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氨氮含量是评价水体污染和自净状况的重要指标。氨氮是指水中以游离氨(NH_3)和铵离子(NH_4~+)形式存在的氮,氨氮以游离氨或铵盐形式存于水中,两者的组成比取决于水的pH值和水温。当水的pH值、温度偏高时,游离氨的比例较高,反之则铵盐的比例高。氨氮对水体造成污染,使鱼类死亡,还可能形成亚硝酸盐危害人类的健康。因此,我们进行了不同水体中氨氮含量测量与氨氮去除方法的探究实验,希望为环境  相似文献   

2.
裴力民 《中国科技纵横》2011,(11):315-315,227
本文这对浊度法测定水中的微量SO4^2-含量方法,讨论了甘氨酸缓冲溶液pH值,分散剂种类(丙三醇,明胶,琼脂,聚氧乙烯(23)月桂醚),搅拌时间对SO4^2-检测的影响。同时,研究了水中共存离子对浊度的影响。实验最佳条件:以甘氨酸为缓冲溶液,体系的pH值调到3.0左右,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23)月桂醚(BRIJ35)为分散剂,在室温条件下,搅拌6min时,检测体系不仅具有较宽的线性范围(0-30mg/L),变化曲线也呈现出良好的重现性及线性相关系数(0.9999)。该法简便,快速、灵敏、准确、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针对水源水中硝酸盐氮(NO3-N),采用批实验开展了生物脱氮研究,考察了碳源种类对生物脱氮的影响,并考察了豌豆秆作为固体碳源时颗粒铁、碳源用量、N03-N初始浓度和水温等因素对生物脱氮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甲醇、豌豆秆和木屑完全脱氮的时间分别为2天、7天和30天;三种碳源均会引起亚硝酸盐氮的短暂积累,但最大积累量出现的时间不同;在模拟水中富含溶解氧时,含有颗粒铁的反应瓶在2天内可以实现完全脱氮,而对照瓶仅去除45.7%的N03-N;第2天时,1g豌豆秆时N03-N去除率为47.8名,3g时去除率为71.9%,而5g时去除率为99.6%;低浓度和高浓度时的豌豆秆生物脱氮速率分别是11.28mg/L/d和10.91mg/L/d;15。C时的豌豆秆生物脱氮速率约为33。c时的1/3,27cc时的脱氮速率约为33oc时的3/4。碳源种类、颗粒铁、豌豆秆用量和水温显著影响豌豆秆生物脱氮效果;在既定浓度范围内(5.65mg/L-21.92mg/L),N03-N初始浓度对生物脱氮基本无影响。  相似文献   

4.
采用分光光度法对新乡市市售豆芽中亚硝酸盐的含量进行了随机采样检测。结果表明,在亚硝酸盐的量为0~12.5ug/50ml水溶液时与吸光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线性回归方程为A=0.016x+0.003(r=0.9990),该方法简便、快捷、灵敏、实用,可作为食品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方法,利用此方法测定的样品中亚硝酸盐含量均未超过相关标准。  相似文献   

5.
利用SBR亚硝化处理化肥厂实际废水,研究其短程生物脱氮过程中pH、溶解氧、进水氨氮负荷和温度等因素影响,并确定亚硝化处理的最佳操作条件。结果表明,pH过低会抑制亚硝酸盐的生成,过高则不利于反硝化菌反硝化过程TN的去除;当pH值控制在8.0左右时,亚硝化率保持较高水平,同时出水TN浓度控制较好。当DO浓度为0.2~0.3 mg/L时,亚硝化反应继续进行,但NH4+-N亚硝化反应速率较慢;当DO浓度为1.5~2.8 mg/l时,无法实现系统中亚硝化的运行,硝化作用成为主要反应。高氨氮负荷进水有利于亚硝酸盐的积累,但对出水氨氮去除效果不佳。较高的温度有利于亚硝化反应进行。当t=35℃,初始pH控制在7.8~8.2,DO控制在0.5~0.6mg/L,进水浓度NH4+-N为100mg/L时,SBR亚硝化操作过程为最佳,此时亚硝化率基本稳定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6.
以电化学沉积法在玻碳电极上修饰纳米金颗粒,以修饰后的电极作为工作电极,用于同位镀铋膜法连续测定水中铅的含量。在含铋的溶液中,采用示差脉冲溶出伏安法测定铅离子的浓度,考察电解液pH值、富集电位、富集时间及铋膜浓度对溶出峰的影响,优化出最佳实验条件。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金属离子浓度和峰电流有较好的线性关系,结果表明,本法测定结果准确度,灵敏度较高,重现性良好,可实现水中微量重金属离子的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7.
以大头菜为原料腌制泡菜,研究其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通过调整腌渍液的起始pH、食盐添加量、Vc添加量及发酵温度,并采用人工接种乳酸菌的方法研究控制泡菜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相似文献   

8.
为了准确测定水中氟化物,本文从氟离子电极的维护、参比电极的维护、溶液pH、溶液温度、搅拌的速度、电极进入的深度、测定顺序以及相应的时间这些方面对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氟化物的注意点进行了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9.
不同提取条件对热研2号柱花草叶蛋白凝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取热研2号柱花草叶蛋白,对叶蛋白凝集量和叶蛋白中粗蛋白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提取热研2号柱花草叶蛋白的加热时间在7~9min较为适宜,提取时溶液pH值应当控制为3~4。  相似文献   

10.
在表面活性剂存在下及硫酸介质中,70℃恒温水浴中,铜(Ⅱ)催化溴酸钾氧化亚甲基蓝褪色。据此建立了测定痕量铜的方法。铜(Ⅱ)浓度的线性范围为0-0.1mg.L^-1,最大吸收波长为660nm,摩尔吸光系数为2.2×10^4L.g^-1.cm^-1,检出限为3.82×10^-6g·L^-1。方法简单快速、选择性好,用于测定水中铜含量时,测定结果与AAS法的结果相近,所得结果的RSD值均小于3.2%,回收率在99—104%。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亚硝酸盐作为一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被广泛应用于腊肉等肉类食品,由于生产者不能清楚地认识到亚硝酸盐对人体的危害性,仅仅为追求其发色效果而过多使用亚硝酸盐,导致亚硝酸盐含量超标,严重危害消费者的人身健康。针对这一问题,以腊肉为对象,探讨了高光谱技术在亚硝酸含量快速检测的可行性。方法:首先采集腊肉的高光谱数据,然后利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将获取的高光谱数据与国标法获取的亚硝酸盐实际含量值关联起来,建立腊肉亚硝酸盐含量预测模型。结果:采用不同光谱预处理方法,比较其所建模型,其中一阶导数+矢量归一化所建模型效果最佳,模型交互验证均方差RMSECV为0.251,决定系数R2为0.972。结论:研究结果表明,高光谱技术可以用于腊肉亚硝酸盐含量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亚硝酸盐作为一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被广泛应用于腊肉等肉类食品,由于生产者不能清楚地认识到亚硝酸盐对人体的危害性,仅仅为追求其发色效果而过多使用亚硝酸盐,导致亚硝酸盐含量超标,严重危害消费者的人身健康。针对这一问题,以腊肉为对象,探讨了高光谱技术在亚硝酸含量快速检测的可行性。方法:首先采集腊肉的高光谱数据,然后利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将获取的高光谱数据与国标法获取的亚硝酸盐实际含量值关联起来,建立腊肉亚硝酸盐含量预测模型。结果:采用不同光谱预处理方法,比较其所建模型,其中一阶导数+矢量归一化所建模型效果最佳,模型交互验证均方差RMSECV为0.251,决定系数R2为0.972。结论:研究结果表明,高光谱技术可以用于腊肉亚硝酸盐含量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3.
英国莱蒙利水处理技术研究所发明了一种利用燃煤电厂粉煤灰来去除水中的砷或土壤中砷残留的新方法,可以有效地防治砷污染环境。该研究表明,粉煤灰的除砷效果与水的pH值有关,在pH值为4时,它能除去水中80%的砷,在pH 7时只能除去50%,pH 10时只能除去0%。另外,用新方法吸附水中的砷  相似文献   

14.
梁芙蓉 《科技风》2012,(21):81+113
在饮用水中,残余的氯量过高会对人体的健康有严重危害。尤其是近几年水源污染严重,直接导致了自来水中余氯含量的增加。所以测定水中余氯的含量就变的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针对水源水中硝酸盐氮(NO3-N),采用批实验开展了生物脱氮研究,考察了碳源种类对生物脱氮的影响,并考察了豌豆秆作为固体碳源时颗粒铁、碳源用量、NO3-N初始浓度和水温等因素对生物脱氮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甲醇、豌豆秆和木屑完全脱氮的时间分别为2天、7天和30天;三种碳源均会引起亚硝酸盐氮的短暂积累,但最大积累量出现的时间不同;在模拟水中富含溶解氧时,含有颗粒铁的反应瓶在2天内可以实现完全脱氮,而对照瓶仅去除45.7%的NO3-N;第2天时,1g豌豆秆时NO3-N去除率为47.8%,3g时去除率为71.9%,而5g时去除率为99.6%;低浓度和高浓度时的豌豆秆生物脱氮速率分别是11.28mg/L/d和10.91mg/L/d;15℃时的豌豆秆生物脱氮速率约为33℃时的1/3,27℃时的脱氮速率约为33℃时的3/4。碳源种类、颗粒铁、豌豆秆用量和水温显著影响豌豆秆生物脱氮效果;在既定浓度范围内(5.65mg/L-21.92mg/L),NO3-N初始浓度对生物脱氮基本无影响。  相似文献   

16.
亚硝酸盐是一种有毒物质,进入血液后与人体中血红蛋白结合,会导致人体组织缺氧,通过对测定不同煮沸时间饮用水的亚硝酸盐含量和细菌数,为人们健康饮水提出一个明确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苯酚溶液在强酸性(pH=1)条件下降解率最高,随着pH值增大,降解率随之降低,在pH=9时,降解率到达最低点,而后随pH值增大降解率又开始逐步升高。K2La2Ti3O10对苯酚和邻氯苯酚的氧化去除率随着pH值的变化产生一定的波动,但其总的趋势是随着pH值上升而下降,在pH为9~13之间随着pH值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8.
通过实验比较了新鲜清补凉在常温和冰箱冷藏条件下亚硝酸盐含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以及清补凉配料中各类食材对亚硝酸盐的富集贡献情况。结果发现常温和冰箱冷藏条件下清补凉的亚硝酸盐含量都随时间的变化先增加后减少,其中室温下放置的清补凉在放置4h后测得的亚硝酸盐含量最高,冰箱冷藏放置的清补凉在放置2d后测得的亚硝酸盐含量最高,而测得的各个分类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依次为豆类谷物类水果类椰奶。建议清补凉最好在半小时内食用,放置在冰箱冷藏的时间不宜超过8h。清补凉配料中椰奶和水果要选用较新鲜的或者适当减量。豆类和谷物类可以相对多加一点,尤其是红豆、玉米和紫薯。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介绍了熟肉食品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过程:在弱酸性溶液中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反应,生成的重氮化合物盐酸萘乙二胺偶联成紫红色的偶氮染料,通过分光光度计在545nm处测定其吸光度,再在标准曲线上找到该吸光度所对应的亚硝酸盐的量,最后求算出样品中亚硝酸盐的含量(mg/kg)。  相似文献   

20.
不同含量尿素对绵羊增重影响及毒性试验观察研究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25只平均体重16.77kg健康无病的周岁羊采用全舍式饲养的方法,在周岁羊饲料中加入不同尿素含量比例进行饲喂试验。观察饲料中不同尿素含量比例对周岁羊增重影响及毒性测定。结果表明饲料中不同尿素含量对周岁羊日增重影响较大,试验一组饲料中加入从0.25%尿素含量逐渐增加2.25%~2.5%尿素含量饲喂时体重增长明显高于对照组,平均日增重278.0g,对照组平均日增重260.8g,试验一组比对照组日增重多17.2g,提高6.60%;试验二组尿素含量开始从0.5%逐渐增加(每次增加0.5%)到3.0%时,试验二组平均日增重157.3g;对照组平均日增重153.3g,试验二组比对照组日增重多4.0g,提高2.6%。但当尿素含量增加到3.0%至6.5%时,则出现轻微的尿素中毒,体重下降、采食量减少。当尿素含量增加到7%时,则出现严重的中毒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