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南护国首义,是中国近代史上辉煌的一页,也是云南历史上的光辉篇章.云南护国首义是资产阶级革命派、资产阶级改良派、云南地方实力派在全国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斗争浪潮中联合进行的一次革命.在这次革命中,三个派别的代表人物,尤其是留日学生对云南护国起义的爆发起了重要作用.他们在全国一致的反袁浪潮下,以拥护共和、反对复辟帝制为共同目标,团结一致,积极行动,以蔡锷作为纽带,最终促成了全国反袁阵线的形成,为云南护国首义的发动创造了有利的政治条件.云南首举义旗后,由留日学生构成的护国军政府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战前军事、政治、经济动员,为取得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护国三军总司令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及大部分将领均为留日学生,他们构成了护国军的各级骨干,在战争中身先士卒,英勇奋战,保证了护国首义的胜利,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上书写了光辉的一笔.  相似文献   

2.
1915年由于袁世凯专制、独裁、卖国和加紧复辟帝制,导致了中国社会各种矛盾迅速激化。资产阶级各派政治力量为了维护民主共和,重新出现了大联合的趋势,1915年12月25日发动了震憾全国的护国战争,从云南宣布独立到1916年7月14日护国军政院宣布撤消,前后历经半年,终于推翻了袁世凯的统治,使“洪宪帝制”化为泡影,战争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当时的云南,全省不过一千三百万人,军队也很少,由于袁世凯蓄意削弱南方兵力,年年削弱南方各省军队,云南省1915年的军费比1914年削去了十万元仅有二十四万元,兵力仅有两个师、一个混成旅,加上宪兵队、警备队和驻守边防的军队,总数才两万多人。而以云南一省之人力物力向袁世凯宣战,对抗袁世凯九个师五个旅几十万军队,战线长达两千多里,竟坚持了半年之久。最终取得胜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因素是这场战争顺应了  相似文献   

3.
蔡锷是中国近代史上富于传奇色彩的风云人物。他在袁世凯复辟帝制时毅然发动和领导了反袁护国战争,这使他成为“再造民国”的英雄而为后人所传颂。实际上,他那高昂的爱国热情、杰出的才能、稳健的作风和清廉的品德在戊戌变法至辛辛亥革命期间就已经鲜明地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4.
黄兴和蔡锷在日本留学期间,因参与革命实践活动相识相知。嗣后,黄兴在领导东南沿海反清武装斗争时,蔡锷配合默契,暗中予以支持。武昌首义后,两人此呼彼应,黄兴领导的阳夏之战刚刚开场,蔡锷领导的云南“重九”起义旗开得胜。在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同盟会领导下,在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最终推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建立了南京临时政府。在反袁护国战争中,黄兴流寓美国,幕后策划反袁斗争方略;蔡锷则在云南前线亲自领导护国战争,彻底粉碎了袁世凯复辟帝制的阴谋。黄兴和蔡锷在创造共和、再造共和的伟大斗争中都建树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对清末民初政局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奠定了他们彼此之间生死与共的战斗情谊。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梁启超《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一文是一篇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檄文,揭开了护国战争的序幕。作者提出六点论据驳斥把梁氏此文看成“劝袁世凯缓称帝的宣言”之说。民国初年,梁为了给立宪派建立一个生存于民国的理论,特提出“国体政体不相蒙”、“只问政体不问国体”,反对变更“国体”之说。此说虽不科学,却顺应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制的潮流,为进步党人发动护国战争奠定了理论基础。梁在此文中提出的君主偶像一经打翻即不可复立的理论是全文最精彩的部分,给后世以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一九一五年在云南首先爆发的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护国战争,是继武昌起义与二次革命之后的又一壮举,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历史事件之一.对于梁启超在护国战争中的历史作用,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的说他假借文字翻云覆雨,颠倒黑白,贪天之功,而为一己一系的标榜;建国后史学界普遍认为他是大搞军事投机,以利将来夺取政权;还有的认为,他拥袁与倒袁,虽然表面上绝对相反,实质却无不同,他不是什么反帝制派,而是货真价实的帝制派,等等.孰是孰非,至今尚未有定评.本文试就梁启超在护国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谈点粗浅的看法,以就教于同志们.  相似文献   

7.
云南护国起义发端于一隅,扩展至全国,形成轰轰烈烈的护国战争及护国运动,最终推翻了北洋军阀头子袁世凯封建、独裁、专制的洪宪帝制,捍卫了辛亥革命的伟大成果——中华民国。云南护国起义是20世纪初叶,中国资产阶级联合发动,领导和参与的一场爱国的、民主的革命运动;云南护国起义表现了云南各族人民的革命首创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云南护国起义再次证明了广大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伟大创造者和真正主人。云南护国起义是中国近代史上,尤其是云南近代史上的伟大事件,其功绩将永垂青史,光照春秋。  相似文献   

8.
蔡锷(1882——1916),又名艮寅,字松坡,湖南邵阳人,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民主革命家,军事家和爱国主义者。他在海内外都享有崇高的威望。在他1904年至1916年的政治、军事生涯中,做出了辉煌大事,一是在辛亥革命时期,领导了云南的反清武装起义;二是在1915年发动和指挥了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护国战争,其光辉业绩彪炳史册。同时他还写了不少优秀军  相似文献   

9.
一九一五年云南唐继尧等人给袁世凯的漾电(十二月二十三日)是护国战争的第一通电报。揭露了袁世凯篡窃民国、复辟帝制的罪行,号召全国人民为保护辛亥革命所建的民国而斗争。这通漾电几十年来一直被众多的书刊所引用,但所引的电文内容却互有差异,究其原因,其出处不外有二:一是电文原稿,为当时报刊所载,后被唐继尧的《会泽首义文牍》、由云龙的《护国运动史稿》、黄毅的《袁氏盗国记》等书刊收录或引用;一是梁启超《盾鼻集》所刊的二通漾电全文(以下简称盾漾电),后被周钟岳的《护国军纪事》、马震东的《袁氏当国史》等书收录或引用。其他如陶菊隐的《北洋军  相似文献   

10.
泸州座落在四川省南部长江与沱江会津处,傍依山势而起,雄踞于两江之中。据传,三国时诸葛亮看到这里地势险峻,就修筑了此城。在为人熟知的讨袁护国战争和护法战争中,朱德在这里立下赫赫战功,成为著名的将领。 1915年,窃国大盗袁世凯复辟帝制的罪恶行径,激起全国上下的反对。在北京任职的蔡锷称病出走,辗转千里,返回云南,于是年12月25日在昆明首举义旗,发布讨袁檄文,组织护国军,誓师北伐。起义时,正在云南蒙自驻军的朱德接到蔡锷派人送来的密信,立即宣布起义,赶走拥护帝制的军官;率部刻日启程,开往昆明。到达昆明后,他又奉命招募新兵,着手准备出兵四川。袁世凯得知云南起事的消息,急忙在中南海春耦斋召见曹锟等人,商议镇压之事。1916年1月5  相似文献   

11.
人教版新课标教材《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一课中说:“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袁世凯的倒行逆施。引发了全国规模的反袁护国运动。孙中山等革命派积极参加了这场运动。”是说的“积极参加”。而多数教科书和辅导资料重复以前的观点,认为孙中山领导和发动了护国运动,有的表述则含混不清。  相似文献   

12.
为了达到复辟帝制的目的,袁世凯刺杀宋教仁,镇压“二次革命”,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解散国民党和国会,颁布专制独裁的《中华民国约法》,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修改大总统选举法。1915年12月25日,袁世凯复辟帝制。袁世凯的倒行逆施,遭到了全国人民的声讨,蔡锷等人参与的护国运动最终使袁世凯的帝制梦破灭。  相似文献   

13.
一百年前(1895年)诞生的中国近代史上的“新建陆军”,即“新军”,历来被我国史学界(包括台湾)斥之为重振“病入膏盲的清王朝” 的工具;是镇压义和团运动、武昌起义、二次革命和护国战争的刽子手;是袁世凯帝制的支柱,它的首领被称为反动封建军阀。笔者认为,新军具有两重性:第一,它曾支持过摇摇欲坠的清王朝,是镇压义和团运动和对付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反动武装;第二,它同时又是推翻满清帝制、搞垮袁世凯帝制和打败张勋帝制复辟的主要力量。广大新军将士通过浴血奋战,对三次推翻帝制,作出了不可抹灭的贡献。对于第一点,历来史家著述颇丰,本文不再赘述,只就第二个性质,作一次  相似文献   

14.
护国战争 ,粉碎了袁世凯复辟帝制的阴谋并使其彻底灭亡 ,中华革命党在其中处于主要的地位 ,发挥着重要的领导作用 ,对此予以评价和确认 ,对于革命政党如何在历史的关键时期以应有的感悟力、洞察力做出适应时代需要、顺应民心的抉择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5.
1915年12月洪宪帝制的"闹剧"开演不久,便在众叛亲离的情况下草草收场。洪宪帝制之所以迅速失败,从政治上来说,它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和立宪派反对的结果,也是袁世凯部署离心和西南地方实力派发动护国战争的产物。当然财政上的困难,外交上的孤立也是其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蔡锷在广西     
蔡锷(1882.12.18—1916.11.8),原名艮寅,字松坡,湖南邵阳人,这位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民主革命家和杰出的军事家,在他1904年至1916年暂短的政治军事生涯中,以其1911年领导辛亥云南起义和1915年发动和指挥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护国战争的光辉业绩而彪炳史册。这方面,许多史书都有了较详细的记载和叙述,这是应该的,必要的。但对他在广西任职的五六年(1905年6月至1901年冬)——他政治军事生涯中近一半时间的历史,史书在叙述时,就很单薄了。他为什  相似文献   

17.
辛亥革命以袁世凯窃取临时大总统而告败。袁世凯在内外反动势力支持下,逐步建立起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不仅如此,袁世凯又玩起复辟帝制之火。于是,群起而攻之。不久,袁世凯就在“全国人民的唾骂声中死去”。袁世凯死后,除大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 ,本世纪前期发生的护国战争以反对帝制复辟 ,维护共和为宗旨 ,是一场具有民主革命意义的战争。这场战争的重要领导人和决策者梁启超在整个战争中运筹帷幄 ,在政治宣传、斗争策略、外交、统一战线、治军、财政等方面进行了总体的谋划和设计 ,为护国战争立下了汗马功劳 ,是他一生中最伟大的功绩之一。  相似文献   

19.
“湖南自治”运动是指在皖系军阀张敬尧被逐出湖南后出现的一种主张湖南自主、自立,废督裁兵,公民制宪,实行民治的运动。“湖南自治”是毛泽东于1920年下半年积极参加的一次较大的运动。分析和研究毛泽东关于“湖南自治”的思想,对于把握毛泽东的思想发展全过程是有益的。一、从基础做起,提出“湖南自治”1.顺应历史潮流。1911年武昌起义后,湖南最先起来响应,建立军政府,接着陕西、江西、山西、上海、浙江、广东、云南等省的革命党人也纷纷响应,发动起义,宣布独立,成立各省军政府。正是在各省独立的基础上,建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宣布复辟帝制,12月25日蔡锷在云南宣布独立,  相似文献   

20.
辛亥首义后,汤化龙与武昌首义党人短暂合作之后旋即分道扬镳.袁世凯为对抗国民党人的需要极力拉拢汤化龙,而汤迫于时势也最终走上了与袁氏的合作之路.汤氏此举,不能简单地看作是出于谋求权势等个人利益的考虑,应该看到其合作背后深层次的思想动因和社会背景.“保持国家重心力”、“以秩序求进步”是汤化龙拥袁的内在思想动因,依靠袁世凯对抗国民党的同时逐步引导其步入宪政轨道,从而实现政党政治追求,是其拥袁的目的所在.熟料袁世凯联汤则是为了对抗国民党,登上权力的顶峰,并没有沿着汤化龙为之设计的宪政轨道走下去.这就注定了双方在合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矛盾与斗争.随着袁世凯复辟帝制本质的逐渐暴露,汤化龙与袁氏的矛盾逐步激化至最大化,终于抛弃了全部幻想,义无反顾地走上了反袁护国之路,并做了大量鲜为人知的反袁工作,有力地捍卫了民初共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