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民生新闻的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民生新闻的兴起民生新闻被评为2004年中国传媒十大流行语之一。其实这种流行早在上个世纪就已经开始了。20世纪90年代《华西都市报》、《南方都市报》等一批都市报的横空出世,让“都市报”从1997年至今成为  相似文献   

2.
从1995年开始,中国报界出现了一批省级党报主办的以都市报命名的市民报。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20多家都市报(包括早报、晨报),有的城市还不止一家。都市报的报业群体已经形成。都市报的经营机制、报道内容、报道方法、发行方法都给报界吹来清新之风,发行量一路高歌猛进:楚天都市报在拼杀激烈的武汉报业市场,目前发行量已逾100万份;南方都市报在强报如林的广东,发行量已超过100万份……从整体上来说,都市报的版面质量和社会影响力,都在不断提高。惊涛拍岸随着都市报的繁荣兴旺,它在中国报业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  相似文献   

3.
2001年中国都市报研究会年会于2001年11月12日至18日在湖北召开。本届年会由楚天都市报承办。都市报经过近几年的迅猛发展,整体实力进一步增强。全国涌现了发行量超过百万份的都市报,出现了一批广告超亿元的都市报。在大部分省市,都市报已成为当地的强势媒体。大多数都市报已成为党委机关报或报业集团的经济支柱和主要经济增长点。同时,在激烈的报业竞争中,都市报工作者创造了很多好的经验,进一步丰富了都市报的办报方法和理论,大大提升了都市报的品牌形象。与会代表就都市报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以及如何进一步创新进行了…  相似文献   

4.
中国报业已经从暴利时代进入微利时代.作为报业市场化的先行者和既成产业主体,都市报无疑是这一过程的最佳见证人和实践者.可以说,正是产业暴利期的存在,才在短短几年的时问内成就了一批业绩优良发展迅速的优势都市报,而这些都市报也正在成长为中国报业的新希望.  相似文献   

5.
后都市报时代:向主流媒体演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罗建华 《传媒观察》2004,(11):18-21
都市报是我国报业发展的一个独有报种和特殊现象,它的出现意味着我国市场化大众报纸的诞生。自1995年《华西都市报》创刊以来,都市报的发展已近10年,它在总体成熟定型的同时也面临新的发展课题,要么因循守旧“老化”下去,要么变法维新“主流”起来。其中,一些报纸在原有轨道上“重复操作”,遇到严峻挑战,有的中途夭折,有的数年不振;一批问世5年左右的新兴都市报则发生新的变革,显示出向主流媒体方向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一、新兴都市报的冲击波世纪之交,中国报业市场又涌起了一股新的浪潮———都市报热。各地风起云涌的都市报,打破了原本的市场格局,成为报界的一股新锐力量。在一个城市不能拥有两份晚报的条件下,一批以都市报、早报、晨报、快报、生活报、时报甚至商报等冠名的都市生活类报纸,以城市为依托,以市民为对象,以市场为导向,发动猛烈攻势,快速抢占市场。新兴都市报不满足于传统晚报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读者,而是急风暴雨式地争夺读者的“眼球”。因此,新兴都市报都十分重视策划,抓住热点问题,不惜版面,…  相似文献   

7.
1993年8月,贵州省委机关报创办了全国第一家都市报《贵州都市报》。次年1月,《三秦都市报》在西安问世。时隔一年后的1995年,《华西都市报》、《大河报》、《南方都市报》、《三湘都市报》相继创刊。1997年,《楚天都市报》、《海峡都市报》诞生。之后,全国省报除少数省市区外基本上创办了省级晚报都市报。都市报群体在全国兴起。经过10多年的发展,都市报群体不断壮大。时至今日,都市报业发展中出现了某些转折,其突出表现是都市报群体分化特征日趋明显。  相似文献   

8.
近年,都市报群体的迅速发展引起了社会的广泛注意,新闻界人士称之为“都市报现象”。都市报之所以引起关注,一是因为其发展迅速,均在两三年间发展成为当地有影响的媒体,有的则超过或大大超过原有媒体。二是因为并非某一个都市报发展快,而是一批都市报都发展起来了,...  相似文献   

9.
10月25—31日,我国部分都市报和省级晚报的总编辑近60人会聚江西省南昌市,出席2002年中国都市报研究会年会,共谋开创我国都市报繁荣发展新局面的良策。会议总结回顾了近年来我国都市报不断进步发展的大好形势。从总体上讲,全国都市报的发展势头很好,无论从报纸编采业务和经营管理方面,都有许多开拓与创新。有的都市报发行和影响力在全国遥遥领先,有几家都市报发行量超过百万,还有的都市报年广告收入过5亿元。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共有70多家都市报,不仅省报办都市报、省会城市办都市报,而且中等城市也出现了争办…  相似文献   

10.
谭军波 《传媒》2005,(9):19-20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都市报的兴起拉开了国内报业市场同城大战的帷幕.除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都市报,曾经威风八面,逐渐衰微的晚报,甚至习惯"看上不看下"的党报都往都市报靠拢.在许多城市,传统老大纷纷落马,新的盟主频频诞生,此消彼长的悲剧在各地上演;近几年已出现一批都市报倒闭、合并,或者日报变周报的情形,说明已有相当一批都市报在恶战中败北;都市报恶性竞争的战火不仅在直辖市和省会城市燃烧,还蔓延到经济发达的二线城市,比如青岛、大连、厦门等.  相似文献   

11.
2001年,深圳特区报业集团创办以民生新闻为特色的晶报,掀开了都市报民生新闻崭新的一页。此后,一批以报道民生新闻为特色的都市报应运而生。晚报、都市报在民生新闻方面已经走了很远,党报如果亦步亦趋,不但难以超越反而会失去自身优势。如何将民生新闻做大做强做出党报自身的特色,提升党报的舆论引导能力,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今中国,2000多种报纸中,出现了一批有生气的后起2秀——诞生干90年代的都市报,目前大约有20多种,如华西都市报、贵州都市报、三湘都市报、燕赵都市报、楚天都市报、三秦都市报、大河报、华商报等等。这批新兴的都市报从她诞生之日起,就以矫健的英姿,惊人的发展势头,强大的市场竞争力,清新可喜的文风,灵活创新的经营机制等鲜明特点,受到广大读者的由衷欢迎和赞赏,从而也受到新闻理论界的密切关注。都市报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崭新的面貌,面向生活、面向市场的豪迈步伐,登上中国报业的宽阔舞台,成为中国报业市场竞争…  相似文献   

13.
《新闻知识》2005,(1):63-64
目前,南方都市报新闻奖学金签约暨第四届17城市都市报业务交流年会在广州番禺举行,南方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南方都市报总编辑王春芙代表南方都市报分别与北大、中国人大、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和暨南大学8所高校的代表签订了有关协议按照该协议,南方都市报社将从2005年至2008年连续四年,  相似文献   

14.
太阳刚刚升起,楚天都市报副刊部的门口就已经有人在探头询问:“请问哪位是邹编辑……” 找人的是楚天都市报的读者,他们或来投稿,或有事相求;被人找者是楚天都市报副刊部的副主任、多个副刊的责任编辑──邹晖。 与楚天都市报同步成长的她,短短四年,可谓名播荆楚。在楚天都市报上百万读者中,或许有人会陌生于她的名字,但提起由她编辑的一个个副刊,却鲜有不熟悉的。从《百姓生活》到《打工一族》,从《银发岁月》到《大学校园》,从《婚恋家庭》到《情感话廊》……邹晖与她编辑的副刊,伴随着楚天都市报的快速成长,早已深入到了读…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地市报人》2005,(2):44-44
据报载:日前,南方都市报新闻奖学金签约暨第四届17城市都市报业务交流年会在广州番禺举行,南方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南方都市报》总编辑王春芙代表《南方都市报》分别与北大、中国人大、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和暨南大学8所高校的代表签订了有关协议。按照该协议,南方都市报社将从2005年至2008年连续四年,  相似文献   

16.
《传媒观察》2008,(3):64
2月8日,被囚四年的《南方都市报》原副主编兼总经理喻华峰从广东番禺监狱提前获释出狱,曾在中国新闻界、经济界和法学界引发争议的“南方都市报系列案”终翻过一页。  相似文献   

17.
2001年,深圳特区报业集团创办以民生新闻为特色的晶报,掀开了都市报民生新闻崭新的一页。此后,一批以报道民生新闻为特色的都市报应运而生。晚报、都市报在民生新闻方面已经走了很远,党报如果亦步亦趋,不但难以超越反而会失去自身优势。如何将民生新闻做大做强做出党报自身的特色,提升党报的舆论引导能力,依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白红义 《新闻传播》2010,(6):47-47,49
近年来,以《南方都市报》、《新京报》为代表的一批主流都市报加入深度报道队伍的行列.开创了都市报深度报道的新局面。在借鉴和学习周报周刊深度报道经验的同时.都市报的深度报道也形成了自身的特点。与周报周刊相比.都市报深度报道的优势和劣势同样明显.有待通过政策机制的完善进一步提升其报道水准。  相似文献   

19.
《新闻前哨》2006,(7):30-30
据近日《燕赵都市报》报道:《燕赵都市报》已走过十年的风雨历程,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从创刊伊始的周报,到拥有3个刊号发行百万的日报,现成为华北区域颇具影响力和公信力的传媒。《燕赵都市报》推出了“我的都市报”读征、十年老读征集、读开放日、“书香门第”征联、“一个人和一张报纸”等一系列纪念活动。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初.随着读者市场的变化、社会中间阶层的崛起.一批处于优势的都市报提出了“迈向主流媒体”的口号。都市报已经不满足于快餐式新闻,开始向深度报道进军,企图通过加强深度报道来提升报纸的公信力和影响力。2006年8月.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副司长王国庆在第三届中国报业竞争力年会上明确提出:做好深度报道是都市报类报纸重点发展的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