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4 毫秒
1.
本文通过分析大学体育课程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必要性,从学生、学科、课程设计、目标设计等方面进行篮球课程情境分析、制定篮球课程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融入的实施方案,并对情境模式的篮球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效果进行分析,以期实现篮球课程思政“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2.
医用化学课程内容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文章结合专业特点构建课程思政理念下高职医用化学课程体系,提出了融合思政元素的高职医用化学教学实施策略和多元化的课程评价方式,充分挖掘教学内容的思想性,旨在探索高职医用化学课程建设全面融入思政理念的有效路径,帮助学生塑造良好品格、培育科学精神、提升职业素养,形成协同育人效应。  相似文献   

3.
在大思政背景下,高职Photoshop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教育内容,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优化课程环境,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政治觉悟,实现协同育人、全方位育人目标。文章从教学情境设计、教学活动设计两方面探讨了基于OBE理念的Photoshop课程思政体系的构建,并从修订Photoshop课程人才培养方案和制定课程思政授课计划、编写Photoshop课程思政活页式教材、课程教学中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课程考核中纳入思政元素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怀特海的事件理论视角,运用事件场中各种因素的缠绕和不断创新功能,塑造出新的育人场,尝试在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深度耕犁,发掘思政元素,探索实现路径,将课程思政思维贯穿于整个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全过程。  相似文献   

5.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要各个专业积极开展课程思政育人,与思政理论课达成同向同行的协同育人效应,以此优化高校思政育人的整体水平。教育类专业自然也要承担起开展课程思政的责任。但由于专业课教师的思政育人意识不敏锐、育人能力不成熟、思政教学设计方式也比较单一,建议教育类专业课程在融入思政教学的设计方面,需要先学习思政育人要领,挖掘课程中存在的思政元素,再积极提升教师思政的育人能力,帮助教师将思政元素有效融入教学计划,创新专业课思政育人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6.
《航海气象与海洋学》课程集生活性、实用性、教育性于一体,以课程思政为契机,以思政教育与航海技专业教育自然融合为前提,以全面育人为目标。结合人才成长对身心素质、职业规范、团队协作等要求,探索思政教育在该课程教学中的结合点,深度挖掘其中的课程思政元素,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日常教学的各个环节,形成专业课程的思政体系。思政教育全过程融入专业了教学中,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课程思政全程育人是新时代高校内涵式发展的关键,也是检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准。以区域分析与规划课程教学为例,深挖本土思政元素,基于人才培养要求,制定国家认同、政治认同、民族认同、战略眼光、家国情怀及服务家乡的课程思政理念,构建教学案例库、改革课程评价体系,保障本土思政元素有效融入教学,促进区域分析与规划课程思政全程育人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为深入践行立德树人,逐步改善食品健康安全问题,促进区域食品产业健康发展,探索了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食品类专业课程思政实施的必要性及其实施路径,从教师思想政治素养的提高、专业课程思政目标、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思政教育的全方位融入,促进三全育人机制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三全育人将全员、全程与全方位育人发展牢牢嵌入思政教育体系,提升我国思政教育工作的实践成效,推进全面育人发展的教育改革。课程思政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融入,则以提升英语课程教学质量及加强思政教育渗透为主体,加强对大学生综合素养的教育培养,实现英语课程与课程思政教育的双向协同。新时期三全育人下课程思政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融入,应基于深化教育队伍建设、搭建数字化教育平台及强化教育衔接等多种策略,完善现有的课程思政教育实践机制,保证高职英语课程思政教育融合发展质量。  相似文献   

10.
以课程思政推进高校体育健体育魂,既有利于培养堪当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也有利于以中华体育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有利于充分发挥高校体育健体育魂功能。但是部分高校仍然面临体育教学目标制定忽视思政育人目标、体育课程教学尚未充分融入思政元素、体育课与思政课学科壁垒较明显、体育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有待提高等困境。对此,应该明确体育健体育魂目标,发挥体育健体育魂功能;充分挖掘思政元素,提高体育课程教学质量;打破学科间壁垒,建设协同育人的师资队伍;强化体育课程思政研究,提高教师育人能力。  相似文献   

11.
经济学基础作为高职院校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课程思政教学对于坚持正确政治导向、培养经管类专业人才、把握课程专业属性等方面具有现实必要性。科学、有效地实施经济学基础课程思政教学,需要在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理论逻辑与社会实践、显性教育与隐形教育、协同联动与守正创新四个相结合的基础上,从育人目标体系构建、思政元素融入、教学方法与资源优化、思政教学能力提升等维度,进一步完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2.
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不断重视和强化,“育人”先“育德”的教育理念不断在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体系建设中得以体现。作为职业型人才培养的先锋阵地,高职院校专业课程建设中的思政建设尤显得重要和迫切,“育人”“铸魂”“成才”“立德”已融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系统工程。为此,本文以《畜牧基础》课程为例,将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机契合,努力实现课程与思政理念统一、思想同步、步调一致,保障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同时,实现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符合育人目标,真正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3.
当今高等人才培养发展过程中,思政教育日渐重要。要在其他专业课程建设中融入思政方面的教育元素,并能做到全方位的有效渗透,来开展针对性的德育和思想政治方面教育。在这样的背景下,高职院校田径课程建设的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亦应对相应的教学资源特征等方面有充分认识。首先要认识到课程思政融入相应课程的具体特点,并明确教育目标。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思政元素,促进相应内容的融入,让田径、课程建设与思政教育齐头并进,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14.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之间跨文化交流和往来日益密切,对高校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因此,高校日语教学应融入思政教育,谋求课程教学和人才培养新发展,可以通过讲述语言文字起源,塑造学生民族自信;设置课程思政目标,明确育人价值导向;挖掘课程思政元素,丰富日语教学内容;融入中国传统礼仪,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创新日语教学模式等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思政育人能力等策略,强化课程思政育人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课程思政在立德树人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教学中,实现思政铸魂和专业筑基的目的。通过挖掘中国公司金融故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探索建立“公司金融”课程思政体系。为实现新时代德才兼备的金融人才培养目标,采取研学、案例教学、小组展示等教学方法,探索“公司金融”课程思政教育的有效路径,提升课程思政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16.
在课程思政育人理念与数字经济时代的背景下,构建高职“市场营销”“12345”课程体系,探索一种课程育人的模式,培养数字时代复合型营销人才。从“12345”课程体系内涵出发,阐述课程思政改革的基本思路与内容。其次,通过提炼思政元素、构建课程思政资源库、确定思政融入方式、创新教学实施过程、探索课程思政评价方法等多方面进行课程思政改革教学设计与实施。最后,在改革实践的基础上,从学生知识、技能、素养等核心能力提升的角度分析了课程思政改革效果。  相似文献   

17.
实施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手段,为更好地把思政元素融进专业课的课堂,提升思政元素的育人效果,以"建筑设备与识图"为例,围绕高职教育的课程特点、学生特点和行业发展特点,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并对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进行探索与实践,为高职院校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在新时代职业教育思想工作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应着力打造“思创融合”创新实践团队,多维度积极探索“思创融合”创新实践理论研究、课程与教学体系建设方法路径、团队建设体制机制,努力激发教师团队创造潜能,建设好课程思政和创新创业课程融合,将思政元素、创新创业元素与学生第二课堂紧密衔接,打造既能有思政育人本领,又能带领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创新实践团队,全面提高高职院校思想工作建设质量,不断把“思创融合”育人模式融入到专业教学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中,助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取得高质量发展和提升。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课程思政视域下,以精编版《实用综合教程》教材为依托,在思政育人目标指导下,对教材中的思政元素进行开发与创新,在英语教学实践中精心设计教学,灵活运用混合式教学模式,深入落实高职公共英语课程的思政功能,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高职教育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过渡,是学生三观定型的关键期,因此育人工作是贯穿整个高职教育体系的重点。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科特点,以课程思政为载体,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人生价值观,使英语教学更好地发挥育人作用,实现课程思政育人目标,已经成为当前高职教育领域中的一个研究热点。做好课程与思政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充分发挥公共英语基础课文化育人功能,实现英语课程思政目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