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1969年,比利时物理学家普理高津提出了耗散结构论。耗散结构论是建立在非平衡态热力学和统计物理学基础上的一种系统理论。“耗散结构”学说认为: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主要是力学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等等),在外界条件变化达到某一特定阈值时,量变可能引起质变,系统通过不断地与外界交换能量和物质,就可能从原来的无序状态转变为一种时间、空间或功能都稳定有序的状态。由于这种结构需要不断的能量耗散,所以这种在非平衡状态下新的稳定有序结构称为“耗散结构”。  相似文献   

2.
人体耗散结构是体育哲学生命观和辩证人体观的范畴之一 ,也是系统科学对人体特征的理论概括。耗散结构 ,是生物体在开放的、远离平衡状态的条件下 ,系统通过与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 ,通过能量的耗散和内部非线性动力学机制形成和维持的时空有序结构。人体就是一个耗散结构系统。人体由于同化和异化的作用 ,使机体形成一个有序与无序相互作用、相互转化辩证统一的发展过程。根据耗散结构理论的熵增原理 ,人体系统的有序程度将会随着人体总熵 (ds =dis des)的变化而变化。当人体发展处于青少年时期 ,同化作用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则负熵流…  相似文献   

3.
<正> 现代耗散结构理论专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普里戈金指出:“非平衡态系统必须与外界环境不断交换物质。而一切过程都是不可逆的。只有系统达到热混沌现象,系统便隐含着耗散结构的起点,从而使系统有可能产生具有新力学态的质。”“热混沌现象隐含着耗散结构的起点,是新的有序的源泉”  相似文献   

4.
中小学体育教师为适应改革浪潮的冲击,必须进行知识、技能更新,接受继续教育。由此,这一工作,势必提上议事日程。为使普教体师的继续教育充满活力,应以“耗散结构论”来拓宽思路,启迪教材的框架建设。什么是“耗散结构”呢?概括说,是一个远离平衡的开放系统,在外界变化达到某一阈值时,量变可能引起质变,系统不断与外界交换信息、能量和物质,就可能从原来的无序状态,转变为一种时空上或一定条件下的有序状态。这种非平衡下的新结构,  相似文献   

5.
粒子为构成物质的基本部分,泛指比原子核更小的单位,包括电子、中子、质子、光子、宇宙射线和高能物理实验中的系列粒子。目前发现的粒子有30余种,连同共振态有300余种。 粒子物理学为专门研究物质基本组成部分及其间作用的分支,又称高能物理学,研究比原子核更深层次的微观世界中的物质结构与在很高能量下物质转化的现象及其规律,是现代基础学科与物理学前沿之一。  相似文献   

6.
1前言 耗散结构是比利时著名教授普利高津于1969年首先提出来的。在非平衡系统中,在外界有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下,系统中各要素存在着复杂的非线性的相关效应,这时产生一种自组织现象,普利高津把这种条件下产生的自组织有序态称为耗散结构,也称之为非平衡系统的自组织理论。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美国职业体育发展历程进行梳理,以自组织理论为基本工具,对美国职业体育如何实现自组织发展进行剖析。研究表明:美国职业体育系统不断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形成了正反馈环特性的耗散结构系统,以市场需求为序参量,为了不断适应市场的需求,逐渐演化成职业联盟,职业联盟的出现确保了俱乐部间的竞争与协调,由于竞争与协调得到维持推动着职业体育的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8.
对体育文化的耗散结构剖析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一、前言 耗散结构论(Thory of the DissipativeStructure)是比利时的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的教授普利高津(I.Prigogine)从热力学不可逆现象中总结来的一个科学理论。由于热力学是一个普适性的科学,而耗散结构论则抓住了不同事物的各种系统中都存在着对能量“耗散”的共性,因此可以用共同的数学模型来研究不同学科上所存在的问题,在研究上具有方法论的意义。普利高津也由此而荣获了1977年的诺贝尔奖。  相似文献   

9.
“三维体育观”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维体育观”1.1生物体育观人体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的生物系统,是可以调节的。体育运动对人体功能态的调节作用,实质上是一种物质与能量交换“模式”的改变。在运动中,不仅人体与外界物质、能量的交换加大,而且,人体内部的物质交换加快,物质与能量的转换加速,...  相似文献   

10.
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运用现代系统科学的耗散结构理论,论证了竞技能力系统"能量流"并不是一个由"平衡-不平衡-平衡"的循环过程,而是一个由"稳定-失稳态-新稳态"的周而复始的过程.从耗散结构与平衡结构、超量恢复学说与适应学说及其拓展等方面对平衡与稳态进行了辨析,旨在为提高体育运动整体效益、运动员竞技水平与青少年体能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 科学发展是无止境的,人类的再认识也是不断在延伸。每当自然科学有所重大发现,都将引起人们对整个世界的重新认识。近二十年来,在自然科学领域产生了引起革命性变革的三大理论,即人们称之谓新三论的“突变论”、“耗散结构论”和“协同论”。“新三论”在对人类重新认识客观世界,认识自己和认识发展的内在统一性起着突破性的重大作用,其中尤其是耗散结构理论更被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体育用品产业不断从“被组织”向“自组织”方向发展的背景下,基于耗散结构对我国体育用品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我国目前体育用品产业呈现供给结构不合理,科学技术水平不高,服务水平较低等问题。通过对耗散理论的研究,本研究发现我国发展体育用品产业的前提是保持开放性,必要条件是远离平衡态,内在条件是非线性相互作用,产业发展的“开关”是涨落机制。基于此,本研究拟从耗散结构的研究视角为我国体育用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建议。  相似文献   

13.
体育生态系统的开放性、非平衡性、非线性关系、自组织特征以及非线性动力学过程,表明体育生态系统具备形成耗散结构的基本条件。分析表明,体育生态系统必须与外界环境保持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的交换,以使系统从低级到高级,从无序到有序。  相似文献   

14.
基于熵、耗散结构的体育管理系统演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管理系统具有相对独立性,而且与外界存在着互动关系.系统的相对独立性使其内部熵不断产生,体育管理系统有着向混乱、无序的状态发展的趋势;系统的互动性,又使其持续与外界进行人、能量、物质与信息的交流,负熵持续产生.当负熵大于熵时,体育管理系统出现了稳定而有序的耗散结构.此过程体现了体育管理系统在永续地演化.  相似文献   

15.
从耗散结构理论看运动员竞技能力发展的有序性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宋会君 《体育与科学》2003,24(3):49-50,53
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以耗散结构的基本理论为依据,在对运动员竞技能力系统的耗散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运动员竞技能力系统是存在于运动训练这一开放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应用耗散结构理论研究和解释竞技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是可行的。增加竞技能力系统的“负熵”是实现竞技能力向有序方向发展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6.
运动员生物运动能力系统的耗散结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耗散结构的基本理论,从运动员生物运动能力方面论述了“训练刺激- 机体应答”系统的耗散结构特征,并根据该理论对运动员生物运动能力发展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运用这种新理论去审视和探索生物运动能力训练的实质,以提高运动训练水平。  相似文献   

17.
Perilipin作为脂滴表面的主要结构蛋白,在维持脂肪代谢和能量平衡方面起到了生要作用。它作为一种“分子开关”,对脂肪分解起到了双向调控作用。本文通过运动对Perilipin相关影响因素的影响,来探讨运动减肥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保健哲学对未来体育发展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对人类生命现象的认识方式,产生了不同于西方的理论模式。中国古人认为,“气”是人类生命体的物质原素,也是维持生命运动的物质基础。构成生命原素的物质(“气”)一般称之为“精”,其蕴含的功能则称之为“神”,具体表现为“气”的物质代谢运动,即“神者乘气而行,精者居其中也,三者相助为治”,决定生命运动的盛衰。中国传统哲学认为“阴阳和而万物生”。阴阳只是生存环境的结构,阴阳运动形成的“和谐”才是生命生成与发展的基本条件。《内经》指出,“和谐”不是阴阳比例的算数平均,而是依据内外生存环境变化调整阴阳的比重,使之成为一种最佳结合状态。并称之为维持正常生命运动的“圣度”。中国古代将影响身心健康的有害因素分为“内伤”(社会心理因素)与  相似文献   

19.
继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之后,有人又提出协同论、突变论和耗散结构论。本文试图将“新,老三论”应用于体育教学和训练过程,力求以新的思维高度探讨教学和训练过程。  相似文献   

20.
虽然“有氧”与“无氧”的界限,在竞技运动员训练中已经有了大量的论述,但它们常常被运动员(甚至教练员)所误解。简单地讲,在物质被分解转化为能量的过程中,如果用了氧气,就是“有氧”;如果没用氧气,就是“无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