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亚雄 《湖南教育》2005,(15):30-30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而是在一定情境中,借助他人帮助,利用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知识。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如果能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必将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在情境中激发学习兴趣。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习者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通过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借助其他的帮助,利用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从而表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数学知识获得的方法是学生去发现,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知识的获得创设情境,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意义建构获得知识,让学生在意义建构过程中进行创  相似文献   

3.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借助其他帮助,利用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所以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知识获得的方法是学生自己去发现。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知识的获得创设情境,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意义建构获得知识,让学生在意义建构的过程中进行创造。  相似文献   

4.
1.学生的问题意识急需培养 建构主义提出:学习是具有情境性的,知识是学习者在问题情境中依赖自身的经验建构的.无疑,教师创新性问题情境的设计会大大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而情境创设的理想手段就是借助于网络实现信息技术课程的整合.简言之,新的学习观就是要求学习者通过高级思维来学习,基于问题解决来建构知识.所以基于网络资源的课堂教学首先要把学生的学习放置到某个特定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借助于情境中的各种资料去发现问题、形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来获得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储冬梅 《考试周刊》2010,(19):163-164
学习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在经验基础上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知识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倡导学生中心观。即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其获得知识的程度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的经验建构有关知识的能力。文章在阐述建构主义理论的基础上,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初中政治教学中如何应用建构主义。  相似文献   

6.
正建构主义认为,知识获得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帮助、协作、交流,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这一理论符合了人类学习的认知发展规律,较好的说明了学习是如何发生、问题如何解决、意义如何建构等问题。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把"情境"、"协作"、"交流"、"意义建构"作为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这体现了新课改所倡导的让学生在情境中自主体验,在协作中交流探究,以求知识在创新中不断内化的理念。据此,我尝试着从四个方面去积极构建有效的语文课堂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7.
建构主义对物理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革新传统教学观念,促成主动、开放、高效的教学,这是当代教学改革关注的核心问题。建构主义理论正是为改变这一状况所取得的主要理论研究成果。 1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和教学观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背景下,借助其它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学习不单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建构是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同进又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  相似文献   

8.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通过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也就是说,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是取决于学习者的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该理论强调:1.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2.强调“学习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性,认为学习总是同一定情境相联系的,学习者在实际情境下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顺应当前学…  相似文献   

9.
高潇怡  李维 《中国教师》2014,(19):56-59
<正>建构主义的教学理念中,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构成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其中,意义建构是教学过程的最终目标。建构主义认为,个体有自己的看法,对未曾接触过的问题,学习者能基于其认知构建自己的理解,提出自己的解释。知识的获得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在新知识经验与旧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中,已有知识和经验得以不断扩充和改造的过程,是通过人与人相互协作的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个体通过学习,逐渐建构起关于事物本质、规律及与  相似文献   

10.
王吉平 《考试周刊》2011,(77):184-184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学习者获取知识的过程和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因此“情境”对意义建构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21,(23):143-144
获取知识的过程是由内而外的过程。也就是由学习者自己建构起来的,学生是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学习者在进入学习情境之前,已经具备部分基础知识,即在日常生活与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各种生活体验,这些"体验"将是学习者获得新知识的"母体"。  相似文献   

1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知识的获取,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和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该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  相似文献   

13.
詹荣 《河北教育》2007,(7):13-14
前言: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传授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  相似文献   

14.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况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建构主义也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通过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借助外界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的方法获得。  相似文献   

15.
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相似文献   

16.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也需要教师精心营造教学情境,让  相似文献   

17.
情境学习理论强调培养学习者的主动建构能力,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知识和技能的获得产生于学习者与环境之间的互动,互动的过程便是学习者掌握知识并能灵活运用的过程,从而解决问题、适应社会。借鉴情境学习理论,要从教学内容的选定、教学模式的设定、教学环境的创新、教师观念的转变等方面来改革我国成人教学。  相似文献   

18.
一、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概括为:知识是认知主体在与客观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获得的,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学习者借助他人的帮助和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知识.因此,“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  相似文献   

19.
关于情境学习理论与PBL的关系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叶海智  丁楠 《教育探索》2007,18(11):118-119
情境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学习者与情境互动的产物,强调学习者在参与共同体的活动中建构知识的意义.情境学习理论可以为基于问题的学习提供多方面的指导,对它的掌握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习者的高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20.
情境理论认为知识是具有情境性的,强调认知和学习的交互特性和实践的重要性。基于情境理论的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是为学习者创设“实习场”,学习者在“实习场”互动中促进知识向真实生活情境的转化,通过合法的边缘性参与促进意义和身份的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