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在原先的"茶馆式"教学的基础上总结出的后"茶馆式"教学经验,连载至今已经是第三期了。本期我们介绍的是后"茶馆式"教学中的"循环实证"教育科研方法,它形象地反映了该校对课堂教学改进的探索历程。后"茶馆式"教学产生了"循环实证","循环实证"又积极推进了后"茶馆式"教学。  相似文献   

2.
近十年来,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紧紧把握住课程改革的契机,潜心于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收获了累累的硕果。该校在原先“茶馆式”教学的基础上总结出的“后‘茶馆式’”教学,相比之前的“茶馆式”教学更加强调教学平等,突出教学核心的“议”。  相似文献   

3.
张人利 《现代教学》2011,(11):34-37
2011年10月19日下午,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与本刊联合主办了后"茶馆式"教学观摩,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尹后庆,上海市教委有关处室的领导和专家出席,本市乃至全国许多学校主动组织教师参加了本次教学观摩活动。后"茶馆式"教学在本刊的连载已有十期,引起教育界广泛关注,本期我们将刊出后"茶馆式"教学中基于文化认同的学校教学管理,从对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和对学校管理的认识出发,阐述后"茶馆式"教学管理的方法和途径。此外,我们还将本次后"茶馆式"教学观摩的经典课例及教师反思一并附录,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基础教育课程》2011,(1):55-57
成果名称:后"茶馆式"教学——"轻负担、高质量"的十年研究实践 申报单位: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 团队成员:张人利、丁亿、周骏、顾非石、任佩君、张依武 2010年12月,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奖获奖名单揭晓,上海市静安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属学校这所为人瞩目的"绿色"学校也榜上有名。办学十余年来,学校坚持"按学生最佳发展期设课,创学生最近发展区施教"的理念,不断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有效性,获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和广泛赞誉。  相似文献   

5.
张人利 《现代教学》2010,(12):43-46
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的后“茶馆式”教学连载至今已有四期,本期,我们邀请张人利校长就后“茶馆式”教学与“茶馆式”教学作了全面的比较,并对“后”在何处作了详细的解答。从中也可以看出近年来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所作出的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本期刊登的是后"茶馆式"教学关于激活学科教学的德育内涵的内容。后"茶馆式"教学的提出,使得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更明确,即提高学生的学业效能,进一步减轻过重学业负担,从而得以全面提升教育质量。这里的教育质量,不仅仅只是学生的学业成绩,更是包括了以德育引领的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周璐蓉 《现代教学》2014,(12):44-45
本刊上一期介绍了基于后"茶馆式"教学的初中化学物质课与小学几何图形认识课的教学方法和课例。本期我们将选择两个人文学科的教学方法予以介绍。对后"茶馆式"教学发展研究的连续刊载在本期将暂告一段落,欢迎各位读者对这一研究课题继续来稿探讨。  相似文献   

8.
本刊刊2010年第9期至2011年第12期,连续刊登了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校长张人利以后“茶馆式”教学为主题的12篇文章,在教育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随着后“茶馆式”教学研究进一步深入,其影响力日益深远:2013年11月,上海市教委在静教院附校成立了“上海市后‘茶馆式’教学研究所”;2013年12月,静教院附校的“后‘茶馆式’教学的发展研究’”课题,被确立为教育部教育科研重点课题,其影响力得到进一步辐射。从本期开始,本刊将连续刊载后“茶馆式”教学一批新的研究成果,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后“茶馆式”教学连载至今已是第八期了,本期我们聚焦的是关于后“茶馆式”教学的若干理性思考,由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校长张人利从教学论、认识论、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等不同视角来审视后“茶馆式”教学,从中所引发出的思考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0.
高燕 《现代教学》2014,(11):43-44
本刊上一期介绍了基于后"茶馆式"教学的初中物理规律形成课与小学作文教学课的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了后"茶馆式"教学的"教学有法"和"教无定法"的特点。从本期开始,我们将继续选择一些富有代表性的教学方法及课例予以介绍,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上海教育》2012,(Z2):72-73
近年来,我校大力推进后"茶馆式"教学,研究成果不仅荣获教育部颁发的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成果一等奖,而且引起了全国各地乃至其他国家教育同行的广泛关注。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不讲;尽可能暴露学生的潜意识,尤为关注"相异构想"的发现与解决。后"茶馆式"教学这两个课堂教学关键干预因素,也逐渐被大家理解与接受。如何把这两个关键干预因素真正落实到学校每一位教师每一节家常课中,使其成为提高课堂有效性的重要抓手?如何提高我们后"茶馆式"教学研修活动的有效性,进一步促进学校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如何让每一位来校观摩后"茶馆式"教学的同行更直接更具体地理解后"茶馆式"教学课堂中教师教育行为的价值取  相似文献   

12.
《现代教学》2011,(9):80-80
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在提高教育有效性研究的基础上,自2008年开始进行后“茶馆式”教学研究。根据教育部“建立中小学生学业质量分析、反馈与指导系统”项目组测试(八年级)结果显示:该校学生不仅在学习成绩上独占鳌头,而且与自身相比,语文、数学、外语、科学等学科成绩也在逐年提高。  相似文献   

13.
十多年来,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以下称静教院附校)一直潜心于教育有效性的研究,力图朝着“轻负担、高质量”的方向努力。2008年年初,学校成功申报了上海市教委教育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效能的研究”,试图通过提高学生完成学业效能的研究与实践,进一步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育质量,并且把这一研究首先直落教学的核心环节——课堂,从而产生了后“茶馆式”教学。  相似文献   

14.
教育理论需要联系教育实践,教育实践又需要教育理论的支撑.同时,教育实践又进一步丰富了教育理论.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校的<后"茶馆式"教学>获教育部颁发的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研究成果一等奖.后"茶馆式"教学的教育理论支撑何在?以下是后"茶馆式"教学的"最近发展区"的阐释.  相似文献   

15.
张人利 《现代教学》2011,(12):33-35
后“茶馆式”教学经过多年的探索,在“茶馆式”教学的基础上,关注学生的学,提高了教学效能,减轻了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全面提高了教学质量,2010年荣获了教育部颁发的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成果一等奖。本期刊载的是关于后“茶馆式”教学的一些自我剖析:后“茶馆式”教学研究了什么问题?解决了什么问题?后“茶馆式”教学与其他优秀教学方法相比优势何在?困难又在哪里?还应该做哪些探索?本刊希望通过这样的反思,能够引发大家对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思考和新探索。本刊关于后“茶馆式”教学的连载至此已有12期,暂告结束。感谢读者对后“茶馆式”教学经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我们的新茶馆式教学是在上海育才中学的"茶馆式教学"和上海静安附校的"后茶馆式教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茶馆式教学实施"读读、讲讲、议议、练练"四个教学环节,后茶馆式教学实施"读读、讲讲、议议、练练、做做"五个教学环节,而新茶馆式教学施行"读读、讲讲、议议、练练、评评"五个教学环节,这是对茶馆式教学与后茶馆式教学的传承与创新。我们知道,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是在人和人之间和谐关系的基础上开展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7.
李北宏 《现代教学》2011,(12):45-45
最近,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召开后“茶馆式”教学研讨会,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工作者,场面十分热闹。在研讨会的教学交流中,由该校朱老师执教的八年级历史课《基督教会》受到好评。大家反映,通过观摩此课,对后“茶馆式”教学有了直观的了解。除此之外,更令大家印象深刻的是朱老师在课堂上展现出的应变能力。  相似文献   

18.
以往课堂教学的逻辑线索是学科体系,教师依据学科知识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由易入繁地进行教学,而现在不论是上海的还是全国各地的教学改革,都在试图颠覆原有的课堂教学设计的逻辑结构,从以学科体系为线索的逻辑结构变为以学生学为线索的逻辑结构。我校的后"茶馆式"教学继承和发扬了上世纪80年代初段力佩提出的"读读、议议、练练、讲讲"有领导的茶馆式教学的逻辑结构,并提出了两个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9.
高燕 《现代教学》2016,(5):12-14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在后"茶馆式"教学的研究上取得了持续性成效,这一点从历年的"绿色指标"评价报告中可见一斑。如今,该校在进一步深化探索之余,更是在"绿色指标"的引领下,细细回顾后"茶馆式"教学的发展历程,将该教育教学方式的精粹进行了提炼与总结。  相似文献   

20.
《现代教学》2014,(10):45-46
教学方法的研究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基础性研究,“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后“茶馆式”教学的教学方法,遵循自身的教学策略、方式和手段等,它体现了后“茶馆式”教学的“教学有法”;依据不同学科、年段、课型以及教师不同教学风格、教学艺术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它体现了后“茶馆式”教学的“教无定法”。本期,我们挑选出一些富有代表性的后“茶馆式”教学的教学方法及课例,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