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吕倩 《青年记者》2009,(18):60-61
自2002年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播出一档民生新闻栏目《南京零距离》以来,各地电视台纷纷效仿,开办了以民生为主要内容的新闻栏目。在很短的时间内,该类栏目就吸引了观众的视线,并成为各台的主打新闻栏目和广告创收的增长点,引发了国内电视界一股民生新闻热潮,并引起学术界高度关注,被业内专家称为中国电视的第三次革命。  相似文献   

2.
解读电视“民生新闻”现象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近年来,“浪潮性”出现的电视“民生新闻”节目,被誉为是中国电视新闻传播第三次革命的标志。就业界而言,自从江苏电视台《南京零距离》开创性地打出“民生新闻”的旗号后,相继引起了业内,尤其是城市电视媒体对其内容选择价值及节目组织样式的效仿。“民生新闻”也由此成为业界及学界广泛应用和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  相似文献   

3.
十年来中国电视的第三次革命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李幸 《视听界》2004,(1):5-7
本文通过阐述中国电视十年来三次革命的走向,剖析了第三次电视革命精英——明星———平民的回归历程,揭示《南京零距离》等南京地区一批民生新闻的广泛、深刻影响及保障人民知情权的意义之所在。第三次革命不仅使得电视的大众性、平民性终于浮出水面,还体现在对百姓日常生活状态的直播。未来的电视将像广播一样朝着地方化小型传媒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张春果 《报刊之友》2013,(9):134-135
如果从1999年北京《第七日》和福建《现场》算起,我国电视民生新闻已经有十余年的发展历史。电视民生新闻问世以后,为我国电视新闻注入了全新的活力,被学者称为中国电视新闻传播的“第三次革命”。然而,在电视民生新闻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本文主要从电视民生新闻人文关怀的内涵、现实需要、缺失与构建等四个方面探讨民生新闻人文关怀的问题,以期促进“以人为本”思想的广泛传播与贯彻落实,并为我国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提供一些必要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洪霞 《记者摇篮》2009,(7):107-107
近些年,以江苏台《南京零距离》栏目、北京台《第七日》栏目等为示范效应引发的电视民生新闻热潮波及全国,从而使“民生新闻”的概念进入了学术视野,专家甚至称此次民生新闻热潮为中国电视的第三次革命。一件事物能够迅速地流行起来必定会有它的独到之处,民生新闻自然也不例外。综合分析其迅速流行的原因,民生新闻的热潮和它的特质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6.
电视民生新闻是电视新闻传播的一道靓丽风景线,被誉为中国电视传播的第三次革命.面对新一轮的革命,全国电视台都在做着改版和扩版,抢占新的制高点,吸引观众的眼球.作为一家地方电视台的“民生新闻”栏目《百姓视点》,需要在策划中抢占先机、节目中贴近地气、内容上丰富多彩、以充满浓郁地域特色的节目去引发观众的观看需求,获得观众的认同,提高收视率.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浪潮性”出现的电视“民生新闻”节目,被誉为是中国电视新闻传播第三次革命的标志。就业界而言,自从江苏电视台《南京零距离》开创性地打出“民生新闻”的旗号后,相继引起了业内,尤其是城市电视媒体对其内容选择价值及节目组织样式的效仿。“民生新闻”也由此成为业界及学界广泛应用和共同关注的热点话  相似文献   

8.
新闻界许多学者认为,以《南京零距离》为代表的民生新闻电视栏目的开播,是一场从地方开始迅速波及全国的电视新闻改革,被誉为自1993年以来中国电视的第三次革命。时至今日,全国的地方电视台几乎都在做民生新闻。然而,随着民生新闻像雨后春笋般的出现,全  相似文献   

9.
近两年来,一种试图改善地方电视台报道本地新闻的努力正风靡全国,当2002年元旦江苏电视台的《南京零距离》开播之时,当随后全国各地方电视台纷纷推出自己的民生新闻栏目之时,新闻的定义以及判断新闻之所以成为新闻的新闻价值都发生了变化。有些学者把电视民生新闻的兴起,称为“中国电视新闻的第三次革命”,①也有学者认为电视民生新闻的出现,符合了中央关于新闻改革的思想,总之,电视民生新闻的出现,博得一片好评。民生新闻受宠的原因分析其一,电视民生新闻创造了高收视率,民生新闻成为地方电视台最能盈利的产品。地方电视台在与中央电视台的…  相似文献   

10.
车贯 《新闻传播》2010,(3):42-42
面对日益多元化的社会诉求,以及城市电视台之间白热化的竞争,一种区别于传统新闻模式而一改常规常态的民生新闻,凭借自身独具的新闻视角和新闻语态,渐渐地在电视新闻界崭露头角。同时,它的兴起也为城市电视台新闻节目的改革带来了新的机遇,有人提出了民生新闻的出现是中国电视发展的第三次革命,但还有人提出民生新闻的出现将推翻原有的新闻理念。民生新闻在中国社会将扮演怎样的角色,已经成为不容回避的课题了。  相似文献   

11.
张晓明 《视听界》2014,(4):102-104
电视民生新闻概念的提出及其采编实践,强调以民为本,改变了以往电视新闻重时政新闻、轻社会新闻的弊端,被学界称为中国电视新闻的“第三次革命”。  相似文献   

12.
民生新闻是近年来中国电视界最为热门的术语之一,全国各地方电视台竞相开办此类节目,并将其作为新闻改革的方向,甚至有学者认为民生新闻是十年来中国电视的第三次革命.民生新闻的发展壮大无形中影响着主流严肃新闻的走向,中国电视新闻界呈现出一种双向汇流的趋势:一方面民生新闻开始向主流方向靠拢,另一方面严肃新闻则也向民生新闻靠拢.  相似文献   

13.
吴征 《新闻窗》2011,(2):77-78
电视民生新闻的迅猛发展,构成了电视新闻传播层面的一道冲击波,被誉为我国电视传播层面的第三次革命。近年来,电视民生新闻风行全国,许多民生新闻栏目都创造了收视奇迹。民生新闻之所以如此火热,不仅仅是时代的需要,也因民生新闻以其轻松的风格、与老百姓贴近的内容吸引了人们的眼球,更重要的是,  相似文献   

14.
许丹 《记者摇篮》2012,(1):41-42
从江苏广播电视台的《南京零距离》在当地短时间内引发收视奇迹为开端,全国各地电视台纷纷推出一批同类的新闻节目,如辽宁广播电视台的《新北方》、安徽电视台的《第一时间》、海南电视台的《直播海南》等。民生新闻一时成为人们注视的焦点,民生新闻的蓬勃发展也成为中国电视界的一个亮点。一些学者也因此把电视民生新闻的兴起称为"中国电视新闻的第三次革命"。  相似文献   

15.
自2002年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南京零距离》开播以来,民生新闻的蓬勃发展成为中国电视新闻界少有的热闹景象。重庆电视台《天天630》、安徽电视台《第一时间》、杭州西湖明珠电视台《阿六头说新闻》等一批民生新闻栏目,都受到观众的空前欢迎,成为当地收视率最高、影响力最大的新闻栏目。电视民生新闻为什么一问世就广受欢迎,电视民生新闻的优势在哪里?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的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发展如火如荼,受到了很多观众的喜爱,我国的电视新闻传播事业由此受到冲击,江苏电视台《南京零距离》是民生新闻的标志性栏目,这个栏目的开办带来了电视新闻传播的第三次革命,也引发了大量关于民生新闻栏目的探讨。本文将就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展开探讨,分析其中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7.
杨文萌 《新闻知识》2007,(2):13-16,79
一、风生水起的电视民生新闻国内电视理论界人士认为,从1958年我国电视事业的开端到现在的40余年中,中国的电视新闻改革经历了三次浪潮。1978年中央电视台开播《新闻联播》,开辟了“时政新闻”的先河,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央电视台创办新闻杂志栏目《东方时空》、开播《焦点访谈》、推出《新闻调查》,一系列的新生栏目让新闻有了故事,有了深度。中国电视新闻的这两次改革浪潮都是由中国最大的媒体中央电视台发起和推波助澜的,而进入新世纪后,电视新闻改革掀起第三次浪潮的始作俑者则是地方电视台。2001年是新旧纪元之交,当年一个标志性的新闻事…  相似文献   

18.
姜林 《青年记者》2012,(5):34-35
自2002年江苏广电总台《南京零距离》开播,各省市不断推出此类民生新闻类节目,民生新闻以平民化、低视角、贴近性、本土化的特点掀起了中国电视的又一次革命,并迅速获得观众的认同和肯定.有学者认为民生新闻是舆论监督的新形式.  相似文献   

19.
民生新闻的热潮刚刚过去,电视新闻据说已进入到“后民生”时代。这意味着,对于关注中国新闻改革的人们来说,一个新的想象空间又形成了。不过,回过头静下来想想,有些问题还有待澄清。所谓电视民生新闻,从新闻素材、聚焦范围,以及报道方式来看,明明就是社会新闻,明明就是地方性新闻。①为什么从业者却要冠之以“民生新闻”?对民生新闻,尽管有不少批评意见,但整体而言,人们不仅认可了民生新闻的提法,而且对这种新闻类型寄予厚望。李幸认为,肇始于南京地区的民生新闻是“十年来中国电视的第三次革命”。  相似文献   

20.
电视民生新闻如何深入民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波 《新闻三昧》2006,(7):23-25
近年来,以北京电视台《特别关注》、《第七日》、《生活面对面》、江苏电视台《南京零距离》、安徽电视台《第一时间》、黑龙江电视台《新闻夜航》等节目为代表的一批关注和反映百姓生活的电视民生新闻类节目脱颖而出,并在收视率、社会反响和公信力上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这些新闻栏目在各台长期稳居收视率前五位。一时间,无论是电视媒体还是纸媒体刮起了一股民生新闻热,引起各界广泛关注。民生新闻之所以深受欢迎,赢得民众的关注,这是媒体市场化竞争加剧、大家开始意识到要加强对受众感兴趣内容的报道的结果,并为其在民众中树立了公信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