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韦丽玲 《图书馆界》2005,(1):50-52,F004
1994年3月,广西首创了以“发展图书馆事业为手段,以倡导读书,传播知识,推动社会文明与进步为目的的社会文化系统工程——“知识工程”,这是优化社会环境的一个伟大创举。本文结合本市十年来实施“知识工程”活动的实际,阐述“知识工程”对优化农村社会环境,建立健全农村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县级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入信息时代,新知识大量涌现并迅速转化为生产力,信息日益成为现代社会中最重要的资源。资源的利用从来就是与资源的开发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开发和服务是信息资源变为物质财富的过程,即知识传递和知识成果物化的过程。县级图书馆如何有效地为社会提供各种信息服务,是县级图书馆面临的一个紧迫课题。  相似文献   

3.
建筑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具有物质和精神双重属性。它既是实用的人造生活空间,又是具有审美观赏价值的艺术品。图书馆作为一种公共文化设施,承担着保存人类文化遗产、传播知识、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任。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工作、学习环境的要求日益提高.使室内空间建筑艺术的设计成为现代图书馆建筑不容忽视的一个组成部分,各种建筑艺术手法以及各种新型装饰材料在图书馆室内室间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知识管理与图书馆学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历史的角度,阐述了知识进步带动了社会知识管理发展,强调图书馆学是研究知识管理的一门学科,伴随人类社会知识进步与知识管理的深化,图书馆学研究更具有社会性和时代性。  相似文献   

5.
现代图书馆建筑中的大空间理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图书馆建筑中出现的“大空间”理念,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果,是信息化社会产生的结果,是人们争取自由、平等获取知识、获取信息的结果。现在大型商厦的建造,早已摒弃了那种一间一间小商铺的结构,人们的消费,也已经习惯于“大空间”的环境和“大超市”的环境。国内外图书馆界也正在为图书馆实现超市式服务而进行着现代图书馆建筑的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6.
通向知识城市之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建中 《图书馆论坛》2003,23(6):45-45,138
最近一个时期,国际上一些城市纷纷推出“知识城市”战略。“知识城市”战略的核心。是让每一位市民都拥有平等获取知识的机会,享受知识进步带来的各种利益,并依靠知识改善和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7.
弘扬读书精神大兴读书之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知识创新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环境下,社会进步、个人发展都离不开知识。为了民族振兴,国民应弘扬读书精神,大兴读书之风。同时要改变读书观念,更新读书方式,提高阅读效率。  相似文献   

8.
在界定公共事业组织概念的基础上,提出构建公共事业组织知识管理实施模式,包括组织内外知识环境建设和组织的战略知识管理。外部知识环境即社会知识环境和企业、政府这两大组织的知识环境,内部知识环境则包括组织的制度、文化和技术环境。组织的战略知识管理主要是分析知识链管理和知识价值评估。认为公共事业组织在构建知识管理实施模式的过程中,应该基于社会公众利益、体现公益服务宗旨并面向动态知识环境进行知识共享、知识创新和知识评估。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知识消费的内涵、个体角度的知识消费、社会角度的知识消费、知识消费的收益和知识消费选择的决定因素等五个方面对知识消费进行了探讨,强调知识消费的目标是达到知识在消费中创新、知识在消费中发展、人类在知识消费中进步。  相似文献   

10.
图书馆的知识服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化社会呼唤知识服务。而具有社会教育职能的图书馆应以满足用户的知识需求为目的,发挥自身的文献信息资源优势,对知识信息单元进行组织和开发,形成具有独特价值的知识产品,为用户提供知识服务,在知识化社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首先讨论“知识”语义环境的涵义和主要表现,继而对数据、信息、知识和智慧的含义与特质进行比较分析,重点研究四者之间的语义-逻辑关系和源流状态,在此背景上进而探讨知识与其他重要概念即心智因素的语义联系,最后集中研究处于知识语义环境中的主要因素之间的逻辑联系、层次关系以及其理论基础,提出以认知域为横坐标、知识层面为纵坐标,对“数据-信息-知识I(模糊知识)-知识II(明晰知识)-智慧”连续统一体进行语义-逻辑分析的层次模型,并以此层次模型为分析框架,深入探讨在不同逻辑层次上“知识”及知识相关因素的动态运动机制和递进跃升规律,重点包括数据的筛选和聚合、从数据萃取信息、信息内化为知识I、知识I向知识II的转化蜕变和知识向智慧的升华,以从原始与基础概念层面为构建知识创新理论框架打下认知基础。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今信息-知识时代迅速发展和非连续性变化的社会环境中,一切社会群体、组织和个人只有持续不断地进行知识生成和创新、实现自我超越才能适应这一环境,赢得社会竞争优势和生存与发展的机会。知识管理就是这样一个通过对相关信息和知识资源充分开发利用而实现的一个组织知识的知识生成管理、组织知识管理和社会知识管理三个层次。图书馆在知识管理的三层结构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社会功用。  相似文献   

13.
知识聚合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亚婷 《图书情报工作》2016,60(21):128-136
[目的/意义] 知识聚合是近年来图书情报领域新兴起的研究领域,通过对知识聚合的内涵、方法和应用进行梳理,提出知识聚合的发展趋势,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首先通过概念辨析对知识聚合的内涵进行说明,认为知识聚合是知识组织的新发展方向,并有助于实现基于用户需求的知识服务。其次,从基于情报检索语言、知识网络、语义网和主题四个方面对知识聚合的方法体系进行阐述,进而对知识聚合在知识获取、知识推荐及知识发现上的应用研究进行介绍。[结果/结论] 在此基础上,提出丰富不同数据层面的聚合实证研究、注重聚合方法的融合、加强在大数据环境下的服务创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知识转移及其相关概念辨析   总被引:37,自引:1,他引:37  
知识转移是在受控环境中实现知识从拥有者到接受者的传播,缩小人类个体或组织之间的知识差距,并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过程。知识转移是一个特殊的知识传播过程,是在受控环境中进行的,其根本作用是缩小人类个体或组织之间的知识差距并促进人类的共同发展。虽然知识转移、知识扩散和知识共享都是知识传播的特殊类型,但三者在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上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 知识融合是一个随技术环境和社会环境不断发展变化的概念,并可应用于多个学科领域,然而目前学术领域对知识融合的概念界定还缺少一致的理解,对其进行辨析有利于推动后续研究。[方法/过程] 通过充分调研和分析,在理论和实践层面汲取以往研究中的观点和成果,一方面选取不同时期和不同领域的知识融合概念的典型表述,并分别提取“处理对象”“融合过程”以及“融合结果”3个关键要素;另一方面通过知识融合系统体系架构的剖析来进一步明确知识融合的研究范畴与边界。[结果/结论] 综合概括得到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融合概念定义,并从流程角度对知识融合概念进行分解。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 知识图谱已成为公共数字文化资源知识组织的新形态。利用知识图谱技术赋能红色历史人物知识问答服务,提升用户交互体验,对红色历史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 在梳理历史人物数字资源组织及知识问答系统相关研究的基础之上,构建了红色历史人物知识图谱Schema与KBQA架构,从数据获取、知识抽取、知识融合、图谱生成和知识问答五个环节搭建了红色历史人物问答模型,并以老上大历史人物数字资源进行实证研究。[结果/结论] 本文设计的知识问答服务架构在红色历史人物数字资源的图谱半自动构建、知识推理与智能交互方面具有优越性,提升了用户知识服务体验。  相似文献   

17.
王涛  顾新 《图书情报工作》2011,55(16):107-110
认为知识网络能帮助企业整合资源,获取竞争优势。对以知识链为基本单元的知识网络的内涵、结构及其知识活动进行分析,提出知识网络的构成要素包括网络节点、网络资源、网络活动和支撑环境四个部分,构建出知识网络结构示意图。在此基础上,分析知识网络中的知识活动以及知识活动的基本分析单位之间的知识流动模式。  相似文献   

18.
知识管理是知识经济时代一种重要的管理模式,知识管理软件是实施知识管理的物质基础,而基于Web2.0 的社会性软件给陷入困境的知识管理带来了转机。文章以Blog 和Wiki 为例,从两者的概念入手,简要介绍了Blog 和 Wiki 这两种社会性软件,分别阐述了作为知识管理工具的各自特点及其功能,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 两者在解决知识管理实际问题中的具体应用,最终提出知识管理中运用Blog 和Wiki 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成为重要的资源。知识服务作为一种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的重要服务方式越来越受到图书馆的重视。知识组织是知识服务的基础,知识服务是知识组织的目标。在介绍知识组织与知识服务内容的基础上,探讨了如何实现二者的协同。  相似文献   

20.
调研用户知识环境的代表性应用系统和在建项目,为研究型图书馆的知识服务提供借鉴。用户知识环境的建设目标在于推动学科领域内科学研究(者)的合作,特点在于将用户需求放在首位,信息资源综合化,知识组织方式多样化,吸引用户社交网络化,工具化、可视化、虚拟化等技术支持的功能易用化,建设工作的合作化。虽然当前用户知识环境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但其发展趋势将会加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