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中国铜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物质投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丁一  王青  顾晓薇 《资源科学》2005,27(5):27-32
生产物品和提供服务都需要物质投入,所有的投入物质或迟或早都会变成排出物质(废弃物或排放物)返回到环境之中.因此,通过测量物品(服务)的物质投入量就能估计其潜在的环境冲击.同时,测量生产过程中各个阶段的物质投入能够帮助生产者认清资源消耗的分布状况,锁定重点部位,为改进生产方式和工艺流程,提高资源利用率提供决策支持.铜是工业生产中的重要原材料,铜的生产在提供了铜资源的同时,也消耗和搬动了大量的物质,产生环境压力.本研究以中国粗铜生产为研究对象,量化了我国铜生产的物质投入和生态包袱,并对其国际实物贸易环境负担转嫁进行了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2.
中国铁矿资源开发中的生态包袱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13  
铁矿资源的开发一方面为工业提供重要原料,另一方面对生态环境带来冲击,生态包袱是现今国际上表征这种冲击的一个综合量化指标.生态包袱指人类为获得有用物质动用的没有直接进入交易和生产过程的物料,它形象地表达出有用物品的生产所造成的附加生态压力--每一件供人类享用的物品都背着一个消费者看不到的沉重包袱.生态包袱从输入端全面地揭示物品生产过程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对生态环境的冲击,是从源头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必须度量、监测和控制的重要指标之一.由于大多数工业产品的主要物质组成是金属和非金属矿物,因此研究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包袱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中国铁矿资源开发为研究对象,计算其1991年~2000年的生态包袱.结果表明,2000年平均1t铁原矿、精矿和成品矿的非生物性生态包袱分别为1.28t、4.40t和3.19t,水生态包袱分别为0.58t、5.77t和4.82t.全国铁矿石非生物性生态包袱在整体上有较明显的下降趋势,但重点铁矿山原矿的这一指标略有上升.研究结果对进一步计算我国钢铁产品的生态包袱,以及对其他国家计算其进口的中国钢铁产品所对应的非直接投入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李新  任强  罗胤达  代涛  文博杰  王敏晰 《资源科学》2018,40(12):2329-2340
科学分析金属资源代谢过程和计算金属制品报废量是新时代下推进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的关键性问题之一。本文使用了动态物质流与静态物质流相结合的方法、生命周期方法、Weibull分布模型和Minitab软件,计算了1949—2016年中国机械行业铁资源的理论报废量,并对13类机械产品在不同消费结构下的报废量进行动态对比。研究发现:① 1949—2016年中国含铁产品理论报废量为21.20亿t,其中机械行业理论报废量为4.10亿t,实际回收量分别为17.60亿t和2.80亿t;② 机械行业报废回收效率为68.3%,其中农业机械类、石油化工机械类、电工电器机械类和汽车(非交通运输类)等产品的报废量增长显著;③ 2016年铁资源生产阶段中国共投入铁矿石11亿t,经加工阶段后得到7.31亿t粗钢,进入社会终端消费量为6.73亿t,代谢过程资源损失率达38.8%;④ 2016年中国铁产品社会存量为83亿t,预计2025年将进入存量铁制品的快速报废期。未来中国钢铁产业的战略重点应侧重生产阶段的技术创新,以减少资源损失和环境影响,通过供给侧改革提高钢铁二次资源循环利用效率来解决一系列资源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4.
中国2003年至2007年铝循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强  王鹤鸣  陆钟武 《资源科学》2010,32(3):472-477
本文给出了铝的物质循环流图,铝循环的整个过程包含4个阶段:氧化铝和电解铝的生产阶段,铝制品的加工制造阶段,铝制品的使用阶段和报废铝制品的回收阶段。采用此物质循环流图分析了我国2007年的铝循环状况,得出了以下指标:氧化铝生产阶段、原铝生产阶段和整个铝工业的原料自给率分别为55.50%、79.25%和49.01%;整个铝工业自产废杂铝和进口废杂铝的使用比例分别为5.93%和9.35%。给出了我国2003年—2007年铝工业的物流指标,得出了此阶段原料自给率和废杂铝使用比例的变化。分析了我国2003年—2007年间各种含铝物质的净进口量、铝循环中各种含铝物质损失量和铝社会蓄积量净增量的变化。并给出了我国今后铝工业进出口政策的重点和减少铝损失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5.
试论建立我国环境资产化管理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传统的环境资源的物质形态管理不同,环境资产化管理将环境作为生产要素,投入社会的再生产,提供服务,以获取资产收益或合理的生产要素收入分配。这需要环境管理的观念、方式和制度的变化。环境资产化管理揭示了环境的经济属性,其以环境价值管理为核心,目标是对环境资源进行经济补偿与价值实现,使环境资产收益最大化,实现资产性环境的保值与增值。管理制度主要包括环境资产产权制度、经营管理制度和收益管理制度等。  相似文献   

6.
由于各国资源禀赋条件和生产、消费水平不同,各种资源及其产品的国际贸易有利于国际分工的深化和整体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使全球资源的分配更加合理.但出口国为了提供出口商品,需开采本国资源,这一方面降低了本国资源的保障程度,另一方面出口商品的生产和本国资源开采加大了本国的环境压力;为发展本国经济发生的进口则对进口商品来源国的环境产生压力.因此国际贸易总是伴随着环境负担的转移.为了定量衡量实物国际贸易中附带的环境负担转移,本研究运用生态包袱概念和算法计算了中国1990年~2002年国际贸易对本国环境和别国环境引起的环境压力,并对中国这一时期的实物国际贸易做了详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90年~2002年间以重量计算的中国的物质进口量为每年1.0×108t~4.0×108t,年增长率为11.3%;进口商品所附带的生态包袱为每年4.3×108t~25.0×108t,年增长率为15.6%;出口量为每年0.8×108t~1.9×108t,年增长率为7.5%,出口商品的生态包袱为每年3.0×108t~12.5×108t,年增长率为11.2%;实物贸易平衡(进口盈余)为每年0.25×108t~2.1×108t,总体趋于增长;生态包袱平衡(进口物质附带的生态包袱-出口物质附带的生态包袱)为每年1.1×108t~14.3×108t.1990年~2002年间中国每进口1t的物质对物质来源国的环境造成约4.2t~6.7t的环境压力,而中国出口1t的物质对本国环境产生大约3.9t~8.3t的环境压力.  相似文献   

7.
知识网格技术与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组织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平 《现代情报》2006,26(7):82-84
知识网格是一个智能互联的环境,能使用户(或虚拟角色)有效地获取、发布、共享和管理知识资源,并为用户和其它服务提供所需的知识服务,辅助实现知识创新、协同工作、问题解决和决策支持,利用知识网格技术对图书馆信息资源组织开发是对信息资源配置的合理调整,是对信息服务工作的优化,是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科技资源具有准公共物品属性,开展有效的科技资源共享评估监测活动,对于强化政府公共投入的管理责任机制和投入目标的约束力具有重要意义.剖析了目前国内外科技资源共享评估现状.基于平衡积分卡理论深入分析了科技资源共享控制框架,提出了共享控制框架下的科技资源共享评估导向.分别针对事前、事中、事后和跟踪阶段提出了评估指标体系框架,为开展公益类科技资源建设与共享服务评估的实践操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南天山北缘库米什地区铜花山南部黄尖石山岩体高Na、Mg和Fe、准铝或过铝质(ACNK=0.91~1.35),它们相对富集K、Rb、Th,贫Zr、Hf等HFSE,略亏损Nb、Ta和P,具典型岛弧钙碱性I型花岗岩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其锆石U-Pb年龄为423Ma,БNd(t)=-3.70~-7.32,t2DM=1.45~1.75Ga,表明它们是早古生代早志留纪晚期由先存中元古代幔源基性地壳物质熔融的产物。岩体的Ba、Sr和P等弱亏损,Nb和Y丰度及Rb/Zr比值中等则指示是活动大陆边缘俯冲带岛弧演化到正常大陆弧环境的产物。因此,该岩体的形成标志着南天山洋盆于晚志留世时期已进入俯冲消减的活动大陆边缘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10.
科技资源具有准公共物品属性,开展有效的科技资源共享评估监测活动,对于强化政府公共投入的管理责任机制和投入目标的约束力具有重要意义。剖析了目前国内外科技资源共享评估现状。基于平衡积分卡理论深入分析了科技资源共享控制框架,提出了共享控制框架下的科技资源共享评估导向。分别针对事前、事中、事后和跟踪阶段提出了评估指标体系框架,为开展公益类科技资源建设与共享服务评估的实践操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中国有色金属行业的生态占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中国有色金属行业能耗高、水耗大、三废产量大,属于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的行业之一。本文通过考察有色金属行业的生态足迹及其构成和变化,分析了行业发展面临的环境压力状况。研究表明:①有色金属行业生态足迹近年来总体上一直处于上升趋势,其中能源消费间接占用地在总生态足迹中占主导地位;②分品种看,铝在有色金属行业生态足迹所占份额最大,达到53%,其次为铅锌、铜,占行业的比重分别为15%、12%,铝、铅、锌和铜这4种金属生态足迹为有色金属行业的80%,是决定该行业生态足迹大小的关键矿种,也是对行业产生环境压力、冲击和影响的主要来源;③有色金属行业近年来生态效率呈上升趋势,不仅其大小高于工业部门和三大产业部门的平均水平,其增长率相对也较高,这反映了现阶段行业生产依然是“高投入、高产出”的特点。该研究结果对于理解有色金属行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制定行业可持续发展规划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产业结构面临着较大的转型,矿产资源的消耗数量仍会继续增长,品种更加多样化,管理更加复杂化。产业结构的变动如何影响矿产资源的需求是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本文分别构建了26个国家铁矿石消耗与产业结构之间的面板门限回归模型和中国铁矿石、铝、铜、铅、锡、锌等六种金属矿产与产业结构之间的门限模型,对产业结构变化与矿产资源需求之间的门限效应进行研究。主要得出以下几点结论:① 产业结构变化与矿产资源需求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多重作用机制,机制变化前后改变了矿产资源需求的主要因素;② 随着产业结构不断向高技术产业的演进,矿产资源需求也由传统大宗矿产资源转向稀有矿产;③ 中国产业演进过程中金属资源消耗的拐点呈现梯次演进,大宗矿产资源与二次产业结构之间出现多个门槛,部分稀有矿产与二次产业结构之间的门槛也已经出现;④ 中国目前处于矿产资源需求的第二阶段,大宗矿产与高技术产业之间门槛已经出现,稀有金属与高技术产业之间的门槛尚未到来。  相似文献   

13.
西藏矿产资源远景评价与展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西藏成矿地质条件优越 ,其独特的地质发展历史和成矿作用过程 ,形成了复杂多样的矿床类型和丰富的矿产资源。该文综合近年来在西藏开展的地质大调查工作的最新成果 ,在对各成矿带的主要矿床类型和优势矿种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的基础上 ,根据资源找矿潜力 ,把西藏划分为 2个Ⅰ级矿产资源找矿远景区和 6个Ⅱ级矿产资源找矿远景区 ,指出位于西藏一江两河经济区的冈底斯南缘铜 -金 -多金属Ⅰ级远景区和藏东三江地区的江达 -盐井铜多金属、贵金属Ⅰ级远景区是西藏 2个最为重要的矿产资源远景区 ,尽管目前西藏地区尚属中国西部地质工作程度最低的地区之一 ,但其巨大的资源找矿潜力为西藏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4.
孔子科  刘晶茹  孙锌 《资源科学》2019,41(4):681-688
近20年来,中国私人汽车经历了从无到有的阶段,其引起的物质存量的代谢格局无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自下而上的代谢分析方法,对中国1997—2016年城镇家庭乘用车消费的材料存量进行了动态分析,量化了家庭乘用车消费引起的材料代谢结构与格局。研究结果表明:家庭乘用车消费的物质存量快速增加,2016年城镇家庭乘用车消费户均物质存量已达466.62 kg,比1997年的2.29 kg增长了200多倍。乘用车物质代谢仍处于存量净增加阶段,2016年户均输入量是输出量的9倍以上。同时,存量的材料组成也在不断变化,普通钢材和铁的比例分别由1997年的46.72%和11.79%下降到2016年的37.96%和6.80%,逐渐被高强钢和铝金属替代。虽然目前材料输出还是以普通钢铁为主,但是随着存量的逐渐报废,高强钢和铝等材料会成为报废资源的重要组成,其资源的回收管理值得关注。由于汽车报废的滞后性,高强钢和铝材料等资源大量输出不可避免,这为汽车报废拆解行业资源管理和回收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2015-2040年全球铁矿石供需趋势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全球铁矿石市场已处于供需反转、供过于求的新阶段,明晰全球铁矿石供需格局走向对我国铁矿石及钢铁产业发展具有指导意义。①将全球铁矿石供需历史划分为缓慢增长(1900-1945年)、稳定增长(1945-1970年)、增速放缓(1970-2000年)和快速增长(2000年以来)四个阶段,指出全球钢铁消费中心随工业中心转移、铁矿石供应格局随需求格局变化、而供需格局变化决定铁矿石长期价格的基本规律。②运用钢铁需求与经济发展的“S”形规律,预测了未来全球及主要国家粗钢需求,结果显示:总体上,未来30年全球粗钢需求仍呈上升趋势,但增速将明显放缓;亚洲作为全球粗钢消费中心地位将进一步增强;中国粗钢需求已到顶点,未来将逐步下降,全球粗钢消费的主要增长将来自印度和东盟地区。③进一步分析全球铁矿石供需认为:未来,全球铁矿石需求增速比粗钢更为缓慢,而供应仍将持续增长,未来几年全球市场将严重供过于求,铁矿石价格受供需形势变化影响,呈现先快速下降后趋于平稳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袁增伟  程明今 《资源科学》2021,43(3):435-445
人类活动的一项基本功能是从自然界不断开采资源,并将其加工成各种产品来满足生产和生活需要,同时向环境中排放污染物.因此,从宏观化学物质循环的角度来看,人类活动就是将地球表层物质不断进行时空转运和形态重构的过程.日益增强的人类活动已经成为影响地球表层物质循环格局、过程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的主要驱动力,并引发区域性资源短缺和环境...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钢铁工业共生体系及其演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冰  石磊 《资源科学》2009,31(11):1907-1918
中国钢铁冶炼技术发展至今已近3000年,其核心工艺不断变化,燃料结构不断优化,所延伸的共生体系不断变迁.在文献综述、企业调研和专家访谈的基础上,本文梳理辨析了中国不同历史时期9种典型钢铁工业共生体系,其中古代(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之前)块炼铁炉-固体渗碳炼钢流程、坩埚炉-固体脱碳炼钢流程、竖炉-固体脱碳炼钢流程典型钢铁共生体系等共3种,近代(1840年~1949年)化铁炉-贝色麦炉/西门子马丁炉流程典型钢铁工业共生体系等共1种,现代(1949年至今)高炉-平炉流程、高炉-转炉流程、(废钢-)电炉短流程、直接还原-电炉流程、熔融还原-转炉流程典型钢铁工业共生体系等共5种.分析表明,钢铁工业共生体系演进的基础是主流程,核心是炼铁环节;钢铁工业在铁、钢、材供应链上已经高度一体化,在流程模块上高度专业化,在物质和能量利用上高度集成化;钢铁工业演进在加速的同时,其动力机制也变得越趋复杂,环境因素的作用日益突出.同时指出,钢铁工业共生体系演进受到资源获取、技术进步、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共同作用,其演进机制和贡献分析有赖于进一步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8.
邸敬涵  温宗国 《资源科学》2021,43(3):612-625
资源产品大规模的国际贸易在对全球资源进行再分配的同时,也产生了显著的跨境环境影响转移。传统仅从国家或产业层面评估国际贸易中单一环境要素的隐含流已远无法满足国际谈判与博弈中的精细化决策要求。本文以铜资源为例,应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构建了产品级、多环境要素的国际贸易环境影响及隐含流核算体系,选取了2018年6种铜资源产品的国际贸易数据,核算了铜资源产品在国际贸易中对各国带来的环境影响变化及在各国之间形成的多环境要素隐含流。分析发现:①不同资源产品在生产加工过程的环境影响类别、国际贸易带来的环境影响变化和所形成的隐含流规律等方面均具有较大差异。②铜资源产品的国际贸易带来了全球环境影响的显著增加,其中,约97%来源于铜矿、粗铜、精炼铜等原材料产品的贸易,主要流向原料国,其余3%的贸易环境影响增加来源于铜废料的国际贸易,主要由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承担;③总体上,在铜资源的国际贸易中主要形成了“发达国家→中、印等发展中国家→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全球环境影响转移链条。根据研究所得结论,建议在资源产品国际贸易谈判博弈和环境政策制定中,应综合考虑多环境要素,并结合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对不同资源产品予以精细的差别化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