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大学课堂文化人格的共生与化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吴小鸥 《高教探索》2005,42(6):62-65
大学课堂鼓励研究学问、探索创新,它引领着一个民族的理想、尊严、智慧、思想和时代精神,成为国民素质、民族性格和主体的文化人格创生之场所。然而,在社会转型时期,大学课堂放逐了对文化人格的追求。我们认为大学课堂对文化人格有教育的功能,并且大学课堂是在彰显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中实现文化人格的共生与化育。  相似文献   

2.
本文着重论述了叶广芩 90年代小说创作的特色。叶广芩以其贵族世家的出身、旅居日本的经历和丰厚的文化底蕴 ,在 90年代将其创作指向对历史变革中贵族世家所葆有的民族文化人格精神的拷问 ,以及对同属儒家文化范畴的中日两个民族文化人格精神的观照比较。她的小说透过生活的表象 ,穿超现实的意识形态 ,直抵民族文化人格精神 ,并对之作深刻的反思 :既不可完全背弃传统文化人格 ,也不可完全拘囿于传统文化人格 ,应该否弃其糟粕 ,鞭挞人格异化的死结 ,光大其精华 ,使人性、民族文化人格精神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3.
餐饮文化建设中的扬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只有丰富的餐饮文化,才能使餐厅的形象丰满起来,唤起顾客的情感认同。餐饮文化建设,就是要扬其精华、弃其糟粕。扬真善美文化之根本,扬真诚服务之理念,扬民族餐饮之特色;弃粗俗低级之意识,弃排场铺张之陋习,弃暴力残忍之行为。以文化魅力在竞争中稳固并不断拓展市场,以丰富、高尚的文化内涵升华人们的人格、净化人们的心灵。  相似文献   

4.
民族精神与和谐社会的文化认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民族精神的培育作为文化建设的一个内容而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题中之义,是和谐社会保持文化认同的一股重要精神力量。民族精神是古代、近代、当代精神传统的辩证统一,是政治意义与文化意义的辩证统一。体现民族性与普世性的辩证统一。民族精神建构需要注意几个重要环节:第一。积极概括与提升在当前群众实践中涌现出来的新精神和新经验,丰富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第二,加强对民族文化的学术研究与创造性阐释,凸现民族精神的深层次内涵;第三,鼓励一般民众参与民族精神的自由讨论;第四,让民族精神内化为个体的自由人格。  相似文献   

5.
李洁 《小学教学研究》2024,(4):57-58+64
重视小学阶段的民乐教育,是传承与弘扬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更好地渗透民乐,可以让学生学得快乐。为此,应从丰富多彩的教材中进行选择和提炼,充分发掘民乐中美的元素;在课堂中充分激发学生鉴赏民乐的兴趣;培养演唱民歌的情感;课堂之外开设民乐兴趣小组,创设浓厚的民族器乐学习氛围。教师要引领学生学会从民乐宝库中吸收养分,感受民乐之美,让民族音乐之花在学生心中盛放。  相似文献   

6.
文化人格是指体现一定文化精神的个体品格,尤指知识分子和文化人体现特定的民族文化精神的综合品格。衡量一个人的文化人格的价值标准主要是看其人生境界所达到的高度。语文教育应把塑造理想人格和提升人生境界作为根本的培养目标,要发掘经典文本的文化蕴涵并拓展文化领域以促进文化人格的培养,发挥语文教师的人格魅力,以对学生施加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历史散文创作中,文化被认为是历史前行的动力,这对于以往的文学创作无疑是一大进步,将民族文化心理结构、文化人格及行为方式推到了历史的前沿。而若将文化作为唯一维度,忽略政治经济等其他力量的参与,并将现在的一切都推诿给古老历史文化,就有了推卸责任的嫌疑,这是历史散文中需要注意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教育必须培养人的价值观和价值判断力,更需要造就一个民族的共同价值观。文化经典是素质教育的不二选择。在基础教育阶段,如果疏忽传统文化,忽略文化经典,就真的彻底断绝了大师出现的可能性,这种教育会使一个民族成为侏儒之群。现代的基础教育不以培养精英为旨归;但是,如果基础教育不能为精英的成长奠定文化基础。这种教育是可悲的。因为这种教育会使一个民族成为奴隶之邦。现代基础教育不以杰出的个人为培养目标;但是,假如在基础教育阶段就掐灭了受教育者“成就杰出”的理想,这样的教育是卑鄙的.因为它使一个民族沦为平庸之辈。现代基础教育不以培养道德人格为宗旨;但是,假如在基础教育阶段就培训出急功近利的功利人格。这样的教育是下流的,园为它使一个民族成为小人之薮。  相似文献   

9.
赵锋 《上海教育》2007,(1B):22-23
2006年12月26日,一场由30所中小学、幼儿园的千余名师生共同参与的民族文化展示活动在嘉定举行,民乐、黄草编织、民歌民舞、竹刻、武术等几十个项目吸引了众多路人驻足欣赏。与此同时,15所首批嘉定区青少年民族文化艺术教育基地学校分享了由区教育局下拨的150万元专项奖励经费。  相似文献   

10.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民族复兴中,“精神小康”建设同样重要。文化建设比经济建设更沉重。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文化上的全球主义趋势已成为新的文化挑战。要警惕文化上“全球主义”对民族国家文化的浸蚀。民族精神是建立在民族优秀文化基础之上的。弘扬民族精神的前提是弘扬民族国家的传统优秀文化,同时吸纳世界上的一切先进文化内涵。陕西文学创作对民族国家文化建设起着重要的承载作用,其优良传统应该进一步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1.
夏燕 《教育教学论坛》2013,(52):145-146
现在有许多高等院校,建立了民乐社团,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进入民乐社团学习民族乐器,参加民乐的训练和演出。校方为了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还组建了大学生民乐团。此举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艺术修养和校园文化生活,使大学生得到艺术实践和素质拓展的机会,对民族文化的传承更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中华民族最高文化血缘先祖,并非炎、黄二帝,而是作为部落集群的少典氏和有氏。把一个民族的最高文化血缘世系追溯到作为集体人格的血缘先祖,比追溯到作为个体人格的血缘先祖更为科学。华夏初民把原始的先祖血缘崇拜感投注于炎、黄时,并非是为了单纯地追求民族的“绝对纯血缘”,而是力图借先祖图腾的文化向心力宏扬华夏的民族一体化和文化一体化。今天我们高扬“炎黄子孙”,仍是一种文化血缘先祖崇拜意识,仍有增强民族内聚力的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13.
民族音乐在音乐形式上各具特色,也是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载体。本文从音乐教学中民族音乐体现的重要性入手,对音乐教学中民族音乐传承现状进行分析,从聆听民乐感受内涵、模仿民乐体验传承、深入民乐弘扬文化等方面提出民族音乐传承理念在音乐教学中的措施,为民族音乐的传承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人格形成是人的先天因素和后天环境作用的结果,文化是人格的沃土。“满目疮痰”的旧中国政治大环境、“东北王”和北洋政府末代元首之子的“显赫”身份、东方传统文化的教育和西方民主文化的熏陶是张学良文化人格矛盾性形成的最终根源。  相似文献   

15.
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先进民族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进文化是一切优秀文化的荟萃,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是推动社会持久发展的精神动力。它对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导向作用、合理的规范作用和强大的动力作用。伴随经济全球化,文化发展表现出新的特点,经济全球化使得民族文化面临多元文化的挑战,同时也为其向更高阶段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先进文化是社会实践具体运动和不断创新的过程,要对全球化背景下的多元文化加以审视和提炼,并不断创新,引导健康、积极的先进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6.
对中国知识分子独立人格重塑的文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知识分子独立人格重塑虽困难重重,但却无法回避,独立人格的文化内涵就是“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古今中国知识分子独立人格重塑始终走不出“重塑-分化-依附-再重塑”的文化怪圈,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作者认为,彻底走出文化怪圈的必经之路是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一、阅读《文化、社会与人格》一文,回答文后的问题。①文化、社会、人格是当代社会理论中的核心概念,是解释人们的一切行动的钥匙。的确,任何一个人的行动怎么能不受到文化的影响呢,怎么可能不受到社会的制约呢,怎么可能自己不负有某种责任呢?小而言之,一项社会活动的成败;大而言之,一个民族的现代化历程, 无不受到文化、社会、人格这三大要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18.
抗日民族文化统一战线是日本全面侵略的文化应对,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着民族危亡,在全国的抗日热潮的推动下,一切进步的爱国知识分子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组成了广泛的抗日民族文化统一战线,进行广泛的争取民族的解放与独立的文化活动。中国共产党通过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文化统一战线,团结了广大文化人士,有力地推动了抗战文化运动的开展,培养了大批抗日文化新生力量,改变了一些地方文化落后的面貌,为我党开辟了一条动员广大群众的最基本的和最重要的途径,有力地推动了大后方抗日文化的发展,促进抗战文化的繁荣。  相似文献   

19.
试释英国公学的文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国公学伴随着英吉利民族的形成与发展而形成与发展, 是最具英吉利民族文化特色的中学。本文试从办学精神、道德教育、体育运动、联课活动、宿舍建设等方面阐释英国公学文化的形成及其特征, 指出了自治精神、道德氛围、运动之风、联课活动和寄宿教育相辅相成, 共同构建了英国公学的文化基础, 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公学学生人格构建。  相似文献   

20.
薛宝钗文化人格的核心因素是“中庸”。这种中庸人格既有重现实、讲实际、倡和谐等突出的优长,也包括了搞调和、易守旧、求自保,缺乏峭直不平之气等消极因素。曹雪芹对宝钗的形象塑造存在明显的心理矛盾:既相当赞赏、同情,又有一定惋惜、批评,并没有把她当作最好的“标本”。宝钗的人格悲剧对当下的民族文化人格的建构极富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