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为技工院校技能人才培养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当前,“技能强国”与“产业强国”深度融合,新时代技工教育进入了“前途广阔、大有可为”的新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2.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发挥企业新型学徒制优势,推动技工教育的发展,有助于提升技能人才培养质量。近年来,青岛市技师学院(以下简称“学院”)深入贯彻落实实体经济振兴战略,精准对接区域产业发展对技能人才需求,以四个“一体化”着力推动企业新型学徒制落地落实,努力培养更多“青岛工匠”。  相似文献   

3.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目标,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技能人才工作的政策措施,为企业做好技能人才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4.
宋波 《中国培训》2023,(6):38-41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高技能人才被列入国家战略人才加快建设范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简称《意见》)要求“打造一支爱党报国、敬业奉献、技艺精湛、素质优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的高技能人才队伍”。为新时代技工院校技能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5.
工匠精神内涵价值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国家与民族的发展高度与广度。以制造业为主的国家,尤为重视技术的强大,而技术的强大离不开工匠精神的支撑。高职院校是培养建设"大国工匠"的主要阵营,将工匠精神与培养技能型人才理念相融合,是实现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工匠精神的培育能够体现学生职业生涯的自我发展动力诉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检验高职人才培养机制是否与时代的发展要求相呼应。目前,职业院校在追求功利性而忽略职业精神培养、企业短缺人才培养过程等现实情况下,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势在必行。在高职人才培养与工匠精神融入中,存在观念认知程度参差不齐、课程体系不够科学、执行浅尝辄止、不够深入等问题。加强学生工匠精神培育机制、加强完备校企合作机制是高职院校责无旁贷的担当与责任。  相似文献   

6.
杨奕 《中国培训》2023,(4):10-12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人才是第一资源”,并将高技能人才列入国家战略人才范畴。劳动者素质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至关重要。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学徒制在我国历史悠久,师傅带徒的工匠技术传承方式一直是我国技能人才培养的主要制度。近年来,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伴随着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经济增长动能转换,需要有充分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作为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7.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培养造就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高校进行工匠精神培养既是一种时代责任,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文章基于意义建构理论,探讨了导师变革型领导对研究生工匠精神的影响作用以及研究生的科研意义感和科研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通过对303名学术型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实证结果表明:导师变革型领导显著正向影响研究生的工匠精神;科研意义感和科研自我效能感作为个体认知在导师变革型领导和研究生工匠精神之间均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研究揭示了研究生工匠精神的形成机制,为高校培养和提升研究生工匠精神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技工院校培养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人才类型决定了技工院校办学模式、治理方式的特殊性,需要技工院校开展协同治理。为有效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一体,深圳技师学院着力在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进行协同化治理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9.
新时代对职业教育的创新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职业院校要培育工匠精神,造就大国工匠,必须牢固树立“工匠精神”是职业教育立德树人核心的思想,坚持教师队伍建设和学生培养并重,并从校园文化、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三个方面协同推进。  相似文献   

10.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报告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这些内容都对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新时代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素质教育,可以从如下三点着手。  相似文献   

1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古圣先贤智慧的结晶,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宝贵的育人元素。工匠精神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今职业教育的灵魂,更是中国由“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关键。高职院校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是“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所需“大国工匠”的诞生摇篮,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职业院校工匠精神培育全过程至关重要,也是可行的。增强优秀传统文化的吸引力、感染力、感召力和浸润力,有助于工匠精神培育目标的达成。  相似文献   

12.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坚持人才强国战略,全面贯彻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报告把“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和“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并强调“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技工院校是技术工人队伍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承担着为党育人,  相似文献   

13.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面对复杂性、不对称性、不确定性的未来社会,党和国家将教育现代化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这实际上是对当下基础教育的回应,突出自主培养质量和造就拔尖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4.
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三种精神”是技工院校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特色。通过以下三个方面举措,构建技工院校开展“三种精神”培养的实施路径:一是从加强理论阐释和内容研发,提高技工院校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以“劳模工匠进校园”活动为载体,将劳模工匠精神融入技工院校思政教育课程体系;三是以劳模工匠工作室为依托,以劳模工匠团队为支撑,建设技工院校思政教育实践平台。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及实现制造强国的需要,弘扬工匠精神、培养工匠人才已经成为大势所趋。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工匠人才的主要阵地,肩负着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工匠人才的职责,必须承担起弘扬工匠精神、培养工匠精神的任务。基于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之间存在内在关联,可以从国家、社会、企业和学校四个层面,探索高职院校通过将国家弘扬工匠精神的理念、社会推崇工匠精神的氛围、企业对于工匠精神的要求、学校培养工匠精神的全过程融入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建设好具有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16.
<正>高水平人才一直是推动科技进步、国家发展的“关键少数”。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其中的重要领域,是源源不断地造就规模宏大的基础研究后备力量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7.
培育当代工匠精神,是社会发展的呼唤,是国家强盛的需要。职业院校是培养、训练有开拓创新意识、良好职业操守和专门技术技艺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阵地,培育和塑造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工匠精神是其办学指导思想和定位的核心与精髓。红色文化是由中华民族最优秀儿女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亿万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中形成的最优秀的思想意识和精神境界,将其有机融入职业院校德育和素质教育工作中,以培育当代工匠精神,定能造就数以亿计"德艺双馨"的大国工匠、行家里手,促进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创造大国"转型发展,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小康社会作出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培育当代工匠精神,是社会发展的呼唤,是国家强盛的需要。职业院校是培养、训练有开拓创新意识、良好职业操守和专门技术技艺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阵地,培育和塑造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工匠精神是其办学指导思想和定位的核心与精髓。红色文化是由中华民族最优秀儿女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亿万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中形成的最优秀的思想意识和精神境界,将其有机融入职业院校德育和素质教育工作中,以培育当代工匠精神,定能造就数以亿计"德艺双馨"的大国工匠、行家里手,促进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创造大国"转型发展,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小康社会作出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中国培训》2012,(5):70
隆重推出独家发行《中国培训》杂志社发行部技工院校是技能人才的摇篮,是国家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国家实施新的人才战略后,技工院校在国家经济建设、人才队伍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因此,技工院校的长效发展机制和内在能力建设也日益凸现。  相似文献   

20.
大国重器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大国重器依靠大国工匠铸就,大国工匠依靠职业院校培养。几十年来,职业院校培养出世界最大规模的技术技能人才队伍,为我国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建成世界第一大制造业国家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以聪明才智,敬业勤勉,不懈追求技术技能的完美和极致,书写着一线劳动者的不平凡,充分展现出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和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