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青少年犯罪是一种社会综合症。在引发青少年犯罪的诸多因素中,家庭因素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重要方面。家庭不健全的自然结构、失之偏颇的教育方法、不和谐的心理氛围、不良的行为规范,以及偏低的家庭层次等,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青少年的社会化过程,往往潜伏着青少年走向犯罪的危机。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犯罪是全球普遍关注的问题,影响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可从青少年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四个方面来分析。影响青少年犯罪的个人原因主要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影响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因素主要是家庭氛围不和谐和家庭结构缺损;影响青少年犯罪的学校因素主要是教育内容不平衡和管理体制不健全;影响青少年发展的社会因素主要是不良社会文化和不良社区氛围。探究青少年犯罪的原因,目的在于预防青少年犯罪。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青少年犯罪原因及现状与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关联影响,论述了建立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综合教育网络对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重要作用,说明“三结合”教育是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未来,他们的成长和进步,最关键的是思想道德素质,是道德养成,但现在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有些“重智轻德”的思想,屡见不鲜的青少年犯罪可以说是社会整体道德素质下滑的具体表现。德育教育任重道远。我们必须使学校、家庭、社会形成一股合力,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引导孩子“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青少年犯罪一直居高不下,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青少年犯罪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由家庭、学校、社会等多种因素造成的,而家庭的负面影响是造成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为人父母者,应当好“第一任老师”,重视家庭的教育功能,预防青少年犯罪。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期也称青春期,这在国外心理学中常被看作是一个“危机时期”.就是说儿童发展到这个时期,常会出现许多特有问题,很难教育,搞不好就会走上歧途,例如犯罪、酗酒、吸毒等.这在我国心理学中以前是不予承认的,认为“危机”只不过是资本主义的社会矛盾的反映,它和“通货膨胀”一样,只是资本主义国家所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其实,不管我们是否称它“危机时期”,青少年教育上所特有的问题还是存在的.从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看,也不能说问题不严重.当然,从全国来说,青少年中的绝大多数还是好的,但有问题的也不少.拿犯罪来说,在农村犯罪的60—70%,城市的70—80%都是青少年,而在这些犯罪青少年中近半数又都是在校学生.这些人在学校和社会虽是极少数,只占青少年的千分之几,但破坏的能量很大,影响也很坏.除犯罪之外,在青少年中胸无大志、自私自利、低级趣味和道德败坏等现象也为数不少.总之,目前在我国对青少年的教育,是个不容忽的视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不仅在当前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团结,影响到我国的四化建设,而且从长远来看还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关系到民族的兴亡.因为,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教育得好,到本世纪末,现在这些青少年就将成为夺取  相似文献   

7.
网瘾问题已成为当今中国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网瘾导致青少年学业荒废、人格扭曲、行为失范、道德与法律意识弱化,最终走上犯罪的道路,给社会、家庭及网瘾少年自身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网瘾已成为青少年犯罪的主要诱因,防范网瘾少年犯罪,关键在于预防青少年陷入网瘾。  相似文献   

8.
何佩弦 《天中学刊》2001,16(Z1):96-96
青少年犯罪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带有普遍性的、严重的社会问题,被称为世界的“三大公害”之一。如何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也是我国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十分重视的问题。事实上,青少年犯罪是一种社会现象,情况十分复杂,是由家庭、学校、社会等多种因素造成的。其中,学校忽视全面教育,教育不当或不充分都是影响学生健康成长,导致青少年犯罪的重要的潜在因素。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科教兴国”战略的进一步实施,我国的教育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但是,从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日益剧增的情况分析,学校教…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犯罪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呈现出低龄化、团伙化、暴力化等特点。探究其原因,与周围的诸多社会因素相联系,其中,家庭、学校、社会这三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预防青少年犯罪,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要实行综合治理,齐抓共管,进一步强化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边防线”。  相似文献   

10.
<正> 关于我国青少年犯罪形成并迅速发展的原因,前几年不少人认为林彪“四人帮”的毒害是唯一原因;近几年有人认为青少年犯罪的发展是各种消极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例如某些政治现象、道德现象、反动人物等对青少年犯罪都直接发生作用;还有人认为,大变动时期社会结构的变化、社会控制失调必然导致大量青少年犯罪,因此,青少年犯罪的发展是社会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呈持续增长的趋势,其主要特点是违法犯罪“低龄化”,犯罪组织“团伙化”,犯罪类型“多样化”,犯罪手段“残忍化”。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主要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一、直接且难以防范的家庭所起的坏影响1.家长生活不检点,品质低劣,违法犯罪,文化素质不高。我们曾对50名犯两性错误的女生家庭成员进行调查,发现这50名家庭成员中已判刑的有15人,有坏作风的14人,其中16人是他们的哥哥或姐姐有违法行为。这样的家庭所起的坏影响是非常直接和难以防范的。这当中,家长属经商或打工的比例占70.44…  相似文献   

12.
“网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对朋友、对成长、对自我个性以及与异性交往的心理渴求,但是由于“网婚”具有的虚拟性、游戏性、符号性对青少年的道德心理、行为品质和理想人格产生了相当的负面影响,亟需准确的道德评价和伦理导向,引导青少年保持虚拟社会道德和现实社会道德人格的一致,唤醒青少年的“善良意志”,倡导自尊自爱,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同时社会、学校、家庭各方面也应承担应尽的社会道德责任,引导青少年走出“网婚”的误区。  相似文献   

13.
彭锋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7,28(5):110-112,F0003
现今,青少年犯罪已经成为令人堪忧的重大社会问题。青少年犯罪问题能否通过有效的方式予以解决,不但关系着每个家庭的稳定与和睦,也关系着整个社会的和谐与发展。这里从“生态幅”的视角来透视青少年犯罪现象的产生原因和犯罪特征,即从青少年犯罪是否受这一特殊年龄阶段所具有的生理和心理的生态因素制约来透析青少年犯罪,提出预防和解决青少年犯罪的合理路径。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犯罪在中国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法律概念。它不是刑事法学上所指的犯罪,即在刑法典籍中没有这样一个罪名。它是社会学、犯罪学研究中经常使用的非刑事法学的概念。它是指14~25岁的青少年实施的危害社会、触犯刑律、依法应受刑罚惩罚的行为。那么我们为什么定在满14岁呢?这主要是根据我国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及犯罪和国情等情况确定的。在我国,满14岁的少年基本上都已上初中,在家庭、学校、社会教育下,也能辨别一些大是大非,无论生理还是心理,都处于一定的成熟状况。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少年早熟现象越来越突出。由于他们…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犯罪是家长特别担心的问题,也是整个社会特别关注的问题。尽管青少年犯罪是个别现象,但给家庭和社会带来的危害却是巨大的。如何减少以至避免青少年犯罪,是社会各界特别是家长非常重视的一个问题。 一、目前我国青少年犯罪主要特点1.犯罪主体呈“七多”态势。低龄犯罪增多,农村未成年犯罪增多,在校生和辍学少年犯罪增多,独生子女犯罪增多,女性犯罪增多,低文化水平者犯罪增多,重新犯罪的增多。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今天,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是复杂多元的,它涉及到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化、教育、宗教、道德、家庭等诸方面。章试从社会政治原因、社会经济原因和个体主观原因三个方面来探讨我国青少年犯罪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问题是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当前,青少年群体中存在网络语言粗俗、滥造,接触网络成瘾成癖,接触不良网站信息,网络犯罪等道德失范问题,这主要是由学校教育、家庭德育、青少年自身、网络自身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应该通过协调学校、家庭、社会三方教育力量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8.
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犯罪是一个日渐严重的社会问题。探究青少年犯罪的原因 ,家庭因素不可忽视 ,大多数青少年的违法犯罪来源于家庭的不当的教育方式、缺损的结构形式、不良的环境条件和不完善的教育功能等因素。加强对这些不良因素的研究 ,对预防青少年犯罪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在道德危机的隐显和形成之中,道德危机的实质是“道德权威性的危机”与“道德信念的危机”。道德危机的根源包括历史的原因、体制的原因、政治体制改革的不完善与公共权力的滥用等。消除道德危机则需要整个社会和我们每一个社会成员的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20.
青少年犯罪问题已经成为当代中国严重的社会问题,它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引起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是复杂的、多变的、互动的。其中,道德失范是引起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重要原因,因此,预防和控制青少年犯罪的有效手段必须重构社会的道德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