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06年7月,我们合作的《2.3万份种质大抢救》专题片获得了第十六届中国新闻奖。得到这个奖在我们意料之外,亦在意料之中。说它是意料之外,是因为《2.3万份种质大抢救》这个节目算不上是纯粹的新闻专题,它不仅展示了一个重大的新闻事件,其背后又通过对新闻事件的记录讲述我省民主党派——省民盟如何运用政协提案去抢救濒临死亡的我省2万多份重要的种质资源,生动反映了我国实行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的内涵.节目的政治意味浓厚,所以该节目能否得到全国性新闻作品评选的肯定,我们自己对此也是心中无数的。但另一方面该节目获奖也在某种程度上是意料之中的事,因为《2.3万份种质大抢救》成功地用平民视角进行了政治宣传,对政治协商制度进行了很好的平民化解读。[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第二届广播电视名优栏目评比中,徐州人民广播电台经济频率的新闻性经济专题栏目《经济纵横》荣获了江苏省十大名牌栏目称号。回顾《经济纵横》栏目成长的历程,我们感到这一荣誉,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意料之中。说意料之外,是因为与新闻节目和主持人节目相比,新闻性专题节目既不如前者收听面广,也不如后者有人缘、易讨巧,创名牌实在很难;说在意料之中,是因为这个栏目是经济频率投入人力最  相似文献   

3.
在河南省首届电视评论类节目评比暨理论研讨会上,我和张华同志采制的《“洋楼”主人竟是谁》节目以较高的票数获得一等奖。之后,这个节目又获河南省好新闻一等奖。这似在意料之外,又在意料之中。回忆起这期节目的采制播出,真是苦辣酸甜样样俱有。  相似文献   

4.
去年11月5日,由我台播出的录音通讯“耕夫老农牵红线 九亿农民有新歌”继摘取盐城市优秀广播节目、盐城市好新闻奖、江苏广播奖、全国农村优秀广播节目四个一等奖之后,近日又传来喜讯:该节目又被评为’96中国广播奖二等奖。这对于省市电台来说,或许不足为奇,然而,它却写下了我们这个县级电台创优史上最辉煌的篇章。 回顾此篇作品的采写过程,心灵的感应——这是我最深切的体会。 一个难得的创优题材  相似文献   

5.
随着“科教兴国”口号的提出,科技报道在宣传中的重要地位将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如何突破科技报道单一、呆板、乏味的窠臼,在科技与经济结合点上创造出受众喜闻乐见的时代精品呢?下面结合徐州经济广播电台1994年度荣获中国广播奖一等奖的科技专题《煤炭就地变煤气,煤气源源进万家》的采写实践,谈谈我们在这方面的尝试和探索。  相似文献   

6.
1998年11月13日在《通川日报》刊出的通讯《父子竞选村主任》(见附稿)有幸分别获得1998年度四川省新闻奖一等奖和中国地市州盟报好新闻一等奖。每当与编辑部同仁谈及《父子竞选村主任》时,他们几乎第一句话都是说:“那篇稿子题材确实很好。”不少新闻界同仁在谈论创好新闻作品时,都首先强调要有好的新闻题材。好新闻作品必须有好新闻题材,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基本前提。然而,我采写《父子竞选村主任》后的体会是,有了好的新闻题材还必须下功夫采访与写作,才能充分反映题材的新闻价值,从而才有可能出现新闻价值高的新闻…  相似文献   

7.
《杨陵农科城四十年巡礼》这篇报道在这次陕西省好新闻评选中被评为—等奖,我们很高兴。《杨》稿是为中央台1989年国庆重点报道采写的,它先后被《新闻与通讯》节目、《午间半小时》节目和对台部的《今日祖国》节目采用.一篇稿件短时期内在三个节目中播出,其采用率是较高的,也并不多见。有幸的是,这三个节目都在这篇报道中找到了适合它们采用的内容,它至少说明这篇报道基本上满足了编辑部对国庆重点报道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1996年,江西人民广播电台开设了以深度报道见长的新闻评论性节目《新闻广角》,《商城的回报》是我为该节目采写的第一篇稿件。1996年1月5日和1月12日分别在本台和中央台播出后,产生较大反响,并引起省委领导及李岚清副总理的关注。此稿当月被评为本厅广播优秀头条新闻,并获1996年江西省广播好新闻一等奖。回眸审视,我感觉到,这篇稿件能有所收获,主要是在主题的挖掘与表现上。一篇好的新闻作品,离不开好的主题,深度报道当然也不例外。同样的题材,主题思想是否有深度,其宣传效果是截然不同的。话虽然这样说,但要…  相似文献   

9.
’98中国广播奖新闻节目评选时,在各台选送的15档节目编排中,中央台1998年12月18日播出的《午间半小时》(题目:回首改革路展望新世纪)探寻规律,形式新颖,以题材重大、信息量丰富、制作精良、节奏明快、编排巧妙、衔接自然而一举夺魁,荣幸地摘走了金牌。在评奖过程中听了这档节目编排的录音,读了它的文字材料,有以下几个特点引人注目,受人青睐。一、纵观这档节目,题材重大,主题鲜明,信息量丰富,排在节目头条的录音新闻,是赶制播出的15分钟之前刚刚结束的中共中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20周年纪念大会…  相似文献   

10.
孔建民 《视听界》2004,(3):24-25
广播节目的创优,有一年一度的优秀广播作品评选。这项评选活动,从本台开始,然后有省评、国家评及行业评等多层次的评选。这样的创优评选有一个弊端.送评的节目是从全年节目中选出的,为获得好的评价,几乎每一档节目在送评过程中都经过了反复加工,已远非节目实际播出的真实状态。尤其是一些可遇不可求的题材,更非平常日子随时可以得到的,因此,这样的创优评选可以展示一个台制作节目所能达到的水平,但远离了日常播出的常态,对促进日常播出质量的普遍提高作用不大。为改变这种状态,曾设想变一年一度的评优为季度评优,以减少偶然性,增加采编人员对常态节目的关注,但实际上只是缩短了评选周期,对送评节目进行修改以获得较好评价的弊端仍难于克服。一些编辑比较擅长创优秀稿  相似文献   

11.
一切皆在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 我们采写的一则短消息:《常州创出“节约建设”新模式》一文连续获得常州市新闻奖一等奖、江苏省新闻奖一等奖、中国新闻奖三等奖,这是本报社本世纪获得的最高奖项。  相似文献   

12.
电视民生新闻作为一个新生事物,业界,学界对这一概念有着不同的理解.给它下的定义也多种多样。目前.比较有影响的有"新闻题材说"、"节目形态说"、"传播对象说"、"价值取向说"四种。"新闻题材说"从电视新闻题材内容的视角考察电视民生新闻这一概念。认为电视民生新闻是一类独立的新闻报道题材.是与时政新闻、社会新闻、经济新闻、科技新闻、体育新闻等并列的概念。电视民生新闻是以市民日常经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新闻事件为主要报道内容的电视新闻。  相似文献   

13.
<正>同是获得2004年度福建广播电视新闻奖“电视社教节目奖”二等奖的两个节目:《老曾这个人》(以下简称《老曾》,莆田台选送)和《老颜这几年》(以下简称《老颜》,漳州台选送),从客观上来说,它们都获得二等奖,也就是说评委专家已经权威认定它们旗鼓相当,各有千秋,难分仲伯。我之所以要评析它们只是以它们作为例证,论述好的结构对于电视纪录片品质的提升以及蹩脚“结构”对纪录片品质的消解。  相似文献   

14.
《我能摸摸火车吗──首趟“庐山号”随车目击记》(刊登于1996年9月6日的江西日报《星期刊》)一下摸到4个奖──第七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全国党报好新闻三等奖、江西好新闻一等奖及江西省副刊好作品一等奖,确实在我意料之外。当时根本没想到得奖之事,只想不虚此行.尽心尽力采写好这篇文章。所以很多人恭喜我时,我总说运气好.是碰上的,这不是自谦,这篇文章能问世、能得奖,确有偶然的因素,问题是怎么把握一个来之不易的机会。京九通车.举世瞩目。全国各大新闻媒体都盯着想做好这篇文章。光江西日报见报稿就数十篇.全国更不计其…  相似文献   

15.
视野     
《视听界》1995,(6)
短消息、新闻编排、板块节目优稿评选标准’95.4《广播电视天地》刊登康庆良文,说’94中国广播奖评奖会上就短消息、新闻编排、板块节目三个项目的评选标准达成共识。短消息:1.新闻价值比较高。新闻价值包括它的时效性、新颖性、接近性、趣  相似文献   

16.
崔大权 《大观周刊》2012,(42):82-82
《中国好声音》节目取得了重大成绩.这是出人意料而且也同样在意料之中。这样性质的选秀节目近年来已经充斥了整个荧屏.各个渠道的媒体。如中国八九十年代的青年歌手大奖赛,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快乐男声,央视的星光大道等等,中国好卢音从节目性质上没有更多的不同.但是它取得的骄人成绩使得它不同凡响起来.超高的收视率和关注度无疑给它镀上了一层耀眼的金。笔者想就其中的原因做一个非专业的探讨,聊以自娱。  相似文献   

17.
建党80周年之际,北京青年报重点组织策划的系列报道《80位共产党人的故事》取得了意料之中和意料之外两个方面的高阅读率,意料之中的当然是众多中老年读者极高的阅读激情(平均阅读率75%左右);意料之外的是本报的重点读者群——青年读者对这一报道也表现出了难得的热情(平均阅读率60%左右)。虽然以建党80周年为契机,向那些因年龄局限而对党史相对陌生的青年读者宣传党的光辉历程,是我们策划这一报道的主要初衷,但如此成功地做到了老少咸宜,却也多少有些始料不及。 应该说,在重大的纪念性、成就性宣传报道中出彩,即…  相似文献   

18.
张小艳 《中国广播》2008,(2):44-45,53
获得第十六届中国新闻奖的广播特写《沙漠里飞出绿色的歌》与获得2006亚广联广播专题节目大奖和2007全国广播创新擂台赛擂主奖的广播特写《沙漠人家》,是主题相同、题材相同、采访地点和现场相同、被采访的人物和故事也相同,但表现形式和播出效果却不相同的两个节目。有人说前者“像是一篇简约、沉静、抒情的散文;后者是一个音响丰富、画面逼真的纪录片”。  相似文献   

19.
创优出精品,一直是湖南日报编辑部的中心任务,创优的理念已根植于从社长、总编辑到一般编辑记者的心底。《洞庭湖长大五分之一》这次能脱颖而出,获得第十二届中国新闻奖消息类一等奖,是几年来尤其是湖南日报报业集团成立后鼓励创优,实施"新闻精品工程"战略结出的硕果。题材求量求大湖南日报社编委会对新闻创优工作一直很重视。近些年来,在原来评季度优稿的基础上,设立了月度优稿奖、年度优稿奖、总编辑奖、当日鲜活新闻奖,基本上做到天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许多将新闻性和文学艺术性相结合的传播形式在不断涌现。据调查,纪实文学、纪实访谈和纪实情感类节目,已经成为各类媒体的重要体裁。从2000年至2005年,北京人民广播电台送评的音乐专题节目,连续5届在中国广播文艺奖(中国政府奖)中获得了一等奖。这5套节目中有4套节目是以新闻元素为题材创作的音乐专题节目。这些节目的成功,也使广播文艺节目创作中的新闻元素.越来越多地得到了业内人士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