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新华社解放军分社副社长、高级记者贾永在《记者的发现与联想》一文说,他一直把王国维在《人间词话》的这段话作为自己新闻思维与采访实践的座右铭“。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相似文献   

2.
1980年底,经过5天6夜闷罐车行军,我和同批的山东新兵一起,来到了中越前线。那一年,我17岁。在逐渐成为一名优秀炮手的同时,我的写作生活也开始了。与前线大多数士兵“作者”们不同的是,我径直选择了新闻。到新闻的源头去追寻新闻,从此成为我20多年新闻生涯中最主要的采写方式。深入细致的采访无疑是艰苦的,但更艰苦的过程在于发现、思考和联想。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又说:“诗人必有轻视外物之意,故能以奴仆…  相似文献   

3.
南长森  刘洪超 《今传媒》2005,(12X):52-52
新华社解放军分社副社长、高级记者贾永在《记者的发现与联想》一文说,他一直把王国维在《人间词话》的这段话作为自己新闻思维与采访实践的座右铭。“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这段话不仅用在新闻报道深入实际做采访、透过现象抓本质上极是,而且用在指导学生进行专业教育实习也应奉为圭臬。今年暑期我们带领部分学生进行社会调查采访更加验证这段话的深刻哲理。  相似文献   

4.
白盾先生的《红楼梦研究史论》是一部有分量的学术著作。该书最突出的学术价值之一,是入乎红学其内而能出乎其外,通过对中国历史文化之“泛文本”的阅读解析,破除了二百余年难以回避亦难以索解的“红楼之魇”。“引论”一章便由此入手破译“红魇一梦二百年”,得出其恶...  相似文献   

5.
李振荣 《出版科学》2012,20(1):27-29
学术活动是编辑获取相关信息,了解学界动态,物色合适作者,展示自身形象的重要平台。编辑参与学术活动有三重性:既要入乎其内,又能出乎其外;既具人文情怀,又备儒商品格;既要人情练达,又能坚守原则。  相似文献   

6.
齐海丽 《大观周刊》2011,(34):193-193
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回答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既“入乎其内”、“化乎其中”,又能“言乎其外”?我从四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7.
标题二议     
(一)出乎其外人乎其中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好的标题对新闻来说有“画龙点睛”之功效,所以作好标题往往是编辑心血所在之处。 近读文汇报发现有一则标题给人以“出乎其外入乎其中”的奇效。请见93年9月17日版面上一则预告新闻,标题为“合肥将开怀大笑(主题)中国相声节下月在此举行(副题)”。先看主题,有一种先声夺人之感,感到出人意外,合肥怎么会大笑?但一当看完副题“中国  相似文献   

8.
书评工作是编辑出版工作的一部分,书评者要评书必须读书。书评者的读书包容着三个侧面,就是接受、赏析、批评。接受就是接受所读的书的精神内容。书评者读书是为了要评书,也就不是如一般读者那样只入乎其中地去读,而且还要在入乎其中时又能出乎其外。入乎其中是为了读懂、接受,出乎其外是为了审察、批评作准备。所以,如果一般读者读书是入而无我,书评  相似文献   

9.
《诗经》这一中国文化的元典,积淀了丰厚的上古文化内涵,具有不朽的诗史意义。阅读《诗经》也就成为今人深入了解华夏古老文明的一条必经之路。以意逆志与知人论世、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知诗意而入诗境,这是我的读《诗》三昧。得此,读《诗》评《诗》能切中肯綮。  相似文献   

10.
在大众文化兴盛以及传媒市场化背景下,情感话题并非都市报、晚报之类的专利,只要操作得当,避免流俗,党报也可以借此延伸与开掘自己的功能,增强服务性与导向性,体现党报的亲民形象与人文关怀。在开掘情感话题时,记者的角色定位很关键。记者在采访中要中立倾听并保持清醒,“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  相似文献   

11.
记者在采访中需要处在一种“入乎其中,出乎其外”的境界,只有这样,才能正确把握好自己的情感,不偏不倚,客观公正地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12.
薛珠峰 《山西档案》2015,(2):162-164
戏曲观即对戏曲的观点、看法,古人对戏曲的观念涉及到戏曲与政治、宗教、经济、伦理等诸多方面,其中最为重要的观点是,古人将戏曲与生活同一化,这样导致中国人观看戏曲不必像西方人一样沉浸其中,而是可以入乎其内而出乎其外。  相似文献   

13.
记者在采访中需要处在一种"入乎其中,出乎其外"的境界,只有这样,才能正确把握好自己的情感,不偏不倚,客观公正地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14.
她是超凡脱俗的一代才女,是中国第一位女建筑学家,是“太太的客厅”里的中心人物,是徐志摩求之不得的唯一灵魂之伴侣,是世人心目中的民国女神……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林徽因,真实却是一个难以捉摸的东西。近几年,关于林徽因的传记不断涌现,其中有林徽因的挚交、亲人作为当事人的回忆,材料之真实,情感之真切自不待言,若能入乎其中,又能出乎其外当更为可贵。更多的作品则是以想象之丰富弥补史料之不足,让人如闻如睹。是还原了历史现场,还是模糊了事实真相,这是一个问题。更有甚者,借为林徽因作传的名义,抒发个人泛滥的情怀,离林徽因就更远了。  相似文献   

15.
高山流水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相似文献   

16.
宗炳《画山水序》有一句云:“而贤者通”,“通”字甚少有人注意,而实至为重要者。《易·系辞上》:“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疏:“通晓于幽明之道而无事不知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唐君毅称之为“交感之际”,即吾人生命体验之起点。察《全晋文》卷二九王修《贤人论》,有云:“敬未能暗与理会,何得不求通?”《云笈七签》卷六三《洞经教部》:“《道门大论》云:三洞者,洞言通也。通玄达妙,其统有三,故云三洞”;“洞”者空也,空者通也。故《全宋文》卷二十宗炳《答何衡阳书》:“佛经所谓本无者,非谓众缘和合进皆空也……贤者心与理一,故颜子‘庶乎屡空’,有若无、实若虚也”;卷二十一《明佛论》:“虽以颜子之微微,  相似文献   

17.
“豆腐块”者,短新闻之戏称。出自作者之口,每属谦辞;出自读者之口,则多含贬义。故短风久倡而未盛,长风屡刹而不止,其源盖出于对“豆腐块”之谬见。子曰:“必也正名乎?”为“豆腐块”正名,此其时矣。豆腐块之为物也,营养丰富,物美价廉,乃大众之美食。然制作豆腐洵非易事:一曰求细,重在去杂;二曰求新,贵在鲜嫩;三曰求精,妙在特色。三美俱备,方称上品。故工其事者纵穷毕生之力,未必尽臻佳境。新闻亦然。所谓短新闻乃“雕虫小技,壮夫不为”之说,不亦惑乎! 纵观中外新闻名篇,能传诵一时,历久弥新者,  相似文献   

18.
在类分图书时,常常有人将《郭沫若全集》、《茅盾全集》等书归入1217.1,将《郭沫若选集》、《茅盾文集》、《臧克家文集》等书归入1217.2,即将“全集”入中国文学各时代作品集的总集,将“选集”、“文集”之类书入别集。究其原因,说:全集者乃是听有文章的汇集,故入“总集”;选集者则是其中部分文章而不是全部,故入“别集”。显然把“总集”,“别集”的概念搞错了。  相似文献   

19.
方东树在他的《仪卫轩文集》中说:“文章之道,必师古人,而不可袭乎古人。”这就是说,赋诗作文,是要学习古人的,但是这种学习决不能因循和沿袭,而应当善于发展,巧于创新。“识古人之所难,成自己之所能。”  相似文献   

20.
晏子使楚。以晏子短,楚人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晏子对曰:“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子何为使乎?”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王,不肖者使使不肖王。婴最不肖,故直使楚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