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这一表述被首次提出。理解“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需要明晰3个前提性问题:一是在“什么是中国化时代化”的思考中明确“中国化时代化”是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的呈现形式,代表着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又深刻回应时代之问的理论创新方向;二是在“什么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的思考中明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三是在“为什么行”的思考中明确“两个结合”和“六个坚持”是我们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奥秘,是永葆“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内在规定和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2.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所具有的伟大真理性力量,可以从两个基本维度加以理解和把握。一是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维度来看,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中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二是从立场观点方法的维度看,“六个坚持”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内容精髓,是我们正确把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本立足点。坚持上述两个维度的有机统一,能够使我们深刻认识“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要求,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相似文献   

3.
“第二个结合”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推进文化建设发展提出的重要论断,也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经验的新总结和新概括,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旨要。从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价值精髓来看,“第二个结合”揭示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内在规律,反映了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立场方向,指明了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思维方法。从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原创性贡献来看,“第二个结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创造的思想理论,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内涵,深化了新时代文化建设发展的逻辑机理。在实践要求上,只有深刻把握“第二个结合”的精神实质,坚持马克思主义守正创新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相融合,坚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相统一,坚持借鉴国外优秀文明成果与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出去相呼应,才能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自觉担当文化使命,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彰显了中华文明与中国精神的时代回声。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必须恪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始终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立足长远发展,通过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汲取群众经验和智慧。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进程中实现了理论创新的飞跃,即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新思想必将指引着新时代的中国取得一系列的伟大历史性成就。这一新思想的创立,有着独特的科学依据、价值要义与实践进路,具体是在坚持“两个结合”中落实。“两个结合”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原创性贡献,要深刻认识并坚持“两个结合”的必要性、可能性与实践性,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5.
党的二十大明确要求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理论创新的哲学指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国化时代化的产物。坚持“两个结合”,强化了这一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实践根基、时代特征和文化基础。“六个坚持”的系统概括,凝结着这一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及立场观点方法的精髓,是新时代的“时代精神的精华”。  相似文献   

6.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重大命题,并作出系统阐述。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是追求真理、揭示真理和笃行真理的过程,是不断谱写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新篇章并指导中国实践的过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续写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开辟新境界”的理论价值在于不断深化对“三大规律”的认识,以原创性理论成果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实践价值在于实现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进而指导新实践、开创新局面、创造新伟业。“开辟新境界”必须坚持科学态度、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和运用好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重大命题。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是“两个结合”,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当代中国具体实际,就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带领人民正在进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实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在教育领域,坚持和运用“两个结合”,就是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8.
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准确理解“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重要基础。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充分体现了时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合,说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性成果的鲜明时代特征和丰富时代内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扣时代课题,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中,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创新和理论创造的新境界。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根本就在于我们党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认识和解决中国发展问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世界、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在对中国和世界问题的分析中,形成了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彰显了“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行”的真谛。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个重要的新概念和新命题何以提出,是深入理解和把握这一世界观和方法论必须回答的前提性问题。立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来检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提出具有三重基本维度的理据。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内在禀赋和本质特性,是其提出的“理论之根”;中国共产党依据这种科学的方法论指导不断求解中国问题、促进“两个结合”不断深入,不断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路径和经验,是其提出的“历史传承”;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向和较为系统的具体内容,是其提出的“现实条件和切实需要”。  相似文献   

10.
吴姝  方鸿志 《教育评论》2023,(10):78-85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六个坚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将“六个坚持”应用于思政课一体化教学中,要牢牢把握“六个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遵循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底蕴;要深刻理解“六个坚持”的时代价值;要通过先进的思想理念实现“六个坚持”在思政课一体化教学中的应用,从而切实促进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提质增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1.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提出了“六个坚持”的要求,其理论基础是唯物史观的世界观和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它贯穿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的思想内涵,即人民性的价值立场、科学性的理论立场、创新的思维方法、实事求是的实践观点、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世界历史的整体思维。它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提出了新要求:确保理论成果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底色不变,不断贡献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与道义力量,助力提高理论的供给力、解释力,更好体现建设性和批判性的统一,提供整体性前瞻性的科学思想方法,更具有为人类谋进步的视野和内容。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是构成马克思主义的三个重要部分,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个重要向度,并由此推动了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位一体”的境界跃升。  相似文献   

13.
守正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不断谱写中国化时代化崭新篇章的重要思想方法和原则遵循,是中国共产党人推进理论与实践发展、把握历史主动的智慧所在。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守正”,体现在了诸多方面,从大历史出发牢固坚守唯物史观,坚持人民至上、问题导向和知行合一的实践观等,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作出科学阐释。中国共产党人在守正基础上坚持创新,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对“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作出了深刻诠释与典型示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守正创新的最新成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为“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典型示范,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作出了原创性贡献,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深远变革。守正创新彰显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观的鲜明品格,也诠释了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在中国根深叶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正>伟大的时代孕育伟大的思想,伟大的思想必有哲学内核。世界观与方法论是哲学的基础,真正的哲学必须具有、也必然具备与时代相适应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六个坚持”,即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1],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表达与理论精髓。深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应全面把握“六个坚持”与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及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两个结合”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经验总结的重大历史性贡献,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宝贵政治财富,是新时代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创造。当前,我们要旗帜鲜明地反对社会上关于“两个结合”论断的三种错误言论,深刻把握“两个结合”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进而在推进“两个结合”走向系统、深入、成熟的实践进程中,奋力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不断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学界围绕着习近平“两个结合”重要论述的内在关联、价值定位、耦合机理、生成逻辑和推进路径等方面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取得了丰硕研究成果。着眼于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时代要求,从强化历史研究、拓展研究论域、拓宽研究视野等方面进一步深化习近平“两个结合”重要论述研究,成为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的必然趋向。  相似文献   

17.
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高质量建设,对于切实办好高校思政课这门立德树人关键课程、深入推进高校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及时融入高校思政课以强化青年学生理论武装具有重要意义。梳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在新时代的建设和发展过程,大致经历了从依托他课到单独设课、从试点先行到全面铺开、从单一课程到课程体系的演进脉络。为了进一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在全方位提升教学质量、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练就教师过硬“看家本领”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8.
党的二十大报告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理论成果,其中蕴藏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现实需要,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三进”的根本要求,是完善高校“三全育人”模式的内在要求。增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育人实效,亟须在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师专业基础等方面协同发力,加快促进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度融入课程教学。  相似文献   

19.
“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一个全新的科学论断。我们应梳理分析“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具体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核心范畴,精准理解“两个结合”的科学内涵与客观必然性,深刻认识“两个结合”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经验与智慧的科学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集中体现,是立党兴党、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路径,是兴国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方法论基础,是为全球治理、世界和平发展及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作为年度重要的时政热点,必定也是高考命题的情境关注点和考查切入点。思政课教师应关注这一热点问题,从“为什么马克思主义行、为什么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价值意蕴”“坚持‘两个结合’,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三个逻辑层面剖析,把握命题趋向,帮助学生有效应对高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