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0 毫秒
1.
在为少数或弱势群体争取文化和政治权力的斗争中,在构建一种更加宽容多元的文化结构中,“承认的政治”和“少数话语”两种理论立场和论述策略存在对话、互补和辩证的空间。对于弱势/少数族裔文学而言,认同与承认无疑是一场永恒持续的奋斗。实现多元族群、多元文化之间真正的宽容、多元、平等和相互承认,人文知识分子需要更积极的文化参与和政治参与,需要进行不断的“文化抗争”和“文化协商”。海外华人文学的历史即是一部华裔知识分子在不同的历史语境下展开“文化抗争”和“文化协商”的发展史。  相似文献   

2.
在空间的场域下,边缘压迫会致使"卑贱意识"与"贱民"产生,其症结在于边缘空间中的种族、民族、性别、群体及其文化价值无法获得应有的承认。从福柯开始,到多元文化主义,再到后现代激进地理学,不约而同地采取了一种差异性空间的方式来贯彻"为承认而斗争"的战斗口号,以期建构起一种全新的空间格局来实现对同一性霸权的替代。但以差异政治凸现出的承认叙事,其缺陷在于不仅忽略了形成边缘压迫的物质基础与历史过程,而且也回避了个体行动的建构性责任,从而抽掉了为承认而斗争的真实基础,最终造成了一种价值与现实之间的错位。针对由此而造成的边缘革命困境,西方左派提出了诸多解决方案,但都陷入了革命主体的"空场"和行动的"裂隙"之中。我们的立场在于,回到马克思的"历史科学",从根本上扬弃西方意义上的边缘决定论,将边缘空间的承认话语转变为一种突破资本主义"薄弱环节"的历史实践,从而将对同一性霸权的斗争体现为一种现实的生动。  相似文献   

3.
对于弱势/少数族裔文学而言,认同与承认无疑是一场永恒持续的奋斗。实现多元族群多元文化之间真正的宽容、多元、平等和相互承认,人文知识分子需要积极的文化参与和政治参与,需要进行不断的"文化抗争"和"文化协商"。近十几年来,新世代马华作家和文化批评家尝试提出了一系列的应对策略和论述,试图重新参与这场远未结束的"对话和论辩"。  相似文献   

4.
海外华人文学作为“少数者”的言说,充满了身份认同的挣扎。文章将以北关华人文学为中心,讨论在当下多元文化主义语境中,海外华人文学作为少数族裔文化参与和政治参与的重要方式,如何体现为对“承认”的政治诉求。  相似文献   

5.
《小小小小的火》(Little Fires Everywhere,2017)(以下简称《小小火》),是新生代华裔女作家伍绮诗(Celeste Ng)继处女作《无声告白》后的又一扛鼎力作,在当代族裔文学界掀起一股不小的波澜。该小说承继边缘人的叙事模式,运用从微观到宏观的书写技巧,将东西方文化差异景观置于多元文化融合的全球化时代政治背景下,以解构固有的二元对立模式为终极目标,祛魅西方神话,并置东西方文化。本文以泰勒的承认政治(recognition politics)理论为视阀观照,分别从身份承认、亚文化承认以及共同体承认3个维度去探索承认政治的可能性,以期发掘当今时代族裔文学书写的新范式,以及主流社会完全接纳族裔文学承认政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如果说正义是教育人性化的首要价值原则,那么承认正义则是教育人性化的根本法则。教育人性化的承认正义是为了避免羞辱或蔑视,获得尊重和尊严,通过教育交往实现自我发展和认同的伦理形式,较之于分配正义和关系正义,教育人性化的承认正义更具有核心的价值地位。教育人性化的承认正义原则以互动正义和实践性正义为前提,以权利承认、社会承认和爱的多元正义为具体内容和形式,促进平等对待和道德关怀,保护学生的完整人格,维护学生的平等和尊严。  相似文献   

7.
青年群体的思想可塑性强,政治参与意识浓厚,思维灵活,但存在思想不成熟,逆反心理较重等思想认知特征。在多样化社会实践活动中,对他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要注意生活性、体现主体性、具有情感性,讲究个体的独特性与差异性,耐心说服教育,积极热情引导,有针对性地培养其群体精神信念。  相似文献   

8.
现代自由主义公民身份理论基于文化同质性预设的民族国家构建策略,使少数族裔、原住民等少数文化群体深陷同化与边缘化的困境之中。威尔·金里卡在反思现代自由主义公民身份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少数族裔为主体、以社会文化为认同、以差异公民身份为内容、以民族联邦为制度保障的多元文化主义公民身份思想。他试图克服自由主义公民身份的理论局限,实现自由主义公民身份理论的当代转向。  相似文献   

9.
正自由主义坚持个人权利的普遍性,认为每个个体都平等地享有天赋的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相比起封建等级制度,这种普遍权利原则无疑是一大进步,它赋予了每个个体的生存以平等的价值和尊严。尽管如此,自由主义的这一原则却隐含着一些致命的弱点:在承认个体权利的同时,否定了集体权利;在宣扬人人享有平等权利的承诺中,却忽视了每个个体或集体的差异性和独特性;在给予每个个体平等自由的同时,却忽视了个体实质正义的提升。自由主义将人们强行纳入一个对他们而言是虚假的同质化模式之中,从而否定了他们独特的身  相似文献   

10.
孙碧 《比较教育研究》2018,40(2):96-103
平权运动对促进美国少数族裔争取教育平等权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也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和不满.近些年,美国亚裔群体认为同样作为少数族裔的他们却被平权运动所伤害,隐形的"种族配额制"成为其子女进入哈佛大学等一流大学的障碍.这引发了亚裔和哈佛大学之间就招生中是否存在歧视的控告和辩驳、亚裔群体内部就平权运动得失的讨论以及美国社会就平权运动存废的新争议.问题的实质是不同群体关于平等内涵及其实现形式的不同理解,以及由此展开的政治博弈,它彰显了美国大学招生中种族政治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1.
王宝林 《唐山学院学报》2010,23(1):42-44,45
以罗尔斯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者与以哈耶克和诺齐克为代表的保守自由主义者,是当代自由主义为西方资本主义根本制度进行辩护的中坚力量。其中,罗尔斯的"正义"论所折射出的为平等的自由辩护所构建的合法性理论,诺齐克的"最弱意义国家"所体现的为自由权利至上辩护所构建的合法性理论,都深刻地代表和反映了当代西方社会政治、经济关系的深刻变化,同时又表现出了对传统自由主义合法性理论的深深眷恋。  相似文献   

12.
自由主义政治观作为西方典型的政治观是适应西方社会历史状况,建立在西方土壤之上的产物.特别是它整和、协调了西方社会的各种关系,催化并且推动了西方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资产阶级就是不断利用它维护了自己的政治统治的.文章试图从政治价值和政治观念这一视角出发,来论证自由主义政治观,以求得对其内在发展规律性之认识,目的在于对西方社会政治领域方面的探讨能起到一定的启发和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人类社会还存在政治现象的情况下,平等的政治价值就在于它能最大限度地维护政治稳定,促进政治发展。具体而言,平等有助于维护社会政治心理稳定,保证社会成员在交往中保持心理平衡,并具有较为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主人翁意识与责任感,从整体上保持对既有社会制度、政治权威的认同,维护政治制度、国家政权的稳定;同时,平等是民主的基础和保障,平等的任何发展势必推动民主新的飞跃,从而促进政治发展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孟德斯鸠政治哲学的一个主要来源,是以洛克为代表的英国政治哲学,他把盛行于英国的从个人出发的契约论转换为从社会出发的整体论。孟德斯鸠对英国政治哲学的转换首先是从自然状态、自然法、自然权利与社会契约开始的;政体与分权制衡问题是近代英国政治哲学构建理想国家的一个聚焦点,这也是孟德斯鸠转换英国政治哲学的一个重要内容;自由与平等问题是英国自由主义关注的一个中心问题,也是孟德斯鸠转换英国政治哲学的又一个重要内容。与霍布斯和洛克相比,孟德斯鸠对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的贡献在于努力地寻求自由与平等的平衡,非常重视平等。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身份政治在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世界引发了严重的社会危机。对此,有自由主义者认为过多地强调个体身份认同而忽略普遍公民认同是引发当前身份政治危机的原因所在,因而主张重启公民政治以解决当前身份政治所引发的危机。然而,作为一种资本主义的改良方案,自由主义公民政治不仅不理解身份政治陷入困境的真实原因,而且企图以形式平等来掩盖资本主义社会事实存在的不平等,因而难以突破当前身份政治的困境。这启示我们,唯有重回寻求消灭资本主义制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视域之中,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当前身份政治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6.
罗尔斯作为公平的正义理论以原初状态为正义原则选择的环境,以社会最少受惠者的生活前景为正义选择的参照点,批判了功利主义,超越了古典自由主义,突出地解决了平等问题,让自由主义的主题从自由转向平等,从而让政治哲学的主题也发生了相应的转换。  相似文献   

17.
罗尔斯的政治自由主义基于对公民间的伦理-政治关系的理解,将自由平等的公民作为社会契约的主体,从而构造了一种自由主义的政治社群。这种社群是一种内在的善,但它所依据的原则是公民们运用公共理性进行公共推理的结果,从而并不在本体论上享有相对于个体的优先性。公共理性的运用过程,与当代慎议民主理论所主张的慎议政治在本质上是契合的,后者为政治自由主义提供了必需的独立政治概念的基础,而这种契合也表明,自由主义政治社群的构造要求自由主义克服自身与民主主义之间的张力。  相似文献   

18.
密尔在继承并修正边沁功利主义伦理学说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国家学说、政体理论、自由学说,即他的自由主义政治思想,其思想是19世纪英国自由主义政治思想的集大成者,在英国自由主义政治思想上占有重要地位,文章探讨了密尔自由主义政治思想的内容及其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社会,尊严和人权是法律中的核心概念,是权利来源的根基。康德被誉为尊严大师,他的学说为尊严进入法律文件提供深厚的理论基础。通过对传统地位、神性、天赋权利尊严学说的批判,康德把尊严奠基在自在目的本身,人作为有限理性存在者而拥有尊严。然而,康德并没有对人类中认知能力欠缺的边缘群体是否享有尊严进行直接论述,后世因此对康德目的尊严学说提出了质疑,通过对其学说再解释可知,康德的理论为每个个体尊严的享有提供了一个普遍、平等的根基。  相似文献   

20.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的开创者。孙中山认为,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欧美社会崇尚个人自由的民主政治不符合中国国情。这种本质上是少数人掌权的民主政治,必然带来贫富分化与政府无能。国家自由优先于个人自由,起点平等与结果平等并重才是真平等,建立人民有权、政府有能的良善政治,是孙中山在哲学层面审视、反思中国问题与独特道路的理论成果。中国现代化的目标还没有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孙中山关于自由、平等与良善政治的看法,对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的探索,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