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和平崛起"是中国发展模式的一种广泛认同的理念,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和"的道德价值观在国际政治中的运用,也是中国国际政治话语权对"中国威胁论"的有力抵御工具。它包括三个逻辑层面:和平中崛起、和平地崛起和和平崛起。  相似文献   

2.
欧盟在国际社会中扮演着规范性力量的角色,通过教育等软性手段传播欧盟的规则和价值观,实现欧盟规范的扩散。欧盟对非教育发展合作包含了利他和利己的双重目标,旨在促进非洲教育、经济、政治等领域的可持续发展,也服务于欧盟的整体利益和政治意图。在对非洲的教育发展合作过程中,欧盟采取了程序性扩散、传递性扩散以及“文化过滤”扩散三种手段,促进制度性规范在非洲的扩散,推动非洲按照欧洲模式进行教育变革和转型。欧盟对非教育发展合作无疑加速了欧盟规范的外溢,推动博洛尼亚进程等模式南渐,成功将欧洲教育模式和标准引入非洲教育系统。欧盟对非教育发展合作也存在固守统一的区域教育发展合作范式、传统和新兴援助者的竞争以及新殖民主义色彩等挑战。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崛起是和平方式的而不是霸权性的,是以多边政策战略为基石,推行平衡、伙伴政策,建立与世界各国的建设性伙伴关系网络。中国和平崛起战略思想代表着中国国际战略思想的重大创新,成为中国国际战略由内向性转为外向性的标志。  相似文献   

4.
中国以官方和学者两个不同的身份向世界详尽阐释了中国的和平崛起战略,即中国将和平的实现崛起,中国也是为了世界的和平而崛起。但是崛起的中国必然会冲击现有的国际体系和格局,因此,中国崛起的战略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这种战略选择关乎崛起的成败。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分析印度对中国和平崛起的认同更有说服力。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和平崛起,将进一步展现中国作为爱好和平的大国力量,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有利于建立更为公平的世界新秩序。  相似文献   

6.
和平崛起的基本内涵及其世界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综合国力有了很大提高,中国崛起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中国在崛起的过程中,吸取了历史上大国兴衰的经验教训,依据冷战后变化了的国际政治现实,确立了和平崛起战略.和平崛起的实质是以和平方式融人现有的国际社会,是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它摆脱了大国政治的悲剧,必将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和国际政治和谐.  相似文献   

7.
中国和平崛起,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面对"中国威胁论"的论调,中国政府郑重承诺,中国的崛起不会妨碍任何人,也不威胁任何人。中国的和平崛起是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最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中国"和平崛起"的国际战略新思想,是新形势下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新一代领导人在继承、坚持我党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思想的基础上,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进行时代创新的理论结果。但在中国和平崛起的新征程中,面临着诸多的不利因素和挑战,需要我们去积极应对。中国的和平崛起符合中国和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核心价值体系作为"集体意识"或"价值共识"对于形成社会的规范性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事实上,任何社会制度的确立都必然会形成与这个制度的基本性质相吻合的核心价值体系或"集体意识"。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社会主义社会规范性结构的形成中的作用,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依据马克思关于人的解放的理论,结合中国社会的发展实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这一核心价值体系既要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逻辑和现实要求,又要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性质和未来趋势,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成为凝聚各种社会力量的共同理想。  相似文献   

10.
杨守明教授的《中国和平崛起论》已于2008年12月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针对国际社会一波又一波的“中国威胁论”展开论述。首先,通过探讨时代主题,论证国际社会制约因素“不容许”中国以“战争”方式崛起,只能以“和平”方式发展,从而说明不管中国主观“愿不愿”威胁世界,国际社会制约因素将使中国“不能”威胁世界;其次,通过考察中国国际战略思想、中国坚持本国利益与外国利益兼顾的思想,说明中国始终秉承“和平”、“合作”的理念,只可能以和平、合作的方式崛起;再次,对中西方两种传统文化理念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和平崛起成为世界引人瞩目的现象。它源自传统“和而不同”的哲学思想,是中国透析大国兴衰历史所做的选择,也是和平和发展的时代主题的必然要求。它的政策意义在于可以引导中国外交突出周边,推动区域化,注重与欧洲合作,有助于外交政策的平衡;提高中国的影响力;有利于维持安全利益和经济利益之间的平衡。它的实现须借助于国际社会的理解、协作与支持。  相似文献   

12.
海洋过去是、现在仍然是国家间政治利益争夺的集中地,21世纪的海洋开发与竞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焦点之一。进入21世纪,世界各国之间关于海洋权益的争端越来越多。伴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中国也面临与多个国家的海洋权益和岛屿、岛礁争端,其中,中韩苏岩礁争端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性问题。这些海洋争端在吸引世界眼球的同时,也引起了大国的介入;同时,与中国有海洋争端的国家也出现了联合的趋势,其对中国的和平崛起都是巨大的挑战。本文以中韩苏岩礁争端为例分析了海洋争端与中国和平崛起,认为海洋争端对中国的和平崛起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相似文献   

13.
世界能源技术的三次革命与中国国际地位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薪柴时代,中国凭借“朝贡体系”成为世界的中心,确立了其天朝大国地位;蒸汽机革命引领下的“煤炭时代”里,中国落后于西方,并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和半封建国家;内燃机革命引领下的“油气时代”中逐步自立自强的新中国,在经济建设和科技进步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面对以核能的和平利用为标志的“新能源时代”到来,中国的和平崛起既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也要接受严峻的考验。  相似文献   

14.
六十年来,新中国外交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内涵在实践探索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正深人人心,“中国崛起”的概念也愈发清晰。新中国六十年外交战略从“一边倒”到“不结盟”,再到“和谐世界”,其嬗变有着深刻原因。在全球化日益深化,国际关系更加复杂的新世纪,对新中国外交嬗变原因作深层的探求有着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当代外交伦理思想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外交伦理思想始终贯穿于国家的外交实践,涵盖中国对外交往的各个领域。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外交实践的发展,中国外交伦理思想越来越鲜明,内容也越来越系统、全面。主要包括:韬光养晦的道德素养;确立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伦理目标;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伦理准则;塑造和谐世界的国际伦理秩序,遵守平等、正义、民主的道德规范,树立负责任大国伦理形象。中国外交伦理思想的推行,虽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或制约,但能够提升中国软力量,有助于引领国际社会构建和谐的世界秩序。  相似文献   

16.
中国同东盟的关系历来是中国对外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冷战结束以来,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随着国际形式的变化和发展,中国与东盟的关系较之以前更加密切。文章以近些年中国政府提出的“和平崛起”战略为契机,试就中国与东盟关系在中国和平崛起进程中的作用与影响,以及中国应采取何种策略微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7.
女性主义是当代政治学领域里的一支重要思潮。以女性主义的政治权力观来审视中国和平崛起这一重大命题,是一个独特的视角。通过在国内政治和国际政治两个层面上的分析发现,女性主义的基本观点与中国的和平崛起理念具有重大一致性,从一个侧面诠释了中国和平崛起的正义性、合理性及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二战后,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国际社会成立了联合国,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写进《联合国宪章》,并成为当代国际社会限制武力使用的重要国际法文件.但由于受到大国强权政治等因素的影响,这一国际法准则不断受到挑战,尽管如此,《联合国宪章》中所规定的各种禁止使用武力的法则已经被国际社会广泛接受,因此,未来国际社会应继续强化《联合国宪章》在限制武力使用方面的监督作用,从而更好地维护世界的和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