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早恋”,在我这里根本连问题都不是。在我看来恋爱是人的一种正常感情活动,与生俱来,早也可能发生晚也可能发生,三岁的孩子还会爱上幼儿园女教师呢,并且拥有爱的能力难道是坏事情吗?难道要自己的孩子根本就不懂得爱,是一个傻子就好吗?  相似文献   

2.
我爱艺术,所以我来到烟台艺校;我爱表演,所以我来到影视表演科.是这个"爱"字让我踏上了追求艺术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孙道荣 《新读写》2009,(10):61-61
从孩童到老人,不同的年龄阶段会有不同的“心”,不同的心好比不同的“门”,当我们打开“心门”时,人与人就走近了。作者用敏锐的眼光打量平凡的生活,得出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充满了生活的哲理和智慧!  相似文献   

4.
他是《快乐男声》舞台上让人难忘的总冠军,他是麦克风前唱着《无字歌》、生活中爱自拍的“90后”,他是被“粉丝”宠爱的“花花”,他,就是华晨宇。  相似文献   

5.
南昌普通话中的语气词"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昌话的"是"字念[J ],南昌普通话念[si],大致有两种功能:一种是动词,和普通话动词的"是"用法一致,如"渠(他)是北京人".另一种是语气词,一般用在句末.外地人来南昌,常常发现南昌人在讲话时常用上一个非动词的"是"字,即使在用普通话交流时,也会不时地冒出个"是"字来.例如: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把现代西方文明的强势之处理解成两个词“科学”和“民主”,这两个东西恰恰都来自希腊。自“五四”以来,中国人接纳德先生和赛先生的过程十分艰难。原因有很多,但其中有一点就是我们没有扣住科学和民主后面更基本的“自由”理念。  相似文献   

7.
教育家巴特尔说:“爱和信任是一种神奇的力量。教师拥有爱和信任的眼光,哪怕是仅仅投向学生的一瞥。他们幼小的心灵也会感光显影,映出美丽的图像。”教育就是爱,唯有爱才能改变一个人。教育离不开爱心.犹如鱼儿离不开水。另外.人天生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在幼儿时模仿父母,在学校模仿老师。学生在教师给予的关心、热爱中感受生活的美好.同时也从教师的言行举止中体会到如何待人。同时.19世纪英国教育家斯宾塞也说过:“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因此,教师在学生的心田里播种下爱的种子,收获的是学生对这个世界的爱。  相似文献   

8.
吃亏是福     
赵秀明 《母婴世界》2012,(12):16-17
爱,是人类共同的语言,小宝宝在充满爱的环境中成长,一定会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他将懂得爱父母,爱朋友,爱这个世界,同时也能学会怎样爱自己。 快来播下“爱”的种子,灌溉以“善”的雨露,施以“真”的养分,让宝宝能够在逐渐的成长中能够保留最宝贵的真善美。  相似文献   

9.
王琼 《现代语文》2007,(8):45-47
《水浒全传》(下称"水浒")①中的被动句式主要有:"被"字式、"吃"字式、"蒙"字式、"教(叫)"字式、"与"字式、"给"字式等.这些被动句式分属三种不同的类型:"被、吃、蒙"属于第一类,被动标记是由"遭受""蒙受"义的动词演变来的;"教(叫)"属于第二类,被动标记是由使役义动词演变来的;"与、给"属于第三类,被动标记是由给与义动词演变来的.  相似文献   

10.
李健 《中国教师》2011,(16):72-73
<正>师爱是教育永恒的话题,是教育的首要条件。教育没有了爱,对孩子所做的一切努力等于零。那么,怎样理解师爱,师爱与其他的爱有什么区别和特定的要求呢?一、师爱是一种"公爱",而不是"私己的爱"所谓"私己的爱",就是个人之间的爱,情爱、友爱、手足之爱、亲子之爱就属于此类。这些爱可以感人,  相似文献   

11.
"大学排名"是"国际惯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 ,大学听从国家指令办学 ,是否“重点大学” ,也是由政府主管部门说了算。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市场这只“无形的手”要来调节高等教育的发展。我国已经基本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系 ,高等教育也已经迈进大众化的门坎。在这种形势下 ,国家固然对高等教育仍  相似文献   

12.
爱是……     
这年思莹五岁。在幼儿园.老师教了她一个字“爱”.可是年幼的她并不知道爱是什么。“妈妈,妈妈,爱是什么呢?”回到家书包都还没放下.她便迫不及待地问妈妈。  相似文献   

13.
梁丽杰 《辽宁教育》2013,(3X):79-79
<正>教育家任小艾说过:如果教师不从内心深处热爱自己的学生,没有父母般亲昵的温存和睿智的严格要求结合的那种爱,那么就很难教育好自己的学生。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没有真诚的爱,就不会有成功的教育。那么,老师们应如何去爱学生呢?1.爱就是要了解。教师对学生的爱不应是盲目的、随意的,它应该建立在我们对每一个学生全面、深入、客观了解的基础之上。只有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性格爱好、脾气秉性、兴趣特长、家庭情况、学习状况、学习特点并熟记于心,我们才能避免教育盲点,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以及因材施教,这也是提高教育管理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4.
在新的课改条件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怎样评课,而这一评课标准的把握必须依据新课改,着眼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创新精神。笔者以为:小学语文课堂的评课标准要体现"爱""智""活""美"四个字,即主体关系体现爱,教学设计体现智,教学过程体现活,教学内涵体现美。  相似文献   

15.
爱。是人类共同的语言,小宝宝在充满爱的环境中成长,一定会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他将懂得爱父母,爱朋友。爱这个世界,同时也能学会怎样爱自己、快来播下“爱”的种子,灌溉以“善”的雨露。施以“真”的养分.让宝宝能够在逐渐的成长中能够保留最宝贵的真善美。法国婴姿坊和《母婴世界》杂志与你们一起来寻找爱心天使,一起来感受这个处处充满爱的世界。  相似文献   

16.
笔者曾解析那个"体"字。在简化汉字里,并非个个都简化得好,但这个"体"字简化得不错。它由两个字组成:人与本,人本即体。有学生问我:认知与体验有什么区别?我绕了一个弯,就先请他们用"体"字构词。一构就构出一大堆来了:体察、体悟、体认、体味、体恤、体贴、体谅、体爱(战国时墨家用语)、体验(德国哲学家狄尔泰用语)。  相似文献   

17.
我这个语文教师,一谈什么是"理想的课堂"自然爱咬文嚼字。所以,我就从"理想"这两个字谈起。  相似文献   

18.
"早恋",在我这里根本连问题都不是。在我看来恋爱是人的一种正常感情活动,与生俱来,早也可能发生晚也可能发生,三岁的孩子还会爱上幼儿园女教师呢,并且拥有爱的能力难道是坏事情吗?难道要自己的孩子根本就不懂得爱,是一个傻子就好吗?  相似文献   

19.
杨远东 《四川教育》2004,(10):31-31
[案例]一次,听一位教师教学"平均数"应用题.他在引导学生弄清了"平均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后,为了加深学生对这一数量关系的理解,布置了一道练习:某车间有两个加工小组,甲组有6人,平均每人每天加工机器零件12个;乙组有4人,平均每人每天加工机器零件16个.  相似文献   

20.
孙永选 《现代语文》2006,(2):123-123
"徒"是一个常用字,但是常常有人把它拆分成左右结构,其实是弄错了这个字的字形结构.<说文解字>释其义为"步行也",字形结构分析为"从辵,土声",是个形声字.在字形演变的过程中,隶书和楷书都把义符"辵"上部的三个撇拉长,成了"彳",把下半部分"止"写在了"土"的下面,把声符"土"挤在了右上角.巧合的是,右边凑成了"走"字.这样就给人造成了一种错觉,好像"徒"是"彳"和"走"组成的左右结构的字,而且与其意义"步行"还比较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