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媒体聚焦     
大众时代如何看待精英教育《中国教育报》发表张尧学的文章指出,应该从投入体制、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等多方面深化改革,建立精英教育的保障体系。 精英人才的竞争是当前国际竞争的焦点。精英教育是精英人才产生的主渠道。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同时,也要有很好的精英教育,我们应该重视精英教育。 制约精英教育发展的障碍有:——缺少培养精英人才的意识和环境。迄今为止,我们对精英教育的研究甚少,即使是外交、医疗等迫切需要精英教育的领域或行业,我们也未提倡精英教育或研究精英教育的相关问题。 ——培养目标不明确。缺少理科基地、工科基地等人才培养基地,也缺少相关研究和明确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发展精英教育是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大学改革的必然选择。文章重新诠释精英及精英教育内涵,认为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精英具有多元性、专业性和共通性三大特性;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现代精英教育与精英教育阶段的传统精英教育有不同的内涵,表现在性质、价值观、功能观、质量观和选拔方式上的不同;精英与精英教育之间存在四种逻辑关系。在厘清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精英教育模式问题,提出从教育理念、精英意识、师资队伍和教育过程等方面构建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精英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3.
傅霞 《教育探索》2006,(7):101-103
在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阶段,我国高校的精英意识开始淡化,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丧失的可能性。应当从社会转型、高校扩招和高等教育改革等角度剖析高校学生精英意识淡化的原因,在大众化教育阶段依然应当重视精英教育,培养学生的精英意识。  相似文献   

4.
精英教育是一种以培养社会精英人才为目的的高质量、高标准的分流教育,也是一种差别化的可以体现教育公平的教育。新加坡通过采取精英教育促进了经济的飞速发展,可以说新加坡经济的快速崛起和其独特的精英教育培养体系有着很大的关系。从本质上来说,新加坡精英教育体系是一种通过分流考试选拔精英并致力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型精英教育培养体系。中国的国情和新加坡有很多相似之处,我国教育大众化背景下仍然需要再实行精英教育,但是我们的精英教育存在许多问题,通过研究新加坡精英教育的培养体系,借鉴其成功之处可以给我们的精英教育带来启示,提高我国的教育实力,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经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我们办教育或者关注教育的人都需要厘清精英教育和精英主义教育之间的区别.其实很多谈的是精英主义教育. 实际上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全世界推行的教育就叫精英教育,只是培养一些拔尖的、会治理国家的人才,称古典的精英教育,还不是我们现代的精英教育.  相似文献   

6.
关于精英教育,我觉得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精英,一个是精英教育.精英,应该是出类拔萃的、挑选出来的极少数人.但是我们很容易将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者定义为精英.我想简单地界定精英教育,就是能够培养出类拔萃的人的教育.  相似文献   

7.
大众教育和精英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两种教育模式。教学研究型大学一方面要发展大众教育,另一方面也要实施精英教育、培养精英人才。本文主要对教学研究型大学在大众教育背景下进行精英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基础条件和举措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对于高等教育发展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尤其在我们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更应该正确认识其思想内涵,从而选择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取向。高等教育大众化并不意味着否定精英教育,我们应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基础上发展精英教育,培养社会精英,为推动社会进步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太原大学学报》2019,(1):91-95
精英是一个历史性概念,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不断演变,蕴藏于各行各业中,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大众化阶段精英教育是一种人才培养的模式,是精英理念的传递,是精英意识的唤醒,是精英人格的塑造,是精英才能的培养。大学是精英教育的主体,学术精英产生于大学。改进学术精英教育要重塑通识教育理念,强化大学的教化功能;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改革教学管理体制;遵循学术研究机理,优化学术精英成长环境。  相似文献   

10.
精英教育曾是高等教育的一种理想类型,它以培养精神上的贵族为旨趣。在工业文明进程中,精英教育逐渐演变为精英主义和优绩主义,人们对优绩的迷思加剧了高等教育的内卷化。在现代分层分类的高等教育体系中,精英教育在多样性、包容性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缺陷。精英的培养不能只遵循一个模式,科研创新人才、大国工匠、新技能型人才都是精英,普及化高等教育阶段我们需要重构一种鼓励多样性、包容性的高等教育理想类型,即“新精英教育”。新精英教育范式框架包括:价值取向坚持贡献正义;核心要素重点把握不同类型高校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异质性;运作逻辑主张精英人才的分类培养。新精英教育范式的理想类型应同步关涉高等教育的人民性和国家性,以人的主体性价值的发挥促进教育社会功能的实现并满足国家需求。在实践进路中,新精英教育需要破除制度与资源供给不均抑或制度与资源双重依赖的困局。  相似文献   

11.
当今教育体系分为国民教育体系和培训教育体系两大板块,培训教育看似是国家强调的减负项目的绊脚石,但调查表明,二者并不矛盾。文章将从社会调研出发,探究培训机构内部存在的问题,对培训教育提出合理化建议,希培训教育能成为国家国民教育的有力补充,进而达到国民教育体系与培训教育体系的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12.
现代远程高等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校园文化建设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工作内容。本文在阐述了文化、教育和大学的联系与功能的基础上,探讨现代远程高等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的问题,分析了现代远程教育校园文化的建设现状,提出了以网页网站文化建设为主的现代远程高等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和办法,以及管理制度和信息安全措施。  相似文献   

13.
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的定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职业教育与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具有交叉相容关系.以职业学校教育为主体的职业学历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一翼.它与普通教育分工协作、相互补充,共同为我国公民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公共教育服务,为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提供人才后援.职业培训总体上不属于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但其培训成果可以通过中介性的评价认可体系直接或间接地融入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相应层次和类型之中.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中的职业教育应当有完整的类型和层次,形成健全的体系.  相似文献   

14.
龚自珍的教育思想是探索中国早期教育现代化发生机制的重要切口。他借助豪杰话语,以天人相分为前提预设,以人的主体意志为存在基础,倡导教育对象多样化、价值多元化、内容实用化与方法个性化,试图构建一种有别于传统主流圣王教育范式的豪杰教育,既奠定了近代国民塑造的本土雏形,启迪了一批现代教育的推动者,一定意义上也为西学在华传播提供了理论接应。立足新时代,豪杰教育不仅是宝贵的本土教育文化资源,也是不断延展的民族教育传统,为当代中国的教育发展提供了资源与启示。  相似文献   

15.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颁布,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指明了方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应是层次结构独立完整的学历学位体系、产教融合的跨界体系、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的有机统一体系。我国亟待建立现代职业教育独立完整的学历学位制度,建立基于"学分银行”的国家职业资历框架制度,建立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命运共同体,尽快启动中国特色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立国务院职业教育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发生重大调整,教育公共治理视阈下的高职教育评估问题探索对高职院校教学质量提升和人才培养方案合理性等方面产生直接影响,研究从教育公共治理视角出发对高职教育评估问题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7.
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是国家重大发展战略,能够激发与重构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持续活力与动力,催化与促成职业教育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是新时代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产业变革和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的产物。详细分析了产教融合型企业的内涵、特征、分类等,并分别就办学参与型、教学参与型、联盟型和教育产品研发型等不同类型的产教融合型企业“产教融合”体系构建进行了深入剖析,对产教融合型企业的建设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双语教育是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少数民族双语人才的途径之一。双语教育的理论基础是确定双语教育模式的理论依据。从民族语言学、语言心理学、文化人类学、教育学等四大领域阐述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理论基础,从而为双语教育的实践运作和理论体系的建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我国从1985年开始在部分高校试运行国防教育,经过20多年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着许多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问题。国防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防教育的良好实施有利于高校对大学生的人才培育、素质培养及思想觉悟的提高。大学生作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朝气蓬勃的推动力量,也是国防建设的后备人才,必须具有正确的国防意识...  相似文献   

20.
通识教育体现了以人为本、让人自由的大学精神.将通识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中,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我国大学践行通识教育有机融入专业教育,可以在理念层面设计清晰的培养目标,在制度层面设计适合我国国情的课程模式,在组织层面推进深层次的变革,在执行层面注重师资的培养以及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