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题目]师徒三人同时加工一批零件,师傅每小时加工50个零件,徒弟甲每小时加工12个零件,徒弟乙每小时加工13个零件,当两个徒弟一共加工100个零件时,师傅加工了多少个零件?  相似文献   

2.
一、代换法例1 师徒两人加工一批零件。师傅加工了5天,徒弟加工了6天,一共加工了320个。师傅1天加工的零件数等于徒弟2天加工的零件数。师徒两人每天各加工多少个零件? 分析与解答:我们可以用徒弟代换师傅(也可以用师傅代换徒弟),师傅5天加工的零  相似文献   

3.
直觉思维的形式是打破分析思维的一般步骤,一下子抓住事物的本质.运用已有的知识对问题进行快速思考和判断,快速求得问题的解决.我在应用题教学中,在教给学生一些基本解题思路的基础上,注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的直觉思维能力.如,在教两积求差的应用题时,我出了这样一道应用题:徒弟每小时做200个零件,师傅每小时做的零件个数是徒弟的2倍,两人各做了8小时,师傅比徒弟多做多少个零件?  相似文献   

4.
[题目]师徒两人一起加工一批零件,15天完成加工任务。师傅每天加工60个零件,完成任务时一共比徒弟多加工360个零件。徒弟每天加工多少个零件?  相似文献   

5.
数学趣题     
1 下列的乘式中,“中学数学教学”每个汉字代表一个数码,不同汉字代表数码也不同。请问:这些汉字代表什么数码时,乘式才成立。 2 小王和他的师傅每小时加工零件个数是由“1、9、8、3”四个数码组成二个两位数,小王每小时加工个数是师傅加工的一半。问小王每小时加工零件多少个?  相似文献   

6.
[题目]师徒两人合做一批零件,师傅独做10小时完成,师傅的工作效率是徒弟的11/2倍,完成时师傅做了这批零件的1/2还多12个,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  相似文献   

7.
魏宏志 《湖南教育》2002,(20):51-51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精心编选一些有着某种联系的题目组成题组,在题组中创造一种意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研究,在解答题组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发现规律性的东西。变式型。精心设计一些形异实同的变式综合题进行分析,揭示它们的解题规律,有利于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如:一批零件,师傅单独做10小时完成,徒弟单独做15小时完成,师傅每小时比徒弟每小时多做30个。这批零件一共多少个?一辆客车从甲地开往乙地要15小时,一辆货车从乙地开往甲地要10小时,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相遇时货车比客车多行25千米。甲乙两地相…  相似文献   

8.
应用题中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依据。这种联系有的直接、有的间接,有的明显、有的隐蔽。如果解题时将间接的、隐蔽的条件挖掘出来,则可使解题思路拓宽,使难题易解。例加工一批零件,4个师傅和3个徒弟正好一天完成。如果3个师傅和4个徒弟合作一天则完成全部任务的1718。问一个师傅或一个徒弟单独加工,各要几天完成?解法一假如把“4个师傅和3个徒弟一天完成”与“3个师傅和4个徒弟一天完成全部任务的1718”这两个条件合并在一起的话,则是7个师傅与7个徒弟一天完成总任务的1+1718=11…  相似文献   

9.
工程问题有其独特特点 ,故在解题思路上也有其独特之处 ,下面特介绍几种特殊解题思路。一、分合的解题思路分与合的解题思路是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策略之一 ,它是灵活地将题中的条件与问题进行合、分变化 ,以寻求解题思路的一种方法 ,在解题中能起到巧解的作用。例 1 加工一批零件 ,4个师傅和 3个徒弟正好一天完成 ,如果 3个师傅和 4个徒弟合作一天则完成1 71 8。问一个师傅或一个徒弟单独加工 ,各要几天完成 ?解题思路 :将“4个师傅和 3个徒弟正好一天完成”与“3个师傅和 4个徒弟一天完成1 71 8”合并起来 ,便得 7个师傅和 7个徒弟一天完…  相似文献   

10.
[题目]在相同的时间内,师徒两人共加工168个零件,师傅加工一个零件用5分钟,徒弟加工一个零件用9分钟,两人各加工零件多少个? [分析与解]仔细读完题目后,你会发现,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能得出不同的解题方法。 方法一:用正比例解。  相似文献   

11.
分数应用题历来是教学的重难点,学生解题时,往往不知从何下手。教学时,不妨借鉴影视中“慢镜头”的方法,对不同的知识点进行分解,从总体到部分各个突破,帮助学生寻找解题途径。 例:一批零件,原计划按4∶3分配给师徒俩加工。现在师傅加工1200个,超过分配任务的20%,徒弟只完成他所分配任务的2/3,徒弟实际加工多少个零件?  相似文献   

12.
孩子在解答应用题时,经常出现错误。家长在帮助孩子纠错时,要就题论理,以理寻法,提高孩子的解题能力。一、查找错因,对症下药孩子在解题时往往推理不合乎逻辑,数量关系混乱,甚至串题。这时家长要帮助孩子认真分析错因,采取对症下药的办法纠正错误,从而提高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例1师徒二人加工一批零件,师傅单独做用20小时,徒弟单独做用30小时,完成任务时师傅比徒弟多做96个,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 这是一道分数工程题,孩子常会列出这样的错  相似文献   

13.
不妨重新组合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题目]加工一批零件,师徒二人合做,12天可以完成。现在先由师傅独做5天,然后由师徒二人合做3天,剩下的工作由徒弟独做15天完成。问这批零件由徒弟独做多少天可以完成?  相似文献   

14.
[题目]李师傅加工一批零件,每小时加工36个,加工了10小时,正好完成了全部任务的一半。如果剩下的要9小时完成,每小时要加工多少个? [一般解法]解法一:先求出这批零件的总数,根据李师傅“每小时加  相似文献   

15.
数学课上,教师出示了这样一道题目:师徒两人合做5000个零件,其中徒弟做2000个零件,合格率为95%,师傅做的零件全部合格。求师徒两人合做这批零件的合格率。  相似文献   

16.
数学课上,教师出示了这样一道题目:师徒两人合做5000个零件,其中徒弟做2000个零件,合格率为95%,师傅做的零件全部合格。求师徒两人合做这批零件的合格率。  相似文献   

17.
数学课上,教师出示了这样一道题目: 师徒两人合做5000个零件,其中徒弟做2000个零件,合格率为95%,师傅做的零件全部合格。求师徒两人合做这批零件的合格率。  相似文献   

18.
[题目]加工300个零件,王平一个人独立完成。 他在前一半的时间里每小时加工20个,后一半的时 间里每小时加工30个,王平加工这300个零件一共 用了多长时间?  相似文献   

19.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常常要根据解题的需要,将原题的内容或形式加以变换,从而更有效地利用题目的不变实质,使问题获得顺畅而简捷的解答,这就是变换思想的应用。本文略举数例,仅供同行参考。 一、重构题目情节,变含混为清晰 例1 加工一批零件,单独做,师傅要10天,徒弟要15天。师徒2人合做,可以按计划完成任务。因为中途徒弟生病请假休息,结果工期推迟了2天。问徒弟请假多少天? 为了便于理解已知条件之间的关系,我们不妨将原题情节作这样的变换:因为最后几天徒弟生病请假,徒弟假间积压下来的工作,由师傅用2天时间代替完成。显然,师傅2天可以完成这批零件的(1/10)×2=1/5;这1/5的工作量,即是徒弟生病请假期间留下的工作量,易见徒弟生病请假的天数是((1/5)÷(1/15))天。  相似文献   

20.
[题目]某车间有张、王、李三位师傅。张师傅4小时制作了152个零件,其中合格的有150个;王师傅4.5小时制作了160个零件,其中不合格的有3个;李师傅5小时制作了175个合格的零件和5个不合格的零件。三个师傅谁干得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