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针对以太阳和恒星作为参照物的区别,以及地球自转公转叠加等理解难点,自制太阳日与恒星日演示仪,旨在为学生模拟地球在不同运动方向下的公转自转,并直观展示太阳日与恒星日的形成及其差异.  相似文献   

2.
恒星日与太阳日变式练习图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一般教科书上的说法,太阳日是太阳连续两次经过上中天间隔的时间,或者说是太阳连续两次经过当地子午线间隔的时间。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下面五幅示意图,做恒星日与太阳日的变式练习,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恒星日与太阳日的差别。1.假定地球只自转而不公转,即地球只在原  相似文献   

3.
在高中地理教材中,恒星日与太阳日是地球自转这一教学内容的难点。为解决这一难点,教材专门设计了一幅恒星日与太阳日图,用以说明恒星日与太阳日的概念、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与昼夜更替周期的差别及其成因。这一内容,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根源是这里不仅要考虑地球的自转,而且还要考虑地球的公转。对这幅图,教者可用板图、自制教具或用3D、Flash等制作成动画讲授其过程,分析恒星日与太阳日的概念、形成以及在时间上不等的原因。不论采取何种手段,教师和学生在分析时都要特别注意如下几点: (1) 建立“上中天”的概念。天体每天经过观察者所在的子午圈平面两次,离天顶最近的一次为上中天。  相似文献   

4.
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更替的周期是一个恒星日即23小时56分4秒。如果自转的周期不是恒星日,而是回归年,还会产生昼夜更替现象吗?我们都知道,月球绕地球转动时,总是同一面向着地球,这种现象说明:月球自转方向和它的公转方向相同(逆时针方向),自转周期和公  相似文献   

5.
一、兴趣来源于深度探究 高中生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教师要善于在新旧知识结合点上设计具有一定挑战性的探究问题,激活他们的认知冲突.这样最能有效地激起他们的兴趣,也能最有效地驱使他们有目的地进行探究.如比较太阳日与恒星日的差别,在学生指出一个太阳日比一个恒星日长3分56秒后,教师让他们分析原因是由于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围绕太阳公转,并且自转与公转的方向相同,都是自西向东.  相似文献   

6.
斗转星移,日月交替.月球绕着地球公转,地球绕着太阳公转,它们位置的变化,形成了年、月、日和四季. 1.年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所需时间为一年.地球绕太阳一周,太阳的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来一次,我们把这样  相似文献   

7.
一、数学知识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1 利用数学知识可简化地理计算高中地理第一单元 ,讲述了地球自转的周期———恒星日 ,昼夜更替周期———太阳日。由于地球在自转的同时 ,还在绕日公转 ,使得一个太阳日 ( 2 4小时 )比一个恒星日 ( 2 3小时5 6分 4秒 )长了 3分 5 6秒。所以 ,如果我们要想观测到相同的星空 ,每天的观测时间都要比前一天的观测时间提前 3分 5 6秒。如 :9月 1日 2 1时观测到织女星位于某地上中天 ,如果 9月 15日还想在此地观测到织女星处于上中天 ,应在几点种呢 ?常规算法是 2 1时 -14× 3分 5 6秒 ,这个计算比较复杂。但因 3…  相似文献   

8.
一、演示法 讲到地球上四季变化时,可用地球仪和手电筒,把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不同位置的太阳照射情况演示出来。教学恒星日与太阳日的59’之差,可指定学生作太阳,教师作地球,在转圈(自转)的同时挪步(公转)。这个动作要夸张些,这样360°转过之后没有与“太阳”正面对,而要再稍转些,问题得到解决,是公转使  相似文献   

9.
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就是地球公转的周期,称为一“年”。地球公转的周期就是太阳周年视运动的周期,由于太刚周年视运动的参考点不同,则年的长度也不相同。常用的有恒星年和回归年。太阳在天球上连续两次通过同一恒星的时间间隔,为一恒星年。长度是365.2564日即365日6时9分10秒。它是以相对不动的恒星作为参考点的,所以是地球绕太阳公转的真正周期。回归年是太阳在天球上连续两次通过春分点的时间间隔,长度为365.2422日即365日5时48分46秒。它是以春分点为参考点的。为什么以春分为参考点的回归年比以恒星为参考点的恒星年短20分24秒呢…  相似文献   

10.
地理卷     
《考试》2001,(11)
第一卷(选择题共7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O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八考武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月球自转和绕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都是27.犯日,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月相的变化周期是29.53日。据此回答卜2题。 1.若以月球为参照物观测地球自转的周期约是(): A.23小时以分B.23小时56分4秒 C.24小时D.24小时48分 2.在月球上,以太阳为参照物观测月球的自转周期约是(): A .365.2422日B.29.53日 C.27.32日D.24小时 3.下面是我国三个地区三条河流各月流量资料…  相似文献   

11.
以前,我们人类生活在方圆十公里视野的土地上,每天感受着日升月落,信仰着天圆地方。很久以后,我们终于明白自己原来是在一个球形物体上生活,这个地球不仅围绕着地球公转,还在拼命自转,这产生了白天和黑夜;一昼一夜,我们计算着属于生命的时间……可是,地球为什么自转?太阳为什么自转?其它星球又为什么自转?我们却不多研究,一直视而不见。转动种种几乎所有的星球都在自转,这是一个有趣的现象。地球自转的周期(恒星日)是23小时56分4秒,我们感觉很平常;水星的自转周期是58.8天;金星自转周期是243天,慢吞吞,比它的公转周期还慢;火星自转周期是24.…  相似文献   

12.
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就是地球公转的周期,称为一"年".地球公转的周期就是太阳周年视运动的周期,由于太阳周年视运动的参考点不同,则年的长度也不相同.常用的有恒星年和回归年.  相似文献   

13.
是谁推动了星球的自转?是谁让自转成为家常便饭,以致我们视而不见?以前,我们人类生活在方圆十公里视野的土地上,每天感受着日升月落,信仰着天圆地方。很久以后,我们终于明白自己原来是在一个球形物体上生活,这个地球不仅围绕着太阳公转,还在拼命自转,这产生了白天和黑夜;一昼一夜,我们计算着属于生命的时间……可是,地球为什么自转?太阳为什么自转?其他星球又为什么自转?我们却不多研究,一直视而不见。转动种种几乎所有的星球都在自转,这是一个有趣的现象。地球自转的周期(恒星日)是23小时56分4秒,我们感觉很平常;水星的自转周期是58.8天;金…  相似文献   

14.
针对地球自转变慢现象,从动力学角度出发,提出每百年潮汐能耗的概念,并建立了渐变地月潮汐能耗模型.基于此,计算出以前不同年代的地球和月球的潮汐能耗、地球自转周期、地月距离、月球公转自转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变慢率等,并总结出它们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地球和月球形成初期,潮汐能耗非常高,是现在的16.8倍,地月距离非常近,是现在距离的39%等,并给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一、问题让学生去发现 善于质疑问难、发现问题,不仅是一种可贵的学习品质,也是一种重要的创新品质.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提出新的问题,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例如,在学习"地球的运动"一节时,有的学生提出"假设地球自转时不绕日公转,那么一个太阳日和一个恒星日所需的时间就会相等."还有的提出:"如果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方向相反而不是相同,恒星日和太阳日的长短会有何变化呢?"还有的提出:"假若黄赤交角不是23°26',而是变大或变小,那么五带范围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踊跃发言,积极参与讨论.通过思考与探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深化,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6.
针对地球远离太阳现象,为讨论地球远离太阳与太阳自转变慢的机制,从动力学角度出发,建立了渐变地日潮汐能耗模型。基于此计算出以前不同年代的地球和所有行星对太阳的潮汐能耗、太阳自转周期、地日距离、地球公转周期和太阳自转周期变慢率等并总结出它们的变化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地球和太阳形成初期,潮汐能耗比现在要高;从46亿年前到现在,太阳自转周期改变了约182 s,地球的公转周期改变慢了2.193×105 s,地球远离了6.935×108 m,公转半径改变了0.46%。  相似文献   

17.
吴静 《地理教育》2002,(4):16-1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规律及它们所引起的太阳直射点的变化规律。 2.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观察、理解、想象和创新思维能力。·教学重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规律:二分二至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教学难点黄赤交角及太阳直射点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浅谈“恒星日与太阳日”的教学思路孙志刚高中地理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运动”,有关地球自转的两种周期:恒星日与太阳日,是教学中的难点之一。欲将它讲清楚、透彻应注意以下几点:一、补充课本括目1.课本第24页插图中应标出北极点N和地球自转方向,并应指出P为赤...  相似文献   

19.
地球自转是产生昼夜的唯一原因吗?事实上,无论地球自转与否,地球上都会产生昼夜更替。在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其自转周期若与公转周期相等,则地球上对着太阳或背着太阳的点将会永远保持这一姿态,也就是说,是正午的永远是正午,是子夜的永远是子夜,从而没有昼夜的变化。这不就说明在地球自转时,也有无昼夜变化的时候。请看图1:图中地球在绕太阳公转时也在自转,但它的自转角速度与公转角速度相等,地球在位置A时,参照点的地方时为午时,地球从位置A公转到B时,公转了90度,同时地球自己也自转了90度,参照点的地方时还是午时;同理…  相似文献   

20.
月球、太阳的引力作用,使地球表面各处受到大小不同、方向不同的引力.地球在公转和自转过程中,使地面上的每一点都受着大小相同、方向一致的回转离心力的作用.引力和离心力的合力,就是引潮力.由于地球表面各处引潮力的不同,使整个海洋的海水不断地产生周期性的垂直(涨落)、水平(潮流)运动.白天海水上涨称潮,夜间海水上涨称汐.月球引潮力所产生的潮汐,称太阴潮;太阳引潮力所产生的潮汐,称太阳潮.以一个太阴日(24小时50分)为一个周期,在一个太阴日内有2次高潮和2次低潮,称半日潮,我国绝大部分海域都是半日潮.但也有一个太阴日内仅有1次高潮和1次低潮,或一个月内1次高潮和1次低潮的天数在半月以上,则称全日潮,如我国北部湾海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