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科学研究   2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语文内容中,孕育了众多的审美内容,是陶冶学生情操、拨动师生情感琴弦的好素材.因此,重视审美体验与教育,提高教师与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大收获.  相似文献   
3.
清初,河患频仍,不仅使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农业生产遭受重大损失,也对清朝的政治和经济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张鹏翮在康熙帝的大力支持下,毅然担负起治理黄、淮、运河的重任,殚心宣力,不辞艰瘁,又清洁自持.  相似文献   
4.
辛亥首义后,汤化龙与武昌首义党人短暂合作之后旋即分道扬镳.袁世凯为对抗国民党人的需要极力拉拢汤化龙,而汤迫于时势也最终走上了与袁氏的合作之路.汤氏此举,不能简单地看作是出于谋求权势等个人利益的考虑,应该看到其合作背后深层次的思想动因和社会背景.“保持国家重心力”、“以秩序求进步”是汤化龙拥袁的内在思想动因,依靠袁世凯对抗国民党的同时逐步引导其步入宪政轨道,从而实现政党政治追求,是其拥袁的目的所在.熟料袁世凯联汤则是为了对抗国民党,登上权力的顶峰,并没有沿着汤化龙为之设计的宪政轨道走下去.这就注定了双方在合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矛盾与斗争.随着袁世凯复辟帝制本质的逐渐暴露,汤化龙与袁氏的矛盾逐步激化至最大化,终于抛弃了全部幻想,义无反顾地走上了反袁护国之路,并做了大量鲜为人知的反袁工作,有力地捍卫了民初共和.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话语体系创新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体现,亦是切实提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有效性和针对性的重要抓手,而富有特色的教学内容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话语体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天津历史文化资源为创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话语体系提供了丰富且生动的教学素材,主要...  相似文献   
6.
随着毛泽东思想研究的深入,毛泽东妇女思想的研究也开始受到重视并取得了长足发展。主要体现在研究深度相继提升,资料日渐翔实,领域逐步拓宽,方法不断展延。回顾近30年毛泽东妇女思想的研究,以下几个问题尚存不足:领域上,对毛泽东妇女伦理、妇女计划生育、妇女服装多样化等方面的思想研究有待开拓;时限上,应加强对毛泽东中后期妇女思想的研究;方法上,可尝试比较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及多学科交叉研究法等;深度上,毛泽东妇女思想发展脉络需理顺,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应澄清。  相似文献   
7.
王俊桥 《科教文汇》2007,(5S):185-186
清世宗在其短暂的十三年统治中,在施政的各个方面实行具有他特色的政策,如整顿吏治、摊丁入亩、耗羡归公、养廉银制度等政策。我们将这一系列政策称之为“新政”。本文拟对新政进行阐述并评论,以使我们对世宗本人和雍正朝在康乾盛世中所起的历史地位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以史为鉴,补察时政。清世宗新政也许对我们今天的改革和制度建设也能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党的二十大报告是有关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其中蕴含的新思想、新理念、新观点是教育和形塑当代大学生身心的重要思想武器。从培养大学生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政治要求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与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在情感目标上具有一致性。将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可从四重维度展开:新道路融入,突出融入的导向性;新思想融入,提升融入的学理性;新方法融入,强化融入的指导性;新成就融入,展示融入的生动性。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的改革大势所趋.从传统教学模式走向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改革的希望音符.我们要研究“主体”与“主导”地位的差异,要研究二者的“互动”效果.要让学生从“满堂灌”的氛围中走出来呼吸“新鲜空气”和“氧气”,要为创新人才的培养安插前行路标.  相似文献   
10.
清世宗在其短暂的十三年统治中,在施政的各个方面实行具有他特色的政策,如整顿吏治、摊丁入亩、耗羡归公、养廉银制度等政策.我们将这一系列政策称之为"新政".本文拟对新政进行阐述并评论,以使我们对世宗本人和雍正朝在康乾盛世中所起的历史地位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以史为鉴,补察时政.清世宗新政也许对我们今天的改革和制度建设也能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