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活”起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的一个极其实际而又必须解决的问题。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关键一点是教师应注重“放”。教师“放”得开,“放”得恰当,学生就学得好、学得牢固。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学生无拘束地去说、去做、去问。这样,一方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相似文献   

2.
崔合 《辽宁教育》2010,(11):48-49
俗话说:懒爹娘养出勤快儿,懒师傅教出艺高徒。做个“懒”教师,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自己,都有很多好处。有时,教师的“详细分析、认真板书”反而使学生减少自己的思维活动,做作业时“照着葫芦画瓢”。也有教师对于学生的一些疑惑、遇到困难一点的问题,就急急忙忙地讲解,这样,只会使学生变得越来越懒,遇到问题不再去分析、去思考、去探究。  相似文献   

3.
生物课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尽可能带着自己的问题去学习、去思考。 1.利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知识“矛盾”,激发学生发现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如能及时地把握学生并加以引导,就很容易激发学生发现知识中存在的新问题。比如,在“减数分  相似文献   

4.
课堂中的提问仿佛是教师的专利,前贤们对提问的研究也多半局限于如何让教师“会问”。但是我认为,鼓励学生“敢问”,教学生“会问”,应该是每一位教师的学法指导的第一要义。一、让学生“会问”的关键:教师观念的转变。教师与其“给”学生10个问题,不如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产生”一个问题。让学生“会问”首先是让学生“能问”,要给学生提供“问”的机会,并鼓励学生“问得深”,“问得妙”。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改变传  相似文献   

5.
“原子和原子核”普通物理教材中的最后一部分,学生通过前面课程的学习,已初步掌握了比较系统的物理知识,也掌握了一些分析物理问题的方法。他们学到这一部分时,自然试图用已学过的知识和方法去解释遇到的各种现象、规律和种种问题。但是由于这部分内容教材写得比较简单,这就使学生的求知欲望受到了限制。本人多次讲解“原子物理学”这一课程的教学经验,下面介绍对原子物理学中的几个“为什么?”问题的解答,供教学参考。  相似文献   

6.
王英 《中学教学参考》2010,(16):127-128
从事农村中学英语教学十多年来,我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很多学生对英语这门学科有惧怕心理,主要是觉得难学,就是很认真地去背去记的学生,100分制的试题能得到八九十分,也难以说出连贯的几句英语,听力也普遍薄弱。我感到要解决这种问题,还得从“教”和“学”两个方面入手。“教”是指教师要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始终保持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学”是指学生要学好英语,必须多读、多讲、多操练,  相似文献   

7.
王军红 《教育文汇》2010,(11):49-49
教《傅雷家书》一文时,觉得学生对课文中的傅雷和傅聪“父子如朋友”这个问题理解得比较粗浅。于是,我随机进行了一个调查。第一个问题:“当你遇到挫折或者意志消沉时,会选择父母亲,还是找同学朋友去倾诉?”绝大多数学生的回答是选择同学朋友,只有一两个选择父母;  相似文献   

8.
有些数学问题,如果仅仅从某个固定的角度去思考,往往会一筹莫展,遇到这种情况,要引导学生及时改变思考问题的角度,从问题的侧面或反面去分析,常可使人茅塞顿开,走出“山穷水尽”的困境,找到“柳暗花明”的“又一村”,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各种方向、运用不同的观点去分析思考数学问题,可使学生思路开阔,将使学生思维的变通性、独创性得到很好的培养,本文就变换思考问题的角度举几例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9.
龙爱湘 《教师》2011,(13):52-52
在初中历史学习过程中,没有问题的看书与学习,是肤浅的、被动的。只有当学生的个体思维感到自己需要问个“是什么”“为什么”“还有什么”“怎么办”时,其思维才算真正被启动,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敢于质疑的精神是推动个体思维、个体能动的强大动力,它将促使学生去探索、去研究、去分析、去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他对生活质量要求不高,骑行中即使渴了也舍不得买瓶水,而是见到哪有山泉水就去喝。但只要是能帮得上学生的时候,他却从不犹豫。”“虽然他不善言辞,但遇到家里条件不好的学生,他总是主动献出一份爱心。口袋里一有钱,他就会花到学生的学习上。”谈到卖车助学的同事覃智田,张家界市永定区官坪镇中学的老师们如是说。  相似文献   

11.
杨德华 《考试周刊》2011,(74):220-221
“爱学生”是教师人格的灵魂。那么,一名教师,尤其是一名班主任,如何去爱学生,而且是去爱每一位学生,尤其是“问题学生”呢?在职校中,“问题学生”往往是指那些在学习、思想或行为方面存在偏差的学生。他们往往被忽视、被冷落,殊不知.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学生最需要爱的时候。爱“好学生”不难,因为他本身就讨人喜爱。爱“问题学生”才是对我们最大的考验。班主任工作的主要责任,就是帮助学生,及时地解决学生思想上遇到的困难,从而实现思想到行为的转化。  相似文献   

12.
分析应用题要多问“为什么”有些教师在教应用题时,不去教给学生分析方法,而是让学生死记硬背一些类型。这样,学生就打下了机械分析应用题的烙印,当遇到条件和问题有变化的题目时,就会出现错误。特别是两步应用题,不教给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他们就不能正确解答问题...  相似文献   

13.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使学生得学之乐而耐学之苦,才是教育的正轨。”这是很有道理的。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应诱导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使他们始终保持高度的学习热情,并能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去克服学习中遇到的重重困难,在他们通过艰苦的劳动有所长进之时,再引导他们进一步体验学习的乐趣。学生“得学之乐”才能“耐学之苦”,“耐学之苦”才能进一步“得学之乐”。怎样才能使学生“得学之乐而耐学之苦”呢?  相似文献   

14.
高中体育教学中遇到一些问题是必然的,而当学生在体育课堂上遇到问题时,责怪或者是重复训练都是不符合现代教学理念的。只有从科学的角度出发去分析问题,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现就以“快速跑”为例,谈谈笔者的想法与做法。  相似文献   

15.
育人与做人     
“什么样的学生是好学生?”有一回遇到一个乡镇企业家,当他知道了我是一个教师以后,就问我这么一句话。当时我愣了一下,就说德、智、体全面发展,合格加特长,等等。他把手一挥,打断了我的话:“甭说大道理,我听不懂,你用一句话说一下。”我想了半天,没有回答上来。他嘿嘿一笑:“这问题太简单了,遇到好老师的学生就是好学生。”“遇到好老师的学生就是好学生”,这话讲得太精彩了,每一个为师者都应好好体会体会这句话。那么“好老师”意味着什么呢?记得在好些年前,我看到过这样一条消息说:一位班主任老师看到报纸上登载的关于一位老工人把自己的…  相似文献   

16.
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 ,从本质上讲 ,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 ,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 ,也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 ,没有问题 ,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 ,学生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 ,那么学习也就只能是表层和形式的。所以现代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 ,并认为“问题意识”是学生进行学习特别是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所以老师要教学生自己发现一个问题。教师问得巧 ,不如学生问得好。一、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要“问得好” ,就要善于发现问题。如何发现问题呢 ?朱熹说过 :“读书始读 ,未…  相似文献   

17.
课堂教学中,一是注重于知识结果(概念、理论)的传授,另一是注重于思维活动的训练和培养,使学生不仅在学数学,而且是在学思维.当学生在认识过程中遇到新情况,产生新问题时,教师要及时提出问题,揭示矛盾,引导学生去解决矛盾,获得新的认识,启发式教学就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启”就是“打开”、“开导”,“发”就是“发现”、“探究”。“启发”就是通过阐明事例,引起学生的联想、思维,使之有所领悟,在教师的指导下,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积极思维,去观察,作出判断. 例1 作log_xy=1的图象。  相似文献   

18.
无理函数的最值问题常见于各类考试中,每当遇到,总有部分学生感到困惑甚至于束手无策.其实,这类问题的解决无非就是如何解决“根号”的问题,去“根号”的方法便是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够正确认识和理解“根号”也就能正确求出结果.这里例析几种常见类型,供解题时参考.一、形如y=ax  相似文献   

19.
让课堂"活"得精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教育观认为教学不仅仅是认知活动,更是生命发展活动。那么,怎样才能让课堂“活”得精彩?就必须营造一个充满趣味,洋溢着关爱的氛围,放手让学生自主、自由地去悟、去疑、去争、去错、去爱,让学生的个性得以解放,充分展示生命的“原生态”。  相似文献   

20.
我上自然课、科学课已经很多年了,有时也会遇到这样的尴尬:老师在上边讲得津津乐道,学生却在下边听得昏昏欲睡;实验课还能激发孩子们的激情,一旦遇到“说教”课就更难上了。如何展示科学课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科学课的教学效果,便成了我日常思考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