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两拍》体裁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关于拟话本的困惑中国文学史上的元明时代,戏剧和小说这两种文学体裁的分化,逐渐明朗成演唱的戏剧和传诵的小说。鲁迅先生称此前此后模拟话本的小说为“拟话本”。这一出自《中国小说史略》中的概念屡经变化,其界限被随意划改,最后变成了如《辞海》所言的很宽的模糊概念:“拟话本是模拟话本形式而作的小说。”其代表作则为如冯梦龙之《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凌濛初的《两拍》:《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等。由鲁迅先生这一观点出发,则有种种派生的说法。如胡士莹的《话本小说概论》中说“拟话本则是文人模拟话本形式的书面文学,实际上就是白话短篇小说”;范宁《<话本选>序》中说的“宋文人编‘话本’,目的是预  相似文献   

2.
明朝末年湖州籍作家凌濛初所编纂的拟话本小说专集《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与当时冯梦龙编写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个话本集齐名,世称“三言”、“二拍”.“三言”、“二拍”代表了明代拟话本的最高成就,不仅在当时甚至对后来的文学都有一定的影响.它们的出现,使话本和拟话本到了更有意识的编撰和大量流通阶段.凌濛初的“二拍”无论从思想性看,还是从艺术性看都比“三言”逊色,书中也存在着明显的封建糟粕.但由于它反映了明末广泛的社会生活画面,尤其是写了明中叶开始的资本主义经济萌芽,新兴商业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兴起等种种情况,里面不乏民主性精华;且又是典型的文人模拟话本形式的书面文学,为此它仍不失为有影响和代表之作,颇受  相似文献   

3.
明代的话本小说,取材于市井生活,相传于说书人之口,又为当时文人学士所辑录、加工,在当时影响颇大,流传至今的也很多,而其中又以冯梦龙的“三言”和凌朦初的“二拍”最为著名.“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三部书,三部书各收小说四十篇,共计一百二十篇;“二拍”即《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两部书实收小说共七十八篇.这些小说对明末社会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多侧面的描述,不啻为又一幅明代“清明上河图”.现仅从“三言”“二拍”的爱情婚姻题材作品中浅析明代文人的爱情婚姻观.  相似文献   

4.
李渔的话本小说是对宋元以来传统话本小说的改造与创新,这主要表现在两个大的方面:一是在形式上表现为对“入话”与诗词俗赋的改写;二是在内容上表现为文人意识的增强。  相似文献   

5.
高中语文第四册《灌园叟晚逢仙女》一课的自读提示言:“冯梦龙编订的《古今小说》(即‘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总称),保存了不少宋元‘话本’……”其括号中的文字已表明:《古今小说》即“三言”的总称。笔者认为,所说欠妥,值得商榷。 查有关资料可知,《古今小说》  相似文献   

6.
话本小说发展到明末,文人已经成为创作的主要力量。作为文人创作话本小说的重要代表,《西湖二集》的文人化显露在各个方面,特别是其艺术手法,在入话、人物形象、讽刺、诗词等方面都有较为完美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明末凌濛初所撰《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与同时代冯梦龙所编《喻世名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世称“三言两拍”,在我国小说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这些话本集或拟话本小说集虽有明显的封建糟粕,但不乏民主性精华。小说故事情节引人入胜,不少人物形象富有个性,这当然是它们拥有广大读者的根本原因。但是,应该看到,小说语言的白话化使得小说的交际对象跳出“士人”的圈子,交际范围大大扩大了。 由于“三言”的作者冯梦龙系江苏吴县人,“两拍”的作者凌濛初系浙江乌程(今湖州)人,都属吴语系统的文人,而且都用白话写作,这就使话本集中不时出现吴方言的词语或句式。尤其是后者,语言更接近口语,更为流畅自然、明白易懂,它是研究吴方言的极好资  相似文献   

8.
冯梦龙的“三言”(《喻世明言》、《醒世恒言》、《警世通言》)和凌蒙初的“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是明代拟话本小说的杰出代表。冯梦龙明确地提出了“借男女之真情,发名教之伪药”的著书目的,表达了他“以欲反理”的观点。凌蒙初认为冯氏“三言”“颇存雅道,时著良规,一破今时陋习”,继而编写了“二拍”。他们把唐宋的空灵高雅的士大夫文学转向充实浅俗的市民文学。在“三言”、“二拍”中,以婚姻、爱情为题材的作品占了很大篇幅,这部分作品较突出地反映了作者新兴的妇女观。本文试就这一问题作一简略分析…  相似文献   

9.
明代末叶冯梦龙所编撰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世称《三言》.它是以宋元话本和明代的拟话本为基础,经过冯氏改写或自写而成的古白话小话集.除了它的文学价值而外,《三言》又是研究近代汉语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0.
《金瓶梅》“词话”本与说散本的开头差异主要表现在:“词语”本开头仍为传统的话本式开头,其“入话”“头回”与主体情节不够吻合,以“武松打虎”为开篇情节亦多有弊端;而说散本的议论性“入话”则其有强大的艺术功能,“西门庆热结十兄弟”的开篇情节更对全篇情节具有引发奠基与推动作用。这种差异显示出古代小说创作话本式构思结构模式与人独创的构思观念方法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小说受传统儒家伦理思想和佛教因果报应思想影响,多数作品教化意味浓重。《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恒言》三部短篇小说集从名称中就可见作者所赋予的深层含义。《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和“三言”不仅体现了作者深沉的教化思想,还具有轻松、诙谐、幽默的娱乐特点。体现了“寓教于乐”的审美特点。  相似文献   

12.
“三言”市民意识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末冯梦龙所编《喻世明言》(《古今小说》)、《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世称“三言”。这三部书,集宋、元至明天启年间白话短篇小说之大成,在中国文学史和小说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我国思想史上也有其特殊的价值。“三言”凡一百二十卷,一百五十余万言,由于它们作者不一,时代参差,内容复杂,格调迥异,故文学史和小说史往往把它们分解为宋、元话本和明拟话本,分别进行论述;而一些专著,则多从考证其中各篇作品撰述的时代,以及追溯故事的渊源等方面着手,进行研究,这无疑是十分必要和有意义的。但“三言”毕竟是  相似文献   

13.
胡士莹先生在其《话本小说概论》(以下简称《概论》)一书中说:“小说话本自有一套比较完备的体制、格式。它的基本体裁可分为六个部分:一题目,二篇首,三入话,四头回,五正话,六结尾”。并解释“头回”为“冒头的一回”,“因其自身就成为一回书,可以单独存在,位置又在正话前面,所以叫回头。”这种看法当源于鲁迅先生。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宋之话本》:“此种引首,与讲史之先叙天地开辟者略异,大抵诗词之外,亦用故实,或取相类,或取不同,而多为时事。取不同者由反入正,取相类者较有浅深,忽而相牵,转入本事……凡其上半,谓之得胜头回。头回犹云前回,听说话者多军民,故冠以吉语日得胜。”然则鲁迅所言“头回”,实即小说话本之引首部分。并未将其与“篇首”、“入话”区别开来。赵景深《中国小说史略旁证》本是为鲁迅原书作注的,但在“头回”问题上却完全采用了胡士莹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从明末白话小说“三言二拍”(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下面分别简称为喻、警、醒、初、二.)收集的例子中,我们看到:“在”、“向”、“从”、“去”能够单独作动词,也能用在另一动词前面,用以介引某个名词性词语.它们与现代汉语的“在、向、从,去”,无论就词义内容还是在句中所处的词境来看,都有若干差异.本文整理了这几个词的各种用法,并将其与现代汉语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5.
“三言”即冯梦龙编辑的三部通俗小说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它的编辑特色是:1.时代性,“三言”所辑入的作品本身及思想内容多与明代市民阶层的兴盛和内忧外患严重的形势密切相关;2.目的性,“三言”的编辑,是为了借文艺作品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3.倾向性,“三言”所编辑的作品,大多反映市民阶层的愿望和要求;4.兼容性,其故事发生的年代,上起春秋,下至当世,反映了各方面的思想和愿望;5.通俗性,其作品多来自民间,语言通俗,易于传播;6.全集性,几乎将当时流行的优秀话本“艹鬼括殆尽”  相似文献   

16.
明末清初,拟话本小说创作极盛,《豆棚闲话》,则是其中较独特的一部拟话本小说,与传统话本相比,承现出变异趋势,本文从四方面试述之。一、独特,深刻的反思精神。二、尘世与幻想。三、“以不奇为奇”的新型叙事风格。四、“豆棚”意境-话本小说的新颖情境。  相似文献   

17.
拟话本是明代的白话短篇小说。顾名思义,“拟”话本就是对话本的摹仿。这主要是指拟话本保留了话本的叙事摸式。话本供说话艺人作为底本。是说唱艺术,它的叙事模式是由它的表演性决定的。话本大都有“入话”。说话人摆下场子,听众有人来得早,有人来得迟,先说一个和正文相关的小故事,让先来的人不必着急。话本中大量运用骈文或诗词描绘场景或人物风貌,用诗词作为开头和结尾,提起或总结全篇。在实际表演中,骈文和诗词是唱出来的。这是一种舞台手段。在话本表演中,说话人经常直呼听众“看官”、“列位”来共同评价故事中的人和事,这是为了使听众  相似文献   

18.
《三言》,指明末冯梦龙编纂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二拍》,指明末凌濛初编纂的《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度浴泛汀抖摹凡唤鍪侵泄难飞系闹匾陌谆岸唐∷导?而且对于当时和后来的文坛都有过巨大影响。关于对《三言》《二拍》故事来源的考证,据我们所知,已有不少前辈学者作过。其中如孙楷第、赵景深、谭正璧、胡士莹诸先生,堪称此道大家。孙先生有《三言二拍源流考》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喻世明言》"被"字句类型及特点的考察,进而考察《喻世明言》"被"字句的诸多指标。通过考察,我们发现《喻世明言》"被"字句的使用与明代的其他作品存在差异,而保留了很多唐宋元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冯梦龙与《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在中国文学史上尤其是在小说发展史上的地位,似乎已为学界所认定。但是翻检一下现行的几种中国文学史和中国小说史以及一些比较权威的评价冯梦龙及其《三言》的文字,不难发现,在评价冯梦龙时几乎众口一词,都认为他是一位通俗文学的倡导者。他在《三言》以及其他通俗文学的编纂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而在评价《三言》时,也往往只把它看成是由冯梦龙编选的包括宋、元、明“话本”和“拟话本”的小说集。因此,在论及冯梦龙时往往很少涉及《三言》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而在论及《三言》时,也很少涉及冯梦龙的思想和小说理论。基于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