈一谈判断杠杆是否平衡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解题基本思路1.确定杠杆平衡条件中的四大要素:动力(F1)、动力臂(L1)、阻力(F2)、阻力臂(L2)的大小。2.明确杠杆中各力  相似文献   

20.
1.力臂例1如图1所示,AO是一用来提升重物的杠杆,在图中画出F_1和F_2的力臂和。[解析]先分别作出F_1和F_2这两个力的作用线(一般用虚线表示),然后再分别作出从支点到这两条作用线的垂线,标明相应的力臂l_1和l_2,如图2所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