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超 《传媒》2015,(21):62-64
色彩是动画电影中最重要的表达手段之一,当前我国动画电影由于过多效仿西方动画的配色理念,造成了民族文化底蕴的缺失.本文以《大闹天宫》和《山水情》两部经典国产动画电影为例,通过对影片传统文化色彩特点的探求,指出我国传统文化的色彩语言是影片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认为坚持本民族色彩文化之源,在保持民族性的基础上借鉴西方动画的色彩理念,才是我国动画电影发展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故事叙事为切入点,通过对比分析《大圣归来》与《大闹天宫》两部中国传统文化题材动画电影,寻找到中国动画电影发展成长过程中叙事策略的变化及现象予以归纳.希望能提炼出动画电影现代化叙事策略的共性特点,对中国传统文化题材动画电影的发展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3.
邓兴兴 《传媒》2015,(23):65-67
3D动画电影《兔侠传奇》具有浓重的中国特色,深刻诠释了传统文化中蕴涵的兼爱、诚信等精深的哲学思想.本文从影片的文化内涵、场景、色彩及声音等方面探讨其蕴涵的中国元素,分析传统文化的艺术美感和影响,有助于消解西方强势文化在我国的传播与影响,促进我国动画电影产业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4.
林川 《新闻世界》2012,(3):129-130
2011年的国产动画电影迎来小阳春,其中出现的多元文化混杂传播现象十分明显。本文试从"文化杂交"理论的角度,以年度国产动画电影中叫好不断的两部大制作——《魁拔》与《兔侠传奇》为例,分析其中的文化杂交现象。  相似文献   

5.
文化移转是指某一文化与另一文化在相遇时被改变和吸纳的过程。本文以美国迪斯尼公司的动画电影《木兰》(1998年)和梦工厂全球公映的《功夫熊猫》(2008年)为例,从影片制作过程和文本本身入手,以叙事学方法分析其中的文化转移过程并进行一定的比较研究,试图找到全球化语境下文化转移的美国模式以及十年中这一模式的变迁。  相似文献   

6.
胡淼 《视听》2022,(3):99-101
从动画电影《花木兰》(1998)到真人版电影《Mulan》(2020),中国的木兰故事一直是美国迪士尼公司拓宽全球市场的重要题材.动画电影《花木兰》曾引起热烈的反响,但真人版电影《Mulan》在我国上映后却备受诟病.分析两部影片的文本可知,二者在主要情节与叙事内核方面并无实质性差别,皆是借中国故事和中国元素传播西方价值...  相似文献   

7.
杨东润 《传媒》2016,(13):72-74
本文从动画电影中的隐喻手法切入,以《疯狂动物城》为例,探讨动画电影中隐喻的特征,以及隐喻对于动画产业的商业价值和文化价值,并从文化隐喻、视觉隐喻、价值观表达、IP构建几个方面进行解构和分析,引出对国产动画片中文化表达和塑造手法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谢稚  孙茜 《青年记者》2012,(35):56-57
美国迪斯尼公司以中国古代巾帼英雄花木兰为原型,以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为叙事母体,创作了动画电影《MULAN》,让花木兰这个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女性形象得到了新的诠释和演绎。本文通过比较分析从《木兰诗》到迪斯尼动画电影《MULAN》的叙事变化,阐释了这种叙事变化的叙事意义及其传播效果。从《木兰诗》到动画电影转化中的叙事变化  相似文献   

9.
苏菲 《传媒》2017,(12)
近几年动画电影市场快速发展,从国际上看,以日本为代表的动画电影产业一直占据着世界领先位置.就我国来看,随着传媒技术的不断进步,动画电影也取得了长足进步,近年来,国产动画电影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都达到了历史之最.从上世纪戏剧题材的《马兰花》,到历史题材的《秦时明月》,再到儿童题材的《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等,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在故事性和呈现方式上,国产动画电影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受到国内观众的好评.动画电影的不断发展,在业界引起了强烈反响,推动了我国动画产业乃至传媒、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其独特的受众群体也为动画电影的发展提供了动力.但是,我国动画电影产业发展依然滞后,这不仅是由于资金和技术的限制,同样还因为国内动画电影表现要素和叙事方式的不合理.为此,研究者有必要从术到学,从实践到理论对国产动画电影进行总结归纳,这不仅是研究动画电影本身的需要,也是不断推动动画电影遵循自身规律健康发展的需要.由陆方老师著、科学出版社2017年3月出版的《动画电影符号学》一书,便是对当前动画电影的系统研究.该书运用符号学一般原理,通过对优秀动画作品的表现要素和叙事方式进行分析,揭示了动画电影表现手法与受众对动画电影辨识度之间的联系机制,能够帮助我国动画电影制作者在制作过程中准确表达动画作品的意义与内涵,为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语境下,伴随着科技与媒介的日新月异,经济与文化的交流与互动亦空前繁荣.在多元化格局的新时代,更需要突出主旋律并彰显其教益功能,引导观众自发地去了解其蕴含和传播的历史与文化基因.本文以动画电影《智取威虎山》为例,探讨主旋律动画片的非语言符号运用与红色文化传播.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20年代美国好莱坞电影中心成立以来,出产的电影一直以强劲势头在世界电影市场中处于垄断地位,动画电影更是风靡全球.文章以迪士尼动画电影为例,从好莱坞动画电影的多元化价值追求、从国际化到全球化的文化演进,以及营销传播艺术与原创动画技术的完美结合三个方面,对好莱坞动画电影在全球传播的文化策略进行深入探究,以期给中国动画电影的全球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传统文化题材动画电影的回归是动画电影业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长安三万里》上映后,立即引发了“破圈”效应,不但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好评,还开创了历史文化人物在国漫领域的历史叙事新模式,是新时代“讲好中国故事”的优秀案例。本论文试图把传统文化题材动画电影放在中国动画电影史的长河中,分析其再次回归的主要原因、改编特征,剖析近年来动画大电影的影像叙事方式和营销传播逻辑,并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传播策略的角度,解读《长安三万里》如何主动与主流意识形态相协同,寻找到政治、市场与艺术的平衡关系,以准确把握新时代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规律和脉络。  相似文献   

13.
程皓楠 《视听》2016,(11):37-38
电影作为一种视觉商品,热播的电影不仅能带来丰厚的经济利润,背后还可能被赋予某些文化符号,某种政治意图。好莱坞电影风靡全球,其涵盖的西方文化通过光影人物,情节叙述等在东方市场上得到了充分的传播。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文本分析法、跨学科分析法多角度研究好莱坞动画电影,以极具代表性的《花木兰》《功夫熊猫》为例,正确分析这种"东方主义,西方传播"的现象,并为中国动画电影的未来发展提供借鉴,促进全球化浪潮下中国电影文化的传播与融合。  相似文献   

14.
陈庆斌  沈磊 《视听》2022,(5):96-98
《罗小黑战记》作为国产动画电影跨文化传播成功的案例,依靠现实与想象结合的媒介空间,消解了与海外观众的文化隔阂.对日本"猫文化"媒介符号的使用,使得该片在日本收获了良好的口碑和票房成绩.国产动画电影若想更好地"走出去",就要在构建多元化场景空间、确立具有普适性的思想主题、精准定位目标受众、尊重他国习惯、加强对流行媒介符号...  相似文献   

15.
刘雨桥 《出版广角》2018,(13):65-67
在当前"政策+新媒体+需求"的促动下,我国动画电影在各方面都取得长足的发展,创作了《大圣归来》等优秀的动画电影,但这样的作品屈指可数.文章基于多元文化时代背景,分析动画电影的发展现状与主要问题,提出树立民族化发展方向、覆盖全龄化受众以及构建产业化发展路径,以实现国产动画电影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6.
韩文利 《传媒》2016,(12):81-83
近两年,动画电影正借助互联网迅猛发展,《十万个冷笑话》和《西游记之大圣归来》这两部票房过亿的动画电影都是践行“互联网+”的出色代表.本文以电影的互联网传播为视角,分别从IP转换、众筹模式、口碑营销和网络宣发四个方面对两部影片做比较分析,探讨其在互联网传播方式上的共性与差异,进而总结当下动画电影基于互联网创作与宣发的演变路径与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7.
纪楠 《青年记者》2016,(29):56-57
2008年6月20日,动画电影《功夫熊猫》在中国上映,取得了上亿元的票房成绩,201 1年和2016年,《功夫熊猫》第二部和第三部先后出击,视觉效果更加震撼,分别在中国市场创下了6.17亿元和超10亿元的票房.而2015年,国产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以下简称《大圣归来》)风靡暑期档,以上映62天获得9.56亿元票房的成绩,成为内地影史上票房最高的国产动画电影.《功夫熊猫》与《大圣归来》的成功,不仅仅体现在经济利益上,更是一种跨文化交际的成功,是中西文化整合传播的成功.本文从文化观念、叙事、配乐以及哲学理念等方面,对两部电影中中西文化的交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题材动画电影是中国电影文化不可缺少和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动画电影需要重视民族题材的开发和创新,提升中国民族题材动画电影文化的魅力和审美价值,从而进一步推动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相似文献   

19.
电影与城市在高速城市化进程和影视文化大繁荣的今天被放到了一起讨论,于是碰撞出了文化的灿烂火花——城市电影.城市电影因其独有的商业价值被慢慢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电影类型,研究城市电影的城市文化书写对这一电影类型的创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对城市电影的解读,结合迪士尼动画电影《疯狂动物城》的具体影像案例,分析电影与城市的关系,研究城市电影中城市文化的书写与表达.  相似文献   

20.
石虹  宋戈 《传媒》2016,(17)
将地方文化融入动画电影中,是好莱坞动画创作青睐的表达方式。在上世纪的《阿拉丁》《花木兰》《埃及王子》等作品中,地方文化单一化、指向性强的表现特点明显,而当下的动画电影《超能陆战队》《疯狂动物城》等作品中,地方文化表现得更加分散化、多元化,这体现出好莱坞在动画创作思维上的转变。本文通过对这种现象发生的时代和文化背景进行研究与分析,思考这一变化趋势对当前国产动画电影创作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