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高质量的学士后教师教育是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日本以教职大学院为学士后教师教育改革的基本内核,试图解决教师教育课程问题,推动教师的质与量的协同发展。作为日本学士后教师教育改革的经典案例,广岛大学教职大学院以课程建设为抓手,实现教育理论向教育实践、教育实习中的有效融入、科学嵌入。借鉴日本的经验,我国可以考虑构建以培养一流教师为目的的学士后教师教育,以高质量的课程建设为根本,把课程的理念、目标、模式、结构以及实施放在教育与实践融合中去认识并设计。  相似文献   

2.
《教师教育研究》2015,(6):107-112
日本教职大学院从2008年创办至今,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办学体系和教学模式。本文以东京学艺大学教职大学院为例,从课程设置角度,探讨了教职大学院课程的构成模式和发展特征,并以此为基础分析教职大学院课程的实践性内涵和具体表现,以及进一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学历是日本教师资格鉴定标准的重要部分。为培养具有实践性教学指导能力的教师,日本创设了以教师培养为特定目的的“教职研究生院”,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性。教职研究生院制度是日本教师培养的重大改变。  相似文献   

4.
日本研究生教育的现状与课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的大学研究生教育在日本称为“大学院生教育”,研究生院叫做“大学院”。日本现有586所本科大学的百分之七十设有研究生院,研究生人数达到17万人以上。在98所国立大学中有26所设硕士课程,其他72所设硕士课程和博士课程或者只设博士课程。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2005~2014年间日本五种权威教育期刊发现:专业发展成为新时期教师研究的核心主题,探究教师成长路径则是专业发展研究的首要目标.随着近年来学校教育问题增多,传统教师教育机构和模式陷入信任危机.以私立大学、教职大学院、教师塾、民间教育团体为代表的新势力登场,倒逼传统机构和模式调整重组,日本显现以高质量、多样化、重实践、自主型为特征的教师专业发展新动向.  相似文献   

6.
自2008年开始,日本诞生了第一批教师研究生院(日文为"教职大学院"),这一新型的教师教育机构以培养教师的高水准专业实践力为宗旨,以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紧密结合为原则来编制课程,开展教学。市川博教授主持创立的帝京大学教师研究生院经过日本文部科学省的严格审查于2008年获得认定。在市川博(Hiroshi Ichikawa)教授来我校访问之际,笔者约请市川教授就日本设立教师研究生院的背景以及教师研究生院的理念、课程和教学上的特点作答。市川教授早年毕业于东京教育大学,曾任教于东京教育大学、横滨国立大学等,从事社会科教育以及教学论和教师教育的研究。2003年从国立大学退休后,受聘于私立的帝京大学。他担任过日本教育学会秘书长、日本社会科教育学会会长、日本学科教育学会副会长等。他所主编的《社会科的使命与魅力——日本社会科教育文选》于2006年在中国翻译出版。  相似文献   

7.
研究生层次的教师教育体系已经成为我国提升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基本措施。围绕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的改革实践,探索并实施“知行研合一”的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为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模式改革提供独特的院校改革视角。  相似文献   

8.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实践是教育硕士转型为专业化人才的重要环节。研究其专业实践质量评价有利于健全全日制教育硕士的培养体系、提高培养质量、推动基础教育改革。然而,检视当前我国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实践质量评价现状,存在缺乏制度安排、评价主体模糊、缺乏科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等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以教师专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的教育硕士培养模式改革是提升教育硕士培养质量,促进基础教育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教育硕士培养模式动态特性分析,通过对部分教育硕士培养单位综合改革实践模式的实地调研与多案例比较,建立“制度-资源-人力”教育硕士人才培养供给侧与“精神-知识-能力”教师专业发展需求侧联通的供需理论沙漏模型;并在剖析人才供给问题的基础上构建教师专业发展需求驱动的“六维双轨”教育硕士培养模式,以期解决教育硕士人才供给与教师专业发展需求之间协调性不足问题,并提供教育硕士培养模式转型的范式。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东北师范大学在“U-G-S”教师教育模式基础上,基于“融合的教师教育”理念,构建并实施的“体验–提升–实践–反思”理论与实践融合发展的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新模式。该模式在提高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促进教师教育者专业发展、整合基础教育研究资源以及提升基础教育学校办学水平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和社会效益,并为深化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建构产学合作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机制提供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1.
日本的大学和短大从今年4月份起,将按新的教职课程和教员许可制度培养教员。新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专门教员培养教育的实施和从社会上录用教员。其主要内容是,①设置从幼儿园到高中各级各类教员都以读完研究生院硕士课程为基础资格的许可证,并改变普通许可证的种类;②开设教育方法和技术、学生指导、特别活动等有关的必修课,增加获得许可证的专门教育科目的学分数;③设置在一年里能够获得教员许可的教职特别课程,以录用社会上愿意从教的人员。  相似文献   

12.
日本实施的教职研究生院制度是日本为满足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而提出的旨在提高教师学历层次、培养研究生水平的中小学教师的一项重要举措,这一制度对促进日本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起到了很大作用。我国正处于基础教育改革的关键期,对于教师培养和培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本文旨在通过对日本教职研究生院制度的研究和探讨,寻找有利于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提高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自招生以来培养规模不断扩大,培养质量明显提高,培养制度趋于完善,已经成为我国高层次中小学教师的重要来源。然而,实践教学仍是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的薄弱环节,"本科化"倾向突出,迫切需要对培养模式进行优化与创新。在中小学建设"实践工作站"是提升教育硕士实践教学与研究能力的有效途径,对教育硕士教学技能的提升和教学研究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大学教师终身教职”是美国高等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究美国当前大学教师人事管理制度改革中围绕“大学教师终身教职”存废之争的讨论可以发现,终身教职已经成为美国大学教师学术自由权利体系中的重要话语。该制度所保障的学术自由权利是否受到损害,已经成为检验包括“大学教师终身聘任后评审制”在内的教师聘任政策改革得失成败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实践教学是专业硕士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专业硕士的培养质量。基于体验式学习理论,对康奈尔大学商科专业硕士的虚拟与现实相结合学习项目、浸入式学习项目、设计思维工作室、团队领导实训以及社会资源整合等实践教学实例进行了介绍。通过分析其规律和特点,认为在推动实践教学体系整体优化、强化综合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推动教师角色的转换、促进创业教育以及加强与社会资源的协同等方面可以对我国商科专业硕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6.
2004年日本东京都教育委员会开设第一所“教师养成塾”之后,日本各地教育委员会纷纷尝试这种集“培养—录用”为一体的教师教育新模式.这一模式虽弥补了教师培养“大学化”原则下“重知识轻实践”的短板,却引发了日本教育界关于教师教育变革“进步”与“倒退”的激烈争论.  相似文献   

17.
推动教师教育协同发展对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具有基础性、支撑性、先导性作用。现阶段,成渝教师教育协同发展面临着发展目标迷失、制度壁垒固化、协同合作浅表化等困境和挑战。以协同学作为理论基础,通过健全工作体系、创新协同机制、解决关键问题,形成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教师教育发展的组织层、机制层、实施层“三位一体”协同体系,推动两地教师教育从分工合作到一体发展转型,为区域教师教育协同发展探索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8.
针对高师物理教育专业在教师教育中的不足,重点落实三项举措,即“统一培养和差异培养”有机结合;对有志做中学物理教师的学生加强教职技能训练;实践“顶岗实习,脱岗培训,行为跟进”三位一体中学物理教师教育新模式。  相似文献   

19.
日本大学院(即研究生院)信息公开是在危机意识的驱动下,被作为一种社会责任承担的实践行为而推动的。日本研究生教育的信息公开主要包括基本教育信息、科学研究、经营状况、财务状况等的公开,总体上日本研究生教育信息公开项目范围和级别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日本舆论普遍认为,研究生培养单位需要为公众提供更加具有战略视野的信息。对研究生培养单位而言,构建整体、统一的高校信息公开体系,是规避风险、获得机遇,并在研究生教育中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对日本研究生教育信息公开的研究与借鉴,可以从多元的角度促进中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较为详细地考察了日本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开创及其培养过程--"教育研究生院"制度的创设及教育硕士的培养目标、招生对象、入学要求、招考方式、培养方式、专业方向、课程设置、教师指导体制、毕业要求等方面的状况,并分析了日本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