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学士都喜欢给自己的书斋起一个别致的名称,或以言志,或以寄情,或以自勉,或以讽世,言简意赅,含义隽永,耐人寻味,发人深思。下面品读几个带有数字的书斋名称: 三味书屋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描写的“三味书屋”就在他的故居附近,是他启蒙老师寿镜吾先生的书斋。何谓“三味”?寿先生的儿子曾作过解释:“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  相似文献   

2.
关于“三味书屋”的“三味”,有三种说法。据许饮文先生说,是把经书比作米谷,史书比作蔬菜,子书比作点心,这是一说。(见《语文课中鲁迅作品的教学》)第二说是:“读经书味如稻梁,读史书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这是寿镜吾先生亲人寿洙邻先生所述。据此,有人将“三味”释为“米饭、肴馔、调味品”;亦有人将“醯醢”释为鱼肉  相似文献   

3.
书如阳光,沐浴其中,古今智者无数,读书经验颇众,现拾以“三”类之者,与各位共赏。读书“三味”与“三余”。绍兴三味书屋,是少年鲁迅从寿镜吾先生达五年光景的读书之所,“三味”取自“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酭”,据有关资料,三味书屋原名叫“三余书  相似文献   

4.
鲁迅先生幼年读书的书塾叫三味书屋,这个小院落在浙江省绍兴市内鲁迅故居的对面,是现鲁迅纪念馆的一个部分,原貌仍然完好的保持着。书屋为何取名“三味”,这里有几种不同的说法。据鲁迅在三味书屋读书时的老师寿镜吾的次子说,前人有“读经味如稻梁,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  相似文献   

5.
上小学时读《三味书屋》,一直不明白那个私塾为什么要叫“三味书屋”。及至为人师,教此文,遍查资料,方知此“三味”原来是寿镜吾老先生家的家训,是“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的意思。品味再三,猛然顿悟,此“三味”不正契合于我吗?我一介清贫书生,蜗居山村小学,三餐有食,寒冬有衣,相伴有书……  相似文献   

6.
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的“三味”究竟是什么意思,应该如何理解? 据三味书屋的主人寿镜吾之子寿诛邻云,是因为读书有味。书屋后面小园里的腊梅有味,桂花有味,故谓之“三味”。周遐寿则说“‘三味,大概是把经书、史部、子书譬喻为食物的,经书是米谷,史部是菜蔬,子书是点心”。许钦文先生也支持这种解说。  相似文献   

7.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三味”,应如何解释?历来不尽一致,现试作寻绎:“三味书屋”原名“三余书屋”。“三余”指“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裴松之注《三国志·魏志·王肃传》)意思无非是劝勉学子利用“三余”之时以刻苦勤学而已。后来寿镜吾先生的祖父将“三余”改为“三味”。那么这“三味”又是什么意思呢?周遐寿认为“书有三味”:经书味如米饭,史书如肴馔,子书如调味之料。(参见《鲁迅小说里的人物》)林辰认为这“三味”一词的取义是:“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诸子百家味如醯醢。”(参见《…  相似文献   

8.
三味书屋     
读了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一定很想了解“三味书屋”的情况,下面我们录寿镜吾先生的儿子寿洙邻所写《我也谈谈鲁迅的故事》中关于“三味书屋”的描写,供大家阅读。  相似文献   

9.
“三味书屋”的大匾额(高66.5厘米,长204厘米)高高地悬挂在寿镜吾(怀签)先生的书房,其中的三味是什么意思,该怎样解释呢? “三味”典出于宋代李淑所著《邯郸书目》的序文:“诗书,味之太羹,史为拆俎,子为醯醢,是为书三味”。其中太羹指肉汤汁,折俎是用牛的左肩胛,大臂、臑(nao,即小臂)医治跌扑创伤而举行的一种祝药仪式,醯醢,(xihai)醯为醋,醢是用肉、鱼制成的酱,泛指“肉酱”。李淑在  相似文献   

10.
书如阳光,沐浴其中,古今智者无数,读书经验颇众,现拾以“三”类之者,与大家共赏。读书“三味”与“三余”。绍兴三味书屋,是少年鲁迅从寿镜吾先生达五年光景的读书之所,“三味”取自“读经味如稻梁,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据有关资料,三味书屋原名叫“三余书屋”,取三国时董遇所说的“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  相似文献   

11.
一、“先生”非“寿镜吾”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思想内容新探》一文,把作品中的“我”和鲁迅先生完全等同起来;把作品中的“先生”和寿镜吾先生完全等同起来;把“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这两个不同的天地,或者说不同的典型环境完全等同起来。这样做,我认为是很不妥当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篇回忆性的记叙文字,“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但是,它不是回忆录。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的小引里作了说明:“与实际容或有些不同”,“文体大  相似文献   

12.
大凡书店、书斋的命名,都有一定的含义,少年鲁迅读书处“三味书屋”中的“三味”,究竟是哪“三味”呢?又是什么意思呢?“三味”指的是书三味,即“经味、史味、诸子百家味”。源出唐人李淑的《邯郸书目》:“诗书味之太羹,史为折俎,  相似文献   

13.
写作三味     
<正>"三味"这个词,来自鲁迅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古人有两种说法:其一是前人对读书感受的一种比喻,"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三种体验合称为"三味"。其二是"三味"出自宋代李淑《邯郸书目》:"诗书味之太羹,史为折俎,子为醯醢,是为三味。"而寿镜吾老先生之孙寿宇先生则认为祖父对"三味书屋"含义的解释是"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  相似文献   

14.
《中学语文》1998年第7期《“三味书屋”命名缘由三说略评》一文说“三味”有“三说”:一是指读书有味,书屋后的腊梅有味和桂花有味,是寿镜吾的儿子寿洙邻介绍的;二是指“读书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诸子百家味如醯醢;三是指“再三体会玩味”。《略评》认为一说将读书之“味”与梅、桂之香味搅合在一起,失之于牵强,故不  相似文献   

15.
鲁迅儿时曾受教于寿镜吾老先生,就读于三味书屋。书屋为何以“三味”名之?我们曾见到三种说法,兹略述简评于下。第一种是寿镜吾的儿子寿洙邻介绍的。“三味”指读书有味,书屋后园的腊梅有味和桂花有味。其说将读书之“味”与梅、桂之香味搅合在一处,失之于牵强,故不大为  相似文献   

16.
我看寿镜吾先生中国科大附小童文华鲁迅先生的《三味书屋》是小语课文里的精品。有人认为,三味书屋的生活呆板枯燥,如同牢笼,寿镜吾老先生是维护封建教育制度的典型。寿老先生是怎样的人,我们先听听鲁迅之弟周作人的评价:“三味书屋是同类私塾中顶开明的一个,先生是...  相似文献   

17.
从鲁迅著作和日记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最崇敬四位老师是:寿镜吾、俞明震、藤野严九郎、章太炎。寿镜吾(1849-1929),名怀鉴,浙江绍兴人。二十岁时曾中秀才,但未参加乡试,终生以教书为业,馆三味书屋。为人正直,乐于助人,据说鲁迅父亲病重时,中药配方中有“三年以上的陈仓米”为药引,鲁迅全家苦寻不得,还是这位老师找到几升陈仓米送到鲁迅家去的。他自己无功名思想,也不以功名思想教训学生和家人,他的儿子寿洙邻应举后任辽宁省的一个知县,曾遣人送银子回家,寿镜吾看也没看,原封退回,并骂:“畜生,不听话!”(见周芾棠《寿镜吾先生·三味书屋》。)鲁迅十二岁即1892年时,从寿镜吾学。他看到寿老师“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鲁迅从寿镜吾学习前后六年,他对寿先生的印  相似文献   

18.
江苏杜文民老师发表在2002年第7期《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上的《“三味书屋”的由来》,和河北赵海涛老师发表在2002年第9期《语文教学通讯》(A刊)上的《“三味书屋”的“三味”如何理解》两文,认为鲁迅先生的著名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三味书屋”的“三味”,  相似文献   

19.
其实,据三味书屋的第五代主人寿宇先生说:“我小的时候.我祖父寿镜吾亲口对我说,‘三味’是指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布衣’指的是老百姓,不去当官做老爷;‘菜根香’就是满足于粗茶淡饭,不向往于山珍海味的享受。”(见2001年10月20日《家教指南》关捷文)  相似文献   

20.
浏阳县荷花中学邱建明老师在上完了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之后,上了一堂游戏作文课——连句成段写秋景,现介绍如后: 上课铃刚停,邱老师就走上讲台,满面笑容地说:“今天这堂作文课,我们要向范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