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类不同性质的教育,有着不同的教育本位。能力与知识是构成人才的两个支撑点,同时形成了能力本位观教育与知识本位观教育两种类型,二者都是素质教育。职业教育是能力本位观教育,普通教育是知识本位观教育。知识本位观教育是一种由知识而能力的发散型教育,能力本位观教育是一种由能力而知识的内收型教育。  相似文献   

2.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类不同性质的教育,有着不同的教育本位.能力与知识是构成人才的两个支撑点,同时形成了能力本位观教育与知识本位观教育两种类型,二者都是素质教育.职业教育是能力本位观教育,普通教育是知识本位现教育.知识本位观教育是一种由知识而能力的发散型教育,能力本位观教育是一种由能力而知识的内收型教育.  相似文献   

3.
知识观是指人们关于知识的总体看法和基本认识。职业教育中传统知识观暴露出来的诸多问题表明,必须实现从传统知识观向当代知识观的转型。为此,必须确定着眼于个体生涯发展并体现人文关怀的教育目标观;建立体现非理性因素参与并关注默会知识的课程知识观;重构能够进行民主、平等对话并积极互动的师生合作观;确立体现个性化、发展性以及形式多样化的教育评价观。  相似文献   

4.
知识观是课程设计的哲学基础,知识观的转型势必引起课程设计的变革,这是课程发展的内部规律;现代知识观的基本特征主要有客观性、普遍性和中立性;后现代知识观的基本特征主要有化性、境域性和价值性;现代知识观到后现代知识观的转型对课程设计主要环节,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和课程评价变革有所要求。  相似文献   

5.
提高教学质量是教育的重要目标,以现代职教观为指导,精心进行课程教学设计,是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一个好途径,现代职教观的核心是由“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转变,在现代职教观指导下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评估设计等,对教师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知识观的转型必然导致知识之各维度上相应变化的发生,或者知识之各维度上的变化必然带来知识观的转型。因此,对知识的本质、表征以及有效阈等三个维度之转型特征的揭示,必将有助于我们对知识观及其转型的理解。而且这种揭示与理解对教育理论研究与教育实践改善还具有一定的启发价值:一是知识的相似性使得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之间的转化更具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二是有限度的、动态的、多层次的知识本质观否定了教育评价的唯一性;三是边缘有效阈的界定使得课程设置的交叉性和边缘性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7.
知识观的转变,必然相应地带来教育实践中话语权力的变迁。持有不同的知识观.话语权就会赋予不同的主体。在知识观由科学主义向后现代的转型中,教育中的话语权从“失语”状态走向了“话语失控”。随着建构主义知识观的确立,话语权力的赋予与重构也成为了一种必然。  相似文献   

8.
罗华 《教育探索》2003,(11):14-16
知识观是人们对知识的看法与态度,是教育活动存在的基础,它制约着教师的角色选择与定位。随着知识扬弃和进化的加快,知识现在发生转变:由客观性向化性转变,由权威性向大众化转变,价值性由绝对向相对转变,综合化趋势加强,更新速度加快。知识观的转变,改变了教学情境和教师角色的知识基础,在注重传统的基础上进行角色创新是教师在新的社会知识观下的必然趋势。教师的角色定位至少应是:引导组织、学习研究和沟通合作。  相似文献   

9.
教师的教育理念与知识观联系密切,不同知识观的教师具有不同的教育理念。新知识观与传统知识观相比,更强调知识的实践性、文化性、境域性;知识的生成是一个理性与非理性相结合的社会化进程;知识是在批判中得以发展的。从传统知识观到新知识观的转变,必然要求教师确立起相应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0.
一、前言知识与教育密切相连,教育是知识传播和发展的重要途径,知识又是教育的内容与载体。知识观构成了教学活动的内在背景。由知识观引发的教育思想的价值冲突涉及诸多范畴,如科学与人文;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  相似文献   

11.
知识观的转变直接影响着教学观念的变革,当代知识观由现代向后现代的转型为我国新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启示,知识观的转型给英语教学带来一系列重要的变革。  相似文献   

12.
知识观的转型与课程观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对知识的认识由客观性、价值中立性、普遍性向文化性、相对性、多样性、建构性、境域性的转变,引领了课程领域的思想革命。催生了由封闭、单一、科学本位的课程观向开放、多元、人文生态课程现的转变。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主义知识与课程现的解构,虽然能够扩展课程改革的视域和理路,但它决不是课程变革的圭臬。  相似文献   

13.
一、课程改革的历史机遇:知识观的转型 本次课程改革有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知识观的转型。知识观的转型指的是现代知识观向后现代知识观转变,正如利奥塔指出的:当社会进入众所周知的后工业时代,文化进入众所周知的后现代时期,知识的状况被改变了。利奥塔用后现代知识来表述这种新的知识状况,目前关于后现代的理论在学术界是错综复杂,褒贬不一的,但不可否认的是后现代思潮的的确确影响着我们课程观的变革。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知识教育中人的(主要是受教育者的)基本存在状态出发,划分并分析了“被动型”知识教育与“主动型”知识教育,探讨了知识教育由“被动”向“主动”转型的时代需要。  相似文献   

15.
一、教学目标与知识观  教学目标是教育目的在课程、教学领域中的反映和具体化。关于如何确定教育目的,教育家们一直在社会本位论和个人本位论之间徘徊不定。社会本位论者如洛克、赫尔巴特、斯宾塞强调社会的需要,个人本位论者如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倍尔强调儿童发展,双方  相似文献   

16.
科学知识是科学课程的核心要素,传统的对科学知识客观性、价值中立性、普遍性的理解决定了教师、学生的科学课程知识观的价值取向。随着科学知识社会学对科学知识的文化性、相对性、多样性、建构性、境域性品格的揭示,引领了科学课程领域的一场思想革命,催生了由封闭、单一、科学本位的科学课程知识观向开放、多元、人文、生态课程知识观的转变,对科学课程理论研究和改革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为适应信息时代人力资本结构调整之需,指向"素养"发展的教育范式应运而生。课程需对此做出反应并进行知识观重构。素养本位课程观承认"知识"之于课程的价值,在坚持知识的重复性、批判性与论证性的基础上,赋予了知识建构性、创造性与生成性特质。由此使素养本位课程中的"知识"具有了"个人性介入"倾向,进而将人与环境交互作用的产物——"经验"纳入课程知识范畴。素养本位课程知识呈现"情境理性"与"逻辑品格"相结合的图景。  相似文献   

18.
<正>1.在高效课堂模式下,减负首先要进行导学案的转型。如何转型呢?应该实现从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转型,换言之,就是从习题本位向问题本位转型。在高效课堂中,一些问题转化成练习题是很正常的,但不应该让练习题充满课堂。能力本位就是要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所学的知识要与生存联系、与生活联系、与社会联系、与时代联系。换句  相似文献   

19.
知识观是对人类知识总体的认识、态度和根本看法,它构成教育的基础。从知识与道德、权力、政治等的外在联系角度来看,思想史上关于知识的诸多命题,成为构建不同教育理论的理论前提。而从科学哲学的视角来看,近代以来形成的以自然科学为典范的知识观是一种简单性知识观,20世纪下半叶复杂性理论兴起,将导致一种知识观的转型。知识观的转型催生教育的变革,以复杂性知识观为基础,将在教育内容设置、课堂教学和学生评价等方面建立一种新教育观。  相似文献   

20.
"教学一体化"方案设计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进庄 《河南教育》2007,(10):39-39
新一轮课程改革是围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来构建的,与教育有关的内容相应地也在发生着变化,如要求教材由"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要求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能力培养者转化,要求学生由知识的接受者向知识的探究者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