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演示和学生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十分重要。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做”,教师口头上讲得再生动,再形象,不如让学生亲眼看一看,动手做一做。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在一些西方国家的中小学流行的“动手做”——它作为一种顺应知识经济时代而产生的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重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强调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制作、探索和研宄,进而发现规律,获得新知识的成功做法给我们以借鉴和启迪。本文拟从地理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此做些探讨。一、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动手操作首先要强调的是在实践中的操作。在地理教学中,实验通常都是教师的演示实验,在这种“教师做,学生看”的教学模  相似文献   

3.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很多物理知识,光靠讲解,总是耳闻不如眼见,眼见不如实践,更不可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做演示实验时,总有一部分学生着急想看,有时坐在后排的学生看不清楚,下课后就带有一种扫兴的情绪,多次这样就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有的实验,教师讲的头头是道,学生顺着老师的讲解听的条条有理,可稍停一会儿让学生自己讲解时,却颠三倒四地说不清楚。如果这些实验让学生亲自去做,不仅积极性高,而且会印象很深。如比热这一概念的引出,在初中物理中是一难点,教师边实验边讲,学生总觉得感受不深。这一实验留给学生分组做…  相似文献   

4.
“动手做”首先强调尊重儿童的求知欲。儿童总是对自然界有无尽的兴趣,对身边耳闻目睹的事物不停地发问。尽管成人或教师不能尽善尽美地回答儿童的所有问题,甚至会有当代科学也无法回答的问题, 但是如果挫伤儿童的求知欲,就会影响儿童未来的心理发展和知识的形成。因此,“动手做”就是要鼓励和激发儿童的求知欲,引导儿童对科学的兴趣和爱好。 “动手做”就是要注意开发儿童完全纯新的求知欲,满足他们要观看、要触摸、要制造、要活动的渴望。 “动手做”要为儿童构建一种科学文化体系,从而让儿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当今世界。儿童的现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就是电视,然而电视给儿童提供的影像或信息虽然是斑斓绚丽的,但却是无序的、无联系的、不协调的。科学教育的意义就在于通过儿童接触  相似文献   

5.
彭文胜 《教师》2013,(24):96-96
目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下称实验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许多中学(包括示范性中学)能不做实验的尽量不做,不管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分组实验,更不用说探究性实验了。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在于:①教师受应试教育影响,普遍认为: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背实验,学生不会动手做实验不要紧,只要会答题就行。②受学科本身限制,许多化学实验存在一定的危  相似文献   

6.
当下小学科学教学,学生探究活动开展情况大致有以下三种:一是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做实验;二是教师做演示实验,学生看实验;三是学生、教师都不做实验,由教师讲实验,学生听实验、背实验。第一种情况是学生做实验,学生亲历了问题的提出→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和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的探究过程,且在探究活动中动手、动脑。第二种情况是看实  相似文献   

7.
于忠燕 《广西教育》2012,(1):79+83-79,83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研究表明:如果仅靠听和看,一个人最多能吸收30%的新知识;如果动手做的话,可以达到90%以上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越来越受到老师们的重视。尤其是公开课上,教师都喜欢让学生动手操作。然而,有些教师由于对学生的动手操作缺乏足够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由于数学内容抽象,形式枯燥,因此,怎样设计好数学课导入,创造有利于学生思维气氛,是值得研究探讨的重要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本人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优化数学课教学导入方法.一、“动手”导入法人们常说: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做.在教学中,让学生动手做一做,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9.
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目前科学课堂中的实验已经基本走出了只讲不做、仅重视“知识结果”而忽略“过程”的状态。教师在课堂上开始更多地让学生“动手做”,这样的结果是:课堂生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增强了。但现实中的课堂,比较多见的仍然是“跟我学,跟我做”,具体表现为:教师示范,学生模仿;教师提供材料,学生按照步骤操作。这种“动手做”的实质,是让学生将记忆提取再现后转化为行动,这固然能加深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并体验实验过程,但仍然是“直接教授”的结果。换言之,学生记住了这些知识,但不理解为什么这么做,也不知道怎么做。如何在课堂中让学生不仅“动手做”还要“动脑想”,并进行更深层次的思维活动,让“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保持得更持久,也能够将这些知识运用到更广泛的情境中”11],是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正>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实验教学的地位和作用毋庸置疑,新奇有趣的科学实验,既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更能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动手操作的实验技能。但在学生实验过程中,很多教师都觉得学生容易大声吵闹,实验要求和目的还不明确就急于动手操作。一堂课下来,只有少数学生能达到实验要求,教学效果很差。有的教师认为这样吵吵嚷嚷还不如在教室里讲实验,于是少上或最终取消实验课的现象普遍存在,笔者认为这无异于因噎废食。如果我们能正  相似文献   

11.
俗话说:“眼观百遍,不如手做一遍。”让学生动手实验,给他们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符合儿童喜欢自己动手去尝试的好奇心理。同时,在学生参与探究事物的过程中,动手操作,锻炼思维,有利于学生认知。 在教学《毛细现象》一课时,我让学生自己先准备实验材料,并  相似文献   

12.
活动目标1.进一步巩固所学的汉语拼音字母,区别形近声母b-d、p-q、n-m,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2.激发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活动准备1.剪刀、硬纸片。2.观察日常生活中有关半圆和长条形的物体。活动过程1.激趣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手工吗?让我们拿出剪刀,动手做起来吧。(播放音乐《字母歌》)2.活动一师:现在我们拿出准备好的硬纸片,动手剪两个短竖条和两个半圆。(师示范,生模仿做)(1)教师巡视,个别指导。(2)同桌互相帮助完成。(3)先在小组内展示自己的作品,然后评议。犤评析:这…  相似文献   

13.
误区一:忽视学生动脑 许多科学课堂上,教师非常重视让学生亲自动手活动,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这本来是无可厚非的,但有些教师对用动手做的方式来学习科学在理解上过于片面,认为只要是科学学习都要动手,把科学探究等同于“动手做”了。  相似文献   

14.
教学悬念,就是教师在正式讲授教学内容之前,根据所授内容和学生的认识水平,精心设计一种孕育着疑难问题而又引人入胜的情境,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得,目欲言而不能”的“愤徘”状态,从而激发兴趣,焕起学生的求知欲,使之思维处于“活化”状态,然后因势利导地指导学生去追根寻源,进行探索,动脑动手发现规律,汲取知识.悬念的设置是一种教学艺术,它需要老师灵活多变不断创新,实验、模型、图片、板书、幻灯、录像、电影、故事、谜语、古诗、新闻、矿物、标本及学生熟悉的生活、生产实际中的例子和自然现象,甚至气球、纸片等都能…  相似文献   

15.
李进 《成才之路》2012,(11):80-81
按照科学探究的过程看。也许猜想是该在实验之前的环节,但是对于初中初学物理的学生而言,动手做实验是最直观、最形象的,没有动手做实验,猜想就是瞎猜胡说。本节课的教学就特别强调学生在上课时多动手、多实验,边动手、边思考,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安排学生去亲争体验,从而让学生获取知识变得容易。这样,猜想之花才能“触手”可得。  相似文献   

16.
按照科学探究的过程看。也许猜想是该在实验之前的环节,但是对于初中初学物理的学生而言,动手做实验是最直观、最形象的,没有动手做实验,猜想就是瞎猜胡说。本节课的教学就特别强调学生在上课时多动手、多实验,边动手、边思考,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安排学生去亲争体验,从而让学生获取知识变得容易。这样,猜想之花才能“触手”可得。  相似文献   

17.
今天自然课上,张老师带来了一个水盆、几张白纸和一个杯子,同学们见了个个疑惑不解,于是小声议论起来:“老师要干什么?”这时张老师亲切地说:“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做个实验,叫纸片托水。”同学们一听要做实验,乐得合不拢嘴,可是一想到实验的名称,心中便产生这样的疑问:纸片怎么能托住水呢?  相似文献   

18.
一、利用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能力动手操作是小学生获得知识的基本途径,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放手让儿童去动脑、动手,探索新知识。如,教师可让学生用七巧板拼圆形,用圆纸片摆“点子”图等,看谁摆的形式多,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主动获取新知。以此训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这样,既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易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又可活跃课堂气氛。1在操作中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发展逻辑思维能力。数学知识比较抽象,数学知识的获取是一个从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逐步抽象概括的复杂过程,要顺利完成这一过程,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充…  相似文献   

19.
魏燕 《青海教育》2003,(10):82-83
独立设计实验方案,正确取用仪器,顺利操作,完成实验,是中学化学教学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方面。学生在化学学习中往往显出高分低能,这说明我们的教育评价机制有很大的缺陷。学生动手能力差的主要原因是平时学生亲自动手机会少,受“应试”思想影响,化学教学忽略了本学科的特点,出现了“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背实验、画实验”的不良倾向。笔者认为,作为一名化学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视察、思维能力,更要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动手能力。  相似文献   

20.
杨云舟 《云南教育》2004,(28):41-42
一、教学案例教学内容:“九义”教材第九册“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开始上课,教师分给每组学生一张长方形纸片和一张平行四边形纸片,让学生比较它们的大小。学生立刻讨论开了,有的说长方形纸片大,有的说平行四边形纸片大,有的说一样大,有的为了证明自己说得对,迫不及待地动手把两张纸片拿在手中翻来覆去地重合、移动、作比较……师:同学们,我们要比较两张纸片的大小,是比较它们的什么?生:比较它们面积的大小。师:怎样才能准确地比较它们的面积大小?生:计算出它们的面积。师:请大家计算出手中长方形纸片和平行四边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