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刘长卿留别诗中情景关系的处理特点鲜明。在抒情和写景的内容上,就"情"来看最大的特点是"伤己",就"景"来看最显著的特点是"布景";在情景关系上,情景结构特征为"情+情景交融+情",情景模式有机结合了旅途漂泊与向往归隐,写景和抒情诗句比例较为适中,多采用移情、烘托、象征、暗示等手法而较少采用比兴手法。刘长卿留别诗中情景交融,具有划分诗歌时代的意义,并确立了他在诗歌史上的地位,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博尔赫斯咏景叹物诗的解读和分析,概括了博尔赫斯景物诗的艺术特色,即因情造景;化景于情;触景生情。  相似文献   

3.
杜甫擅长写景,他对于自然景物,既十分热爱,又常常具有独特的感悟。因而.在他的笔下.往往把自然景物描写得生意盎然,富有情趣。这一特点在其陇右诗中亦表现得非常明显。其陇右诗在写景方面颇具个性化特征,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一是描写景物细腻逼真,绘形绘色,尤其是注重细部刻画.以此来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美,能给人以无穷的审美享受。二是善于以情点景,即在景物描写中注入了作者强烈的主观感受,使情与景融合为一,这样就“点活”了景物,使作品闪耀着身处逆境的诗人虽忧愁郁结却又不屈不挠的生命火花.三是写景作品风格多样.既有明丽自然的吟咏.亦有突兀峭硬的放歌,二者备具特色,同臻其妙。  相似文献   

4.
杜诗景语是指杜甫诗中出现的写景诗句,存在于景物诗、纪行诗和其他诗篇中。杜甫精于景物描写,表现为三大优长:一是所写景物种类万千,异彩纷呈,其景语可分为八种类型:壮阔之景、细微之景、动荡之景、静谧之景、平和之景、险怪之景、明丽之景、幽暗之景。二是精于体物,通过细心观察、精心思考,揭示出具体景物的特征,做到搜刮精髓,传其神韵,有巧夺天工之妙。三是固守"天人合一"的理念,在自然界中寻找与情怀相吻合的景物,用景物蕴含情感,做到情景相融;同时,还采用情景相悖的方式,用丽景衬愁情,借以强化情感。杜诗景语成为认识杜甫某时心情的绝好媒介。  相似文献   

5.
钟嵘《诗品》以惊心动魄、一字千金来称赏《古诗十九首》的艺术价值,充分肯定了《古诗十九首》在中国抒情诗歌中的崇高地位.情感真挚、婉曲深幽、语短情长是《古诗十九首》显著的美感特征.作为五言诗的典范,在《古诗十九首》中,情与景的融合可以说达到了妙合无垠的境界.善于写哀感,擅长抒忧伤之情是《古诗十九首》不同于其他抒情诗歌的地方;抒情隽永,意味深长是《古诗十九首》高超的审美意蕴之所在.  相似文献   

6.
《西洲曲》是南朝乐府民歌中“依亦吐芳词”的优秀古典抒情诗,它与北朝的《木兰诗》—刚一柔,一阴一阳,互相交辉映衬,成为代表南北朝乐府民歌不同风格的典型作品;同时,又由于《西洲曲》的抒情主体在艺术表现上所特有的模糊性,历代学者的训释也各不相同,莫衷一是。因此,它和沈约的“四声八病”说一起被称作六朝文学中的两个“哥德巴赫猜想”,由此可见,该诗在中国文学上确实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文学的发展如同一条河流,有源有泉,所谓的“西洲远音”,是指《西洲曲》在主情艺术、表现艺术、审美趣味上对前  相似文献   

7.
散文依靠意境来感读者,意境是散文的艺术表现形态;意境,体现的是客体之景与主体之情的相互渗透,彼此辉映,透露的是作者的心智与情思.散文必须达到情与景,意与境的和谐统一,才会产生强大的艺术魅力;中学语文教材中散文的意境创设常见的方法主要有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和借景移情等.  相似文献   

8.
意境与理义     
意境是我国传统诗歌理论和书画理论中的概念,因艺术各门类的相通与渗透而得到广泛应用,并被纳入中国古代美学与文艺理论的重要建构之中。按通常说法,意境包含主观的意和客观的景、象两个方面,是人的思想感情与客观事物高度融合之后的一种艺术审美境界。意与境浑、心与物共是意境的基本特征,含蓄、静泊、深邃、悠远是其重要特色。意境发轫于先秦,雏形于南北朝时期。《礼记·乐记》云:“风音之起,由人心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情以物兴”,“物以情观”,刘勰认为由感物抒情,必然会导致物情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哲理诗的审美价值:哲理诗的议论特点;哲理诗哲理寓于形象之中,而不以理论形态表现;哲理诗是“理”与“情”溶为一体的艺术。  相似文献   

10.
范椁是元代诗坛上的重要代表人物,"元诗四大家"之一.范椁诗歌的主要艺术特色兼擅众体,近体尤工;收放自如,超迈洒脱;明白晓畅,生动自然;写景抒情,托物言志.  相似文献   

11.
用典是中国诗歌史上长期以来形成的特殊艺术手法,刘勰说:“事类者,盖文章之外,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也.”(《文心雕龙·事类》)明代诗评家胡应麟说:“诗自模景、述情外,则有用事而已.”(《诗薮》)对于用事,他又说:“欲观人笔力材诣,全在阿堵中.”“读书破万卷”的杜甫,学识博洽,才华横溢,使事用典常信手拈来,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不少研究者在总结或概括中国与西方美学特点及差异时往往指出,中国古代美学理论体系偏重于表现,即在作品中着重于作者思想感情的抒发,如以古代文论为例,其中多是强调主观情志的抒发与渲泄,“诗言志”与“诗缘情”虽枝分派别,但旨归在思想感情的表现,所以中国虽称诗的国度,但比较发达的只是抒情诗,叙事诗并不  相似文献   

13.
诗歌语言的生成,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生”。在这个过程中又有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诗本体的产生。诗人触物兴情,产生创作的冲动。在诗本体的产生过程中始终包含着诗语的生成,只是它还处于潜诗语的状态,破碎、零散、隐蔽、晦暗,飘游在诗人混沌朦胧的情兴体验与审美意象中。  相似文献   

14.
范梈是元代诗坛上的重要代表人物,“元诗四大家”之一。范梈诗歌的主要艺术特色:兼擅众体,近体尤工;收放自如,超迈洒脱;明白晓畅,生动自然;写景抒情,托物言志。  相似文献   

15.
意境创造是一个双重主体作者与“味”诗观画者同向构建的过程.在作者这一主体它经历了物我相亲,物我同化,超越自然(意境)的历程,在“味”诗现画者这一主体来说同样也经历了同样的历程,这是由意境创造的同向构建所决定的,但是其又有不同的特点.其一是物我相亲的“物”的不同;其二是物我同化中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变为寓情于诗(画),情诗(画)交融;其三是超越原诗画的意境,进行原诗画意境的再创造.  相似文献   

16.
明代昊中诗人皇甫涝是明中叶诗坛创作与影响仅次于前后七子的人物之一。皇甫污诗作数量庞大、众体兼备、风格多样。诗作内容主要为酬答兄弟友人和歌咏节物风光,包括酬赠诗、悼怀诗、颂圣诗、怀古诗、闲适诗、咏物诗和拟古诗。五言诗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工于起调和对仗。诗作善于用典,自出机杼。诗风以清真朗润为主,兼有雄浑绮艳。皇甫涝在改变明中叶昊中诗坛竞相摹拟的风气和诗歌转向名士风流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钱穆先生说:“西方文化主要在对物,可谓,科学文化,中国文化则主要在对人、对心,可称之为艺术文化。”而诗、画、乐则是艺术文化中的艺术,它们虽然名不相同,又各属艺术中的一类,可是它们却相通于中国文化的精魂。 艺和合于道。这是我国古代衡量艺术的最高价值准则。孔子评价《诗经》曰:“诗三百,一言以敝之,思无邪”。所以《诗》可以“兴”“观”“群”“怨”,《乐记》在论及乐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8.
简要地介绍了19世纪英国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雪莱,并着重分析了他的政治抒情诗、自然抒情诗和爱情行情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9.
由于诗歌表达主题的方式不同,诗歌的样式也就不同,塑造的形象也就不一样。而鉴赏古诗的形象,应依据不同的样式,分析不同的形象。 古诗,按其有无格律可分为古体诗、近体诗、词、曲等;按其有无情节可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本文就后者中的抒情诗谈一谈形象鉴赏问题。 抒情诗主要包含写景抒情诗、即事抒情诗和咏物抒情诗。  相似文献   

20.
西汉焦赣所著《焦氏易林》包含了大量咏物诗,其中蕴含了丰富的鸟意象,颇具艺术价值.可学界对此较为忽视,相关研究甚少.由此,以《焦氏易林》中咏鸟诗为中心,探究凤凰、鸡、鹤代表的三种意蕴不同的鸟意象分别象征着祥瑞、凶灾及或吉或凶的中性预兆.《焦氏易林》咏物诗之鸟意象对现阶段两汉咏物诗在具体数量、创作技巧及蕴含的文学思想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