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儒学是一个外延极广而内涵较为明确的概念。它是以“仁”和“礼”为内在核心的儒家思想[1];宽泛而言,与儒家思想相关的学问和研究都可以称为儒学。儒学从其当前的存在形态来说,主要包括学术儒学、文化儒学以及民间儒学。所谓学术儒学是指“对传统儒学进行深入研究,把握儒学历史发展、演化的脉络,来梳理儒学理论体系的内部结构,阐发儒家的各种思想”[2];文化儒学探讨的是儒学对现代社会的作用;民间儒学则是儒学在民间的文化表现,如各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班、书院、学堂以及各种儒家启蒙读物等。本文侧重于对2020年学者关于儒学的前两种形态(学术儒学和文化儒学)研究的最新发展做一梳理。  相似文献   

2.
刘澍涛 《今传媒》2006,(8):59-60
关学是以地域命名的一个学术派别,顾名思义就是“关中之学”。狭义上来说关学专指张载之学,从广义上来说,张载以后的关中儒学(以理学为主要形态)均可以称为关学。关学在张载建立之时就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以“气本论”为核心的理论体系和以注重气节、主张“躬行礼教为本”的关学学风,强调经世致用的实学与强调心性净化的心学在关学中有机融合。儒学是统治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思想。关学作为儒学的一个学派,继承了儒学的大部分价值观念,但是也与传统的儒学存在区别。笔者认为,关学与传统儒学相比表现出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崇尚气节,为儒家之隐者;二…  相似文献   

3.
仅有怀想是不够的。“八十年代”既是历史,也是我们周遭的现实。新世纪思想文化界的新异表达,暗地里传布出种种有关历史、现实和未来的思想端绪和学术命题。在历史和现实绵延中考察中国知识分子与西方/西学、传统及大众的关系,便成了阐发这个命题的初衷。两住作者循着各自的理路,超越了不同视域的环囿,将这一命题向深处开掘,可以给读者不曾预料的惊喜。怀想“八十年代”极需理性思考、冷静分析。毕竟这一命题的本义是着眼现在和未来。胡粲然  相似文献   

4.
徐锋  夏振彬 《传媒》2020,(2):37-39
传统党报的理论评论工作面对“互联网+”的转型提升,遇到了困难和瓶颈。如何把“传播”当成党报理论评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扩大理论评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已经成为紧迫命题。本文以广州日报理论评论工作的转型探索为例,从内容生产的“变量”(出新)、产品呈现的“增量”(融媒转型)和思想引领的“常量”(主流意识形态)三方面以案说法,并对党报理论评论工作如何打开新局面、赢得新阵地的时代命题提供了观察视角和思考空间。  相似文献   

5.
一《中国图书评论》杂志1993年第6期的“期刊评介”栏目发表了周维强先生撰写的《对历史的敬意——1992年度〈史学史研究〉读后》一文。作者把握住“对历史的敬意”这一主题,对《史学史研究》杂志作了入情入理的评述。 多年以来,《史学史研究》杂志的编者也曾耳闻目睹过国内外同行对刊物的反映和评论,但如此有系统的公开评论,尚属少见,因而引起了编者的极大兴趣。 在常人看来,学术性研究往往是与枯燥乏味、晦涩难懂联系在一起的,学术殿堂也会使人敬而远之。在我国现阶段,由于商品大潮的直接冲击所产生的在价值判断上的某种  相似文献   

6.
《旋报——(深圳特区报)史稿》是新史学研究的一次有益的尝试。所谓新史学。是相对于19世纪的实证主义传统史学而言。是20世纪以来史学研究的一系列新动向和新发展的总称。概而言之.新史学有三个命题,“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和“一切历史都是文学史。”’  相似文献   

7.
历史研究著作《中国的传统》一书,涉及我国从黄帝起到周朝建立之间的1500年的上古历史,作者认为,这段历史构成了中国社会最早的形成时期,在这个时期所发生的一切,使中国人确定了与别的民族有区别的、不同的文化发展方向,为他们建立了一种传统。全书共有10章,首尾两章分别为绪论和结论,绪论以《早期中国的传统特征》为题;结论为《政治和社会传统的主  相似文献   

8.
新闻评论一直被称为“报纸的灵魂和旗帜”。相比于纸质媒体,电视评论的实践历史则短得多,目前.国内受众普遍接受的电视新闻评论形式.一是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为代表的“夹叙夹议”式,二是与“说新闻”配套的“点评式”。而“小言论”式的短评是否适用于电视新闻.一直存在争议。常熟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今日传播》的实践表明,短评不仅适用于电视新闻.而且完全能够成为引导社会舆论的亮点,提升新闻品质的利器。  相似文献   

9.
纪录片栏目化生存的困惑与冲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纪录片的话题很多 ,本体性的学术命题自有人去纠缠 ,涉及纪录片的生存与发展的言论也不少见。但关于纪录片的栏目化生存问题似乎探讨的不多。我也一直觉得谈论纪录片的栏目化生存是一个学术上的虚假命题 ,这就像讨论四大菜系的容器变迁一样有些无聊。可偏偏对中国来说 ,这又是一个严肃的问题 ,许多学术命题是有中国特色的。一电视纪录片在中国的产生最初是一种“野草”状态 ,借用一句财政术语就是大都属于“计划外”开支。即便是计划内 ,也一般作为特别节目予以立项。中央电视台从《望长城》到《大三峡》 ,一直到后来孙增田、陈晓卿等人…  相似文献   

10.
《新青年》在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新闻短评栏目“随感录”,以“小我评论”的独特评论形式,在同类评论中独树一帜,在当时引起了重大反响。《新青年》“随感录”的“小我评论”特点为:以“小我化”的角色扮演贴近受众心理;以人性化的阐释方式实现理论传导;以冲突性的思想阵营形成舆论多数;以个体化的批判与精神呐喊重塑价值观。  相似文献   

11.
《新闻与写作》2007,(2):38-38
1918年3月4日创刊于上海。《学灯》是上海《时事新报》的综合性学术副刊。以评论学校教育和青年修养为主,同时也是五四时期新文艺创作的主要阵地之一。1925年11月《,时事新报》“教育栏”并入《学灯》,不再刊登文艺创作,而以教育和新闻为主。1928年4月4日起,改为《学灯教育界消  相似文献   

12.
杨玉圣,山东人,1963年生。现为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美国政治与法律研究中心主任。他是学历史的,研究美国史是他的专长,并有专著《美利坚合众国史》。他还著有《中国人的美国观》、《史学评论》、《学术规范与学术批评》、《美国史散论》、《书的学术批评》等。按他自己2005年年底的说法是:“美国史、美国学、世界近代史、现代化研究、史学评论、学术批评、学术规范,大致是我近二十年来涉足的主要领域,不同时期,各有侧重。”  相似文献   

13.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人的社会生活、情感方式、审美意识和道德价值取向有着深远的影响,其精华部分是形成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不可或缺的因素。但作为产生于宗法社会的思想,它也完全体现了这个以男性为中心的夫权社会的需要,它的糟粕更多地体现在妇女观、婚姻观方面,表现出残酷的非人道主义的倾向。从上古时的“三礼”到宋代的程朱理学,对婚姻也即夫妇伦理作了许多极端不平等的规定。特别是儒学独尊的汉代,从《春秋繁露》到《汉儒通义》,从《白虎通义》到《女诫》对夫妇伦理作了更…  相似文献   

14.
《京报副刊》创刊于五四以后的1924年12月5日。它是《京报》10多种副刊中影响最大的一种.主编孙伏园。当时革命形势日趋高涨,《京报副刊》继承了五四时期上海《时事新报》、《学灯》副刊、上海《民国日报》、《觉悟》副刊等的传统,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积极支持群众爱国运动.抨击军阀专制政策和帝国主义侵略行径。同时提倡新文化.批判“甲寅派”的封建复古思想和“现代评论派”的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思想,影响广泛。一大批进步作者为该刊撰稿.鲁迅就曾发表杂文40多篇。  相似文献   

15.
晚清之际,以对儒学的批判,“西学”传入为契机,佛学一度振兴,从龚自珍、魏源到康有为、梁启超、章太炎,都是佛学的宣传者和信奉者.或是宗教信仰,或是经世目的,或是阐释西学,佛学成为一种风尚,诚如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所说:“晚清思想有一伏流日佛学……晚清所谓新学家者,殆无一不与佛学有关.”  相似文献   

16.
“学术”,指“较为专门、有系统的学问”。档案学学术泛指有关档案学的一切方面,如档案学思想、理论、观点、学派、方法以及档案学学风等。“批评”一词,一是指“指出优点和缺点,评论好坏”;二是“专指对缺点和错误提出意见。档案学学术批评是指对一切档案学现象进行评论,指出其优点和缺点,并对其缺点和错误提出意见。  相似文献   

17.
新闻评论的蓬勃发展是近年来一个不争的事实,人们不吝以“繁荣”、“复兴”、“热潮”这样的词汇来形容当前我国新闻评论的发展状况。有学者甚至认为当下新闻评论实践的繁荣可称之为我国历史上“第三次时评热”.前两次则分别由1896年上海《时务报》和20世纪40年代《大公报》“星期论文”所引发。  相似文献   

18.
梁启超先生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谈到:“例如《元史》,猥杂极矣,其中半录官牍,鄙俚一仍原文。”又道:“《元史》所以不餍人望者,以纂修太草率,而董其事者又不通蒙古语言文字也。”这真是一针见血的精辟论见!长期以来,由于多种原因,导致了整个元史学术研究的相对贫弱。尤其是对元代出版史的研究,更为其中的弱项。 河北人民出版社近期出版的《元代出版史》填补了这方面的学术空白,向读者第一次全面展示了元代出版的总体风貌。全书论述了元代的政府出版、儒学与书院出版、私家与书坊出版、图书包括民族语言文字图书的出版、版画、元版本的…  相似文献   

19.
走向21世纪的电视新闻评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99中国电视节目交易会电视新闻评论学术研讨会综述1999年6月17日-18日,由北京电视台新闻评论部举办的“面向21世纪电视新闻评论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中央电视台、香港凤凰卫视电视台、国内40多家省市电视台电视新闻评论专业人士以及北京广播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广播电视学刊》”、《现代传播》等十余家研究机构和专业刊物的专家学者也参与了会议,并特别邀请海外资深专家前来,介绍国际上电视新闻评论的最新情况与发展方向,话题涉及电视新闻评论的观念、形态、传播策略、发展趋势等方面.电视新闻评论的观…  相似文献   

20.
卢惠民写的文章《用马克主义统帅新闻理论教学》(见《中国记者》杂志1990年第9期),对全国20所大学新闻系(专业)的27位新闻学教师联合编写的教材《当代新闻学》绪论,扣上了要“把党的新闻理论区别出去”的帽子,并对新闻教育的现状和办学指导思想提出了尖锐的批评。本着学术平等的原则和促进新闻理论学术批评正确开展的目的,本文就几个原则性问题同卢惠民商榷。一、摘歪了编者的原意卢文在批判《当代新闻学》绪论时用的主要论据是摘引了绪论中的一些话,而其中的一些引文与原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