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教师有效提供社会服务是社会经济发展对高校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基于高校社会服务双向性、丰富性、针对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分析了高校教师提供社会服务存在的缺乏有效组织制度保障,服务途径单一、效率低,服务能力不足、质量低,参与服务的积极性低,缺乏完善的服务绩效评价体系等问题.促进高校教师有效提供社会服务的对策包括:建立相应组织机构加强基础保障,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宽服务途径,提供培训和实践机会提升服务能力,协调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完善高校教师社会服务绩效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2.
教师充分、有效参与产教融合既是高校深化产教融合的保证,也是高校高质量开展产教融合的表征。为了解高校教师参与产教融合的实然状况与影响因素,基于动机理论,对264名高校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高校教师产教融合参与意愿和参与行为之间存在“意强行弱”的差异现象;提升自身知识与能力是高校教师参与产教融合的首要动机;不同性别、学科、职称、学校层次教师的产教融合参与行为存在较大差异;成长性动机对参与意愿、参与行为、参与行为—人才培养、参与行为—社会服务都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诱因性动机仅对参与行为、参与行为—社会服务有显著影响。基于此,可通过推进高校评估制度改革、注重教师社会服务能力培养、多措并举构建产教融合多重激励机制来提高高校教师产教融合参与意愿和参与行为。  相似文献   

3.
从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历程审视,社会服务能力并非高校教师"与生俱来"的素质构成。教师高水平服务社会,不仅要求其具备与之相应的通用能力和可迁移能力,还须拥有前瞻能力、捕捉信息能力、成果转化能力以及与实践话语的融通能力等。高校教师高水平社会服务能力的生成,既需要在高校外部营造有利于教师服务能力发展的良好氛围,也需要在高校内部处理好教师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等职责的关系,不断增强教师服务社会的责任感,改革现行的教师专业发展制度与教师服务评价制度,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教师服务学习制度。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高校教师职业倦怠已对高等教育、教师群体及社会产生了较大的消极影响。这一现象的产生涉及到社会、高校和个人三个方面的因素:在社会因素方面主要是缺乏有效的社会支持;在高校方面,高校教师工作负荷过重,内部竞争激烈,控制感弱化;在个人因素方面,受到教师的职业期望、人格特质、教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如何缓解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一方面要建立社会支持网络,增加高校教师的职业认同;另一方面,高校要加强组织干预,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同时,高校教师自身要进行积极的自我调适。  相似文献   

5.
教师服务社会的主体化是高校履行社会服务职能的关键。教师服务社会的主体化涉及到教师的服务态度、教师的知识水平、服务关系的建立以及高校的相关政策。教师服务社会的态度自觉本质上是一种专业自觉。专业自觉是教师服务社会主体化的根本所在。服务社会可以有效地促进教师知识结构的优化和发展,不同任务类型的社会服务对教师的知识状态有着不同的影响。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建立良好的“交集性”服务关系是教师服务社会主体化的重要桥梁。高校教师服务社会的主体化需要相应的制度政策保障。  相似文献   

6.
地方本科高校教师实践能力的积累和提高,既受到社会环境、社会制度的影响和制约,也与高校的支持和培养,以及教师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有关.应从社会、高校和个人3个层面提高转型地方本科高校教师实践能力:(1)社会要加强政策法规建设,并制定具体实施细则;(2)高校要高度重视教师实践能力、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创新教师实践能力发展路径、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创建大学科技园、建立健全教师参与企业实践制度;(3)教师要根据转型发展需要确定个人实践能力的发展目标、积极主动提升实践能力、积极开展实践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相似文献   

7.
地方高校对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深刻把握高校社会服务内在规律的基础上,将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升到学校发展战略,提高参与度;建立专门的社会服务组织机构,专项推进社会服务工作;将社会服务、成果转化、技术推广纳入教师绩效考评;成立驻地高校科研联盟,联合申报项目、联合科技攻关,是提升高校社会服务能力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8.
基于自我决定理论,选取J省10所本科高校作为案例研究对象,利用案例和文本政策分析方法识别了地方本科高校教师参与学术创业三个层面的影响因素,并构建了地方本科高校教师学术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的研究框架。基于研究结论,政府应发挥引导作用,加强顶层设计,完善高校教师学术创业和科研成果转化方面的政策支持体系;各地方本科高校需要进一步厘清责任,加强组织和管理,构建多元化创新创业平台载体和社会资本网络,健全和完善学术创业激励机制和服务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9.
论高校退休教师的社会参与问题——以慈善为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退休教师参与慈善活动可以提高社会地位、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增加社会福利等;其慈善参与的前提条件是个人要有参与意识和行动,慈善组织以及有关部门等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支持;至于具体参与的方式,可以选择慈善教育、开展募捐和智力服务等。  相似文献   

10.
以绍兴市地方高校的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探讨、定量的数据调查及严格的统计分析,验证与探索了高校教师的工作价值观、工作态度(组织承诺与工作满意)、工作绩效以及个体特征间的关系,主要有以下发现:1.高校教师的工作满意度、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均呈显著负相关性;2.工作价值观中的安定与免于焦虑取向对工作绩效中的总体关系绩效、教学投入等方面有负面影响;3.高校教师工作态度在工作价值观与工作绩效间存在一定程度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1.
高校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之间的关系及其协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培养人才、发展科学和直接为社会服务是当代高校三大职能,这已成为共识,而三大职能的直接完成者就是高校教师。在知识经济的今天,教师如何把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协调起来,并使它们得到充分的发挥,是发掘高校教师潜力的关键所在。因此,只有正确认识高校教师的教学、科技和社会服务之间的关系,及时走出误区,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潜力、科研潜力和社会服务潜力。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先对近十年来美国高校网络教育发展的总体态势进行了总结和回顾,指出教师是影响高校网络教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文章在对高校教师对待网络教学态度和认可度现状及形成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美国普渡大学DEMP项目实施的成功经验和美国大学领导力理事会提出的激励与支持高校教师从事网络教学的五项建议;在以上研究基础上,文章提出了高校教师网络教学支持服务的设计框架;文章最后对我国高校教师网络教学现状及面临主要问题的调查和分析,提出了推动我国高校教师网络教学实践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高校法学教师肩负服务社会的职责,法律援助是高校法学教师服务社会的有效路径。引导和促进高校法学教师参与法律援助仍有较大提升空间。要凸显高校法学教师参与法律援助的独特优势,建立高校法学教师参与法律援助的激励机制,推动法律援助成为高校法学教师服务社会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4.
了解高校教师在教学师生互动中的情绪劳动及其影响因素对高校教学具有重要作用。以工作要求—资源模型为框架,对高校教师教学中的情绪劳动进行深入事件访谈并进行事件分析。结果发现高校对教师的工作要求并不明确,更多要求来自教师自我的角色要求。高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表现积极情绪,还要表现消极情绪,并且情绪劳动策略随着教师的不同状态和师生互动场景而发生动态转换。影响情绪劳动策略改变的因素包括个体特征、工作要求和工作资源等三类,师生互动在这三类影响因素和情绪劳动策略间起到调节作用。高校作为教师的组织资源系统,应该增强其组织支持作用,完善绩效考核体系,设置合理的工作要求,同时重视高校教师职业发展,培养教师情绪能力化,教师自身也应化被动为主动,把情绪与教学相融合,进而有效促进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5.
吉家文  赵煦 《考试周刊》2010,(54):232-233
1.选题背景 对高校而言,教师是最重要的人力资源,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科研成果水平和社会服务的层次与范围,组织与教职工的关系、工作满意度和职工离职问题一直是倍受关注的几个重要问题。因此,有效调动高校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相似文献   

16.
运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数理统计和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安徽省残疾人体育参与和服务管理现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一方面,交往心理障碍、维权意识淡薄、受教育程度低等是残疾人不愿走出家门,通过体育与人交往、融入社会的主要影响因素;另一方面,公共体育资源配设不均、制度性服务管理机制落后、社会支持培育政策缺乏,以及政府职能机构服务供给能力和效率低下是造成残疾人体育公共服务管理滞后的社会因素.残疾人体育发展是改善民生和迈向体育强国的重要环节.为此提出以下建议:要以政府为责任主体,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建立完善社会健康发展的支持培育政策;健全残疾人体育公共财政投入制度;构建制度化的残疾人体育参与的社会支持体系,拓展社会支持的参与空间.  相似文献   

17.
做好社会服务工作是高职院校改革与发展、办出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但是,现阶段高职院校还存在着教师对社会服务工作认识不够到位、社会服务能力不强、动力机制缺失、社会服务平台建设不足以及管理不够规范等问题。为此,高职院校应引导教师正确认识社会服务工作的意义,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健全和完善相关激励机制,加强行校企合作,加强规范管理,有效促进教师的社会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18.
区域性中心城市高校社会服务能力的高低决定着其为区域社会服务的水平。影响区域性中心城市高校社会服务能力的主要因素包括学科专业的数量、结构、规模和建设的水平,科学研究水平,社会服务的组织管理、队伍建设、基地和机构的建设。要培育区域性中心城市高校社会服务能力,就要按照区域社会经济结构和要求,调整学科专业结构.不断扩展社会服务领域;面向区域社会经济主战场,开展科学研究,提高社会服务的技术层次和质量:加强基地、实体和服务队伍建设;完善社会服务的政策。  相似文献   

19.
当前,高职院校教师社会服务能力不能满足区域经济发展需要,教师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滞后于教育发展,严重阻碍了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实现。因此,要加强对高职院校教师社会服务能力影响因素的研究,构建教师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实现框架,从而提出增强高职院校的社会性、提升教师服务能力的主动性、提高教师服务能力的融入性、加强教师服务能力的针对性、加大技能型教师的引进力度、建立社会服务绩效评价机制等对策。  相似文献   

20.
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成效直接决定着学校人才培养能力和质量。新一轮审核评估在充分体现《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指导思想和价值导向的基础上,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审核评估视域下应用型普通本科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应坚持党管人才,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实施分级分类管理,促进教师个性化能力发展;加强教师发展中心和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提升教师发展支持和服务能力;深化评价机制改革,优化教师队伍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