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文章结尾十分重要,不能虎头蛇尾,也不可画蛇添足。结尾要言有尽而意无穷,要有余味耐咀嚼,更要让读者读完文章之后久久不能忘怀。  相似文献   

2.
俗话说:“编筐编篓,是作文的一道重要“工序”松弛,黯然失色;写得好,放异彩。重在收口。”同样道理,结尾也,写得不好,会使文章显得结构则可以使文章显得结构严谨,大放异彩。  相似文献   

3.
结尾是阅卷老师关注的另一个重要环节,“亮点”在结尾出现,会让阅卷老师原谅前面存在的不足,对得到较高分数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高考作文的结尾如人登高而招的手,需指引人去路,让人回味。“编篓编筐,重在收口”。因此,考生应认真经营文章结尾,踢好“临门一脚”,切忌草率马虎。较为实用的收尾方式有:  相似文献   

4.
结尾和开头一样,在文章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古人把豹尾和凤头并提,既说明了结尾的特殊作用,又包含着结尾要有力度的主张。好的结尾不仅要包蕴文章的主旨,言简意赅,明确有力,还要令人回味.有“余音袅袅,三日不绝”之效。古人说得好:“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  相似文献   

5.
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所谓“收口”,就是结尾。古人云:“为人看晚节,行文重结穴。”古人在谈到文章结尾时常以“豹尾”为标准。所谓豹尾,就是指文章结尾时笔法要简洁、明快、干净利落,犹如豹尾劲扫,响亮有力,留有余味,言有尽而意无穷。文章结尾是文章的压台戏,更要唱得精彩;也可说是大音余响,须唱得荡气回肠,韵味绵绵。  相似文献   

6.
导语:文章的开头很重要,结尾也不可忽视。有的同学写到结尾时,往往以为大功告成,就不再深思了。其实这时是最值得动脑筋的时候。“编筐编篓,重在收口。”一个韵味无穷的结尾会给文章增色,对提升文章的质量非常有益。今天,我们就介绍一种结尾的方法——出人意料式结尾。  相似文献   

7.
“豹尾”一词源于元朝乔梦符提出的“凤头、猪肚、豹尾”之说。古人用“豹尾”来喻文章的结尾.还有“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和“为人重晚节,行文看结穴”之说。结尾要收束全文,卒章显志;结尾要完成主题,使全文有一个完整而明确的认识。可见.写好结尾,对于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是极为重要的。因此,我们应善始善终,对结尾下一番工夫,使之刚劲有力,余味无穷。  相似文献   

8.
“豹尾”一词源于元朝乔梦符提出的“凤头、猪肚、豹尾”之说。古人用“豹尾”来喻文章的结尾.还有“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和“为人重晚节,行文看结穴”之说。结尾要收束全文,卒章显志;结尾要完成主题,使全文有一个完整而明确的认识。可见.写好结尾,对于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是极为重要的。因此,我们应善始善终,对结尾下一番工夫,使之刚劲有力,余味无穷。[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一篇好文章,除了要有引人入胜的开头,还要有耐人寻味的结尾。古人在谈到作文结尾时常以豹尾作喻,是指文章结尾时笔法要简洁、明快、干净利落,犹如豹尾劲扫,响亮有力,给读者以咀嚼回味的余地。唐代诗人自居易  相似文献   

10.
谢友明 《语文知识》2000,(11):48-49
明代谢榛曾说过:“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清代评论家李笠翁也说,作品的开头,好比看人时的第一瞥,应当使人一见而惊,不愿离去;而结尾,则是最后一瞥,要有一种勾魂摄魄,使人执卷留连的力量,如“临去秋波那一转也”。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这些都强调了文章的结尾虽“无他事,继其后”,但要留有余地,做到词已尽而意无穷,使读者好像嚼橄榄,已经咽了下去而嘴里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15,(61):87-88
"编筐编篓,重在收口",课堂教学也如此,好的课堂结尾,能起画龙点睛之用、有余音绕梁之觉。本文结合实例阐述多样的小学英语课堂结尾方式,让读者既有理论上的收获又有实践方面的指引,给人"言已尽而意未了"的感受。  相似文献   

12.
王学华 《新高考》2010,(3):10-11
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文章的结尾同开头一样,是文章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其内容发展的自然结果。元人乔梦符认为,好的结尾应像"豹尾",短小精悍,刚劲有力。明人谢榛说:"结句当如撞  相似文献   

13.
文章结尾很是难写.收束得好,即具画龙点睛之妙;反之,便有画蛇添足之嫌.余秋雨作为散文大家,文章结尾多种多样,且独具特色,喜怒哀乐的情感常在点睛中得到升华.这里只列举并赏析三种结尾方式.  相似文献   

14.
陈玲娟 《现代语文》2010,(4):152-153
一篇好文章如果把开头比作"凤头",那么结尾就犹如"豹尾"。与开头一样,结尾也很重要。古人说过:"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如果一篇主题鲜明、角度新颖的文章,读到最后,却被一个不妙的结尾扫了兴,岂不可惜!结尾除了要服务于文章的内容和中心外,还得受开头的制约,这样说来,结尾就更难写了。  相似文献   

15.
高考作文发展等级有四个要求:深刻透切,生动形象,富有文采,有创新意识。从近几年来的高考优秀作文来看,都具有以上特点。一篇优秀作文离不开一个浑然一体的整体,其间好的开头和结尾是必不可少的。在高考考场上,由于时间紧迫,有的考生往往忽视了结尾的技巧而评不上高分,实在令人遗憾。作文的结尾,是一道重要的“工序”,写得不好,会使文章结构松弛,黯然失色;写得好,  相似文献   

16.
一般来说,文章是按照开头、发展、结尾的顺序依次往下写的。然而,有时从文章的结尾着笔。倒过来构思全文,也许会有一种别样的新鲜感,写起来也更顺畅。  相似文献   

17.
开头,对一篇文章来说固然重要,而强调文章有一个好的结尾,更为重要。恩格斯说,文章"要有一个好的结尾。"好的结尾不仅能使主题得到深化,增强文章的思想意义,而且能勃发一种"勾魂摄魄"的力量,扣动读者的心灵之门,使他们"还想把作品翻过来再看一遍。"因此,  相似文献   

18.
编筐编篓,重在收口,作文亦然。好文章的结尾不仅要像豹尾干脆有力,而且要像孔雀开屏一样美不胜收。因为尾结得好,能给读者以深刻的艺术感染,启发读者深入地思考问题,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如同欣赏一首绝妙的乐章,一曲终了,余音仍在耳畔回荡缭绕。那么,如何使文章的结尾达到这样的艺术效果呢?  相似文献   

19.
针对文章的结尾对理解整篇文章的重要性,分析了以反问句式结尾,以排比、比喻句式结尾,以诗词结尾,用充满哲理性的语言结尾,以单个词结尾几种方式,并说明了指导学生活学活用这几种方式对提高学生实际写作水平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结尾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强调文章“起要美丽,中要浩荡,结要响亮”,叶圣陶先生也曾经说过:“结尾是文章完了的地方,但最忌的却是真的完了。也就是说:好的结尾应该如撞钟,虽然已经戛然而止,但文章那美好的意境、感人的细节、别致的写法、优美的语言,却深深地印人读者的脑海中,令其回味无穷。同开头一样,好的结尾可以使你的文章达到“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奇效。近代文学家、翻译家林纾说:“为人重晚节,行文看结穴。”可见文章结尾用“画龙点睛”来形容不足为过。如何使自己文章的结尾为自己的文章添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