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为了让孩子们度过一个难忘、愉快、有意义的“六一”儿童节,我园以科学教育、环保教育为内容,以游园活动为主要形式,让孩子在玩中增长智慧,让家长在参与中提高认识,让教师在组织中增强能力。准备:1.各班进行以“爱绿爱科学”为主题的环境布置。2.布置“废物变宝展”“亲子玩具制作展”和“我是未来小主人绘画展”。3.幼儿自制“游园会活动卡”。过程:1.请部分幼儿扮演小天使在园门口迎宾,小狮队舞狮助兴。2.请孩子带领家长参观自制玩  相似文献   

2.
我园近两年经常开展的一项家园共育活动叫“嘉宾有约”——老师有计划、有目的地邀请本班幼儿家长做嘉宾,和老师共同组织教学游戏。这样做可以充分利用家长职业、阅历与专长等教育资源,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有的老师会问:“家长工作都很忙,他们愿意来园参加这样的活动吗?”“家长不是老师,孩子听他们的话吗?他们会组织孩子吗?”这些问题我们是这样解决的  相似文献   

3.
《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我园依据纲要精神,树立大教育观观念。体现“三位一体”,即幼儿园、家庭、社会形成合力,互动共育,促进发展。我园“打开幼儿的大门,让家长走进来,让家长了解幼儿,让家长关注课改!”潜心探索、探究“家园、社区”共育。第一招家园沟通的“小灵通”———《家园联系册》。虽然填写《家园联系册》无形中增加了老师、家长的工作量,教师每周必须抽出一定的时间为每个幼儿填写在园各方面较为典型的表现,同时家长的填写也便于教师了解每个幼儿在家庭生活中的表现。实践证明,《家园联系册》很受…  相似文献   

4.
设计意图:本设计意在让幼儿走出幼儿园,与父母一起到大自然中去欢度“六一”佳节,使幼儿感受到节日的欢乐和父母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目的:1.体验欢快的情绪,增进亲子间的感情。2.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美,并能以积极的态度参加各项活动。准备:1.事先约请每个幼儿的家长务必抽出时间与孩子共度“六一”;准备好活动当天的午餐,并为孩子准备一只背包。  相似文献   

5.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年龄越小,家长的言谈举止对他的影响就越大。因此,幼儿园必须与幼儿家长沟通,指导他们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与他们形成“合力”,对幼儿实行多元化的协同教育。 不同的家长,性格、心态、素质会有所不同,所以,我在组织家长学习幼儿教育、幼儿心理理论的同时,还与家长进行“个性化”的沟通,以便有针对性地分类指导,促使他们配合幼儿园的工作。 有的家长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较高,我们就把他们吸收为家长委员会的成员。我园定期召开家长委员会,交流育儿经验,并由家长代表将家教经验整理成文,在家长园地中刊出。这样做不仅使在园孩子的家长  相似文献   

6.
幼儿教育不只是幼儿园教育,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幼儿园在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应主动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充分发挥幼儿家长这一重要的教育资源,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策略,向家长开放。一、举行家园同乐活动每逢节日,我们都邀请家长来园参加活动。如:“三八”节组织孩子和妈妈同乐活动,“六一”儿童节组织全体家长来园和孩子同乐活动,还有“元旦”家园迎新活动和春游、秋游活动等。当然家长们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为孩子们表演了魔术、故事、小品等精彩的节目,把我们的同乐活动推向了高潮。在活动中家长和老师,家长和幼儿,老师和幼儿…  相似文献   

7.
刘倩 《中学生阅读》2009,(12):30-31
离园环节是幼儿在园生活的最后环节,在一日活动中占据重要地位,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幼儿园的教育工作,是家园互动的一个窗口,离园活动时间是家长来接孩子也是孩子进行一天的集体活动的“放松时间”。我园采用的是集体离园的形式,大门在规定的时间才能打开,当大门打开的那一瞬间,  相似文献   

8.
马娟 《小学生》2013,(8):29-29
对于新入园的孩子来说,离开家庭来到陌生的环境生活,是孩子社会性发展中最重要的一步。以往我们一般采取:1.对新生入园进行家访活动,通过家访活动与幼儿熟悉。2.让家长提前带幼儿参观幼儿园。3.正式入园时要求家长将孩子放下就走,不要舍不得或者迟疑。但刚开学时孩子的哭闹现象还是比较严重,适应的时间也比较长。而不少家长见孩子哭会表现出非常心疼,舍不得放手,任由孩子  相似文献   

9.
李建 《天津教育》2014,(23):77-78
众所周知,幼儿时期是孩子由懵懂无知到探求社会的起始阶段,它的特殊性决定了家长们越来越关注孩子在这一时期的教育。面对形形色色的幼儿园,要想让家长青眼有加,就要在办园中彰显出自己的独特之处。多年来,我园立足于本园实际,围绕着“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确立了“文化品位立园,人文和谐发展”的办园宗旨,创建“和灵教育”机制,立志在营造园所和谐氛围的基础上,以“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希望的种子”的理念对幼儿实施个性化教育,焕发师生的灵性与活力,有效带动园所走上建设“特色强园”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0.
为调动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的积极性。近两年来,徐州市泉山区湖滨幼儿园开展了名为“童年回忆”的活动。该活动将孩子的在园情况,拍摄下来并制作成录像带,赢得了家长的欢迎。 1997年,湖滨幼儿园不惜资金,配备了一整套电视录像设备和一名专业电教人员,不定期地拍摄每个在园幼儿的晨检、室内外游戏、吃饭、午睡等一日活动中的镜头,形象生动地记录下了幼儿在园期间的生活画面。他们通过“小小广播电视台”,让孩子用  相似文献   

11.
设计意图 近期,孩子们走出园门,参观了消防大队并和消防员进行了近距离接触,知道了消防员的主要任务.也现场观看了消防员的演习。他们深受感染,回园后纷纷提出想玩“消防员”的游戏。体育活动这种形式能较好地满足幼儿的愿望。本次活动从班级幼儿动作发展水平出发,对传统体育活动模式进行了一定的突破.尝试了自主开放式、体验式的组织形式。让幼儿从中进行爬、跑、跳、平衡等运动技能的训练,促进体能发展,同时让他们体验消防员的责任和辛劳,增强安全防火意识。  相似文献   

12.
由于托班幼儿情绪不够稳定,我们一直未能向托班家长开放幼儿在园的半日活动。一些家长接送孩子时,总爱从窗口“窥视”孩子的活动。如何向托班家长开放半日活动,便成了我们工作中的一个难题。随着电化教育手段的广泛应用,我们终于找到了解决这一难题的办法——运用摄像手段向家长“开放”幼儿在园半日活动。  相似文献   

13.
李娟  宋伟 《山东教育》2003,(33):41-42
关心孩子的成长正是父母爱孩子的一个具体表现,现代教育观要求家长要在爱中学会科学地评价孩子。科学评价幼儿是家长教育幼儿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如何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掌握科学评价幼儿的方法,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呢?近几年,我班在指导家长开展对孩子的评价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取得了可喜的效果。一、引导家长了解孩子的特点了解孩子是家长教育孩子的前提,“要教育孩子,我们必须让家长懂得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本着这一原则,我们开展了切实可行的家园互动活动。如:利用家园联系窗口向家长介绍孩子在本年龄段应具备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教…  相似文献   

14.
《教育导刊》2008,(5):F0002
广州军区联勤部幼儿园始终坚持“一切为了孩子、一切为了家长、一切为了部队”的办园宗旨,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部队资源优势,定期开展“请进来,走出去”的系列活动,通过活动让孩子们了解部队的生活,锻炼坚强的意志品质,从中受到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15.
新入园的幼儿,大多数对父母都有非常强烈的依恋感。当家长把孩子送进园,老师把门关上后,幼儿就会情不自禁地把头转向门口,表现出极大的恐慌,哭声牵动着父母的心。萌萌小朋友边哭边说:"老师不要关门!我要找妈妈!"一句话,提醒了我。是啊,孩子离开父母,换了新的生活环境,对老师陌生,难免有一种压抑感,而敞开的大门,对幼儿无疑是一种安慰。从此,当家长送孩子时,我国的大门一直敞开着,以消除孩子的心理恐惧,教师再及时加以引导,这样孩子们精神上就有一种自由自在的感觉。在他们情绪平静以后,教师拿出玩具让幼儿摆弄,告诉他…  相似文献   

16.
教育孩子,需要家长的配合;搞好工作,需要家长的理解;发展事业,需要家长的支持。我园开展的“五日”活动,融洽了老师、家长的感情,增进了理解,促进了工作,深受大家的欢迎。家长开放日我们规定,每学期期中向家长开放一日活动,邀请家长来园听课、看活动。从晨间检查、晨间谈话、早操早点、上课游戏到午餐午睡,家长们都认真地观摩,从中不仅了解了幼儿在园一日生活内容,孩子在园的表现,还了解了教师的教育方法及教师工作的  相似文献   

17.
设计意图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不少孩子时间观念淡薄,不懂得珍惜时间.家长也经常反映每天来园前孩子做事总是拖拖拉拉,磨磨蹭蹭,影响家长上班.教师除了要帮助幼儿学会学习,更应该让他们学会如何生活,如何适应社会,为幼儿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和许多幼儿园一样,我园每学期都有一次“家长开放日”活动,请家长来园观看幼儿在园的半日活动。这虽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家园联系方法,但是每学期只“开放”一次,而且每次都是家长看老师“表演”,无论从形式上还是从数量上看,我们都感到这种联系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何使家长更全面地了解我们的保教工作,更清楚地了解孩子的在园情况,更有效地进行家园之间的沟通呢?我们从国外幼儿园的“义工”活动中得到启示,有了一个  相似文献   

19.
元旦前夕,我组织大班幼儿开展了“一封信”的综合教育活动。活动是这样进行的: 1.参观邮局。我首先带领幼儿参观邮局,让他们了解邮局工作人  相似文献   

20.
根据农村幼儿家长一般家务事较多、居住比较分散等特点,我园开展了一项新的活动——预约谈话。即每天每班提前预约两名幼儿家长,家长姓名公布于家长联系栏中,放学后,本班教师跟预约的两名家长进行交谈。一方面,向家长如实介绍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和发展情况;另一方面,听取家长反映孩子在家中的表现。教师要做好谈话记录。根据家长的反映,教师向家长推荐好的教育经验和方法,与家长探讨如何实行家园共育。一学期以来,“预约谈话”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使家园联系更加密切起来了。我园的“预约谈话”@张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