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有的老师喜欢使用“差生”的字眼,说得好听一点叫“学困生”或“后进生”。一提到“后进生”,总有人会直摇头,认为他们无可救药;而我却认为,一个老师,只要你能够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信念,时刻注意留给学生一丝宽容,一份真诚,一点自尊。我想,你的班上一定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后进生”。  相似文献   

2.
朋友之间相识日久,一旦见面却叫不出或是叫错了对方的名字.不仅大煞风景,更为交友之大忌。真正的朋友,本当“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可连作为“标志性代号”的名字都给忘了,这“朋友”在其心目中的位置也就可想而知了。师生相处,虽说有别于一般的交友之道。但一连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下来,为人师尚不能记住几个学生的姓名.课内课外,一概以“他”、“你”称之,或是张“名”李戴,人与名对不上号,这样的老师,说他“心中有学生”恐怕就有些勉强了。自然,他们欲博得孩子们发自内心的拥戴。让学生喜欢你进而爱上你的课,恕我直言,恐怕很难。  相似文献   

3.
魅力范写     
【教学片断】师:瞧,几个调皮的生字宝宝忍不住要见见咱们这些聪明的孩子。是谁呢?叫叫它们。生:“他”“伴”“位”。师: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三个字,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相似文献   

4.
看见他,你会自然地想到“阳光”这个词。老师说“上课缺了他,课堂气氛都上不来”,。他喜欢阅读、绘画、书法、钢琴、围棋、游泳、摄影等。他在2012年全国青少年体验式学习精英大赛中获得三等奖,有钢琴演奏国家业余八级证书,还是安徽省2013年度“优秀少先队员”、铜陵市2012年度“三好学生”和“优秀校园小记者”。他叫梅润韬,今年11岁,是安徽省铜陵市实验小学六(1)班的学生。  相似文献   

5.
骁骁是新生。第一天报名时,骁骁在他妈妈的陪同下,到我们班来报到,我们看见他时,他躲在了妈妈的身后。他妈妈从背后拉出他,然后对他说:“骁骁,快叫老师呀,这是你的新老师』”只见他从妈妈背后走出来,半仰着头,用不屑的眼神斜视着我们,一句话也不说。妈妈再次提醒:“快叫老师呀!”他却转身就走了。这就是他留给我们的第一印象,[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小幽默     
“令”字的用法老师给学生们上课时,要求学生们说话要有礼貌,称呼中要带个“令”字,例如“你爸爸”叫“令尊”;“你妈妈”叫“令堂”;“你女儿”叫“令媛”等等。某日,有个学生上门找这位老师,刚好他不在家,于是他留下张纸条给老师说:“令老师:你好,我来令屋,令你不在,只见令狗在汪汪叫,幸好我跑得快,爬上令屋顶,要不然非给令狗咬伤不可。”自卫小明在学校里很淘气,还动手打同学。老师在气愤之余,打了他5下手心。第二天,小明的妈妈打电话来找老师,希望她以后不要再打孩子。妈妈说:“老师,孩子虽然很淘气,但希望你今后不要动手打他。我们在家…  相似文献   

7.
我班有不少特别学生,同事们常戏谑说:你班净出“怪才”。的确,我班真有不少“怪才”。 一个善意的绰号 部德超是一个聪明好学的学生,我发现他的特别是刚开学不几天,全班80余名学生还叫不准名时 。一次,我说:“这个同学,请你回答,对不起,你叫什么名字?” 他站起来,出乎意料地说:“老师,我叫部德超,开学好几天了,你怎么还叫不出我的名字!”好一个特别的孩子!教学十余年,我还没见过这么大胆说老师“不”字的。我有点不自然地说:“这一次再也忘不了了。”于是,我记住了这个特别生。之后,他的特别之处也“渐露锋芒”:他能…  相似文献   

8.
菁菁校园,学子同窗,师生共欢,原本是人际关系的明媚绿洲,可近些年来已不知不觉生出一层灰暗,值得警惕,有待疏导。其一,警惕老师变“老板”。有的学生管老师叫“老板”,说是“老师常跑生意不说,使唤我们就像使唤雇工,好像老板。”有的说:“叫老板来味儿,社会上作兴,我还真希望老师早点儿富起来呢。”透过这种称谓变化,排除戏谑成分,我们应该看到学生师道观念的倾斜和教师职业形象的扭曲。其二,警惕学生干部变“学生贵族”。学生干部因接近领导和老师较多,所起到的作用和做出的成绩显而易见,所受到的优待和奖励往往高于一般…  相似文献   

9.
师:今天老师为你们带来一句话,(出示:一群美丽的鸽子,正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我看得人了迷。)会读吗?(指名学生读。课件点红“的”“地”“得”)这三个字在这句话中都读——de。既然都读de,那为什么有的地方用“的”,有的地方用“地”,而有的地方又用“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它们的用法。(板书:的、地、得)  相似文献   

10.
事件回眸:潘林,刚刚入学的一年级小学生。提起他,有的老师这样评价:不认识潘林都不知道什么是“个性”。有的同学这样说:潘林总说我们玩得没意思。潘林在美术课上,可以拿出书法的本子“练习”他所谓的铅笔字;他事先知道要数学考试,会跑出教室到我们学校的操场任意一个角落等待着数学考试的结束;在讨论我最喜欢的事情的发言中,他可以站起来说“我最喜欢吃豆腐!!”  相似文献   

11.
事件回眸:潘林,刚刚入学的一年级小学生。提起他,有的老师这样评价:不认识潘林都不知道什么是“个性”。有的同学这样说:潘林总说我们玩得没意思。潘林在美术课上,可以拿出书法的本子“练习”他所谓的铅笔字;他事先知道要数学考试,会跑出教室到我们学校的操场任意一个角落等待着数学考试的结束;在讨论我最喜欢的事情的发言中,他可以站起来说“我最喜欢吃豆腐!!”  相似文献   

12.
陈大伟 《班主任》2013,(5):12-14
在一堂公开课上,有个男生十分喜欢表现自己,同学发言时,他总是把手举得高高的,嘴里嚷着要回答。授课老师对他说:“你只有学会认真听其他同学发言了,老师才会叫你起来回答。”因为刚讨论过“让学生经历美好快乐的课堂生活”,所以有的听课老师看不下去了,认为授课老师不能这样处理,这对学生的积极性是一种打击,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认同感。  相似文献   

13.
我爸开车,用一个字来说,就是一牛!用两个字来讲,就是一真牛!我管他叫“车神”。你还别不信,听我细细道来。  相似文献   

14.
宋梅 《今日教育》2007,(1):24-24
在幼儿园里,你时常会听到孩子们这样的声音:“老师,他抢了我的玩具! 老师,辰辰把扬扬打哭了!“老师,小朋友在厕所里面玩水啦!“老师,我的书被他撕坏了……”  相似文献   

15.
“对不起,我不知道你对这个问题一时还没想清楚,就匆匆地把你叫起来,真对不起。”这是全国中语会副理事长陈钟梁先生所上的示范课儆橡树》中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时所说的第一句话。  相似文献   

16.
小学四年级时,老师问我们:“你们有什么梦想?”那时我们都是10岁左右的农村孩子,对“梦想”这个词还很陌生。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道什么是梦想。老师又补充了一句:“长大后你们想干什么?”这回大家踊跃起来,有的说想做警察,有的说想做科学家,有的说想做老师。轮到班里一个叫周强的同学,他说:“我想做一个神通广大的农民。”同学们哄堂大笑。老师止住大家的笑声.问他:“你为什么想做一个农民?”周强说:“我看爸爸种地太累了,所以想长大后帮他,让他清闲一些。”老师点点头,  相似文献   

17.
一、案例背景 美术课堂上,我总会听到学生告我:“老师,李俊乱画我的画。”“李俊又没带美术用品。”“李俊下位啦。”“李俊没经过我的同意偷我的彩色笔。”……听到这些,我的目光习惯地扫视到右边第一个位置,又是他。他叫李俊,是一个小个子男生,长得眉目清秀的。他看老师的眼神一点也不胆怯,说话振振有词。嘴里还不停地嘟嘟囔囔的,令人不快。如果你再看他的画,更会气晕,  相似文献   

18.
许菊芳 《班主任》2009,(5):36-36
有的老师总在埋怨:“我们班的孩子就是不听话”。其实不然,他不听话,常常是不听“你”的话,换一个老师,换一种教育方式,他可能就是一个听话的孩子。对于那些淘气的孩子,我在多年的实践中,总结了一些好方法。  相似文献   

19.
大诗人屈原,在中国可谓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屈原,这“原”字,本是他的字,而非名;“平”才是他的名。要问屈平是何人,恐怕相当多的中国人不知你问的是谁;如果说传统的端午节是纪念屈平的,可能大部分中国人会认为你说的不对。  相似文献   

20.
在小学里,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经常向教师打“小报告”,他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我告诉老师去。”“小报告”的内容五花八门,有的是受害者的诉冤,有的是见义勇为的检举,不管大事小事,只要他们觉得有必要一说,就会向你报告,连我任教的体育课也不例外。这个时候你会发觉自己更像一个法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