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上课伊始,学生的学习心理准备难免不充分,师生之间难免有一定的心理距离,这时教师一定要注意应用上课的启动艺术,即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此来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智力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相似文献   

2.
牛凌云 《考试周刊》2010,(25):80-80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上课伊始,学生的学习心理准备难免不充分,师生之间难免有一定的心理距离。这时,教师就一定要讲究导课的艺术,来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智力情绪。有经验的教师,都很重视导课的艺术,千方百计地让学生迅速进入特定的教学活动轨迹。“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相似文献   

3.
人才培养不在于工作形式,更在于形式内核,即在于通过一定的形式唤醒学生,让其自立自强自主发展。对话不失为贴近人才培养内核、为学生前进注入动力的有效形式。笔者结合自身案例,就唤醒并助力学生的对话过程予以了展现,旨在探寻走进学生心灵的对话艺术。  相似文献   

4.
何守远 《考试周刊》2012,(88):170-170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长期以来,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偏重于接受式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5.
学生在课堂上有没有思维的碰撞、方法的启迪,关键看教师是否掌握提问技巧。课堂提问既是一门学问,又是一门艺术,存在一定的技巧。教师在授课时不在于“多问”,而在于“善问”“巧问”。  相似文献   

6.
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思想政治课教学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同时也是一种情感活动。情感不仅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培养目标,而且是学生感知、理解、接受马克思主义基本知识和观点的动力系统,对学生健康心理、高尚人格、优良思想品德的形成起着巨大作用。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生动情境,可以唤起学生的相应情感。  相似文献   

7.
激励,即激发、鼓励。德国教育家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一个人在有了某种欲望之后,便产生了实现这一欲望的动机,动机推动行为来实现欲望。激励就是通过一定的方式,维持、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长时间保持良好的行为状态,  相似文献   

8.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也曾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  相似文献   

9.
吴文知 《生活教育》2009,(12):59-60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素质教育提出在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创设愉悦宽松的环境,民主和谐的氛围;要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维。  相似文献   

10.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据我理解,教学的艺术,总而言之应该是促使"人"不断向上的艺术.一个教师只要被一个崇高的信念所激励、唤醒、鼓舞,他就一定能找到激励、唤醒、鼓舞他的学生的最有效的手段和技巧,这大概就是所谓的"教学艺术"了.教学的形象性、情感性、创造性和示范性构成了课堂教学的艺术特点,形成了教学的艺术魅力.斯托利亚尔在《数学教育学》一书中指出:"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  相似文献   

11.
教育家啊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播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创设具体、生动的课堂学习情境,正是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的一种教学艺术.在数学教学中,应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和谐学习情境.  相似文献   

12.
钟水泉 《广西教育》2012,(10):34+44-34,44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播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的一种教学艺术。”这句话使我受到启迪。为此,在教学中,我做了以下尝试,力争使课堂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促使学生积极有效学习。  相似文献   

13.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历史教育的艺术同样如此。有效的历史教学,就是要帮助学生学习知识,学会思考,培养情感,获得一生受益的思想。而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只考虑到"传授知识""服务考试”.这是很片面的,我们的教育一定要有更长远的目标,要考虑服务学生的人生。如何在教学中体现“服务人生”的思想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人手。  相似文献   

14.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这是伟大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的。这里的激励、唤醒、鼓舞就是调动学生的创作激情,诱发学生思维潜力。在美术教学  相似文献   

15.
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励、唤醒、鼓舞学生,使学生乐于学习?笔者认为,情景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手段。  相似文献   

16.
一、用诚挚的心灵去呼唤学生的心灵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就该用诚挚的心去唤醒学生。  相似文献   

17.
宋松梅 《课外阅读》2010,(7):133-134
法国教育学家第惠多斯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学的艺术全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回答问题。”陶行知的这句话一语道破了教学艺术的真谛。教师适当的设疑和巧妙的引导不仅能使学生找到答案、教给学生有效思维的方法、提高学生深入思考的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启发学生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8.
陶金 《下一代》2012,(4):33-33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播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发和鼓舞。”可见班主任工作需要讲究艺术,但我觉得只要我们深入了解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融洽的师生情感中,学生自然会把班主任的批评看作是对自己的关爱,把班主任的表扬看作是对自己的鼓励。  相似文献   

19.
正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新颖别致的高超导课艺术,必然会先入为主,先声夺人,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吸引力,使学生欲罢不能、不得不听,整个教学气氛立即活跃起来,教学也就容易进入最佳境界.  相似文献   

20.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新颖别致的高超导课艺术,必然会先人为主,先声夺人,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吸引力,使学生欲罢不能、不得不听,整个教学气氛立即活跃起来,教学也就容易进入最佳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