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和风俗习惯等,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中国学生以汉语为母语,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时经常出现负迁移现象,自觉不自觉地回归到汉语思维习惯上来汉化处理。在教学  相似文献   

2.
新疆是多民族地区,新疆少数民族第二语言学习以汉语为主。汉语一直发挥着各民族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新疆民族教育的重点在汉语教学,这一点已达成共识是无可质疑的,广大的民族学生只有熟练掌握了我国的主题语言汉语文字,才能繁荣振兴新疆的民族教育。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育是科学教育,应当体现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教育目的。因此,作为从事第二语言教学的教师,应该如何认识教学、如何在教学中定位、如何较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这无疑是我们思考的问题。本文主要谈一下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课堂教学中的一点认识。  相似文献   

3.
少数民族中学的汉语教学是指以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授课为主、单科加授汉语的民族学生的汉语教学,性质上属于第二语言教学。既然如此,那么,无论是大纲的制订、教材的编写、教师的教学,还是学生学业的评估,都应该更多地体现第二语言教学的特点。但是,长期以来,民族中学的汉语教学普遍模仿或照搬了汉语母语教学的路子,并没有从第二语言教学这一根本点出发,真正体现第二语言教学的基本规律,造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学生学习的特点和规律脱节,在教学中注重语言知识和文学知识的讲授,忽略了汉语实践能力的培养,挫伤了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4.
严兆府 《教书育人》2013,(12):74-75
少数民族汉语教学是对少数民族进行国内通用语言的教学,属于第二语言教学范畴。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中,要突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特点,吸收和借鉴汉族学生语文教学的方法,加强汉语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增强汉语教学的科学性、实用性、针对性和实用性,将有利于提高少数民族学习汉语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5.
正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语言学习的基础。民族中小学的汉语是学生的第二语言课程,是一门基础课。识字与写字教学是汉语教学中很重要的内容,它的质量好坏关系到整个汉语教学的成败。《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指出在小学阶段要"对学习常用汉字和词语产生兴趣,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具有初步的识字能力",要"认识现代汉语常用字1800个左右,掌握其中的  相似文献   

6.
稿汇集萃     
自觉对比法产生于50年代苏联、东欧诸国。这派的教学法认为语言是由语音、词汇、语法三要素构成的体系,因此提倡知识→技能→熟巧三段说和“自觉学习”论。这派的学者认为母语对学习外语有很大作用,教学必须通过翻译和对比才能较好地掌握其他国家的语言。我们发现,在教学中运用这种教学法可以收到良好教学效果。中学生由于缺乏语言环境,英语教学实效不理想,因此,在教学中,通过汉语与英语的语法比较,可以促进他们更好地掌握外语语法的特点,避免中国学生常犯的许多错误。例如,英语的词类分十类,汉语的词类也是十类,大多词类有相同点,但也有不同点。如汉语中的形容词可作谓语,在英语中则不行。讲清这一点,可以使学生在翻译时不犯缺成分的错误。  相似文献   

7.
新疆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学承担着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任务,新时期这一教学形式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和问题亟需解决.文章从学科定位探究着眼,阐明了这一教学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性质,结合《汉语课标》的要求,在内涵建设上需要凸显第二语言课程的规律和特点,阐明了汉语应用能力是第三层级的能力,它需要以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为基础;汉语课程要以工具性为第一要性,汉语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教汉语”,进而培养学习者的“汉语素养”;汉语教学要从“语”走向“文”,从“语言层面”逐步过渡到“语文层面”,旨在加强新时期新疆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学学科建设,提高教学质量,让少数民族学生更好地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相似文献   

8.
教育部2006年颁布《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试行)》以后,对于其中界定的民族中小学的汉语课程性质出现了一些不同的声音。有人认为汉语是国家通用语,是最主要、最常用的语言,教学汉语怎么能是第二语言教学呢?还有人认为大家都是中华民族的儿女,汉语就是中华民族的语言,学习汉语无论如何不能叫第二语言学习,等等。  相似文献   

9.
吴凯 《语文天地》2013,(1):70-71
《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重新定位了汉语教学的性质和目标,明确指出,汉语教学属于第二语言教学,工具性是其首要性质,汉语教学的目的是全面提高民族地区学生的汉语素养,培养民汉皆通的少数民族公民。那么,如何在民族学生经历了九年的汉语基础学习之后,紧紧抓住高中阶段这个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重要阶段,进行行之有效的高中汉语教学呢?首先,重视汉语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积累,注重培养民族学生的听说能力。由于有些民族学生接触汉语的机会少,学习汉语的时间短,  相似文献   

10.
中专学校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教学属于第二语言教学,其任务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技能和语言交际技能,特别是通过语法知识的讲授和训练可以使学生更加自觉地、能动地认识和把握汉语语言的内在规律。将汉语教学与少数民族学生的母语及其它科学文化知识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保证他们的文化素质和认识能力得到全面提高,才是“双语”教学的真正涵义。  相似文献   

11.
作为有语言无文字民族的东乡族基础教育中的双语教学存在着教学用语不便、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过渡困难、教学效率低下、双语师资缺乏等问题 ,其原因在于缺乏对此类双语教学的研究 ,缺乏对学生学习汉语的有效指导等。必须对此类无文字民族辅助性双语教学中汉语学习的必要性、时间、途径、方式方法以及民族语的作用等问题进行深刻的理论思考和研究 ,探讨出尽快掌握汉语 ,以提高其双语教学水平及基础教育质量的策略和模式。  相似文献   

12.
对国内少数民族学生的预科汉语教学属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又是整个第二语言教学的一部分。第二语言教学的根本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从而达到实际运用的目的。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不等于学习语言知识,语感的培养需要多听、多读,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决定了学语言需要“死记硬背”,“精讲多练”也是有限度的,而不是盲目的。  相似文献   

13.
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农村中小学,母语非汉语的学生学习汉语时唱读现象十分严重,其特征是,语速慢,字与字、句与句之间拖音长,语调低沉,恰似诵经声,并且方言浓重。 导致唱读的原因,仅从操藏语、撒拉语等的学生来说,汉语是第二语言,在接受启蒙教育阶段,教师不从第二语言的角度授课,又不讲普通话,学生获得的信息就不够准确,从小听惯的诵经方法被自觉不自觉地应用于汉语学习。从教师方面来说,不了解第二语言的特点和教学方法,照搬普通教育模式,忽视了第二语言是从零起步,应以语言的教学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言语技能为目的。加上…  相似文献   

14.
一、关于复句的辨认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来学习的蒙古族学生学习汉语复句,首先一个问题得会辨认复句。汉语中有复句,蒙语中也有复句。这是汉蒙两种语言的共同点。但是,汉语和蒙语各自的复句范围有所不同——汉语中的许多单句,在蒙语里却是复句。这是汉蒙两种语言在句子  相似文献   

15.
在目前的第二语言汉语教学的汉语日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这一教学目标已经成为共识。事实是,任何人学习任何语言都足为了在实际学习、工作、生活中运用它,而不是单纯为了掌握它的语音、语法、词汇诸要素来用以欣赏。与此相适应,在实际的第二语言汉语教学中,应该以学生的实际需要为  相似文献   

16.
词类划分是现代汉语教学与研究中最重大的问题之一。现代汉语的词跟西方语言的词相比有许多独特之处,这就使得汉语的词类划分成为一个老大难的问题,至今仍然没有一部权威的全面标明词类的现代汉语词典,这不得不令我国的教师、学生、中文信息处理工作者以及外国朋友们感到遗憾和焦急,笔者又学习了新发表的有关词类的论著,现在把自己对于现代汉语词类划分的思考写在下面,敬请指正。  相似文献   

17.
在蒙古族大学生汉语第二语言教学中进行第二文化教学是十分必要的。隐含于第二语言系统中的民族文化因素往往体现出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第二语言学习者如果不了解这些差异,就不能正确、深刻理解所学的语言,也不能恰当使用这种语言进行表达。因此,汉语教学应该利用词汇系统这一简洁有效的途径进行汉语文化知识教学,以期更好地提高蒙古族大学生的汉语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8.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多语种、多文字地区,这种语言环境在不同民族间产生了一定的语言交流障碍,制约了民族地区的发展。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汉语逐渐成为民族间通用的主要交际语,在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的过程中,由于民族教育水平、学生类型和语言环境都存在差异,学生掌握汉语的程度不一样,学生的汉语学习状态、汉语学习动机也不一样,从而导致很多学校的汉语教学不尽相同。本文以新疆喀什泽普县四中为例,分析维吾尔族中学生的汉语学习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19.
邓红娟 《现代语文》2014,(10):16-17
《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试行)》中指出汉语课程的性质:“汉语是母语非汉语的少数民族的第二语言课程,是一门基础课程。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汉语课程的首要性质是工具性,同时兼顾人文性,这是汉语课程的基本特点。汉语课程应致力于学生汉语基本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汉语基本素养是学生继续深造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文教学大纲》也指出“重视实践,多读多练,是民族学生学习汉语文的有效经验。”“运用汉语文进行的课外活动和课外阅读,是汉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必要的补充和扩展。它对于丰富知识、陶冶性情,激发学生学习汉语文的兴趣,给民族学生创造汉语文环境,提高听、说、读、写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民族学生学习汉语属于第二语言教学,“听”的能力是衡量是否掌握这门语言的标准之一。目前我区民族学生,南北疆生源差异较大,汉语水平参差不齐。为此,我们进行了这方面的调查,对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