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开放创新体系与企业技术创新资源配置   总被引:29,自引:4,他引:2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借鉴Henry Chesbrough提出的开放式创新范式,着重研究如何通过有效的创新管理和技术创新资源配置,避免创新的两难境地,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文章认为开放式创新模式能减小技术创新技术和市场的不确定性。开放创新体系下,技术创新将吸纳更多的创新要素,形成以创新利益相关者为基准的多主体创新模式。并融合上海宝钢集团的案例加以阐述。文章提出以全面创新投入替代研发投入来衡量企业技术创新水平将更为合理和完整。  相似文献   

2.
郑刚  梁欣如 《科学学研究》2006,24(Z1):268-273
在分析总结国内外有关技术创新过程中协同问题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基于全面创新管理(TIM)的崭新理论视角探讨了技术创新过程中技术、战略、组织、文化、制度、市场等各关键要素的协同问题,首次提出了各创新要素全面协同的概念,并提出了C3IS五阶段全面协同过程模型,认为实现全面协同一般来说应该经过沟通、竞争、合作、整合、协同五个阶段。对于了解企业技术创新的过程,促进技术与各非技术要素的协同,从而提升创新绩效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组织结构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玉荣  尹柳营 《科学学研究》2004,22(Z1):157-161
首先分析了企业成功地进行技术创新所必须经历的两个过程:创新观念的产生和对创新的执行。然后分析了组织结构对创新观念和创新执行力的影响。最后,本文提出了基于技术创新的组织结构设计思路。即通过将结构性要素结构化和将柔性要素柔性化的原则,根据创新观念产生所需要的环境特点,将组织结构设计中的文化和沟通要素进行柔性化设计,将稳定执行创新所需要的责任界定、优先等级和进度控制与时间限制进行定量化设计,以保证企业成功实现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4.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我国技术创新的重要载体。但从长期来看,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偏重于开发性创新,造成探索性创新和开发性创新之间的失衡,使其难以抵御恶劣的国际金融环境,阻碍了其持续发展。如何促进其由开发性创新向探索性创新转型,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从文化与技术融合的视角切入,综合运用技术战略理论、资源基础理论与动态能力理论,构建"产业领域关联—企业主体合作—资源要素整合"的理论框架,借鉴美国迪斯尼公司探索性创新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特点,总结出新技术带动文化产业、文化需求推动技术革新与技术要素与文化创意协同三条创新转型路径。  相似文献   

5.
针对关于数字企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融合的研究体系不够完整的现状,以数字企业作为扎根研究对象,提取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两者融合的要素,运用小世界网络模型模拟两者的融合过程,分析各要素对创新融合过程的影响程度,并对创新融合过程进行MATLAB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数字企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融合要素包括企业创新能力、数字技术创新、协同创新平台等5个创新要素以及数字产品市场、政府扶持、资金与融资等6个资源要素;根据融合强度和广度,可以将各要素分为高广度高深度、高广度低深度、低广度高深度和低广度低深度4种类型;在创新融合过程中,企业创新能力、数字技术创新等要素的影响力较强,技术创新战略合作、协同创新平台等要素的影响力适中,数字产品市场、政府扶持等要素的影响力较弱。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加大资金投入、加强产学研合作、合理调配顾客资源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企业的发展需要高新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技术创新和管理技术创新是迎接知识经济挑战、推动国家创新体系前进的并驾齐驱的两大车轮。深化企业改革,不仅要“改制”,而且要“改治”,管理技术创新,也应属于国家创新体系的内容。本世纪8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保罗·罗墨提出的新经济增长理论,首次将科技与资本、劳力,并列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三大要素,并且强调新经济理论的影响“首先反映在管理技术上”“管理人员必须做好更多思想与物质准备”。对管理技术创新加以探索,有利于引导企业“眼光向内”,少说空话,多干实事,从而有利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适应时代发展趋势更好…  相似文献   

7.
基于产业集群创新的创新型人力资本增值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产业集群创新的分析,构建了产业集群创新系统,归纳了产业集群创新系统的六个特征。同时,将创新型人力资本分为四类:企业家型人力资本,管理创新型人力资本,技术创新型人力资本,以及信息型人力资本。根据对产业集群创新系统,以及四类创新型人力资本特质的研究,提出了创新型人力资本在产业集群创新系统中的五条增值路径:主导产业企业的聚集效应产生的路径;主导产业企业和上下游关联企业的集聚效应产生的路径;主导产业企业和竞争企业的聚集效应产生的路径;集群内企业与供应商、客户的聚集效应产生的路径;集群内核心要素与支撑要素的协同效应产生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阐述企业反超型技术创新(以下简称“反超创新”)的现实意义出发,在相关理论综述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企业在技术相对落后和技术引进的前提下实现技术创新和技术领先的现实,提出了“反超创新”的概念及其基本模式和推动要素,构建了“反超创新”的基本理论体系和现实策略。  相似文献   

9.
李武斌 《技术与创新管理》2012,33(3):249-251,255
《陕西“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了陕西建设创新型区域的目标.创新理论认为,企业是区域创新系统的主体要素,培育和壮大企业实力是欠发达地区实现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分析陕西省企业创新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陕西省培育企业创新主体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陈元志 《科学学研究》2012,30(2):194-200
 企业需要在发展的过程中考虑技术要素与其他非技术要素间的协同问题。企业的技术创新路径是在渐进式创新与突变式创新交替演进的。在开放式创新、协同创新等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协同创新概念框架,梳理宝钢技术创新的发展路径和技术能力的培育过程,从“战略-知识-组织”三个维度探讨宝钢协同创新的内涵实质,印证符合中国国情的技术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1.
朱凌  陈劲 《科研管理》2008,29(2):28-36
本研究在详细的理论考察和文献梳理工作基础上,结合我国企业文化管理和技术创新管理实践情况,提出理论研究者应为企业管理者提供一幅“创新型企业子文化图谱”的企业文化管理工具,以应对当今愈益复杂的企业组织结构和愈益繁复的企业管理工作。研究通过提炼、总结、提升企业子文化理论和组织结构理论的相关知识点,设计了初始的“创新型企业子文化图谱”,认为企业管理理论研究工作者可以从纵向、职能两大分类角度分别考察“战略高层子文化、中层管理执行子文化、基层操作型子文化”和“工程技术型子文化、生产操作型子文化、市场营销型子文化”的创新特征,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文化构建和技术创新管理的新思路,同时获得理论研究上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2.
程博  熊婷  潘飞 《科研管理》2006,41(2):239-247
本文以2007-2014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信任文化对公司创新的影响以及信任文化与薪酬差距对公司创新的交互影响。实证研究发现:信任文化对公司创新水平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即与不存在信任导向企业文化的公司相比,存在信任导向企业文化的公司创新会有8.56%的提高;扩大高管团队/员工内部薪酬差距对公司创新水平有正向激励作用,且增强了信任文化与公司创新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本文不仅考察了文化力量如何影响公司创新行为,丰富和拓展了相关研究文献,而且对公司创新战略实施,乃至对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中国优秀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中美企业全面创新管理模式比较——海尔模式与惠普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提出全面创新管理(TIM)成功的影响因素之后,本文详细研究了海尔和惠普的动态创新历程,首次提出了以企业家创新精神主导的海尔TIM模式和企业家精神与员工创新互动的惠普TIM模式,并对两种TIM模式的共性和个性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同时对其实际意义作了进一步的探讨。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TIM理论的系统协同创新战略和哲学思想对企业创新实践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方阳春  雷雅云  宋志刚 《科研管理》2006,40(12):312-322
个体创新行为是组织创新的基础,本文将“包容理念”与“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相结合,探讨了包容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同时验证了员工创新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研究表明:(1)包容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包括公平分配共享收益、容许犯错鼓励建言、注重跨部门交流、用人所长正向激励、多样性引进人才、重视员工培养投入六个方面。创新行为包括创新过程和创新结果。(2)包容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各维度与员工创新过程和创新结果都具有显著正相关。容许犯错鼓励建言对员工的创新过程和员工创新结果都有显著影响;用人所长正向激励显著影响员工创新过程;创新自我效能感对员工创新过程和创新结果具有显著影响。(3)员工自我效能感在容许犯错鼓励建言与员工创新过程和创新结果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员工自我效能感在用人所长正向激励与员工创新结果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5.
唐小飞  周磐  苏浩玄 《科研管理》2020,41(6):172-180
企业创新活动逐渐由封闭走向开放,互联网品牌创新社区成为企业创新的重要场所。本文基于社会心理学的视角,以在线印象管理为核心概念,对用户创新参与动机、印象构建行为及对创新绩效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实证发现:追求知识共创动机和追求网络社交动机的社区成员,采用获得性印象管理行为的可能性显著大于采用保护性印象管理行为;追求社群认同动机的社区成员,采用保护性印象管理行为的可能性显著大于采用获得性印象管理行为。品牌创新社区成员的社龄长短对采纳印象管理行为产生影响。获得性印象管理行为较保护性印象管理行为对品牌创新社区的创新绩效有更正面的影响。本研究拓展了品牌创新社区用户研究的理论视角,也为企业识别在线用户创新参与动机,从而制定合适的激励机制以提升创新绩效提供了建设性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创新日益正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不竭源泉和动力。在总结国内外理论进展与企业实践调研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了创新管理的新趋势——全面创新管理(TIM)的概念,并通过海尔集团的案例从时空维度和要素维度对其内涵进行了阐述。作者认为全面创新管理是新经济时代企业培育核心能力、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的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7.
创新是一个复杂的价值创造过程,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创新驱动发展涉及现代化建设的方方面面,包括科学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社会创新以及人才培养机制创新。为实现创新驱动发展,需要完善国家创新生态系统,加速政府职能转变,着力营造良好的创新制度文化环境,激发创新主体的创新活力,强化创新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弘扬中华民族的创新文化和创新精神,形成全社会关心创新、参与创新的良好发展局面,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8.
全面创新管理的制度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按企业创新的要素及相互作用的原理,创新管理理论大体上经历了传统创新管理理论、组合创新管理理论、全面创新管理理论三个阶段。全面创新管理的提出对企业管理带来深刻的影响,是创新管理理论在企业中应用的新范式,不仅要求企业能迅速地组织与整合内外部资源以更有效的方式进行创新,以满足市场和企业发展的要求,而且促使企业对创新的制度体系进行系统的安排,以保证全面创新管理的持续性和有效性。本文从制度的角度,分析全面创新管理的制度内涵,系统讨论全面创新管理的内外生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9.
AJ模型是研究企业选择合作/非合作创新的基本模型,其主要结论是当行业内技术溢出较大时,企业倾向于选择合作创新。创新辅助性资产的专有性作为决定企业能否垄断创新收益的重要因素,已经受到了理论界的普遍重视。结合这两方面的研究,将创新辅助性资产的专有性引入AJ模型的创新函数中,设计了双寡头垄断市场结构下企业之间的动态博弈实验。实验研究表明:当行业内技术溢出率一定时(此时,企业选择合作或者非合作创新可获得同等收益),创新辅助性资产的专有性越强,寡头企业越倾向于选择非合作创新;创新辅助性资产的专有性越弱,寡头企业越倾向于选择合作创新。研究结论对于解释我国类似汽车等垄断行业中的企业创新方式选择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创新不仅是一种"技术-经济"过程,同时也是一种"社会-文化"过程。对知识劳动者或创新创意阶层社会属性的高度关注,是"创新社会论"兴起的一个基本前提。文章分析了"创新社会论"兴起的4个认识基础,总结了全球一些代表性创新中心城市的社会共性特征,提出将人而不是技术置于创新政策制定的中心以及未来政策的导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