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中国的瓷器闻名天下,在西方,同样有梅森瓷器驰名欧陆。历史上,中国与欧洲诸国有商路相连,在东西方互通有无的过程中,萨克森选帝侯对中国的瓷器爱不释手,遂命人仿造中国瓷器。经过不断尝试,西方人也掌握了烧瓷的技艺,并在1710年成立了“梅森(Mei8sen)”国立瓷器制造厂。由此,德国的梅森瓷成为了欧洲瓷器的代表,全欧洲的瓷器制造业都受到了它的影响。梅森瓷也成为了世界闻名的瓷器。梅森瓷的标志,就是两把交锋的蓝剑。  相似文献   

2.
《小读者》2008,(10)
中国——瓷器在英文里,中国和瓷器是一个词"China",这是世界人民对我国古代文明的高度赞誉。在西方家庭里,都为能有一件中国  相似文献   

3.
中国瓷器在拉美殖民地时期的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瓷器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创造之一,被西方视为中国的一种艺术特创,与丝绸一样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好象征.在历史上,瓷器成为了中外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毫不夸张地说,有人类活动的地方就有中国瓷器的出现,中国与拉丁美洲虽然远隔万水千山,但仍不能阻止中国瓷器文化的传播.本文试就中国瓷器在殖民地时期拉美的传播情况及其对拉美社会所产生的影响作一论述,以探讨中国瓷器在中国和拉美文化交流史上所应占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西方人称瓷器为“China”,称漆器为“Japan”.即西方人以瓷器称“中国”,以“漆器”称日本.漆器、瓷器同根同源,为何西方人把漆器“送给”了日本,初听之下深为气愤,仔细琢磨之后,发现了问题.中国人对瓷器的喜爱,与日本人对漆器的喜爱是相同的.中国人在生活中多么的喜爱瓷器,日本人在生活中就多么的喜爱漆器.漆器在日本人生活中的广为使用,漆器的在日本的“生活化”为本文分析的重点.通过对日本漆器“生活化”的探究,指出其独特的文化现象,分析其对对中国漆器民族化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瓷都昌南     
<正>江西东北部有一座因瓷器而享誉世界的小镇,它就是景德镇。通常认为,外国人之所以称呼中国为"China",是因为精美绝伦、曾经倾倒整个西方世界的中国瓷器。景德镇古称昌南镇,其瓷器闻名遐迩,传到国外,外国朋友为之震惊,久而久之,"China"(昌南的音译)就成为瓷器和产瓷器的中国的代称。江西是一个比较偏僻的省份,景德镇在江西又是一个比较偏僻的地区。在明、清时期发展起来的四大名镇中,唯独景德镇偏居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中国的英文译作China,因为China是中国特有的瓷器。而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江苏省书协副主席孙晓云女士从书法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新观点,认为书法(Calligraphy)是中国文明的象征,将中国译为Calligraphy更好。孙女士认为:China是瓷器,在古代,除了丝绸,中国在西方人眼中就是瓷器了,以为这就是中国文化。但现在这些过去中国特有的  相似文献   

7.
活动     
北京中国清代外销瓷展主办方:首都博物馆时间:2010年2月4日至5月9日(周一闭馆)地点:首都博物馆地下一层水景庭院(O厅)16世纪起,中国外销瓷器大量进入欧洲。据保守估计,18世纪中国瓷器输入欧洲的数量在6000万件以上。一些中国外销瓷按照西方人审美情  相似文献   

8.
瓷器源于中国,而欧洲瓷器源于德国.德国瓷器有300年的历史,它影响着西方的餐桌文化、饮食文化和艺术审美.1708年1月15日,被视为是欧洲瓷器的诞生日.那一天,在萨克森的威腾堡,炼金术士贝特格第一个破译了中国陶瓷密码,制作了欧洲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件陶瓷.后来,萨克森国王奥古斯特二世害怕制瓷技术外泄,将陶瓷工厂迁到了一座叫梅森的小城.  相似文献   

9.
近代中国科学文化的发展日渐落后于西方国家。追究起来,是中国人的思维模式,是中国的政治制度,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导致了近代中国科学发展落后。  相似文献   

10.
明清时期,中国经济和文化处于强势地位,西方与中国贸易、文化交流也十分活跃。在此背景下,以绘画、瓷器等艺术品为代表的中国文化艺术对西方审美趣味和美术创作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马蒂斯、梵高等画家借鉴中国画创作经验,创造出体现东方神韵和艺术精神的作品,成为中西文化艺术交流的典范。  相似文献   

11.
文章认证了商品经济和城市与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关系,认为中国商品经济较西方落后,中国城市与西方城市对商品经济作用不同,是中国较西方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缓慢的一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从创新能力培养层面讨论中国教育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现代社会无论从科学技术方面还是在思想观念方面都大大落后于西方社会,发明创造的速度和质量都远远地落在西方国家之后。究其原因,近代落后的教育体制和当代的应试教育难辞其咎。为此,必须改革中国的教育体系,培养人们的创新能力,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相似文献   

13.
科学体制化是科学发展的组织条件和制度保证,是一个国家科学良性发展的前提。与西方相比,近代中国在科学家社会角色的形成、专业科研机构的创建、学术交流社团的产生、科学会议的召开、科学刊物的创办、科学奖励机制的形成、科学教育的专门化等方面都远远落后于西方。科学体制落后是近代中国科技落后的根源之一。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中国和西方科技发展的比较,分析我国科技发展水平落后于西方科技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在英语中叫"China",与"陶瓷"同名。古时候,美丽精致的瓷器从中国传到西方,迅速征服了西方,西方人对此爱不释手,甚至拿它来称呼中国。驼铃声声,丝绸之路上的商队把中国的丝绸运到西方,丝绸成为西方有钱人身份的象征,那就是古代的阿玛尼。强大的古代中国,在文化上面对西方时同样强势。世易时移,当中国打开关闭已久的大门,外国文化蜂拥而至,以压倒性的优势驰骋华夏。衣、食、住、行……人们生活方式中的一个个堡垒迅速沦陷。在中国现代化的棋盘上,外国的棋子跑得正欢。西风浩荡中,中国的传统文化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16.
中西长篇小说可以十八世纪中叶为界线划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中国长篇小说艺术成就远远高于西方 ;第二阶段中国则远远落后于西方。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近代现代史部分主题 1 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及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编者 /窦风雷主题内容认知  从某种角度看 ,一部中国近代史 ,也就是中国落后挨打的屈辱史。造成这种屈辱局面的原因 ,一方面是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另一方面是中国社会制度的落后。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 ,是资本主义国家开拓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强侵华方式与特点的变化 ,是与整个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与矛盾息息相关的。西方列强的侵略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既阻碍了中国近代化的步伐 ,同时客观上刺激了…  相似文献   

18.
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存在侵略和渗透的一面,同时在明清时期中国文化封闭落后的情况下,也存在对其推动和促进的一面。本文就这一时期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推动和促进以及中国普通民众和进步人士对西方文化的积极态度进行了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9.
李瑞 《文教资料》2013,(23):54-56,65
近代,面对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闭关锁国的中国被强行打开了国门.西方的科学技术、生活方式、价值观大量输入并冲击着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的知识分子开始了深刻的反思.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洋务运动,从新文化运动到21世纪提出的科教兴国战略、科学发展观,无不反映出中国对科技落后根源的探索.中国落后的根源是什么?中国何时开始衰落?本文尝试从文化的角度对中国落后的原因进行探讨.提出中国近代衰落及科技发展落后是传统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国科技发展仅在制度上完善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在文化上进行改良,与制度建设并举才能扭转科技落后的现状,加快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20.
泥与火的历史长河中,陶瓷伴随人类从先古走进现代文明社会。瓷器是中国的伟大发明,早在欧洲掌握制瓷技术的一千多年前,中国已能制造相当精美的瓷器,明清时期更是登峰造极。至清末,中国的陶瓷制造业却停滞不前。而今,中国的高技术陶瓷在悄悄蜕变:神舟六号亮剑苍穹,特种陶瓷也随之笑遨太空;高技术陶瓷已迈进了航天、航空、军事、冶金、机械、造纸、信息、纺织等领域的门槛;陶瓷成型工艺在清华精英的手中独辟蹊径;陶瓷产品的产业化之路更是别样精彩。也许曾经落后,但此刻中国陶瓷正走向涅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