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4 毫秒
1.
首先,对高等教育出版社在新的一年到来之前召开《中国编辑》工作研讨会表示赞赏。说到高教社与中国编辑学会和《中国编辑》的关系,我的印象是“三个非常”,即:对编辑理论建设非常重视,对编辑学会的工作非常支持,对办好《中国编辑》杂志非常尽心。高教社把办好《中国编辑》看成不仅是对全国编辑学科建设的贡献,而且是实现本社“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举措。这就把认识提到了战略高度。接受《中国编辑》出版任务以后,社领导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配备了精干的编辑力量,提供了有力的经济保障,今天又邀请有关领导、专家、学者来共同研讨,这些都是很好的兆头,  相似文献   

2.
2007年9月11日至12日,中国编辑学会第12届年会在贵阳举行。这次年会的主题是:“适应新形势,探究编辑新规程”。中国编辑学会会长桂晓风、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德有、副会长兼常务副秘书长袁良喜及参加学会四届四次常务理事会的常务理事出席了会议。来自全国出版界、教育界的九十余位专家学者与会,交流研究情况,探讨编辑规程,吸取学术成果,创新编辑工作。  相似文献   

3.
曾记得,三年前,在中国编辑学会和业内人士的热心奔走和呼吁下,《中国编辑》杂志终于创刊了,从此,中国编辑学会有了自己的会刊。这是中国编辑学界和中国编辑行业一件值得庆贺的大事,在中国编辑发展史上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论编辑规律     
在我国历代编辑活动中,有许多带有规律性的编辑实践。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给以科学的总结,便可以得出若干个编辑规律;揭示这些规律,是编辑工作走向科学化、规范化,从而奔向21世纪的需要。笔者认为,在当代中国:为政治服务是编辑的基本规律,随着科技发展而发展是编辑的特定规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是编辑的特殊规律。  相似文献   

5.
记得我步入编辑队伍不久,出版界的一位老领导、出版家送我这本由伍杰同志执笔写就的《巨译的诞生》一书,并亲切地对我说:“好好读一读,对你会有不少的帮助。”几年来,我的确从这本书中得到了许多的启迪和深刻的教诲。对于我们编辑来说,她不仅是一曲深情的颂歌,也是一部优秀的教科书。  相似文献   

6.
正参加这个会议,我感到非常高兴和非常荣幸。这是因为:第一,会议主题特殊。叶圣陶先生是中国现代和当代编辑工作的开创者之一,也是中国现代和当代编辑工作的集大成者,是中国编辑界的楷模和代表,举行以"纪念叶圣陶先生从事编辑出版工作90周年"为主题的纪念研讨活动,意义重大。第二,会议地点特殊。会议由叶圣陶研究会主办,  相似文献   

7.
黎炜 《中国编辑》2006,(6):92-92
金秋十月,桂花飘香,“新形势下编辑工作特点与创新”研讨会于10月12—13日在湖北武昌召开。会议由中国编辑学会科技读物委员会(筹)主办,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联合承办。来自全国科技出版社约60位代表参加了研讨会。  相似文献   

8.
谈谈医学书稿语言文字的编辑加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有声 《中国编辑》2006,(5):47-48,49
我在编辑工作实践中体会列,即便是学术专著也会因语句小通、错字连篇而大为失色,甚至引起学术界的不满。我也经常听到一些学术上造诣较深的专家、教授这样说:“这部书稿的专业水平、科学性方面不会有什么大问题,但语言文字水平就难说了,全靠编辑同志修改润色了。”这话说得实在,反映了对编辑的期望和信任。而对于编辑来说,不管遇到什么样的书稿,都离不开语言文字加工,因此语言文字加工的能力十分重要。下面,我结合多年积累的编辑经验,具体谈谈医学书稿中语言文字的编辑加工问题。  相似文献   

9.
正今年是叶圣老诞辰120周年,叶圣老是我国近百年来的文化大家。他在文学教育和编辑等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尤其在编辑工作上,花的时间是最长的,花的心血也是最多的。关于叶圣老的编辑思想,许多论者从不同角度有许多概括,都是令人佩服的。1999年,我应邀参加纪念叶圣老诞辰105周年的"叶圣陶出版思想和实践研讨会",不揣冒昧,就叶圣老的编辑思想作过一次题为《一切为了读者:叶圣陶编辑思想的核心》的  相似文献   

10.
编辑境界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任火 《编辑之友》1996,(5):36-37
编辑境界论●任火【唐山】当我提起笔写下这个题目时,心不禁感到微微有些震颤。我突然意识到,一次艰难而又畅快的精神跋涉开始了,探索编辑的精神境界,我的心灵将走进一座崇高、庄严的殿堂,接受一次使灵魂得以净化、升腾的洗礼。把自己定格在编辑的坐标上,生命便会迸...  相似文献   

11.
我在解放军报社工作期间,有11个年头在理论处当编辑。理论处的几任领导叶寒青、林平、吴牧华、卢文华和许多老编辑的品格和工作精神,给我很多教益,至今难以忘怀。翻阅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解放军报》的《思想战线》专版,在文章作者中,可以见到一个经常出现的名字———李嘉。这是理论宣传处编辑常用的一个共同笔名,与这个笔名类似的,还有李增之、黎佳、施佳等等。处领导、编辑自己撰写的文章,有时也用这类笔名。当时,《思想战线》专版刊登的稿件,许多是部队做实际工作的同志撰写的。这些同志生活在部队,实践经验丰富,部队现实…  相似文献   

12.
文章指出,编辑规范和编辑创新是中国编辑学会2011年的工作要点,也是第15届年会的主题;阐述了中国编辑学会同仁围绕一条主线、两个主题、三大理念达成的九大共识;对三大理念及其与编辑规范和编辑创新的关系进行了说明;对强化编辑规范,推进编辑创新指出了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13.
《中国编辑》2004,(5):94-94
2004年7月5日至8日,中国编辑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在甘肃省兰州市召开。来自全国出版社、报刊社及高校的七十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的主题是“转制条件下的编辑工作”。代表们从各个角度畅谈了自己的见解。中国编辑学会会  相似文献   

14.
编辑苦乐     
正1946年,抗战胜利的第二年,我从大学毕业,有朋友介绍我先后到《文化月刊》和《文艺与生活》杂志去当助理编辑,这是我编辑生涯的开端。但为时较短,只干了半年,接触到一些有关编辑方面的知识和技巧,很感乐趣。因为得到的是未曾有过的新鲜事物,学到许多不熟悉的文化技巧,一切不以为苦。20世纪50年代,有几位历史界的学人办了一份同仁刊物——《历史教学》,他们都年长于我,因为知道我当过编辑,邀我参加编委兼值班编辑,每三月一轮。那时还是铅排时代,值班编辑对组稿、编辑、排印、校对、发行等一系列工作都要熟悉,都要体验,一共干了10年,对铅排工作可说已经掌握。这十  相似文献   

15.
四川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于1985年11月29日至12月1日在成都成立并举行了首届学术年会,出席会议代表139人,省内外特邀代表12人。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筹委会主任翁永庆来电祝贺,四川省科协副主席李力众、四川省出版工作者协会副主席张东升以及上海、云南、湖北省科技期刊编辑协会的代表参加了会议,并向大会表示了热烈的祝贺。  相似文献   

16.
科技编辑参加国际编辑会议的益处与准备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许福明 《编辑学报》2003,15(1):68-69
国际编辑会议是实现信息传递、国际交流和全球科技编辑间国际合作的一个重要途径。科技编辑参加国际编辑会议有很多益处。对参加会议的益处进行了讨论,并结合其实践经验对参加会议的准备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哈同 《出版科学》2001,(4):49-49
2001年8月19日至23日,中国编辑学会在哈尔滨举行第六届年会。年会的中心议题是:以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探讨新形势下编辑工作的性质、特点、任务和要求,总结经验,交流思想,提高认识,促进出版事业进一步发展。来自全国各地新闻出版局、出版社、期刊社及武汉大学、河南大学编辑出版专业的教师、研究生共72人参加了年会。论文大多着眼于研究编辑活动面临的新形势,一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新  相似文献   

18.
2004年8月18~21日,全国图书馆学期刊优秀编辑、老编辑表彰暨经验交流会在甘肃省敦煌市举行。本次大会由中国图书馆学会、甘肃省图书馆和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信息中心联合主办,来自全国各地的40多位图书馆学期刊编辑代表参加了会议。会上表彰了我国图书馆学期刊优秀编辑24名,老编辑16名。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徐引篪代表学会向获奖的编辑们表示祝贺并发表了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19.
中国编辑学会第四届理事会产生了。有人问我“第一着棋走什么”,我说“需要集体研究”;又问“你个人的意见是什么”,我说“研究编辑人才评价体系”。为什么?道理很简单。  相似文献   

20.
著名编辑、我的好友李景峰同志,不幸去世了,噩耗传来,我不胜悲痛。我和景峰相识、相交已经三十余年,彼此亲密无间。在他患病期间,我曾多次看望他,希望他能够转危为安,再为中国的社会主义文学事业多做些贡献。谁知万恶的病魔,竟是这样无情,终于夺走了他宝贵的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