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作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根本方向,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在新时代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课标为纲、以育人为本,锚定育人目标,深化教育主题;挖掘育人价值,优化情境设计;找准育人方式,强化设问质量;提升育人效能,活化过程评价。构建教学评一致新教学框架,打造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新常态,不断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思想引领和价值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教学评价对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突发的疫情让我们的课堂教学转移到了云端。“钉钉”视频会议的在线课堂摇身一变,化身成了老师和孩子们共同成长的云端教室。课堂教学评价、作业评价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云评价以激励为主、能力为重,素养导向,可以促习惯养成,让学生会学;可以赋能学科育人,引导学生乐学善学;还可以融生活实际,培育文化意识。通过线上课堂教学实践,“云评价”有效实施,可以弥补“云课堂”短板,发挥云课堂的优势,提高云课堂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3.
当前教师评价的重要挑战,是如何以育人能力为核心建立赋能增值的教师评价。这样的教师评价,应以提升育人能力为教师发展的核心目标,围绕目标建立教师评价制度,基于教师评价结果设计教师培养课程、发展路径,关注教师育人表现,推动教师专业自觉,建立"评价、培养、发展"的良性协同机制。从专业、动力、治理、协同这几个维度看,赋能增值的教师评价体系以专业育人活动为中心,推动教师发展体系运作,遵循育人规律,构建新系统,在治理理性与教师诉求达成共识中推动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4.
学科能力多元评价是学生学业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学科能力多元评价的育人价值,在于促进每个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的发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健康地发展,实现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学科能力多元评价的实施,促进教师学科育人能力的开发。为实现学科能力多元评价育人价值的转化,要求教师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分解课程标准,做到学段、年段、单元、课时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评价目标一致。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改进教学方法;要认真读懂学生,实现评价指向学习过程,指向引导学生“活生生”地发展。  相似文献   

5.
职业教育“三维核心能力”是指学会学习的学习力、胜任职业的技能力和固本培元的素养力。其中,学习力是立身之本、技能力是立业之本、素养力是立世之本。职业教育“三维核心能力”具有三方面价值:砥砺学习、赋能发展;立世生存、强技出彩;立德铸魂、固本培元。需要通过“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会学”“赋能学生思考,让学生善思”培养学生的核心学习力,通过“创生真实环境”“让学生过度学习训练”“坚持知行合一、技智融合赋能”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力,通过“发挥课程育人的主渠道作用”“重视‘三全’育人生态格局建构”培养学生固本培元的素养力。  相似文献   

6.
高职院校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当代高职大学生承担历史使命、成长成才成功、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构建高职院校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突出职业教育的根本特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丰富文化育人的引导作用、提升思政课程的灌输作用、深化雷锋精神的引领作用、升华道德实践的示范作用、发挥新兴媒体的传播作用。  相似文献   

7.
基础实验作为化学课程的基本内容,对学生兴趣和核心素养的形成是不可或缺的载体。现实中,传统的基础实验更侧重的是学生实验技能的练习,如何更好地让基础实验发挥育人功能,需要老师的创新设计。本课例以“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及性质”为例,统筹整合了教材章节内容,聚焦核心素养目标选择学习素材,课前让学生明晰评价目标和内容,课上“问”“动”“评”一体完成教学,课后引导学生反思评价,使实验教学更好地发挥了它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8.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生工作本着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根本理念,围绕建设国际化、有特色、高满意度大学的发展目标,在服务学校教育教学、服务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成才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以德为本,抓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学校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渗透到日常的管理、教学和育人之  相似文献   

9.
小学数学学科“教—学—评”一体化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是指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师生评价相一致的单元教学设计,包括围绕核心素养明确课程目标、确立单元和各课时教学目标、分析学情、组织学习内容、选择方式、进行评价等环节。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评价,发挥评价的育人导向作用,实现以评促学、以评促教。应当围绕“教—学—评”一体化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步骤,基于核心素养制订单元教学目标,再落实到课时目标,设计教学任务、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0.
李寿和 《教育探索》2007,(10):27-28
培育慈善文化-是高职育人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要充分认识慈善文化在学校育人过程中的重要意义;要注重发挥教师的人格示范和行为引导作用;要发挥学生社团组织的引导作用,以促进校园慈善文化的形成,促进高职育人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具有组织自发性、成员广泛性、管理自主性、活动内容社会性、活动方式互动性等特征,是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和载体.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以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为目标,创新学生社团发展模式,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方向,立足学院专业优势和地域文化特色,建设具有示范效应的特色学生社团,有效发挥了学生社团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2.
在高校思政教育常态化背景下,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通过文献梳理、逻辑分析,实地考察、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的价值意蕴、核心特征与实践途径展开讨论。研究认为:(1)“打造智慧生态的数字课堂,实现全过程育人”“拓宽思政课程的教学资源,实现全方位育人”“助推高校学生的深度思考,实现全视野育人”“强化思政课程的主体地位,实现全方法育人”“提升思政课程的师资水平,实现全目标育人”,是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的价值意蕴。(2)数字信息来源的碎化特征、数字知识传播的多元特征、数字教学体验的自主特征、数字交流表达的感性特征、数字资源生产的活化特征与数字反馈评价的精准特征,是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的核心特征。(3)健全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的体制机制、树立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的精准理念、培育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的师资队伍、建立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的教育方法、提高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的准入门槛和完善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的知识体系,是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3.
王晓帆 《甘肃教育》2023,(21):116-119
历史课程是立德树人的重要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通过历史教学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进而达到育人的目的。要想发挥好历史课的育人功能,就要让学生喜欢历史。但由于一些初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不高,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生学习的效果,鉴于此,教师可以从创设情境、运用史料及开展活动等方面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班集体是育人的场所,班主任工作的核心就是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目标育人——层次化 目标育人就是通过确立目标、实施目标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它的突出优点是具有激励功能。目标的层次性体现在既有班级的总目标又有每一阶段的具体目标,既有班级目标又有个人目标。 班集体的特征首先是有共同的奋斗目标。要发挥目标的激励功能,班主任要引导学生把总目标分解成不同层次的、经过努力能在短时间内收到成效的具体目标。如起始班,根据技工学校学生学习习惯普遍不够好的情况,从最基本、最简  相似文献   

15.
为更好地发挥班级育人功能,在和学生共创班集体的过程中,遵循教育治理“管理退后,教育向前”原则,推进“多元共治”与“学生自治”相结合,梳理形成班级治理的三条底层逻辑。一是以核心价值观为班级铸魂,让学生在个性化成长的同时形成确定的集体精神品格,增强班级凝聚力;二是以组织结构变革为学生赋能,通过重新定义学生角色和建立项目化运行机制,创造新的教育生长点;三是以制度改进为发展助力,通过优化班级规章制度激励支持学生自主成长。  相似文献   

16.
高职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认可,对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较为熟悉,但对内涵理解不深。由于学校教育实施途径相对单一,学生对教学效果满意率偏低。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一是要整合教育资源,发挥整体育人功能;二是要改进教学方式,突显学生主体地位;三是要注重实践育人,引导学生参与体验;四是加强学习研讨,深化学生理解认识。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要立足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言语审美,通过言语审美来引领学生感受文本言语的价值美、意义美和形式美,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把学科育人的教学目标落到实处。在课堂上,教师可从言语价值的审美、言语意义的审美及言语形式的审美等方面,引导学生展开语文实践活动。这样不仅能让学生体会、理解和感悟文本的艺术魅力,还能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言语审美能力,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与传统保障型资助育人模式相比,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模式更侧重于精神帮扶、道德浸润和能力提升,着眼于学生素质能力的全面提升,在目标、前提、核心和保障方面特色鲜明。但是,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模式在实践中还面临着内容、过程、效果等方面的诸多困境,亟需做好“加减乘除”,从资困帮扶、学生减负、学生赋能和政策程序等方面深化育人实践,构建集物质支持、精神熏陶、道德浸润、能力拓展功能于一体的发展型资助育人模式,切实发挥高校资助育人资困助贫、立德树人的实效,彰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公平和优势。  相似文献   

19.
依据《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的课程理念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在课程功能上,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发挥课程铸魂育人的思想引领作用;在课程结构上,遵循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强化课程一体化设计和课程的整体性;在课程内容上,以社会发展和学生生活为基础,构建综合性课程;在课程实施上,坚持教师价值引导和学生主体建构相统一,建立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育人机制;在课程评价上,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促进知行合一。  相似文献   

20.
思政教育是引导学生积极、健康成长的重要课程,也是实现全面育人目标的关键载体。面对新的育人生态,为提升思政教育的育人成效,需要建设活力思政育人平台,讲清思政道理、完善学生活动参与,通过用好新技术,营造新生态,赋予思政教育全新动能。研究以高校思政教育“焕发活力”新模式的着力点为基础,从讲好故事、建好平台和智慧赋能等角度提出了具体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