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中华传统文化为古法小榨点亮明灯资源可以强大一个品牌的肢体,文化则可以强健品牌的灵魂。有形、物质资产始终会枯竭、会过时,而唯有文化才能生生不息。中华传统文化更是丰沃的土壤,孕育出中国特色产品的精、气、神。如一颗希望的种子,经过现代系统的品牌运营而枝繁叶茂。对于胡姬花古法小榨花生油,品牌、企业和产品本身具有无可比拟的"天成"优势。  相似文献   

2.
养好精气神     
传统哲学的"精神"与医学的"精气"概念被道教所吸收,并且重组而成"精气神"。道教内丹学称精、气、神为人的"三宝"。故而日: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什么是精气神,各家说法不同,但共同之处都是在强调精气神的重要性及和谐统一的关系。近年来,传统中医复兴,养生学日盛,人们认为中医养生的最好境界就是养好精气神——精,物之精华。左边是"米"字,右边上面是"生"字  相似文献   

3.
筷子的礼俗     
礼俗,是一种社会生活,是由风俗习惯演变而来的一种文化现象.繁体字的"礼",左边是神,右边是俎豆祭物,所谓"礼"是对神的一种虔诚的敬仰和畏惧.  相似文献   

4.
古老而文明的中华民族孕育了丰厚的传统文化,它为影视剧艺术创作提供了充分的条件和丰厚滋养.本文结合一些优秀的影视剧创作实践及文本,主要从"精神价值"、"故事资源"、"文化符号"三方面探讨了影视剧艺术创作开掘、运用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的多种情形.  相似文献   

5.
一个人要有精、气、神,一张报纸,特别是党报,更要有精、气、神,即具有新闻传播价值、语言生动可读、信息有可操作性等。此种精、气、神的综合表达方式,就是报纸的版面。如何不断优化这种综合表达方式,已成为当前各级党报主动应对市场  相似文献   

6.
精·气·神     
古语道:"人有三宝:精、气、神"。岁末年初,记者赴江苏采访,5天走7市。虽然是腊梅临冬怒放的时节,但记者却丝毫感觉不出潮湿阴冷,争先创优、干事创业,江苏档案人的"精、气、神",让记者感受到的是盎然春意。江苏省近两年先后开展了"思想作风建设年"和"局馆形象提升年"主题活动,队伍整体精神面貌发生  相似文献   

7.
任火 《编辑之友》2011,(5):17-20
"走出去",这一命题的基本含义是什么?我以为就是指我们的文化产品、文化精神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产生巨大的国际影响。如果我们将这一命题放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大背景下加以考察,就会发现,相对于我们的物质产品、物质文化的"走出去",我们的文化产品、文化精神似乎有些滞后。我们的物质产品在全世界儿乎随处可见,到处都有made in China的标记,我们因此而获得了"世界加工厂"的美誉。但是,在以英语为主流的文化世界里,我们的文化产品却是不多见的。不仅我们的汉字符号显得罕见,就是用英文表达  相似文献   

8.
李子柒短视频的走红,是一种现象级的文化传播革新.通过镜头语言描绘了科技"快"时代中淳朴的田园生活,这是"快生活"和"慢生活"之间的一场较量.从无人知晓,到如今国内外的视频博主争相效仿的局面,李子柒式现象影响力涉及广泛.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的一种基于短视频与社交媒体的渠道创新,打破了近几年来的关于传统文化传播方式大多遵循的固化思维,而其短视频作品中所体现的技术表达和文本策略就是一种创新性思维,是值得时代媒体借鉴的一种传播路径新逻辑.通过对"李子柒现象"的研究,探究新时代中网络大背景下文化传播路径新的突破点,从而进一步促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向全世界.  相似文献   

9.
高源  熊显林 《编辑之友》2011,(11):107-109
一现代书籍设计体现民族特征的实质探求中国书籍设计的民族特征性语言是民族文化精神的自然流露与体现,中国民族传统文化是书籍设计的底蕴与依托。优秀的书籍设计与内容浑然天成,是培植和张扬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但民族化并不等于复古主义,  相似文献   

10.
蝎子姑娘     
有个上进的青年农民,是个高帅穷,有一天捡了只超大田螺,拿回家精心养在水缸里。田螺精每天趁"高帅穷"外出干活,从缸里爬出来,煮饭做清洁,完了又钻进缸里,像雷锋一样做好事不留名。中国传统文化中,类似的田螺姑娘有很多,如七仙女、织女、白素贞。这些女人或神或妖,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还有特异功能,天上人间、黑白两道通吃,用现下流行的词"白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解读了《山海经》中人鸟神的形象和文化意蕴,发现这些人鸟神形象代表了古人的图腾文化和信仰,是古人想要战胜自然、征服自然的一种精神寄托,具有深刻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2.
李月 《兰台世界》2012,(4):57-58
吴宓(1894—1978),陕西省泾阳县人。字雨僧、雨生,笔名余生,中国现代著名西洋文学家、国学大师、诗人。曾在清华大学教授翻译术的课程,在学衡派所办的月刊《学衡》上发表过大量译著。著作有《吴宓诗集》、《吴宓日记》等。吴宓通过译介,有意识地归化整合传统文化,归化西方文化,用一种新思路来对民族文化进行传承建构。由于吴宓学贯中西,融通古今,被称为中国比较文学之父。与陈寅恪、汤用彤并称"哈佛三杰"。  相似文献   

13.
我们如何重新审视自己的文化血脉,如何以现代审美的全新视点去重新审视传统文化,要在充分理解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延其"意"传其"神",让传统文化在现代书籍封面设计中得到更新和拓展,并借助书籍封面本身所特有的持久性和广泛影响力,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对话。  相似文献   

14.
何为中国文化元素 什么是中国文化元素?简单说,凡是被大多数中国人(包括海外华人)认同的、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并体现国家尊严和民族利益的形象、符号或风俗习惯,均可视为中国文化元素.  相似文献   

15.
编长编短     
《中国编辑》2013,(1):87-89
本刊是一本充满编辑职业精、气、神的刊物。它凝聚编辑共识,廓清思路,推动编辑学术创新,促进编辑实务规范,繁荣编辑文化。自今年始,本刊新增《编长编短》栏目,旨在推出具有上述内容的经典"短长书"。同时,期盼大家自荐、他荐内容好、文字好的经典语句、段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档案文化是民族精神的文化积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中,研究、探索民族精神和档案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对于坚持档案文化的先进性,充分发挥档案文化在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中的积档极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一、档案文化是民族精神形成、升华的基础民族精神是一个历史范畴,有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与时俱进的品格,是历史性和时代性的有机统一。民族精神随着民族的形成而形成,并随着民族的发…  相似文献   

17.
田秋霞 《传媒》2018,(5):92-94
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以及文化自信的根源,中国传统文化近年来日益受到重视,成为现代大众媒介传播链条上的重要一环.本文立足于传媒现实观察,指出中国传统文化信息在大众媒介上呈现出的五种主要类型特征,提出优化信息呈现效果的现代化重构途径,展望未来的重新情境化呈现图景.  相似文献   

18.
正对于读书人,你赞美他,可以说他浑身上下洋溢着书卷之气;你挖苦他,可以说他浑身上下看不到任何书卷之气。对于不读书的人,你同样可用"你好像有一种书卷气"之类的话赞美他;当然如果是想挖苦他,用一句"你没有文化",杀伤力也就足够了。总之,不管是读书人,还是不读书的人,"书卷气"都是一个十分有效的武器。因为"书卷气"是对一个人的文化修养最完美、最直接的诠释,所以,  相似文献   

19.
姜紫微 《大观周刊》2012,(23):54-54
本文思考我国“传统装饰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现状以及发展方向。如何将传统装饰元素与现代设计思维相结合,已经成为当今设计界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并指出将我国传统装饰元素与现代设计相融而成的作品将会成为“世界的中国”设计的一种文化身份识别。我国的设计不应仅仅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沦落为单纯的“消费品”,而应该是带有“本土精神”的一种文化的传承与象征。  相似文献   

20.
五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是现代书籍设计师学习借鉴的源泉.传统文化分为显型传统文化和隐型传统文化,显型传统文化的影响在书籍封面设计的表面形态,隐型传统文化的影响在书籍封面设计的内在精神.本文从这两个方面探索传统文化对书籍封面设计的影响,帮助设计师结合现代社会需求设计出更加优秀的作品,提高人们的审美水平和文化品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