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德芳先生《民国乡村自治问题研究》一书最近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近代中国乡村史研究的一项创新成果。中国农村、农业、农民问题是近年来学术界的研究热点,其中,村民自治尤其受到人们的关注。作以民国时期的乡村自治为研究课题,从新的视角对近代地方自治史研究挖掘及对近代乡村制度研究的开拓,其本身蕴藏的学术开发价值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2.
<正>2013年9月,《史学月刊》副主编翁有为教授在"第二届中国乡村建设思想与实践"学术研讨会上提出,近代富农问题是中国乡村史研究中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如果从近代乡村史角度来看,富农是近代中国乡村社会中具有标示意义的阶层,它是近代乡村社会变迁的晴雨表;如果从中共党史的角度来看,它是中共农村革命中界限模糊、难以处理的革命"问题"。正是由于富农问题的复杂性,引起了中共在土地革命中富农政策的多变性,导致中共富农政策的正确与错误并存。也许由于富农问题的独特魅力,它一直是学术界关注  相似文献   

3.
徽学研究已成为国际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从历史文献的学术层面探讨安徽历史尤其是徽学问题是对这一热点问题的回应和关照。和以往历史文献会议不同的是,这次会议以徽学为重心,从实证角度对安徽典籍及徽学文献进行了具体深入的研究,其学术意义和现实关照价值甚明。  相似文献   

4.
青苗会是近代华北普遍存在的一种乡村自治组织,它的发展历程与中国近代社会历史的演变息息相关。青苗会的研究,有助于把握近代华北乡村社会变迁的脉络。本文联系当前研究状况,围绕有关乡村社会的权力运作,从国家与地方社会互动的角度出发,对青苗会组织及其相关问题予以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陈峥博士的专著《民间借贷与乡村经济社会研究——以近代广西民族地区为中心》,是目前国内学术界关于民间借贷研究的最新研究成果之一。该书的学术价值与贡献体现了近代乡村经济史和乡村金融史研究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6.
乡村现代化一直是近代中国社会改造的重大内容。以梁漱石为代表的乡村现代化实践者认为中国现代化应走本土化道路,中国传统文化是实现现代化的本土资源,“乡村建设”以及“乡村自治”和“乡村教育”等试验,都力图在传统乡村找到中国现代化的本土动力,用传统文化的改良推动乡村建设。其《乡村建设理论》一书从乡村建设问题着手深入探讨了中国教育的功能、性质以及特殊性问题,以致形成了一整套有关乡村教育的理论,它不仅对中国教育理论的建设和当时乡村教育运动的研究有很重要的学术价值,而且有些观点和实践仍然可为今天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乡村史研究即引起相关学者的重视,只是其关注点主要围绕乡村社会与文化等层面,在经济方面的探讨略嫌不足。建国以后,学术界在近代乡村经济史研究中,也主要是重点考察土地占有关系和农民生活贫困化等问题,研究视野仍较为狭窄。90年代以降,由于社会史研究的兴盛和经济史研究的发展,近代乡村经济史研究越来越引人瞩目。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三农”问题的提出,史学界更以极大的学术热情与强烈的现实关怀充分发挥史学的参与功能,投入到对“三农”问题源头的探讨之中,分析历史,吸取其中蕴含的智慧,以期帮助人们认识这个问…  相似文献   

8.
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乡村史研究即引起相关学者的重视,只是其关注点主要围绕乡村社会与文化等层面,在经济方面的探讨略嫌不足.建国以后,学术界在近代乡村经济史研究中,也主要是重点考察土地占有关系和农民生活贫困化等问题,研究视野仍较为狭窄.90年代以降,由于社会史研究的兴盛和经济史研究的发展,近代乡村经济史研究越来越引人瞩目.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三农"问题的提出,史学界更以极大的学术热情与强烈的现实关怀充分发挥史学的参与功能,投入到对"三农"问题源头的探讨之中,分析历史,吸取其中蕴含的智慧,以期帮助人们认识这个问题的复杂性与长期性,从而更进一步推动了中国近代乡村经济史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乡村共同体是近代中国经济和社会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在80多年的时间里,国家--乡村、村落--宗族这两重关系成为近代华北、华东乡村能否称为共同体的关键点。海外以及国内的学者给出了不同的回答和解读。通过一系列的学术回顾,可发现华东地区仍有继续挖掘的空间。  相似文献   

10.
苗春德教授的又一部力作《中国近代乡村教育史》,作为国家“十五”出版规划重点项目《中国近代乡村教育史》中的一部,已于2004年11月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它是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角度与层面,对20世纪20年代以来的乡村教育思潮和运动进行整体性的研究,也是十一届三中会和真理标准讨论以来关于这个问题的个案研究与局部性专题研究的继续与发展。到目前为止,本书是中国近代乡村教育史研究方面的一部比较全面、系统的专著。它有如下特点:  相似文献   

11.
近代中国乡村教育实验理论标本价值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代中国的乡村教育实验是以一群学贯中西而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为代表书写的一段中国教育史话.在他们的实践努力和研究中沉淀了许多关于农村教育理论智慧,对我们今日进行农村教育研究具有标本性的意义."什么是农村教育"、"如何对待农村教育与农村文化的关系"、"农村教育由谁负责"是农村教育研究中的重要理论问题,探析近代乡村教育实验在研究对这三个问题方面的理论贡献,对深化关于近代中国乡村教育实验的认识和丰富中国农村教育理论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我们党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的建设“和谐社会”,不仅标志着我国发展模式的重大转变,也为我们考察乡村社会的建设路径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和思路。中国在相当长时期内将始终存在着庞大的乡村人口,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的现代化实质就是乡村的现代化,中国问题本质上就是乡村问题。所以,对构建和谐社会与乡村建设问题的研究,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本刊编发这组“和谐社会与乡村建设”笔谈章,从不同视角探讨了和谐社会与乡村建设的关系,其目的就是为了引起学术界和决策层对此问题的关注。[编按]  相似文献   

13.
对中国教育近代变迁的研究,在宏观和中观层面上已经有了不少的成果,但是对于近代教育到底在民众的生活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尤其是给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乡村民众的生活带来了什么,这些具有根本性的问题却很少有人涉足.其实自20世纪初人类学引入我国以来,不同时期出版的海内外学者的社会人类学著作或带有人类学色彩的史学著作中,都对中国近代乡村教育的实际情况有过描述和分析,其中几部代表性的著作能给近代乡村教育研究带来若干启发.我们可以借鉴人类学那种"他者的眼光"来理解中国近代乡村教育的实况,并采用社区研究法来揭示乡村教育与乡村民众生活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中国乡村政治秩序在近现代的演变是乡村社会史的一个重要内容,中外学者对此研究者甚多。本文从传统社会政治力量在近代的演变,国家政权对乡村社会基层的渗透与控制,中国共产党对乡村社会的政治改造三个方面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述评。  相似文献   

15.
曲铁华  袁媛 《教育科学》2007,23(6):47-51
近代中国的乡村教育实验是教育史上的一朵奇葩,对实验区当地、对国内其他地区,甚至是对其他国家和地区,都有深远的影响。文章以江苏昆山徐公桥、河北定县和山东邹平这三个具有代表性的乡村教育实验区为典型,从宏观的指导宗旨、具体的办教方法和细微的教学措施三个主要方面着手,剖析近代中国乡村教育实验的特点,以助于深入、全面地理解和把握近代中国乡村教育实验,资以今用。  相似文献   

16.
梁漱溟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他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提出的乡村教育理论对近代乡村改造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乡村建设虽未能获得成功,但是他的理论中关于重视传统文化、关于解决农村、农民问题等见解,对今天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7.
余家菊乡村教育思想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余家菊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有影响的教育家、学和社会活动家。本首次对余家菊的乡村教育思想进行评述。本认为,余家菊在五四民主科学思想的影响下,本着救国救民的宗旨,关心社会实际,大胆指出中国教育的病症,为挽救社会危机和改进教育而首倡乡村教育运动,提出了向师范学校、乡村学校和乡村社会劳动的具体实施办法,从而开启了中国近代乡村教育运动的先河。  相似文献   

18.
从学术的内在理路出发,以近代学术发生发展的内在驱动及学术个性为主要切入点,就其研究路径进行了一些方法论的思考。作为“研究的研究”,学术史研究应注重其学术性与历史性的双重特点,作为与外在因素复杂缠绕的近代学术,更应该将内在学术驱动作为研究基点,突破泛政治及思想宣传史的谱系,建构真实的学术认知。要做到这些,就必须在近代学术史的研究中进行“.古今中西”的打通,从时间和学脉追寻上而言,需从“古代研究的研究”上进行追踪;从空间和近代理论工具的利用等方面来看,则应注重中学发展的西学背景,从而对近代学术的面貌获得整体性的理解。此外,我们还需谨防当下立场对过去的选择性解读,应以“同情之同情、了解之了解”的态度来探讨近代学人的心路与学路,对他们的学思之路展开深度的了解,给予人文性的关照。  相似文献   

19.
为推动学术界对民族主义问题研究的深入,2006年1月7-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近代思想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近代文化研究中心、湖南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所联合主办了“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学术研讨会。这也是国内学术界第一次就“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举行学术研讨会。来自史学、哲学、文学、民族与人类学界的40多位学者出席了会议。不同研究领域的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出发,对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做了多样性的解读,涉及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诸多问题。一、“民族主义”、“近代民族主义”及思想渊源研究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初实行教育改革后,中国的乡村教育走上了比城市教育更加艰难、复杂的现代化之路。乡村教育自20世纪二三十年代起就开始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对象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近年来,近代乡村教育研究再次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并取得了诸多研究成果。然而,从研究的视角与研究的内容看,在近代乡村教育的理论研究、区域比较研究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深化与拓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