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008年3月14日由藏独分子制造的拉萨暴乱和5月12日汶川大地震,震动中国,震惊世界。新闻媒体在这两次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中的不同表现和不同效果,发人深思,值得研究。一、有闻不报是新闻媒体的失职"3·14"和"5·12"两大突发事件,都是举世瞩目的特大新闻事件,媒体应当关注和介入。但媒体的不同表现却产生了不同效果。"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中国媒体反应迅速,报道公开,不仅赢得国内各界的高度赞扬,而且也得到国外媒体的认同和好评。中国的老百姓和世界人民大都通过中国媒体的报道,  相似文献   

2.
“5·12”汶川大地震,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国内外的各类媒体纷纷聚焦汶川,中国的媒体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迅速反应,客观而全面地报道,打了一场抗震救灾的主动仗。  相似文献   

3.
媒体对恐慌舆论的理性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汶川大地震中的媒体行为分析(一)汶川大地震中媒体扮演的角色在此次5·12大地震中,媒体主要扮演着两种角色:一是重大信息的发布者,在突如其来的自然灾难面前,人人都会感觉恐慌,无法用理性的思维判断目前面对的状况,紧随而来的是大量流  相似文献   

4.
网络媒体在突发事件报道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5·12"汶川大地震的报道,可以说是在危机状况下的社会总动员,各个电视台、报纸、电台、网站都倾尽所有力量聚焦汶川,而在所有的媒体中,网络传媒的表现尤其突出,新华网则是各大网络媒体中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5.
震灾报道的遗憾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国内外众多媒体上千名记者云集灾区,新闻记者在这次重大地震报道中,书写了新闻战线可歌可泣的一幕。但是,在腾讯网一个名为你觉得媒体在震灾报道中的表现如何的网上调查中,有高达八成的网民认为部分记者为抢新闻不顾灾民感受。  相似文献   

6.
5.12大地震中的新闻报道特色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全国各类媒体迅速反应,通过电视、广播、网络、报纸以及手机短信等渠道第一时间向社会发布了震情。这次汶川大地震报道,信息报道的及时、公开和透明,达到了最大化和最优化的传播效果,这在我国的新闻史上是史无前例的。  相似文献   

7.
在5·12汶川大地震报道中,新闻人铁肩担道义的使命感被空前激发出来。这次灾难的信息公开,有媒体称之为伟大的透明与中国的成人礼。这次抗震救灾报道,也是对整个中国新闻界的一次精神洗礼和专业锤炼。  相似文献   

8.
感谢中国新闻奖评委推选我的论文<中国媒体新闻创新的重大突破--"5·12"汶川大地震报道的思考>获中国新闻奖论文一等奖!虽然我已六次获得中国新闻奖,但这次格外感动!不仅因为获得中国新闻学术论文最高奖,更因为这篇论文饱纳着"5·12"大地震中数万人无辜丧失生命的呼唤,和全国媒体新闻创新勇为勇励的胆识!  相似文献   

9.
李红红 《新闻世界》2009,(4):99-100
灾难新闻可直观地理解为是对天灾或人祸的报道。而如何将灾难新闻做得具有美学高度一直是新闻界探讨并不断实践的重要课题。“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国内媒体的报道得到了空前的高度认可,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本文以5·12汶川大地震为例,就灾难新闻的视觉传播美学意义进行探讨并对如何实现灾难新闻视觉传播的“美”给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日前,人民日报副总编辑梁衡针对汶川地震对媒体带来什么样的启示撰文说:"5·12"汶川大地震后,国内外只有一个呼声:抗震救灾。及时准确、公开透明的各种报道,传递灾情也汇聚人心,让中华民族在灾难面前众志成城、万众一心。  相似文献   

11.
我撰写的论文<中国媒体新闻创新的重大突破--"5·12"汶川大地震报道的思考>获得第十九届中国新闻奖论文一等奖,诚实地讲,这份殊荣应当归功于全国各家媒体当时忘我无畏采访报道的记者编辑们.  相似文献   

12.
近日,美国<国际日报>发表题为<也该表扬表扬媒体了>的评论文章.文章赞扬了在"5·12"汶川大地震中冲在抗震救灾一线的新闻记者们,他们不顾辛劳和危险,及时,全面,准确、客观地报道了灾区的情况.  相似文献   

13.
在震惊世界的5·12四川汶川大地震报道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再次体现出国家电台在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中独特的优势和魅力。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广播对突发事件的直播报道越来越多.无论是2008年的“5·12汶川大地震”、还是2012年的“7·21北京暴雨”,广播媒体的直播报道都发挥了其他媒体所无法替代的作用.直播报道的质量高低,主持人是表现者和决定者.面对这些突发事件,广播节目主持人应当对自己的角色和作用有着清晰的认知.  相似文献   

15.
3·14事件和5·12汶川大地震是今年的两大突发事件。两大事件,各方关注,迅速成为世界各大新闻媒体报道的焦点。在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中外媒体的一场新闻战。这场新闻战,使我们对新闻发布制度和新闻报道机制有了新  相似文献   

16.
今年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10万平方公里的受灾面积、6万多人的遇难,以及多家媒体、多种渠道的独家报道,吸引了受众、赚足了人们的眼泪。可是10月5日发生的新疆乌恰大地震,却没有受到这般待遇,地震发生第3天,媒体才陆续做出了反应,简单介绍基本情况就草草收尾。反而同一时间发生的西藏地震,由于伤亡人数多于新疆,报道力度要大得多。这种报道差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媒体在灾难事件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国内绝大部分媒体反应迅速、报道深入,表现出了良好的新闻素质和悲悯之心,受到了群众的高度赞誉,但也有个别媒体出现了一些有违新闻职业道德的“失范”行为,值得警惕和反思。笔者从这些媒体道德“失范”现象入手,  相似文献   

18.
任冬梅 《今传媒》2009,(9):95-96
灾难性事件作为突发性新闻,其社会关注度极高,也是各家媒体竞相报道的重点."5·12"汶川大地震更是对国内媒体灾难报道的一次考验.灾难报道极易对受害人及相关人员造成伤害和二次伤害,造成社会的不安定.因此,灾难新闻的报道应该"以人为本",体现出应有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9.
由于媒体对今年"5·12"汶川大地震作了出色的报道,极大地动员、鼓舞了千千万万中国人的抗震救灾热情,这不能不让人们进一步感受到新闻媒体的巨大力量;同时,也让媒体和媒体人感受到自身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是多么重大。曾几何时,我们的某些媒体,还为争夺观众注意力和收视率,为提高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20.
汶川“5·12”大地震,牵动了亿万人的心。中央电视台在第一时间把镜头对准了灾区,央视一套、新闻频道立刻中断了正常节目的播出,开始24小时直播地震灾情,充分体现了我国电视媒体的快速反应及应变能力,在我国灾害电视报道的历史上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