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9 毫秒
1.
近代石家庄城市化起点的人口规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石家庄城市发展的百年历史实现了从蕞尔村庄到省会都市的巨变,而石家庄城市化起点的人口数量至今众说纷纭,不可端倪.由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人口数量,关系到城市化之前的石家庄,到底是一个小村庄,或是一个中等村庄,还是大型村庄,非常有必要深入研究.不能使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石家庄人口数字问题,仅仅停留在推测的结论上.确凿的档案材料证明,石家庄城市化起点时,共93户,男女老幼532人,确属名副其实的小村庄.  相似文献   

2.
20世纪初,近代石家庄城市化开始启动,它几乎与中国近代城市化进程第二阶段的开端恰好同步,这说明石家庄城市化的启动,落后于中国近代城市化整整一个阶段。从20世纪初到1949年,石家庄城市化历程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1901-1912年城市化启动时期;第二阶段,1912-1925年城市化初兴时期;第三阶段,1925-1937年城市化迅速发展时期;第四阶段,1937-1949年城市化停滞、畸形发展、衰退及恢复时期。  相似文献   

3.
20世纪20年代是石家庄城市化初期行政中心功能创立的起步阶段。获鹿县署搬迁石家庄动议出现的一个重要经济背景是石家庄交通枢纽的经济区位优势。此前曾出现过在石家庄设县佐的动议,为获鹿县署搬迁石家庄营造了一定的舆论前提。随着石家庄逐渐成为区域性经济中心,获鹿县城经济地位日渐衰落。鉴于获鹿商贸集散地向石家庄迁移的现实,从1923年起就不断有人提出将获鹿县署搬迁至石家庄的建议。主迁派与反迁派双方博弈持续近四年之久。虽然搬迁最终未能实现,但石家庄作为区域性政治中心崛起的势头已成必然。  相似文献   

4.
石家庄始建于明,原只是一个小村庄,20世纪初随着铁路交通的发展日趋繁华,开始出现一些较为现代的大型建筑。建国后,“一五”期间是石家庄规划建筑的第一个黄金时代,之后经过了20年迂回曲折的发展过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巨大变革,石家庄规划建筑进入了大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5.
上世纪初,平汉铁路和正太铁路相继修建,并在石家庄交汇.一个乡野小村被隆隆的车轮托起,成为控燕京南门、扼冀晋咽喉、连齐鲁中原的华北重镇. 有人说,石家庄是一座因铁路而兴的城市. 铁路带来了现代工业、商业的繁荣发展,铁路加速了石家庄城市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李欣 《文教资料》2013,(3):28-29
美国小说家辛克莱·刘易斯在其长篇小说《大街》中塑造了一个被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趋势冲击的小镇——戈佛草原镇,并以此小镇的生活来概括20世纪初美国的社会现状。本文从历史分析的角度出发,从刘易斯作品中美国城市化发展对乡村生活、文化和信仰的影响和冲击入手,将文字的"小文本"和社会历史的"大文本"融为一体,建构20世纪初的美国乡村形象。  相似文献   

7.
进入新的世纪,我国已处于一个由传统农村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过渡的大变革、大转型时期,农村城市化与工业化,共同构成我国社会大发展的主旋律.农村工业化是农村城市化的经济基础和内容,农村城市化是农村工业化的空间载体和果.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三农"问题,加速社会大发展,必须建立起农村城市化与工业化的良性互动机制,并使之协调发展,以促使我国农村城市化与工业化水平共同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8.
1.城市化与城市发展 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城市发展从城市诞生之日就开始,并且会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一直持续下去.城市发展不一定就是城市化,它的内涵比城市化要宽泛得多.城市化只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必经阶段,是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城市化的开始比城市起源要晚,一般来说,大规模的城市化现象发端于工业革命.正如吉斯特和费瓦指出的那样:"农业革命使城市诞生于世界,工业革命则使城市主宰世界."也就是说,尽管城市先于工业而诞生,但城市的高速发展,则是近代产业革命后,工业化不断推动的结果.世界各国的城市化实践表明,城市发展史并不等于城市化的历史,城市化是随着工业化的出现而大力发展的,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发动机",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从18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在近200年的时间里,多数西方发达国家基本上实现了"城市化",多数人口形成了聚集居住的格局.20世纪中叶,一些西方国家的城市人口占全部人口比例分别为:美国72%,英国87%,联邦德国79%,荷兰86%,加拿大77%,澳大利亚83%.城市化过程在英国1900年已经完成."城市化"作为一个总体概念的价值对于发达国家事实上已经非常有限.  相似文献   

9.
姜丽丽 《华章》2007,(8):29
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首先发生在英国,随后波及到欧美国家.在英、法等国开始工业革命时,德国国内还处于诸侯割据,政治上处于分裂的状态.德国在19世纪30年代才开始工业革命,到20世纪初,经过两次工业革命,德国基本上已经完成了工业化.在这迅速发展的工业化过程中,城市的功能发生新变化,城市化与工业革命和经济发展几乎是同步进行的.本文就德国在工业革命时期的城市化特点做分析.  相似文献   

10.
城市化是农村、农业、农民的生产方式向城市生产方式的转移过程.曾有人说过,21世纪,世界上将有两大焦点吸引世人的眼球,一是全球信息化,二是中国城市化.  相似文献   

11.
近代石家庄是农村城市化的一个典型,由于其城市人口增长过快,在建筑民居方面形成了建设高速化和建筑多样化特征。由于城市空间扩展过快,房地产业开发过快,在大量贪图租地建房暴利者投机心理的驱使下,新建住房质量规格过低,形成了民居建筑密集,低矮,狭小,简陋的特征。由于城市人口跳跃性增长的速度超过了城市房屋建设的速度,又造成石家庄住房困难,大量居民普遍租赁房屋的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12.
石家庄市周围地区农村外出劳动力就业层次较低,外出具有稳定性、周期性,有组织外出比例较低,流动半径小。劳动力外出动园在于对外出预期收益与流动成本对比做出的理性选择。应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合理流动。  相似文献   

13.
在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乡镇学校教师质量面临突出的问题,为乡镇地区储备、输送并保留优秀师资的工作面临重重困难。本文选取美国两所大学在其城市化进程中各自的职前师资培养计划作为个案研究,并结合我国实际提出建议:师范院校应适当调整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完善财政保障机制,采用定向培养方案,革新教师资格认定标准和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4.
新世纪中国城市化道路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市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 ,也是中国现代化的现实之路。城市是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动力 ,城市化是最终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的根本出路 ,城市化也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和解决农村劳动力出路的有效办法。当前 ,在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 ,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如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 ,城市化水平的地区性不平衡 ,城乡发展存在着严重的空间失控等。因此 ,只有提高和完善大城市的功能 ,促进中小城市的发展 ,加强区域城市化 ,建立健全完善的市场机制 ,才是新世纪中国城市化道路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5.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新世纪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由于种种原因,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遇到了许多困难。必须从农业、乡镇企业、第三产业、城镇化建设和宏观管理等方面入手,加大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科学合理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都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文化体系在其物质、精神、制度、行为等多个层面都受到了来自都市化的强烈冲击。与强势的都市文化相比,农村文化逐渐被边缘化。通过对农村文化静态特质与发展动态的分析,期望农村文化经历建设性发展步骤,最终能够与都市文化互融共荣,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周礼坤 《湘南学院学报》2003,24(3):62-64,88
随着经济的发展,广东省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越来越明显,如城乡收入差距、消费差距和劳动生产率差异日趋突出。这是由于农业创收能力下降、乡镇企业发展减缓、农村城镇化发展滞后以及城乡之间的制度性差别等原因造成的。消除二元经济结构的根本出路在于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战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科学技术现代化等。  相似文献   

18.
小城镇建设与农村经济经济相互促进,是推进农村城镇化的根本。老河口市和襄阳县依托农产品、自然资源和农村劳动力优势,形成以农副产品和资源加工、贸易来实现农业产业化和发展乡镇企业的发展思路。以农兴镇、以镇促农,实现小城镇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