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李健 《四川教育》2006,(7):75-76
教学目标:经历生活数据收集的过程,理解近似数表示的必要性,并在用近似数进行数据表述的过程中培养和发展自己的数感;探索“四舍五入”求近似数的方法,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求出不同精确值的近似数。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70~73页第四单元“求小数的近似数”。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小数的近似数的意义,理解和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结合"近似数"的教学案例,从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的确定、目标样题的选择与讲解方面浅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2-4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能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能力目标:通过确定位置的方法让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并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课题]:“代沟”析疑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概述与父母产生矛盾的原因;举例说明产生代沟的直接原因和实质。能力目标:正确认识自己的自知能力,正确理解家长心情的知人能力;对代沟产生原因的分析能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张波 《教学随笔》2007,(9):16-16
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花的基本结构及各部分的主要功能。能力目标: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情感目标:通过粘贴花的基本结构,培养合作精神与审美观。[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指定事物的位置。 技能目标: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确定位置的活动,让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标:1.理解准确数和近似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2.经历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过程,体验分类和归纳的方法。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勇于探索的精神。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方法。教学难点:处理尾数时怎样"四舍"和"五入"。教学过程:一、问题引入出示信息:我国国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排在世界  相似文献   

9.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概念、过程和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多媒体课件,培养学生自主比较、分析、归纳和总结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呼吸过程的探究,使学生倍感生命的神奇,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的情感。  相似文献   

10.
张颖 《现代语文》2011,(9):96-97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端午文化,感受民俗中包含的生活期望和美好追求。 能力目标:  相似文献   

11.
物质的浓度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简单计算。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及探究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以及热爱科学的优良品质。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是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学校教学科目。语文教学目标是对学生语言能力发展的预期结果的具体描述。语文教学目标系统由语文认知目标、语文情感目标、语文动作技能目标三个部分组成。设计语文教学目标可以分三步走:文道统一、层次分明、行为确定。  相似文献   

1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宽容的内涵以及为什么要宽容。 2.能力目标:在生活、学习中能够以自己的行动宽容他人。  相似文献   

14.
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并理解“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去除以这两个数的积”的规律,并能运用这个规律使一些计算简便。2.引导充分感知,自主总结归纳规律。3引导灵活运用规律,增强数感,提高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增强自我保护的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P117—118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会判断在一条直线上植树的三种基本情况,了解不同情况下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并能根据不同情况选择正确方法解决问题;(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归纳提炼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现代小学数学五年级(上)第48、49页。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能单独或与小组合作找出100以内的只有两个因数的数,理解并掌握素数与合数的概念,培养学生审慎思考、善于合作交流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教学目标: 1.通过“比一比”的活动,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能够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2.在数学活动中提高学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教学重点:掌握万以内数的比较方法。  相似文献   

19.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整除的意义,理清“除尽”和“整除”的关系;理解和掌握约数和倍数的意义,了解约数和倍数相互依存的关系。2.能力目标:能判断一个数能否被另一个数整除,会根据约数和倍数的意义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根据信息进行分类、总结、概括的能力,培养学生会进行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判断、概括的能力。3.情感目标:渗透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并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交流、对话的意识,积极探索的精神,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整除的意义、约数和倍数的意义。教学难点:引导学…  相似文献   

20.
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打捞铁牛的。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情感目标:通过朗读、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学、用科学的感情。感悟,帮助学生感受我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